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医院的最高级,未来中国会有15万名以上的主任医师,近百万的副主任医师。( )类似的还有高级工程师,高级记者,一级律师……
到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老一代的大学生退出历史舞台,能够胜任这些岗位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这与30年后的局面截然相反。
对于通过了高考的大学生们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无论到哪里,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拿出大学文凭来,就可以得到同事和领导的重视,只要有了成绩,上升之途畅通无阻。有时候,即使没有成绩,只要动用一点点情商,一样不会吃亏。
然而,这些美好和方便,是在残酷的筛选之后才有的。
通过了筛选的杨锐、王国华、刘珊等人,可以傲视群雄,畅想着如何一展抱负,成就事业。
没有通过筛选的李铁强、王万斌等人,要么继续复读,要么就只能在滚滚红尘中打转,期望着有一天能做到雇佣大学生给自己打工的程度,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在熟悉了流程的王国华等人有意无意的引导下,现场的热度迅速的炒热了起来。
这是他们在过去几天的报告会上学到的技巧。
现在人的社交活动很有限,尤其是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往往缺乏必须的条件,不过,一旦举行起来,往往也能吸引很多人。
气氛的最高点在捷利康的代表出现时出现。
当年轻的捷利康代表伊莱尔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说“你好”的时候,叫好的声浪仿佛能将地皮卷起来。
不止是学生,就是许多学生家长,也没有亲眼看过外国人,这时候碰上了,岂能不仔细瞧个清楚。
结果是原定十分钟的奖学金说明,被生生拖了一个小时。
等伊莱尔下来的时候,浑身都被汗浸透了,满满的古怪的古龙水味道。
也是靠着这股子儿洋味儿,伊莱尔才能顺利的走出来。
不过,伊莱尔本人却是兴奋非常,开心的道:“中国人民实在是太热情了。”
杨锐不禁莞尔,说:“英国人民也是和善。”
“我们都是好人。”伊莱尔乐呵呵的群发好人卡。
伊莱尔其实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因为学的是东亚政治与文化,受聘于捷利康以后,就常年在东亚地区奔波,以前还常去的是较为发达的亚洲四小龙,现在被派到中国地区来,也是一点脾气都没有。偌大的日不落帝国也很讲究论资排辈的,如今虽然没有殖民地了,但派驻何方,也不是伊莱尔这个年轻人所能决定的。
另一方面,捷利康派驻在中国的英国人并不多,伊莱尔因此倒是颇受重视,聊上几句,就用英语传达口信道:“我们的情报显示,日本公司近期正在对旗下的工厂进行升级换代,可能会采用新技术生产茄尼醇和辅酶q10,总部准备积极应对,让我提前向您说明。”
日系公司在生物制药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就绝对水平而言,他们或许还赶不上美国德国等老牌强国的全面,但在某些方面,日系公司的生物制药水平却是顶尖的,尤其是垄断经营方面,隶属于日本财团的生物制药公司都是有些手腕。
正常情况下,日本生物公司都会储备一代或者两代的技术。而他们释放新技术的时机,往往不像是欧美公司那样,以成本和利润为选择,却是以对手作选择的。
尤其是财团下属的生物制药公司,经常不把千万美元级的利润或损失作为目标,他们的目标永远都是行业竞争,力求做行业前三,乃至于行业第一,继而是行业垄断。
为了这个目标,很多日本公司从70年代就开始承受亏损,足足亏损10年时间,然后才开始收获肥美的垄断利润。
就这一点来说,这一时期的日系公司其实很先进,其竞争策略与后世的互联网公司如出一辙。
事实上,制药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确实很像。它们的经营成本都不高,而开发成本都很高,同时,赢家通吃的理论在互联网企业内盛行,也在生物制药公司间盛行。
同样的辅酶q10,日系公司的毛利润高达50%以上,而不能达到行业顶尖的欧美公司就只有30%左右,末端的中国公司的利润只有10%。
一些专利性药物的生产成本就更低了。
但是,一旦有新药出现,旧有的专利药物的利润率就会大打折扣。
辅酶q10与治疗性药物略有不同,实质却是相同的。
杨锐知道日系公司储备着至少两代的技术,倒是不奇怪的问:“特意向我说明,那我猜你们积极应对的方法,是要打价格战了?”
杨锐是多个辅酶q10工厂的股东,如果要打价格战,他的红利就会受到影响,捷利康自然得提前通知。
伊莱尔见杨锐情绪平稳,放心许多的道:“是的,如果对方公司生产线重建的话,我们压力会很大,总部决定下调全球出货价,趁着日本公司产能缩减的时候,争夺客户。”
日系的生物制药公司普遍自动化水平高,熟练工人少,替补工人更少,这点不像是欧美系公司,更是不能与跨国开厂的捷利康相比。
杨锐问:“售价下调多少?”
“具体数字我不知道,总部应该会派员特别说明的。”
杨锐点头,道:“也吃了一年的超额红利了,降价就降价吧。”
过去一年,他从捷利康手里拿到了近400万美元,虽然弄了一个私人实验室,手里积攒的现金也不见少,红利降低一点倒也无所谓。
伊莱尔松了一口气,又道:“除此以外,公司还想让我问您,是否有意愿继续开发相关的生产技术。”
“你们想委托我来开发?”杨锐一听就明白了。
“您的实验室已经投入运营了,据说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果,公司内就有提出,请您继续开发相关技术。”伊莱尔是鹦鹉学舌的问询,心里却是感慨:自己比杨锐还要年长七八岁,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中国人,竟然自学成才,到了捷利康这样的跨国制药公司也要咨询合作的程度了。
尽管英系公司一向开放,捷利康也是喜欢收购胜于自产的制药企业,但像是这种什么东西都没见到,直接委托开发的情况,还是极少出现的。
杨锐也小吃一惊,问:“什么条件?”
“共同出资,共同享有成果。”伊莱尔没说比例,他就是问个意向。
杨锐心里捉摸着,倒是觉得不错。华锐实验室本来就留有余量,运行到现在,磨合的也相当不错,完全可以承担数个项目。
“原则上同意,具体的比例,你们派人来谈吧。”杨锐和捷利康合作的不错,开发辅酶10的技术更是现成的,耗费不了多少精力。
伊莱尔口中说好,心里却是颇有些羡慕。生物制品的开发动辄百万美元,等于说,杨锐一句话就要来了数十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这对刚刚步入中产阶级的英国人也是不小的刺激。
……
------------
第383章 立团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055
13056
13057
13058
13059
13060
13061
13062
13063
13064
13065
13066
13067
13068
13069
13070
13071
13072
13073
13074
13075
13076
13077
13078
13079
13080
13081
13082
13083
13084
13085
13086
13087
13088
13089
13090
13091
13092
13093
13094
13095
13096
13097
13098
13099
13100
13101
13102
13103
13104
13105
13106
13107
13108
13109
13110
13111
13112
13113
13114
13115
13116
13117
13118
13119
13120
13121
13122
13123
13124
13125
13126
13127
13128
13129
13130
13131
13132
13133
13134
13135
13136
13137
13138
13139
13140
13141
13142
13143
13144
13145
13146
13147
13148
13149
13150
13151
13152
13153
1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