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多谢。您也看光明日报?”
“看你说的,我们坐办公室的,每天不就是喝茶看报纸,光明日报怎么能不看。”海处长开着玩笑。
“哎,光是办个国际会议就够累了,您哪里有喝茶看报纸的时间。”
“忙也是忙,生物医学方面的新闻,我们还是要学习的。”海处长咳嗽一声,道:“杨锐同学和捷利康的合作,可是把我们都给惊呆了,西捷工厂的产率上升了一倍都不止,你知道吗?”
“听说了。”杨锐也猜测,这是国医外贸给自己邀请函的主因。
“太厉害了。”海处长说着又叹了一口气,道:“我们本来计划着,这次会议结束,就和杨锐同学合作,也开两家辅酶q10的工厂的……”
“我时间紧张,恐怕没有时间。”杨锐连忙打断他的话,和捷利康合作,双方是平等关系,即使华锐弱势一些,也亏不了多少,和国医外贸合作就难讲了。
海处长打了个哈哈,道:“我知道,我知道,看了新一期的《光明日报》,我们这边就有了一个新想法。”
“哦?”
“你愿不愿意在我们国医外贸的实验室里,挂个名?”
“挂名?”
“我们国医外贸在北京有一个实验室,广州也有一个,你随便选一个地方,挂一个名字,就有实验经费拿,你要是愿意用我们的实验室,我们给你安排,你不愿意用,也不影响你平时的研究。当然了,你隔一段时间要以国医外贸的实验室的名义做一两个项目,写一两篇论文。项目和论文产生了经济效益的话,我们给你发奖金,不产生经济效益也没关系。”海处长提出了一个宽松无比的条件。
不是每次实验都会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性实验九成九的是纯亏的,应用型实验赚钱的也不多。换言之,国医外贸是默认允许杨锐用自己的钱,做不赚钱的基础实验的,纯纯的拿钱买名声。
这种模式,后世其实很常见。比如全国各个高校,到处都有院士实验室,长江学者的实验室,实际上,院士和长江学者多忙啊,一个个身兼数职,哪里有时间管理万里之外的普通高校的实验室,无外乎是挂名而已。
杨锐要是仅仅研究辅酶q10,自然没有挂名的资格,现在经过了一场国际会议的镀金,再加上媒体的报道,却是一飞冲天,周身绕着名望光环,国医外贸也从杀猪吃肉的心态,变成了养鸡下蛋的思维。
毕竟,现在正经能做出一流水平的论文的学者,数量依旧稀少,而且全都集中在清华北大之类的顶级高校,以及中科院这样的顶级研究机构里面,单就生物医药而言,杨锐已经属于浮出水面,有些知名度的选手了。
有水平,能赚钱,又有名气,这样的杨锐,自然不好逼迫,相反,还有拉拢的价值。
海处长本人是不怎么懂科研的,但他了解行业,直接给了杨锐专家级的待遇。
杨锐没有经验,道:“我已经在唐集中教授的实验室里挂名了。”
“挂我们的名,挂唐教授的名,都没有关系,互相之间也不影响,**文的时候,你想写我们国医外贸,你就把工作单位写成国医外贸,你想写唐教授的实验室,你就写唐教授的实验室。不过,你通过国医外贸的实验室申请的项目,就必须写我们国医外贸的名字。”海处长停了一下,伸手比划道:“我保证,每年最少10万块的研究经费。”
一年10万块的研究经费,在普通重点大学,也是妥妥的教授待遇了。
这笔钱或许还赶不上杨锐自己的收入,却是让杨锐有了专家的赶脚。
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实验,与用自己的钱做自己的实验,其爽度差别,就像是别人请吃大餐,和自己花钱吃大餐的差别一样巨大。
“研究经费,我随便用?”杨锐也被雷锋般的条件所吸引了。
“随便你怎么用,见单就报销。”海处长肯定了自家的雷锋行为,80年代的研究经费管理松懈,只要申请下来就直接给钱,到时候用发票冲抵即可,发票是餐费汽油费都没人管。
“只是挂名?”
“只是挂名。”
“我得给唐教授说一声。”
“他肯定劝你同意。”海处长一点都不担心,他给出来的等于是科研界的职业合同,对研究员的好处多多。
……
------------
第427章 一会成名(4)
会议的主题演讲乏善可陈,法国院士的殷切嘱托,落在杨锐耳朵里,多少有些欧洲人的无病呻吟罢了。
现在是欧洲最快乐的时代,福利社会的建设堪称完美,极低的失业率伴随着极高的劳动报酬,战后出生的一代人,以苏联为假想敌和比较对象,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
美妙的现实,给了欧洲人只要努力,无论什么都可以做到的暗示――人类都登上月球了,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中国人却无法代入他们的幻想。
80年代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努力而坚持,做出的世界级成就却少之又少。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漫长而需要积累的行业,不是跳一跳就能够到天花板的世界,一蹴而就的故事偶尔会有,却总是发生在别人身上。
比如说,北京大学一年级的杨锐。
他走出香山饭店的大堂,就被十几名记者给围了起来。
专业的记者,专业的摄像师,还有扛着录像带摄影机的摄影师。
真正的大阵仗!
1984年的中国大陆可没有狗仔队之类的生物,更没有自由媒体,或者待价而沽的独立记者。
这里的每一杆话筒,每一只照相机,每一台摄像机,都代表着一支国家媒体。
他们很有素质的将杨锐围在中间,然后将话筒拼命的往杨锐嘴里塞,同时就听如潮的问题涌过来:
“杨锐,作为北大一年级学生,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是什么感觉?”
“杨锐,听说你的论文得到了多方赞誉,能给读者们具体说明一下吗?”
“杨锐,谈谈你做科研的初衷和过程吧。”
一群群的学者顺着台阶两边流走,好奇又羡慕的扫过被大队记者围住的杨锐。
如果说,在这次国际会议之前,大家还可以猜度杨锐的水平高低,听过了杨锐的报告,见识过杨锐在问答环节的机敏和严谨以后,就没有人想挑战这样的杨锐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163
36164
36165
36166
36167
36168
36169
36170
36171
36172
36173
36174
36175
36176
36177
36178
36179
36180
36181
36182
36183
36184
36185
36186
36187
36188
36189
36190
36191
36192
36193
36194
36195
36196
36197
36198
36199
36200
36201
36202
36203
36204
36205
36206
36207
36208
36209
36210
36211
36212
36213
36214
36215
36216
36217
36218
36219
36220
36221
36222
36223
36224
36225
36226
36227
36228
36229
36230
36231
36232
36233
36234
36235
36236
36237
36238
36239
36240
36241
36242
36243
36244
36245
36246
36247
36248
36249
36250
36251
36252
36253
36254
36255
36256
36257
36258
36259
36260
36261
3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