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英系公司一向开放,捷利康也是喜欢收购胜于自产的制药企业,但像是这种什么东西都没见到,直接委托开发的情况,还是极少出现的。

    杨锐也小吃一惊,问:“什么条件?”

    “共同出资,共同享有成果。”伊莱尔没说比例,他就是问个意向。

    杨锐心里捉摸着,倒是觉得不错。华锐实验室本来就留有余量,运行到现在,磨合的也相当不错,完全可以承担数个项目。

    “原则上同意,具体的比例,你们派人来谈吧。”杨锐和捷利康合作的不错,开发辅酶10的技术更是现成的,耗费不了多少精力。

    伊莱尔口中说好,心里却是颇有些羡慕。生物制品的开发动辄百万美元,等于说,杨锐一句话就要来了数十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这对刚刚步入中产阶级的英国人也是不小的刺激。

    ……
------------

第383章 立团队

    弗兰奇赶在正月十五以前,来到了河东省南湖市溪县的西寨子乡。

    这一路上,他先是从伦敦飞香港,再转机到北京,接着从北京乘机到平江,继而从平江坐火车到南湖,最后坐着汽车到溪县,又颠簸一路,才到达西寨子乡。

    即使来过中国数次,弗兰奇还是足足用了四天的时间,才见到杨锐,那胖胖的眼袋下面,是深深的疲劳。

    “杨锐先生,又见面了。”弗兰奇抱着肚子,费事的坐在杨家的院子里,打量着青砖枯枝,还有刚刚挂起来的大红灯笼,笑道:“你家很漂亮,非常的中国风。”

    杨锐微笑道:“如今的中国,你想看点不中国风的东西也不行。”

    “比我第一次到中国来,中国发生了不小的改观。”

    杨锐笑出了声,指了指弗兰奇,道:“应该说,比第一次到中国来,你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的中国人,总是喜欢说改变,实际上,一年多的时间,又能发生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改变呀,不过是政客和被政客的人的自娱自乐。”

    弗兰奇尴尬的笑笑,立刻感受到了杨锐的锋芒毕露。

    这与弗兰奇之前见到的杨锐截然不同了。

    其实也是不同了,拥有了华锐实验室的杨锐,目前发表的论文比北大的普通教师还要好。就某种程度来说,现在的杨锐,在中国学术界是拥有了话语权的。

    不仅有话语权,他现在收了一年的红利,手里还有钱,这就让杨锐的底气非常足。

    弗兰奇感受到了杨锐的锋芒,于是顺着他的话,说起了有关改变的见闻,笑道:“我来中国许多次了,用你们的话来说,面前算是中国通。不过,我每次来中国,凡是和中国的官僚或者记者打交道,有一个永恒的议题,就是成果展示。”

    弗兰奇笑着说:“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确实有趣,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建设了很多现代化的工厂和建筑,我记得,第一次去天津考察,就看了四个工厂,非常漂亮……”

    “但看的多了,就看的想吐了?”杨锐插了一句。

    弗兰奇哈哈大笑:“还不至于,但是,确实有点浪费时间。”

    “可以理解,对一名外国人来说,中国人盖一栋楼用几天时间,或者在十字路口是不是新修了什么建筑,确实没什么意思。”

    “不不不,我还是很关心中国的建设的。”

    “我就不关心外国的,比如缅甸吧。假设我到缅甸,我首先关心的应该是安全问题,其次是能不能赚钱,再次是生活环境是否舒适,至于缅甸发展的快不快,缅甸人民幸福不幸福,与到缅甸的生意人,其实没什么关系,对不对?”

    弗兰奇不愿意承认道:“我还是希望中国能够发展起来,合作是长期的工作,合作对手发展起来,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的观点。”

    杨锐轻笑,说:“日不落帝国兴盛百年,直布罗陀依旧是小楼林立的大驿站,除了交通和服务业,大英帝国连属民都不在乎,何况是遥远的远东人的生活状况。”

    这句话说的弗兰奇顿时无言以对。

    寒暄结束,杨锐才询问他捷利康委托开发的具体构思。

    弗兰奇一个激灵清醒过来,但气势首先没有了,第一句话就说的底气不足,道:“我们计划投入一大笔钱,收购一家生物制品公司,同时将之注资到你的实验室中,共同开发下一代的辅酶q10的生产工艺。”

    “下一代生产工艺?你们想开发哪种?”

    这涉及到了并购的公司,弗兰奇稍显犹豫,旋即说道:“目前有几家研究微生物培养法和化学合成法的生物制品公司,我们正在进行分析评估。一旦成功,我们希望您能与我们的新团队合作开发辅酶q10的新生产工艺。”

    “也就是说,你们收购微生物培养法的生物制品公司,我就和你们合作开发微生物培养法的新生产工艺,反之,如果你们收购的是采用化学合成法的生物制品公司,我就和你们合作开发化学合成法的生物制品公司?”

    “大致是这样的意思,对于哪种生产工艺更有前途,我们的团队会完整的进行评估的。”弗兰奇喘了一口气,道:“我们的团队非常有经验,不会轻易让公司的钱浪费的。”

    收购是捷利康公司最喜欢的科研手段,所以他们有一流的科学检索机构,有一流的技术评价团队,还有一流的谈判专家。

    在中国进行投资,本身就是擅长资本并购的捷利康的一次投资。

    不过,收购这种事情,谁也无法打包票,至少杨锐就知道,30年以内,化学合成法的前途有限。

    事实上,从60年代末开始,就有化学合成法的各种论文出现,但它们的合成路线,或者是成本太高,或者是杂质太多,完全无法用于工业化生产。

    当然,如果有巨额的投入,现在开始重新研究化学合成法,未尝没有机会突破历史。

    杨锐沉吟了一下,没有多说什么,道:“我在国内的实验室还有工作,暂时无法离开。”

    “远程合作也是没关系的。”虽然网络技术还不成熟,但远程合作早就开展了起来,尤其是欧洲国家,合作实验的比例非常高。

    杨锐点头:“如果要我参与的话,权益如何分配?”

    这是到核心了。

    弗兰奇打点起精神,先问道:“您愿意出资吗?”

    “出资如何,不出资如何?”

    “如果出资,你就可以在收购的公司中拥有相应比例的股份,另外,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您参与研究的项目的股份比例。”

    这就是合伙做生意了,如果捷利康收购的公司有前途,或者收购的公司在接下来的项目研究中成果斐然,杨锐自然能小赚一笔,但要是没前途的话,免不了要亏回去。

    杨锐分红得到了400万美元,用于个人消费或者支撑目前的实验室,还算是轻松,但用于国际收购,实在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68 7069 7070 7071 7072 7073 7074 7075 7076 7077 7078 7079 7080 7081 7082 7083 7084 7085 7086 7087 7088 7089 7090 7091 7092 7093 7094 7095 7096 7097 7098 7099 7100 7101 7102 7103 7104 7105 7106 7107 7108 7109 7110 7111 7112 7113 7114 7115 7116 7117 7118 7119 7120 7121 7122 7123 7124 7125 7126 7127 7128 7129 7130 7131 7132 7133 7134 7135 7136 7137 7138 7139 7140 7141 7142 7143 7144 7145 7146 7147 7148 7149 7150 7151 7152 7153 7154 7155 7156 7157 7158 7159 7160 7161 7162 7163 7164 7165 7166 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