做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位主任阁下竟在邮票圈子里有了名声,很多时候票友干脆将邮票存在银行里寄售,而主任自然是等着杨锐到了转售,再把他看不上的,或退还给票友,或出售给他人,等于充当了中介。这也就是80年代了,银行分理处的主任还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人面亦广,几乎是无声无息的开展了新业务。

    杨锐也照例只买邮票,不要国债。

    不用和其他的投资项目比较,仅仅是邮票的回报率,就比国债高了不知多少倍。在1984年,同样的钱放在邮票市场里,或者放在国债市场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其实,不止杨锐知道,全国人民都知道。除了杨百万之流做国债投机的选手,普通人就没有主动购买国债的。

    而国家的做法也是强制推广,许多地方甚至给吃财政饭的职工直接按比例发放国债,因为不到期不能取回钱来,急用钱的人不得不到黑市上以七折乃至五折的价格出售国债,和曾经的宝钞差不多。

    这也让国债的价值进一步降低。

    可以说,杨锐如果想买国债,都不用走远,找个银行附近的小巷子,看到神神秘秘的年轻人,就可以走过去问一句:“有国债吗?”

    哪怕人家现在手里没有,用不了两个小时,他就能拿到七折八折的国债,而且数量不限。现如今的中国人,谁的手里没有两张不能买油不能买米的国债啊。

    在小一些的城市,城隍庙和邮局附近,都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一个人就可以是一个黑市,换国债换外汇换电视票……

    事实上,如果买五折国债,回报率还是可观的,毕竟,过不了两年,国家就会开放国债市场,允许国债自由交易,大大增加了国债的流动性,使得国债至少恢复了本身的价值,五折购买,就等于两三年后得到翻倍的收益。

    而若是购买七折国债,相较其他投资,就没有什么优势了,或者说,有赚也不多。

    全价购买国债,在现在人看来是有些傻帽的,银行主任也知道此点,所以,杨锐屡次不买,他也只能空自遗憾――你不能指望有钱人都是傻瓜,这种几率还是比较低的。

    看着杨锐将几万块钱的邮票扫了个七七八八,银行主任还是颇为高兴的,一边将剩下的收起来,一边没话找话的赞道:“杨先生的眼光是越来越好了,普通的邮票有点看不上了?”

    “您这里的邮票也越来越好了呀。”杨锐是由衷的叹了声,他都没想到,就自己这么一个大客户,甚至没有对外宣传和任何营销工作,银行主任竟然每周都能拿出几万块钱的珍惜邮品。

    要知道,现在的整版整票也就过千罢了,全套军邮这种未来会达到数百万元的邮票,现在也才卖六七千元,在80年代也属于珍品,即使如此,这小小的银行主任,却也给他凑了两套外加两张单独的蓝军邮,可以说,杨锐在邮票上的投资,光是军邮的涨幅,就差不多能赚回来了。

    他如今总共买了价值30万左右的邮票,就80年代的涨幅,一年翻倍都是少的。

    这让清华分理处渐渐的变成了杨锐常来的一个固定据点,收集邮票本身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事,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多多少少都有接触过,不过,能从中赚到钱的,多数还是资金充沛的大客户。

    像是杨锐这样,可以说是既玩到了,又赚到了,他不仅不用像是普通人那样到城隍庙淘宝,甚至可以坐等别人送票上门。

    当然,对票友来说,能有杨锐或者银行主任这样一个固定的变现渠道也是很好的。邮票毕竟不是现金,人们总有要用钱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一个只看品相和邮票本身,压价不厉害的固定收购者,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银行主任无心插柳间成了票友中的重要人物,也是颇为得意的笑道:“我是做一行爱一行,邮票这个东西,我以前有玩过,玩的不深,现在接触的多了,我也认真学习啊,尤其是如何判断真假,区分品相,那是必修课。”

    “假的没看到,品相区分的确实不错。”杨锐毫不吝啬于赞扬。他给银行主任留了一些集邮册,后者就将收来的邮票按照珍稀程度和品相给区分了开来,大大方便了价格确定,节省了购买时间,这也是吸引杨锐的服务要素之一。

    小陈此时抓住了机会,凑趣的上来,笑道:“我们主任每天都有学习呢,别人送来的邮票,每张都有仔细看,生怕给您送来了假货。”

    “这厉害的人,不管是做什么,都厉害。”杨锐好话随便丢,让银行主任也乐呵了起来。

    说了几句,杨锐又约定了下次取款的时间和金额,就准备离开。

    银行主任和小陈再次殷勤的送出来,引的柜台后的郝玉连连扁嘴。

    “杨先生有空就来转转,没事喝杯茶也好,当然,也欢迎您来买国债,贷现款……”银行主任打趣似的说。

    杨锐眉毛一挑,说:“你们贷款也有问题?”

    “问题是没有,就是不好做。现在的银行业务,什么都不好做,上面还有任务压下来,今年也是,这不是年末了,还有几十万的任务没完成。”现在的银行系统和后世的银行系统不一样,因为储蓄多,资金多的缘故,对取钱都不设限制,也没有拉存款的意识,各种专家也总是拿外国的例子出来,阐述储蓄高企的危害。相较而言,贷款的计划性质很强,国企不多的地方,派出贷款就可能有麻烦。

    杨锐却是来了兴趣,问:“几十万,多少万?”

    “35万。”银行主任目光闪烁,又道:“杨先生有单位合适接收贷款吗?”

    现在的银行还是很高冷的,别看贷款弄不出去,储蓄白白放在银行里出利息,他们也不会给个人和私人企业贷款。

    杨锐曾经通过表哥贷过款,此时想了一下,便道:“我有个学校的课题组,这个行不行?”

    ……
------------

第311章 加速度

    杨锐这个大客户,银行主任是眼馋了许久的。( )

    他坚持不买国债,银行主任也是没有办法,但贷款也是极好的变现策略,见杨锐确实有兴致,主任立刻尽心尽力的介绍,并重新邀请道:“咱们坐回去谈吧,外面风冷,说话都冻舌头。”

    杨锐哈哈一笑,道:“就在房间里谈吧,不进去了。”

    “好。小陈,倒茶。”主任又重新将杨锐带入分理处,两人又要了椅子,就在大厅的角落里谈话。

    柜台后的郝玉不时投来好奇的目光,却是怎么猜也猜不出两人在说什么。

    小陈跑前跑后的搬了椅子和小桌子,重新泡了茶水,拿来了瓜子点心,倒是让偶尔进来的两三位小市民惊讶不已,不知道银行竟然还有如此人性化的一面。

    杨锐和银行主任倒是谈的渐渐热络起来。

    一会儿工夫,当贷款利率定作5%以后,两人的表情就更开心了。

    银行主任开心是因为终于有机会解决贷款问题了。而且,利率还比普通的国企利率高。

    现在的贷款都是计划性的贷款,国企需要贷款了,就向银行或者地方政府提出来,前者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由地方政府协调。后者为了减少自己的企业负担,往往会压低贷款利率,3%或者2%的低息贷款在这一时期是普遍存在的。

    事实上,到了80年代末期,许多企业都是摆明车马要死的,银行还在不断的贷款,让他们能给工人发工资,这样的政策性贷款,别说是收回利息了,本金都是注定收不回来的烂账,可有必要的时候,银行还是得贷出去。

    健康的贷款在此时是很少见的,抢着贷的银行也很多,有些银行内部也在竞争。

    像是人行清华分理处这样的地方,如今周围并没有太多的大企业,跨区跑贷款的难度就增加了。

    杨锐许诺以学校内的项目组来贷款,对银行主任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好消息。

    杨锐开心则是贷到款了,虽然不像是之前表哥拿到的无息贷款那么夸张,但5%的利息也不多。事实上,现在的定期存款利息都比5%多,也就是说,用5%的利息贷款出来,转存银行,都能赚到一笔小钱。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9015 79016 79017 79018 79019 79020 79021 79022 79023 79024 79025 79026 79027 79028 79029 79030 79031 79032 79033 79034 79035 79036 79037 79038 79039 79040 79041 79042 79043 79044 79045 79046 79047 79048 79049 79050 79051 79052 79053 79054 79055 79056 79057 79058 79059 79060 79061 79062 79063 79064 79065 79066 79067 79068 79069 79070 79071 79072 79073 79074 79075 79076 79077 79078 79079 79080 79081 79082 79083 79084 79085 79086 79087 79088 79089 79090 79091 79092 79093 79094 79095 79096 79097 79098 79099 79100 79101 79102 79103 79104 79105 79106 79107 79108 79109 79110 79111 79112 79113 7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