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比两篇文章用一个实验过分的多。
确定了此点,杨锐才掏出纸笔,默默的计算起来。
一会儿,李鑫的两篇论文的秘密就呈现了出来,无非是数字游戏罢了。
第一篇论文讨论成功率,第二篇论文讨论失败率,第一篇论文做函数曲线,第二篇论文用表格代替。
不仔细看的话,还会以为他是过度使用,仔细一看,其实就是把一篇论文重写了一遍。
这当然比重做一次实验简单的多,说不定还能省下实验经费来吃几顿好的。
“要是举报的话,至少是一个内部丑闻了。”杨锐想了想,将三篇期刊收起来,准备借出去再看,这自然是他在图书馆的又一特权。
前面仔细看过的两本期刊收起来了,杨锐拿起第三本期刊的时候,却是突然想到:这货成功了一次,怎么又写了一篇完全不同的论文?如果论文是真的,怎么不再重复利用一次?
所谓狗改不了****,李鑫现在用的手段,还是比较新鲜的技能,好不容易学会了,只用一次也太可惜了。
杨锐于是坐了下来,重新翻开第三篇论文,细细“品鉴”。
作为一名中国研究生,必须要有鉴别真假论文的能力,尤其是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和结果,能不用就别用,否则就是把自己的论文建筑在沙子上。而若是自己准备论文造价,那更是如此,你不能把沙子建筑在沙子上,那样塌的太快了。
与后世的造价手段相比,李鑫的手段就传统和经典的多了。
杨锐很快从他实验数据里,发现了一条漂亮的实验线。
太漂亮了,以至于与论文完美结合。
“看来得找个人把这个论文重做一遍。”杨锐脑筋一转,就想到了魏振学。
……
------------
第317章 重做试验
“你要我做金属玻璃的实验?”魏振学只听杨锐说了一半,就叫了起来:“我是做化学的没错,可咱不做这个啊,你也是搞研究的人,不能看见化学的项目就让我做吧,我不做。( )”
“不是让你做出来,是让你重复试验,检查它的数据,你不觉得数据太漂亮了?画出来的曲线几乎和经典曲线一样了,数据处理都快省下了。”同样的实验,数据好看的解释起来就简单,说服力更强,数据不好看的就需要用数字和计算来解释了,难度更高,说服力更弱,这就好像车辆走匀速直线运动好计算解释,车辆要是走堵车运动,计算解释肯定比堵车本身要烦的多。
研究员追求漂亮而经典的曲线,这是最好的实验数据,然而,现实的实验大多数都是不好看的数据组成的,经典曲线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国内目前的实验条件,你不能指望筛眼比黄豆还大的筛子下面只有芝麻。
魏振学被杨锐转移了视线,低头重看论文,一会儿说:“是挺漂亮的……但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我想做化合物合成,不想做金属玻璃。
“搞研究做实验的,哪个不是边学边做的?你先把金属玻璃的实验做出来,以后我资助你搞化合物合成。”
魏振学被说的有些心动了,问:“那我就照他论文的模样重复一遍。”
“只重复一遍不行,你必须做出结果来,或者证明这个结果做不出来。”杨锐停了一下,道:“对外的话,你就以这篇论文为比较,做一个延伸论文,如果结果证明李鑫的论文确实可行,你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投稿发表好了,算是给李鑫增加一个引用。如果结果证明李鑫的论文不可行,你就以自己的论文受到了影响,向杂志社和李鑫的单位投诉。”
杨锐现在只是怀疑,他也不能肯定李鑫的论文就一定造假。人家万一是真的走****运,做出了漂亮曲线呢?
魏振学又看了作者的名字和单位地址,说:“重做论文也不好做呢,我以前搞煤化工的,和轻工不一样。”
“我知道,可你不能继续做重工吧,总要转一个方向。”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合成这个方向当然好,我不反对,现在是想找你先做这个实验,是你帮我忙啊。”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合成的设备还没到不是?你闲着也是闲着,做这个实验,不耽搁功夫。( )”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杨锐的脸都绿了:“咱们不说化合物合成行不?”
“这个实验用的仪器,咱们实验室没有,全部买下来,少说得二十多万。”
杨锐松了一口气,说:“我想办法给你借。”
大部分的实验仪器是专业的,不做该领域的实验,以后都可能用不上,而且,仪器也不是电器,掏钱就能买到,订货的时间往往长的令人发指。
魏振学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材料也要几千块。”
“这钱我出了。”这是逃不脱的钱,要重做实验就得花钱,往往还得多花钱。
因为对方做出了结果,实验就结束了,你得证明做不出结果,当然得要多做实验。所以,重做论文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因为检查和重复论文往往比直接做出来还难。
比如号称中国最牛化学所的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就曾经有过博士生造价的丑闻,她的院士导师不得不派出数名博士生,用了半年时间,花费巨资才确定了造假的事实。
当然,人家是高智商的高端造假,用院士的话来说,是把30分的成绩造假成了90分。李鑫的论文水平在那里放着,如果造假了,也不可能像是人家那样高端。不过,要证明此点,至少得比李鑫的论文水平高端一点,才能做到。
这也是无数研究者前仆后继的造假而未获惩戒的原因之一。造假的成本很低,而证明造假的成本却很高。
魏振学有段时间没好好做实验了,新的实验室建成才没多久,好的项目所需的经费也不少,杨锐都没开工,他自然也没有东西可做,本人是饥渴难忍。
思来想去,魏振学道:“你让我重做这个论文可以,但你得让我做第一作者。”
杨锐莞尔:“别第一作者了,这个项目全是你的,除了时间上的要求以外,我不做别的要求。”
“真的?”
“千真万确!”杨锐心想:你就是让我做第一作者我也不做啊,学术打假这样的名声,好听不好玩。
魏振学却是一下子高兴了。
他写的论文不多,给杨锐做助手期间,跟杨锐混出来的多是第二作者,实际上,杨锐给出的第二作者都寥寥无几,必须是魏振学深入参与过的论文,才会给他第二作者的名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4420
54421
54422
54423
54424
54425
54426
54427
54428
54429
54430
54431
54432
54433
54434
54435
54436
54437
54438
54439
54440
54441
54442
54443
54444
54445
54446
54447
54448
54449
54450
54451
54452
54453
54454
54455
54456
54457
54458
54459
54460
54461
54462
54463
54464
54465
54466
54467
54468
54469
54470
54471
54472
54473
54474
54475
54476
54477
54478
54479
54480
54481
54482
54483
54484
54485
54486
54487
54488
54489
54490
54491
54492
54493
54494
54495
54496
54497
54498
54499
54500
54501
54502
54503
54504
54505
54506
54507
54508
54509
54510
54511
54512
54513
54514
54515
54516
54517
54518
5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