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动手做pcr会比较安全,不过,杨锐现在只有一篇尚未发表的《细胞》,立刻进军pcr,做出来是没问题,他却不能肯定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声誉。
科学界虽然是个用成果说话的地方,但科学界毕竟是以人组成的集合,获得了过多赞誉,或者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接下来的一些年里陆续得到了承认,甚至得到了补偿,但有些人,也许就彻底埋葬在了故纸堆中。
穆里斯本人确实懒散的够呛,但他身后的公司却并非如此,相反,到明年,该公司确定了pcr的确定性以后,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其中就包括多名优秀的研究员给穆里斯做副手。
杨锐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抢占有利位置。
虽然自己没有相应的声望,很可能拿不到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奖这种东西,又有谁确定能拿到呢。
爱因斯坦当年都因为相对论尚未证实,险些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最终不得不用光电效应发了奖。
杨锐这样的小身板,或者说,穆里斯这样的小身板,能不能拿奖,还真得靠命。
既然是靠命,苦挨就没有意思了。
杨锐想到这里,开始在纸上,慢慢的写出pcr的几个关键点。
同样是做pcr项目,杨锐却不准备重复穆里斯当年的步骤,准确的说,他也是不能重复穆里斯当年的步骤。
因为pcr说到底,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容易,撕干净不容易。
杨锐可不想捅开一个洞,然后引来一群狼。
虽然很可能会再次陷入科研竞争中,但从杨锐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科研竞争发生的越晚越好。
他背后可没有一家资产上亿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支持。
最理想的方式,是杨锐已经建立了无可匹敌的优势的时候,后来的竞争者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不会出现大型实验室参与竞争。至于那些永远盯着热点做实验的科研猿是无法杜绝的,这些科研猿都是食腐的,但也不影响主实验室的工作也就是了。
“那么,就从耐热聚合酶开始吧。”杨锐的眼光放在了最后一步。
虽然是最后一步,但是,耐热聚合酶是实用pcr技术的前置技术,也是必须的材料,提前做出来,能够加快后面的研发,而且减少花费。
另一方面,这又是很关键的技术,而且早在73年,就有了相关的研究。
在pcr技术出笼以前,该技术并不受重视,因为人们也不知道能用来做什么,研究者本身也是出于兴趣才做的――1973年,来自台湾的女留学生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以黄石公园的热泉中发现的嗜热菌为研究对象,成功分离出了该细菌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杨锐甚至不知道她是否申请了专利。
在当时看来,这或许也是挺没有必要的事情,没有人能想到,这最终会成为一项价值3亿美元的技术的关键部分。
然而,对方即使没有注册专利,但有论文在手,也是不容抢注的,杨锐的脑筋转的飞快,顷刻间想到了新办法:找一个新的嗜热菌做研究对象,用新的方法,分离耐高温的聚合酶。
两名研究者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研究,是可以独立申请专利的,这也是绕过专利壁垒的常规手段。
杨锐接着在脑海中翻找相关的论文。
嗜热菌是生活在高温中的微生物,种类极多,也有专门的研究员和实验室做相关研究,杨锐如果不加准备的投身其中,很可能玩一辈子还钻不出来。
他必须找一种研究比较透彻的嗜热菌,确定它能用于高温聚合酶的分离,再启动相关的项目。
就华锐实验室目前的规模,可没有资格像顶级实验室那样,做狂放而烧钱的试错法。
十几分钟后,杨锐在笔记上重重的写下“腾冲”两个字。
字迹又黑又粗。
腾冲热泉里的嗜热厌氧菌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极端嗜热菌,98年被发现以后,就被中国科学家做了全基因组dna测序,也因此成了中国首次破译了遗传密码的微生物。
在中国生物界,腾冲嗜热菌算是一只名菌了,杨锐脑海中有该微生物的各种研究,如古菌染色体蛋白,细菌芽孢形成的新机制,分离得到的极端酶……
用它来分离耐高温聚合酶,再自然不过了。
“我们去泡温泉吧。”杨锐突然抬头,眼神都在发亮。
……
------------
第449章 子项目
“泡温泉?为什么要泡温泉?”黄茂用奇怪的语气问出更奇怪的话。
杨锐一时间真没答上来,泡温泉这种事情还能有为什么?不都是抢着去的?
好在新人孙汝岳伸着脑袋举手,问了句“我能去吗”,打破了僵局。
杨锐一摸脑门,笑道:“实验室的都能去,就当是咱们做完了钾通道项目的奖励,哎呀,还以为都是实验宅呢,总算有不那么宅的。”
“宅?”孙汝岳理解不能。
“没事,去就有位置,还有谁报名?”
黄茂咳嗽一声,打断道:“咱们的论文还没写完呢。”
“小改很快就能完成的。”
黄茂谨慎的道:“万一再被要求修改呢?”
“不会的……”杨锐稍微有点心虚,小改两三次,或者小改变成大改,大改变成拒绝的情况还是会出现的,如果不是因为pcr项目太具有诱惑性,杨锐也不会现在说泡温泉。
黄茂虽然是第二作者,但第二作者的《cell》也是cell,他毫不犹豫的道:“要泡你们去泡,我有空去泡浴池就行了,我留下写论文,还要再多一个实验助手。”
“我也留下。”实验室小能手汪颖同学道:“我快毕业了,先做论文最紧要,温泉以后有机会再泡。”
“那黄茂和汪颖留下,我回来带特产给你。”杨锐也觉得黄茂留下放心,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所有人里最强的,比涂宪还要强上一筹不止,最重要的是,黄茂对钾通道的研究是最清楚的。
有黄茂统筹,汪颖在实验室里的操作功底也能充分发挥,两人组合,只是处理小改,应该没什么问题。
黄茂一门心思的做研究,笑笑道:“特产就不用带了,明年能给我开个子项目,我就满足了。”
“我们争取今年就开一个大项目,到时候,大家人人都有项目做。”杨锐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占有实验室最大的利益,能尽情的剥削实验猿和实验狗,代价就是必须不断的做大实验室,找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的项目。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230
19231
19232
19233
19234
19235
19236
19237
19238
19239
19240
19241
19242
19243
19244
19245
19246
19247
19248
19249
19250
19251
19252
19253
19254
19255
19256
19257
19258
19259
19260
19261
19262
19263
19264
19265
19266
19267
19268
19269
19270
19271
19272
19273
19274
19275
19276
19277
19278
19279
19280
19281
19282
19283
19284
19285
19286
19287
19288
19289
19290
19291
19292
19293
19294
19295
19296
19297
19298
19299
19300
19301
19302
19303
19304
19305
19306
19307
19308
19309
19310
19311
19312
19313
19314
19315
19316
19317
19318
19319
19320
19321
19322
19323
19324
19325
19326
19327
19328
1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