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一会成名(2)
“杨锐,你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吗?”一名中国记者拦住了杨锐,同时报名道:“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胡晓兵。”
《光明日报》是中央直管的大报,也是国内报业中,第一家提出不刊登一般性时政经济新闻,代之以科技新闻内容的报纸,其读者目标也圈定为知识分子,是高校和研究所订阅最多的报纸。
在一段时期内,《光明日报》甚至有自己的学术专版。
80年代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首发于光明日报的。
这样的大报,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是一流了,尽管杨锐饥肠辘辘了,看见人家胸前《光明日报》的牌子,还是露出一抹笑容,说:“是,我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胡晓兵多少有些例行公事,看了一下手里的本子,道:“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就能在主会场演讲,你有什么感想?”
如果不是主会场演讲,他也不会来采访杨锐了。
《光明日报》虽然是以宣传科学、教育为主的文化战线方面的报纸,但每天四版的位置,胡晓兵的目标怎么也得是学术委员(院士)级的人物。两院院士加一起有好几百人呢,一年365天,每天报道一个都得剩下一半人,这还不算华裔的外国院士。
“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大会”这样的国际会议,大家也就是集体占一个豆腐块,院士最多被提一下名字,当然,院士们也不一定能在主会场演讲。
就目前来说,杨锐反而是最近几天最显眼的中国学者。
胡晓兵也不知道报社会不会发表关于杨锐的文章,但作为记者,他还是决定尽职尽责的做个简短采访。
杨锐觉得胡晓兵的问题毫无营养,也只能回答道:“挺好的,主会场也比较宽敞,能够来参加的人比较多。感想的话,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吧。”
说完,杨锐又提醒了一句:“在主会场做报告只是因为人多,和主题演讲之类的不是一个概念。”
“在主会场演讲就很厉害了,主题演讲只能有一个人吧。”言下之意,人家就没指望杨锐能做主题演讲。
给本届会议做主题演讲的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罗索莱特,一篇综述就可以拿20个影响因子的那种顶级大犇,与现在的杨锐还是两个世界的人。
杨锐哈哈一笑,也觉得自己想多了,他拍拍肚子道:“有点饿了,咱们边走边说吧。”
“我先拍两张照。”看的出来,来采访学术会议的记者也是苦逼的够呛,身边别说有摄影师跟着了,照相机还是一傻瓜的。胡晓兵也不敢多拍,比划来比划去的,最后拍了两张就给收起来了,拍完了又拿出笔和纸,问:“忘了问你,杨锐你的工作单位是北大生物系?职称是什么?”
这也是中国特色的问题了,杨锐道:“我还没有工作,我现在是北大生物系的学生。”
一瞬间,胡晓兵的眼睛亮了起来,身为记者的灵魂,仿佛也燃烧了起来:“你还是学生?你今年多大?”
“20了。”
“20岁?20岁不是研究生吧?”
“不是。我今年大一。”
“大一!”胡晓兵倒吸一口凉气,浑身都爽利起来:“走走走,咱们找个地方坐下,边吃边谈,你不是饿了吗?我顺便给你做个专访怎么样?”
就话题性来说,学生在国际会议的主会场演讲,可比院士做主题演讲更有轰动性。
胡晓兵像是做贼似的,夹持着杨锐,一溜烟的往餐厅去了。
……
第二天。
杨锐稍晚一些来到会场,他的报告会结束,也就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工作了。如果太忙的话,他甚至可以不来参加会议,就像是许多外国教授那样,在外面悠悠转转的等着闭幕式即可。
不过,杨锐倒是挺愿意来听听其他学者的报告。现在的国内,获得信息实在是不容易,最有名的消息是不会错过,比如诺贝尔奖什么,颁发没多久,各种马后炮的研究就会出笼,获奖者的历年研究也会被各级研究机构拿出来反复体会,好像这样就能孵出一只诺贝尔奖的同胞兄弟来似的。
反而是普通的消息交流不畅。30年后至少有网络联络,读国外的期刊容易,出国也容易。
80年代就可怜了,“伊妹儿”还是教科书上的内容,通信倒是可以,但那是高端学者的专利,因为你首先得认识一位国外的学者吧。
这也是国际会议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没有留过学的中国学者,真的是拼了命的想要融入世界。
不融入世界是不行的,科学这种东西是全球统一的,中国自我大清开始,就落后于世界,不去了解国外的进度,闭门造车根本谈不上前途。
哪怕是做重复试验,也得做点有重复价值的东西吧。
杨锐脑海中的论文虽多,但现场交流毕竟不同于干巴巴的论文。
而且,自从昨天以后,杨锐多少混了个脸熟,很是得到了一些老外的关注,来来去去的都有歪果仁打招呼,也是挺特别的体验。
这还得感谢杨锐长了一张辨识度高的帅脸,而且高大健壮,与日常所见的瘦小的中式研究员截然不同。
要不是这样,一些欧美系的老外,还真分辨不出中国人和中国人,日本人和日本人,中国人和日本人韩国人……
收了十几张名片,杨锐心情大好,别看这些给名片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学者,架不住人家呆的地方好啊,以后杨锐再想了解些业内讯息,至少有一个寄信或者打电话的地方了。若是有幸出国的话,找这些递名片的教授也是很方便的。
再过几年,国内学者甚至就通过这样的普通关系,申请到了去国外做访问学者的机会。
学者们其实是很好说话的人,又身在一个小圈子里,除非正处于竞争状态,否则都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
要是30年以后,访问学者什么的几乎就是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自己再发表几篇sci论文就可以去了,国家每年都有相应的专项资金,学校也很愿意老师们出去刷一年逼格。
申请者若是有一个博士学位什么的,出去做访问学者更是手到擒来。
同时,国内的大学其实也很欢迎国外来的访问学者,出钱出力帮签证,忙的不亦乐乎。在国内高校和研究院,这种交换机制在未来几十年都算得上健康。
绕了一个早上,杨锐听了四场报告会,提了六七个问题,和二三十人聊天,自觉过的充实无比。
除此以外,午餐也是异常的丰富,一半中餐一半西餐的自助餐,在如今的北京城里难得一见。仅仅为了这一顿饭,许多国人都要削尖了脑袋钻进来。
“杨锐,过来坐。”边上的一桌人向杨锐招手,正是唐集中教授和王永教授,以及其他几名眼熟的北大学者。
前些天,杨锐担心国医外贸有可能发错了邀请函的时候,唐集中还提出带他进来,现在看来,剩下的名额是送给别人了。
杨锐一边认人,一边端着盘子,笑着走过去,问候道:“王教授,唐教授,你们过来了,昨天没见你们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3093
173094
173095
173096
173097
173098
173099
173100
173101
173102
173103
173104
173105
173106
173107
173108
173109
173110
173111
173112
173113
173114
173115
173116
173117
173118
173119
173120
173121
173122
173123
173124
173125
173126
173127
173128
173129
173130
173131
173132
173133
173134
173135
173136
173137
173138
173139
173140
173141
173142
173143
173144
173145
173146
173147
173148
173149
173150
173151
173152
173153
173154
173155
173156
173157
173158
173159
173160
173161
173162
173163
173164
173165
173166
173167
173168
173169
173170
173171
173172
173173
173174
173175
173176
173177
173178
173179
173180
173181
173182
173183
173184
173185
173186
173187
173188
173189
173190
173191
17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