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教授这下子是真的犹豫了。

    小舅子看出来了,向自己的老姐使了一个眼色,让后者离开,然后又亲手把茶捧给姐夫,道:“银行那边许给我二十万的贷款。钱不多,但够我们发两个月的工资,再把老干部的医药费给结一结了,姐夫你是不知道,就为了这二十万,好几个老干部都去部里上访了。我们厂长找了好几个银行,什么办法都使了,上个月还弄了一条金华火腿送过去,才要来五万块。这个杨锐,一句话能说三十万给我们,那是不简单的不简单。”

    “银行给你们钱,那是国家的贷款,有贷有还有利息。捷利康是私人公司,怕是不那么好说话的。”

    “还个屁。”小舅子骂了一句,唾沫星子飞的老远,道:“我们厂这个鬼样子两年了,生产了赔钱,不生产了也赔钱,部里的拨款上百万,贷来的技改资金几百万都没还,谁不知道再贷钱给我们是死的,指着我们厂能还钱?太阳从西面升起来了还差不多。”

    蔡教授缓缓点头。

    余藤再换一个笑脸回来,道:“杨锐说,他和捷利康的关系好的很,他这么说,总不好意思拿个几千块吧。要我说,学校给的经费是上面拨的,庞校长能有多大权,他这个钱是死钱。捷利康的钱是活钱,这个不一样。”

    “庞校长负责拨款的。”

    “那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他这不是快退了?”

    “几年也不短了,这是说不定的事。”

    “那我就这么给杨锐说,看他怎么弄?”余藤图穷匕见,将最后一颗糖衣炮弹打了出来。

    蔡教授不禁沉吟起来。

    现在还是教授争取经费的初级阶段,中国的公司还不习惯给大学资助,当然,作为国家企业,他们也没有理由给国家的大学捐款。

    因此,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普通教授都是靠国家拨款吃饭的,大家争取的经费也都是国家自然基金或者星火计划等等。

    到了院士级别,如蔡教授这样的大犇就不能纯靠国家经费吃饭了。作为中国最强的研究机构里的研究者,各个领域的学部委员都在考虑改革开放下的吸金手段,与国外机构合作,或者接受国外研究机构的投资,也是被尝试的手段之一。

    蔡教授并没有与任何一家外国制药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捷利康作为最早来到中国的跨国制药集团,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先去打个电话。”余藤见蔡教授心动,立刻去乘热打铁。

    此前,杨锐并没有说到具体的数字,也是因为他要和捷利康讨论此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

    尽管蔡教授的胃口可能不大,兴许就是几千美国外加一些帮助之类的,但这个钱杨锐也是不想出的,捷利康每年都有相应的资金,完全用不着他个人送钱。

    而且,即使杨锐自己送钱,在他成为富豪人物以前,蔡教授估计也没有兴趣,人家想要的肯定不是一锤子买卖。

    搞研究的人最喜欢做的,就是吊着投资者,让他们在成功的边缘一笔笔,再一笔笔的进行投资,在这一点上,科学家和僧人或者道士没有太大的差别。

    翌日清晨。

    在与捷利康签署了一笔非常不错的合作协议以后,蔡教授整理心情,将笑眯眯的表情换做气势汹汹的狮面,然后冲进了庞校长的办公室。

    差不多时间,余藤也笑呵呵的走进银行分理处。

    在二十万元的贷款协议完成以后,小陈将余藤等一行人送了出去,回过头来,小陈来到主任跟前,道:“这笔钱收不回来了。”

    “收不回来就收不回来了。”主任不在意的道。

    “借给这样的亏损企业,咱们还是有点吃亏吧,支行检查的话。”小陈最担心的还是后一点,作为银行的低级单位,分理处是没有大笔贷款的资格的。

    主任摇头问:“杨锐买国债了吗?”

    “哦,买了,就用存咱们行里的存款,我就直接给他了。”

    “那就不亏。”

    “那支行呢?”

    “支行说不定要给我们表扬。”

    “给表扬?为啥?”

    “我用了咱们的贷款额度。分行本来就被市里逼的不行,我主动帮行里解决问题,为啥不得表扬?”

    小陈的小脑袋转了好些圈,才把毛团似的死结绕开,看着主任一脸的佩服,学着电影里的角色,说:“主任,高,实在是高!”

    ……
------------

第346章 食堂

    “没想到你真的说服蔡教授了。”黄茂望着实验室里的汪颖连连点头,说:“还找了一个不错的援军,水平还行,能帮得上忙。”

    实验室里最受欢迎的科研狗就是实验型的了。同样的实验,步骤和材料都准备好了,不同的人做却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更有不同的速度。

    即使是中学的化学实验,都经常有人做不出东西来,研究型的实验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是已知的实验,做不出来可以多多检查,再多做两次,直到实验老师觉得心疼叫停。而在研究中,如果面对未知的实验,做不出来就可惜了,说不定一个新发现就此胎死腹中,别人比你多写了一篇论文的原因也就找到了。

    科研狗进化到科研民工以后,老板就会希望他能多一点脑子了。而在此之前,有没有脑子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准确快捷省钱,汪颖这样的实验型人才在大部分团队都能用得上,也是最有用的。

    唐集中的凝胶实验室忙着评审国家级实验室,要不是因为杨锐的“忠心”表现,唐集中是不会将狗群里最好的一只借给杨锐的。

    “我只能在这边做一个月,明年开学,我还要回唐教授的实验室。”汪颖是愿意来帮忙的,但还是特意向杨锐说明。他是唐集中的研究生,自然不能脱离导师,整天留在外面是毕不了业的。

    杨锐理解的道:“一个月的时间绰绰有余,我们的实验要是提前完成,你还可以早点放假回家。呶,这支移液器分给你用,也是一样的要求,你回电泳实验室以前,要将移液器交还给我,这是华锐实验室的资产。”

    “没问题,是给我一个人用的?”汪颖惊喜的接过移液管,他第一次用移液器就是杨锐临时调派来的,这种价值数千元的小玩意,国内的实验室是舍不得买的。

    杨锐祭出厚厚的实验室协议:“签了声明和协议,就给你一个人用了。”

    华锐实验室的港商光环自动发挥作用,汪颖也不问为什么要签署这么厚的协议,大致的看了看,就签署放弃了在华锐实验室中的专利权诉求。

    在80年代,国内研究员的专利权也没什么用,虽然全国到处都有所谓的发明专利的申请,可要说据此赚钱,多数还需要一个傻老板的配合才行。

    汪颖的脚下就是通往科研的坦途,也没有心思追求十五年最多二十五年就过期的专利权,签了字以后就就继续工作。

    黄茂看着他的动作,一阵赏心悦目,向杨锐悄悄竖起拇指,赞他拉来的劳力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50 2651 2652 2653 2654 2655 2656 2657 2658 2659 2660 2661 2662 2663 2664 2665 2666 2667 2668 2669 2670 2671 2672 2673 2674 2675 2676 2677 2678 2679 2680 2681 2682 2683 2684 2685 2686 2687 2688 2689 2690 2691 2692 2693 2694 2695 2696 2697 2698 2699 2700 2701 2702 2703 2704 2705 2706 2707 2708 2709 2710 2711 2712 2713 2714 2715 2716 2717 2718 2719 2720 2721 2722 2723 2724 2725 2726 2727 2728 2729 2730 2731 2732 2733 2734 2735 2736 2737 2738 2739 2740 2741 2742 2743 2744 2745 2746 2747 2748 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