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觉得预言简单直接,是他锋利的武器,学者们却不会如此认为。

    要猜度科技的发展,往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超大型项目的发展,它自己其内在的规律与轨迹,又常常受到学术以外的干扰,这使得学者们对项目的判断往往会发生偏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猜度这样的超大型项目,或许比猜度经济发展还要难。

    就比如正在发展中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它的未来如何,又有几个人能猜得中?

    对84年的美国学者来说,又有几个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会戛然而止?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利好是非常明确的,但它的耗费巨大也是众所周知的。

    要说学术界不能影响它是不正确的,学术成果的不断涌现是支持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动力,但要说学术界能够决定阿波罗登月计划,那也是不正确的,归根结底,这是政治生态的变化决定的,就像是曼哈顿计划是因为二战催生的一样。

    苏联与美国的关系,以及苏联最终的发展,对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未来影响更大。

    杨锐作为一名学者,妄图预言人体基因组计划的路线图,预言基因组学,预言精准医学……

    这在众人看来,几乎是找死的行为。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开场就要几十亿美元,做下去需要几百几千亿美元的项目。

    它的发展,又怎么是好预言的。

    当然,人体基因组学的发展或许是必然的,因为各方说客的游说,各方利益的交织,最终会得到一个几乎必然的结论,但要猜到这个结论,又实在太难了。

    偏偏杨锐站在台上,信誓旦旦的试图说明:pcr仪的发明,必将决定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杨锐没有说谎,pcr仪的发明,确实对人体基因组计划极强的推动力。

    只是现在没有人相信而已。

    主厅内,小声的议论声渐起。

    记者们却是慢慢的变的兴奋起来。

    他们不怕你大言不惭,他们就怕没话题啊!

    随着杨锐的演讲接近尾声,一时间,十数名记者一洗先前的懒散,捏紧了话筒,随时准备冲上去,摄像师的镁光灯也闪的耀眼,乍看起来,仿佛是红毯走秀似的。

    杨锐看着下面的人,亦是越发的自信,表情动作乃至于语法都愈发的舒展了。

    他的演讲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给现场的学者们听得,剩下的部分,就是以待验证,以及给记者们听的有。

    要争夺pcr的发明权,既需要学术界的声音,也需要社会上的声音魔门败类。

    当然,杨锐更希望自己是杞人忧天,没有什么发明权的竞争,那是最好的。

    一篇演讲在一个小时里堪堪讲完,杨锐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要当众完成这次演讲,他之前所付出的努力就不亏。

    pcr的发展过程,就与中国历史上的和氏璧一般。它在创生之初所受到的期待,与它最终达到的程度有着千百倍的区别。

    就像是有人准备设计一柄凿子,结果发明了马达似的。

    杨锐并不指望现在就能一跃获得世界瞩目,但这是迟早的事。

    而且,以诺贝尔委员会的尿性,他被压抑的越久,获得报偿的程度也越深。

    学术界归根结底也是人组成的,免不了有排排队吃果果的倾向,只是诺贝尔奖的门槛实在太高,以至于能排队的都非常人罢了。

    杨锐演讲结束,稍微轻松了一些,下面的学者们却是轻松不起来,一个个窃窃私语,乃至于高声谈论。

    不等主持人上台,已经有性急的自己站起来,喊道:“我有问题。”

    有人不甘落后,也高喊:“我也有问题。”

    组织方派来的主持人苦笑着跑上台来,道:“请各位稍等,我们让杨先生先休息一会,再开始提问环节。”

    他不说还好,一说之下,下面的人干脆自己讨论了起来。

    有一个人说句:“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前段时间卡利亚斯教授的论文有一些交叉。”

    在他旁边,至少有三个人会反驳他的意见,言辞激烈已到了指名道姓的程度。

    站在正门前方,对杨锐很有兴趣的《纽约先锋报》的女记者,不无担心的看向杨锐,觉得他这样的年轻人,不一定受得了如此汹涌的批判。

    岂料,杨锐的动作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

    杨锐反而趁着休息的时间,一边喝水,一边观察着其他人。

    他对现在的局面,也有过考虑。

    再怎么说都是预言,在预言实现之前,任何人都可以对此做出评断,而且,与一般性质的批评不同,批评预言,即使最终预言成立,大家也不用负多少责任。

    再怎么说,都是预言嘛!科学假说被质疑,又有什么奇怪的?

    而从听众们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实在有太多的理由来向杨锐提问了――所谓槽点太多是也。

    甚至还有人担心提问不及。是人总有虚荣心,眼瞅着这么多的长枪短炮,许多还是出身纽约的大媒体,若是能问的杨锐痛哭流涕,岂不是声名远播。

    就连中国代表团这边,都有学者跃跃欲试。当着这么多学者和媒体的面,要是能将杨锐问垮掉,指不定就能捞一个美国大学的客座教授,过几年再回国,还不知要牛到什么境界。

    领队张洪军也看出了危险,一边在心里埋怨杨锐,一边劝说众人:“咱们中国人不要打中国人啊,注意国际影响……”

    胡教授就忍不住笑:“杨锐自己要找打,我们不打,总会有人打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0549 180550 180551 180552 180553 180554 180555 180556 180557 180558 180559 180560 180561 180562 180563 180564 180565 180566 180567 180568 180569 180570 180571 180572 180573 180574 180575 180576 180577 180578 180579 180580 180581 180582 180583 180584 180585 180586 180587 180588 180589 180590 180591 180592 180593 180594 180595 180596 180597 180598 180599 180600 180601 180602 180603 180604 180605 180606 180607 180608 180609 180610 180611 180612 180613 180614 180615 180616 180617 180618 180619 180620 180621 180622 180623 180624 180625 180626 180627 180628 180629 180630 180631 180632 180633 180634 180635 180636 180637 180638 180639 180640 180641 180642 180643 180644 180645 180646 180647 18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