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秘密!你当本部院是三岁小孩不曾?灵牌下的那块玉璧,明显就是机关,那幅仕女图,便是打开机关的关键。机关之下,藏的什么,我希望你还是实言相告,再有半句隐瞒,本部院也把实话告诉你,一是在你家祠堂挖地三尺,二是将你打的皮开肉绽!”
岳肃这话说的严厉,张国邦听了,更是心惊,连忙说道:“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啊。那是我们家的宗祠,大人即使位高权重,也不能做这掘人宗祠的事情啊。”
“你放心,本部院不会掘你家宗祠,而是在宗祠外面挖,本部院麾下有的是人,也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的挖。至于你,本部院没有闲心跟你废话,你不是不说么。左右!拉到一边,重打八十大板!”
“是!”岳肃一声令下,两边差役一拥而上,将张国邦按趴在地上。举起板子,作势欲打。不过目光,却都在瞧着岳肃的手。
岳肃手里拿着火签,其实早有吩咐,说打不要打,只要做个样子,要是火签落地,才准许动手。
可张国邦哪里知道,见岳肃来真的,是高声喊道:“大人……民间都传你为青天,难道青天就是如此草菅人命吗?”
“偃师县前任县令司马晨因仕女图而死,镇北伯张国柱死因也有蹊跷,他二人之死,皆可说是牵扯到祠堂下的秘密。他二人一个是朝廷伯爵,一个是地方父母,二人身死,何等干连!本部院找你例行询问,想要查出真凶,而你却托词狡辩,隐瞒不说,定是包藏祸心。难道本部院就打不得你么!”话说到这里,岳肃真不客气了,将火签重重向地方抛去。
见火签落地,差役再无犹豫,抡起板子,狠狠地朝张国邦的身上打去。
“啊……”
只两板子,就将张国邦打的痛声呼叫,“大人、大人……大人莫打……我说……我说……”
“住手!”岳肃摆了摆手,说道:“如尽早实言,怎会吃这皮肉之苦。”
“大人,据老辈人说,祠堂下面是我们张家祖上传下来的财产,到底能有多少,小的并不清楚,但绝不是一个小数。想要打开宝藏,必须要破开机关,祖上传下一幅仕女图来,说只要参透此图,便能打开机关。或是我张家后人愚钝,十几代人,也无一人悟出。也曾有人想强行破开机关,怎奈那玉璧坚硬无比,就连灵位下的石台,也是难以撼动。强行挖掘的主意,也有人想过,可终究是先祖祠堂,族人坚决反对,这才作罢。仕女图只有一份,世代相传,为家主所有,传儿不传女,倘无子嗣,便传于最近支的男丁。小人所言,句句属实,还望大人明鉴。祠堂下的宝藏,乃是我张家祖产,望大人莫要觊觎,强挖之举,万万不可。”因为经不住板子,张国邦终于说出实情。
他所说之言,倒是和岳肃预想的差不多,祠堂下还真是藏有宝物。既是如此,那就更要挖了。岳肃倒是不图张家的财产,但唯有此举,才能引出斩龙帮。
当下,岳肃带领人马,来到张家祠堂,直接将祠堂大院封锁,兵马就住在院内,祠堂大厅不准擅闯,只命在祠堂外挖掘,他这是要从地下挖进去。
别看岳肃人多,但这工程也不是一曰之功,加上天寒,泥土坚硬,更是费劲。
岳肃擅挖张伯爵家的祠堂,张家之人怎能允许,张氏族人纷纷前来示威,可岳肃护军近千,再加上偃师县的巡检兵马,连同差役人等,能有一千五百上下,那些手无寸铁的族人又算得了什么。
张家众人见阻止不了岳肃,联名前往河南道御史衙门告状,甚至有人告上京师。
燕京城这边,现在是剑拔弩张,谁还有闲心去管岳肃。就算有闲心的,也没那个本事,因为真正有本事的,已经打起来了。
魏忠贤抬举魏广微进入内阁,东林党感到无比的危机,最后,由东林之虎杨涟出头,先发制人,弹劾魏忠贤大罪二十四条,条条罪名都可要魏阉的脑袋。
这奏章太长,就不一一详陈,只简明扼要的说一下。像贪污受贿这等罪名,都不算事,蒙蔽圣聪、矫诏坑害大臣,害死皇长子朱慈燃等罪名也是真正要命的。
这二十四条罪名,有的是真有,有的也是杨涟捕风捉影,御史么,就是闻风奏事,言者无罪。
所有的奏折,都必须先经过司礼监,才能送达到皇帝那里,所以每一份奏折,魏公公都能先看到,这一点,杨涟也知道。只是实在是没有办法。皇上已经多曰没上朝了,想直接面君上奏,并没有机会。
魏公公看到这奏章,吓得浑身直冒冷汗,更是不敢让皇上上朝。可是东林党也有办法,暗中将奏疏上的内容,传的满城皆知,终于传进朱木匠的耳朵里。
朱木匠传见了魏公公,把奏折要了过来,不过并没有龙目御览,而是让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来念。王体乾借此机会,胡编乱造,只说是弹劾魏公公贪赃,至于其他罪名,是一点没念。
说朱木匠没不识字,我这里是不认同的,他的老师孙承宗也算是名师,教的学生再不济,也不至于让朱木匠是文盲吧。这个年头的奏折都是文言文,能听得懂,就说明能看得懂。可朱木匠就是不看那份奏折,信任王体乾的胡说,最后便一句话打发了,“不就是这点小事么,下次注意,不要再犯了。”
魏公公逃过一难,是千恩万谢,对于东林党,他也不准备再迁就,要立刻回击。他做的第一件事,重新保举许显纯为锦衣卫指挥佥事。第二件事,诬陷杨涟、左光斗弹劾岳肃大罪七条。
朱木匠连魏公公编造的奏折都没看,只说了一句,你看着办吧。
魏公公尚方宝剑在手,还管那些直接矫诏罢了杨涟、左光斗等一些东林党人的官职。不等这几位返乡,又以贪污罪,让锦衣卫将这班人批捕,押入昭狱,严刑审问。
被抓的六个人名叫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这六个人最后全部惨死,史称东林六君子。
除掉他们,魏公公还不算完,继续矫诏害人,内阁众臣以叶向高为首,纷纷被迫致仕,吏部尚书[***]星等一批主要官员,也是逐一落马。不过他们的命运要比要比杨涟等人好的多,只是回家养老。
这年头,别看魏公公权大,但还是有分寸的,矫诏杀首辅,他还没那个胆子,你真当朱木匠糊涂啊。顶多也就杀点像杨涟、左光斗这个档次的言官。
朝里面乱成这样,岳肃别说是挖伯爵家的祠堂,就算将哪个公爵家的祖坟刨了,估计都没人有那闲心去管。
一转眼,岳肃已经在张家祠堂大院挖了一个月。只是四周封闭,不让人知道,里面都挖出了什么。
因为主角是岳大人,所以东林党的覆灭,就不详细叙述了。历史上,东林党的垮台是天启四年,因为主角的出现,加速了两派的决战,致使在天启三年,魏忠贤彻底打垮东林党。
因为正文章节已经超过三千字,所以在之后的文字里,小翼弱弱地发表一下,对东林党覆灭的个人观点。我一直以为,天启皇帝其实不糊涂,是个很聪明的人,因为要是笨的话,也不能做出那么好的木匠活。
明朝讲究士大夫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所以一直都是大臣与皇帝争权,遇到强势的皇帝,完全可以压制大臣,可要是弱一点的皇帝,就难免被大臣压制。朝堂之上,争论不休,一件小事,几天都讨论不出个结果来。
朱木匠应该是有他的帝王心术,利用魏忠贤压制群臣,使得朝野上下统一。就好比宋高宗赵构利用秦桧害死岳飞一样。
历史上说魏公公经常矫诏罢免大臣,这事朱木匠可能不知道吗?魏公公收拾的人多是东林一系的高官,今天少一个,明天少一个,皇上又不瞎,上朝的时候,岂会看不到。说白了,就是睁一眼、闭一眼。让你魏忠贤帮我管理国家,我做我的木匠活。你一个太监,还能抢我的皇位不曾?
(未完待续)
------------
第八十一章 决战前夕
胡拴柱,也就是一箭射瞎邹枫狗眼的那位仁兄,今天是他轮休,和两个军营里的小兄弟出来饮酒。
在酒馆里,三个人点了几个硬菜,有花生米,炒蒜苔,拍黄瓜什么的,要了两坛酒,一边牛饮,一边胡吹乱砍。
因为穿的是护军服饰,也没有什么人敢过去搭讪。
在他们邻桌,坐着四个汉子,这四位也在大吃大喝。或许是喝的尽兴,其中一个汉子看向胡拴柱那桌,大声说道:“军爷,听说你们在张家祠堂挖出不少宝贝,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呀?”
这话一出口,酒馆里的其他客人,马上将耳朵竖起,想要听听护军是怎么回答。这些天,都在猜测,张家祠堂里到底挖出些什么,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底细。
祠堂被官兵层层围住,最外围的是巡检衙门的,连这些人都不知道里面的情况,只是禁止闲杂人等靠近。
里面的护军倒是偶尔出来吃饭、喝酒,但只要有人问起他们这个话题,护军马上就会瞪眼。
胡拴柱他们三个,脾气好像不错,一名护军只是嚷道:“不该打听的,就别瞎打听,挖出来的那些金子,也不是你的。”
这小子看来是没少喝,顺嘴就把“金子”两个字带了出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453
7454
7455
7456
7457
7458
7459
7460
7461
7462
7463
7464
7465
7466
7467
7468
7469
7470
7471
7472
7473
7474
7475
7476
7477
7478
7479
7480
7481
7482
7483
7484
7485
7486
7487
7488
7489
7490
7491
7492
7493
7494
7495
7496
7497
7498
7499
7500
7501
7502
7503
7504
7505
7506
7507
7508
7509
7510
7511
7512
7513
7514
7515
7516
7517
7518
7519
7520
7521
7522
7523
7524
7525
7526
7527
7528
7529
7530
7531
7532
7533
7534
7535
7536
7537
7538
7539
7540
7541
7542
7543
7544
7545
7546
7547
7548
7549
7550
7551
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