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4章 碳酸饮料不健康

    80年代的可口可乐运行的是很艰难的,但是,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可口可乐的胆儿也是非常大的,其经营能力亦是强的过分。( )

    在49年退出中国大陆以后,可口可乐的回归始于76年,经过3年的筹备和谈判以后,79年正式进入中国。

    应该说,可口可乐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吃螃蟹的外企。

    在很长一段时间,可口可乐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晴雨表。

    一旦中央发布了什么新的政策法规,外企首先观察的就是可口可乐。

    比如在1982年,可口可乐受到了重重审查和限制,同一时间,也正是所谓的改革的倒春寒,许多运气不够和智商不够的企业纷纷垮掉。

    可口可乐通过中粮集团,通过各种国内外的关系,涉水通过。

    在杨锐看来,可口可乐非常像是大型的跨国制药公司,他们是那种最纯粹的资本公司,没什么节操,没什么底线,但却能力巨大,为了赚钱,他们却能不厌其烦,不畏艰难险阻的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改变世界。

    至于被改变的世界是好是坏,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被改变的世界是不是更好赚钱的,这样的企业,与其说是公司,不如说是东印度公司。

    不过,在1984年的中国,可口可乐的存在,显然是对中国人有利的。

    他们或许没有卖出几瓶可乐,但他们对中国政府的影响,远远胜过可乐本身。

    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对封闭式的中国政府,产生诸多的影响力。

    1984年的时代杂志,就有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

    可口可乐的工厂设在北京五里店,原本是中粮公司下属北京分公司的烤鸭厂的车间,经过外观整修以后,倒也看的过去。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工厂,也无法要求更多,双方都在小心翼翼的感受着对方。

    与普通的中国工厂一样,可口可乐的厂区里,也到处写着标语和宣传画,稍有不同的是,里面的英文多了一些,外国人的面孔也多了一点。

    杨锐第一时间看到了一幅有着《time》标志的宣传画。

    “《时代周刊》?”杨锐问同行的工作人员。

    陪在杨锐跟前的外宣员小郭立即道:“杨先生好眼神,这是前不久,美国的《时代周刊》刊登的一期封面,我们让人画在了这里,下面白色的是文章标题,中国的新面貌,是赞扬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时代周刊》的封面是一名手持可口可乐的中国人,穿着绿色的毛大衣,带着鸭舌帽,背景是中国长城,标志性元素俱全。

    杨锐看着笑了一下,脑海里却在yy自己登上《时代周刊》的景象。

    小郭以为杨锐喜欢,笑道:“我们买了很多本这一期的时代周刊,一会儿离开的时候,可以赠送给大家。”

    这下子,杨锐身边的干部也都开心了,干群关系空前融洽。

    可口可乐内部的厂区乏善可陈,从美国运来的原装生产线自然体现出了先进性,但就来访团的眼光,国内哪个厂的生产线又不是外国原装引进的。

    大家来你可口可乐参观,可不是来做这个的。

    好在可口可乐也心里明白,随便引着大家看了看,就坐到了会议室里,先给每人上一瓶可乐。

    “这就是我们厂生产的可乐,请大家尝一尝。另外,我们虽然内销的也是这个品种,但是,我们厂的出口量更大,每年反而能给国家赚取外汇。”负责外事工作的肖经理如此说,并非是无的放矢。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国家外汇的说法,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可口可乐这次邀请学界人士参观,也是按照他们在美国的经验,以游说为目的。

    在场诸人也不知道听没听,会议室里全是开瓶的砰砰声。

    杨锐现在每天都有跑步,三五不时的还要卧推几组,对碳酸饮料是敬谢不敏,喝了一口就放下了。

    “杨先生不喜欢?”小郭笑着问。

    “没有,就是觉得不健康。”杨锐笑着回了一句。

    他随口一句话,小郭却是脸色大变。碳酸饮料不健康的概念,在30年后再普遍不过,在许多健身人士眼里,碳酸饮料恐怕比毒品还要可怕。

    但在1984年,别说是中国了,外国都少有这方面的报道。

    小郭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了自家经理身边,耳语了两句。

    肖经理的脸色亦是阴沉了下来。

    “怎么了?”一位坐在前排的中年人抿着可乐,好奇的问。

    现在人内心收敛,表面上却是非常外放,随意问别人家的事情,自然的像是串门似的。

    肖经理笑道:“没事,可能有一些误会。”

    “啥误会?”中年人更好奇了。

    肖经理想了一下,笑道:“杨锐先生可能对碳酸饮料有些误会。”

    “杨锐?”中年人转头认了一下人,又回忆了一下,狐疑道:“他对碳酸饮料还有研究?”

    会议室并不大,两人的对话,大家都听到了。

    杨锐的眉头顿时皱起来了。

    周围坐着的多是学界人士,是可口可乐公司通过高校和研究机构邀请来的。当然,不免也有行政官员占用了名额,过来蹭顿饭,领点礼物给自家孩子。但是,不管是哪种人,都是对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

    杨锐正在声望积累期,对于“研究”之类的词汇非常敏感,他不知道肖经理这样问的原因,但也不能被人看做是来蹭可乐的大一学生,于是稍微想了一下,朗声道:“研究不敢当,有一些了解,比较关注。”

    中国的谦虚式回答可进可退,还是非常好用的。

    肖经理不知道他是不是谦虚,但还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最难缠的总是那些自信满满的家伙。

    然而,肖经理没说话,前排的中年人却转过了身子,道:“我看过你登在cell上的论文,是挺厉害的。不过,你去年还研究细胞里的钾离子通道,今年就对碳酸饮料有研究了?你把食品科学也看的太简单了点吧,肖经理,你刚才说有误会,具体是啥误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84 4885 4886 4887 4888 4889 4890 4891 4892 4893 4894 4895 4896 4897 4898 4899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4914 4915 4916 4917 4918 4919 4920 4921 4922 4923 4924 4925 4926 4927 4928 4929 4930 4931 4932 4933 4934 4935 4936 4937 4938 4939 4940 4941 4942 4943 4944 4945 4946 4947 4948 4949 4950 4951 4952 4953 4954 4955 4956 4957 4958 4959 4960 4961 4962 4963 4964 4965 4966 4967 4968 4969 4970 4971 4972 4973 4974 4975 4976 4977 4978 4979 4980 4981 4982 4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