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水至清而无鱼
刑部值房内的岳肃,一直在房间内踱来踱去,总是想不出一个妥善解决案子的法子。把所有的案犯全部免职,说的倒是容易,但与自己往曰的行事作风完全不符。一旦这么做,被扣上徇私的帽子,那是在所难免。
虽说自己的名声在仕林之中不是很好,但从来没有人质疑过岳肃的执法态度。
正在踌躇间,房外传来敲门之声。
“谁呀?”岳肃开口问道。
“大人,是我。”外面响起铁虬的声音。
“进来吧。”
声音落定,铁虬推门而入。进来之后,不待岳肃寻问,他直接躬身说道:“大人,刚刚有人自称是李公子府上的人,给您送来一封信。”
说完,将一封信呈到岳肃面前。
“哦?”岳肃接过信来,心中纳闷,李元琛怎么突然派人给自己送信。
信口是用蜡封的,显然没有被打开过,将信拆开,岳肃展信观瞧。只见上面只写了短短的一句话,“姐夫,小弟等下前往尚书府邸,有话要与姐夫当面说。”
岳肃一家现在已经搬回顺天府,不过尚书府邸也没空下来,沐天娇的一些扈从就住在那里,也算是帮岳肃看宅子。对于李元琛这个小舅子,岳肃还是比较欣赏的,为人干练,主意颇多。他说找自己有事,岳肃马上想到,很有可能是关于现在自己的处境。
当下,岳肃马上说道:“备轿。回尚书府。”
“是,大人。”
虽说是上班时间,但高级领导想要出门,也没人敢管。备好轿子,岳肃立刻赶往府宅。到得尚书府,门房赶紧开门,他刚前脚进门,李元琛也就到了,像是算好时间来的。
二人一起前往书房,叫铁虬在外面看着,不许任何人靠近。进去做好,简单寒暄两句,岳肃便说道:“元琛,不知你约我到此有什么事呀?”
李元琛微微一笑,说道:“一是为姐夫贺喜,二是为姐夫排忧解难来的。”
“我这里忧倒是有,喜么……就不见得了……”岳肃看向李元琛。
“姐夫刚刚升任东阁大学士,这可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喜事。至于忧么,姐夫正为大夫人的事烦心,现在阮大人身陷囹圄,还要由姐夫亲自审理。姐夫一向清廉守正,这等证据确凿的案子,要不秉公直断,大违姐夫的原则,但要真的杀了阮大人,大夫人那边也不好交待。故此犯难。姐夫,您说我说的对不对。”李元琛一脸微笑地说道。
“你对我的事,倒真是了如指掌。你说要为我排忧解难,那这忧该怎么排解呢?”岳肃说道。
“要是姐夫总是坚持原则,未在高位之时,尚还好说,可若进入朝廷中枢,凡事当以大局为重,否则以后便步步维艰。现在姐夫也算是朝中一等一的重臣,依附姐夫的人不在少数,放眼朝臣,又有几个是干净的,要是发现一个贪赃不法的,姐夫就要按律抄家杀头,那还有谁敢跟着姐夫。好比这次,燕京城内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看着姐夫,想要看看姐夫到底会怎样处置。姐夫您要是真的杀了阮大人,估计就算倾向于您的那些官员,也要考虑一下,还要不要再跟着你。可要是不杀,姐夫处事不公、表里不一的名头,这些年积累的清名,也要付诸流水,或许皇上也会对姐夫的为人有所质疑,弹劾姐夫的,肯定也不会少了。姐夫刚刚入阁,要做的事情,肯定也不会少了,国库贫瘠、外虏当前,稍有不慎,就要陷于万劫不复之地。所以,这桩案子,姐夫最好不要去审。”
“不要去审?”岳肃为之一愣,说道:“这是皇上交待下来的,旨意我也已经领了,现在去打退堂鼓,怕是已来不及了吧。”
“来得及、来得及,只要未到明天,一切都来得及。”李元琛笑呵呵地说道。
“还请指教。”岳肃冲着李元琛一拱手。
“姐夫,指教可万不敢当。我这里有一计,可保姐夫顺利过关。”说完,李元琛从怀里出去一个锦囊。放在一旁的茶几上。又道:“姐夫,这桩案子,您若是不去审,魏忠贤才会有动作,想着法子捞人,起码要保住自己党羽姓命,否则的话,谁还会为他效力。只要有不死的,阮大人就死不了。姐夫既保全了名声,也救了人。”
“那魏广微、冯铨他们……”
“三法司会审,这里有倾向姐夫的人,还有倾向魏忠贤的人,还有明哲保身的人。姐夫去审,他们都要以姐夫马首是瞻,不敢有半句废话,姐夫不在,肯定会研究出一个几方面都能接受的决定。现在证据确凿,这些人想官复原职,是绝无可能,杀头又重了些,最后弄一个全部革职,永不叙用,不是很好么。再者说,或许三法司审完,都不会直接定罪,转头将案卷移交给皇上,由皇上来定夺。怎么判,便是皇上的事了,谁还去艹那个心。当今天子也不是糊涂人,应该也会做出一个让大家都会闭上嘴的判决。”
“你说的不错,好吧……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做吧……”岳肃点了点头。
“姐夫,所谓水至清而无鱼,小弟以为,您以前的作风应该改一改了。有些事情,睁一眼、闭一眼,也就算了。您要知道,全天下的官员,要是各个如您一般清廉,您上次去河南赈灾,到那里去抄银子,黄河边的灾民还不得都饿死。”李元琛看着岳肃说道。
“胡说八道,要是没有那些贪官污吏,我大明国富民强,这小许灾荒算得了什么?”岳肃不屑地说道。
“姐夫此言差矣,大明一年的收入不到千万两白银,每年九边军费甚巨,若说国富,绝不可能。贪官污吏,大多也不是贪朝廷的银子,多是收受贿赂,帮那些巧取豪夺之人,没有他们,民富倒是可以做到。可放眼天下,‘岳青天’只有一个,总不能逼所有人都做青天吧。他们寒窗苦读,不就为了当官之后能过上富庶的生活,朝廷的俸禄低,但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薪俸也抵得上普通百姓几年的收入,之所以不够用,主要是养的人多,府上丫鬟、仆人一大堆,单指着俸禄,当然不够。这些贪官污吏,姐夫能杀十个、百个,但能杀得光么?”李元琛笑眯眯地说道。
李元琛说的不错,历史总是评价明朝官员的俸禄低,但是相比于普通百姓,还是高很多的。那个时候,一个普通百姓一年赚二三两银子都很费劲,区区一个九品官,一年的俸禄还是他们的三倍呢。再说现在公务员的工资,和普通的工薪族差不多,一个县长一个月的工资估计也就五六千,看区域而定。可一个打工的,工资也不见得比他少。也就是说,现在国家官员的工资,也是很低。明朝的官员也没有公车,抬轿子的轿夫都得自己花钱雇,家里养着一大堆人,所以显得俸禄少。其实我现在还在纳闷,说海瑞大人一辈子都没买过两回肉吃,他的俸禄都花到哪里去了,起码还是当过应天巡抚的人。
“你说的有些倒也在理,贪官污吏确是杀不净,但过分之人,我也不能让他们好过。现在我既已入阁,就要想办法令我大明国富民强。”岳肃沉声说道。
“想要国富谈何容易。但看姐夫此刻如此自信,难道已经想到对策?”李元琛问道。
“税收乃国家之本,我大明商税乃三十税一,如此还有漏税之人,我打算改为三十税二,并将士绅不纳税的制度取消。”岳肃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也不怕告诉李元琛。
“哈哈哈哈……”
岳肃本以为李元琛听后会惊讶,没想他竟大笑起来。跟着,就听李元琛说道:“姐夫,没想到在盘剥百姓方面,你比贪官污吏还要狠呀,佩服、佩服……”
“税收乃是国家之本,而且我这是收商家的税,哪里是盘剥百姓。我知道,你们家是大商家,若改税制,对你很是不利,所以才这么说。”岳肃说道。
“姐夫此言差矣,别说三十税二,哪怕是三十税十,我李家都不放在眼里,天下间的商人也不会放在眼里。”李元琛毫不在乎地说道。
“啊……”岳肃听了这话,简直懵了,直勾勾地望着李元琛,好半天才从嘴里蹦出三个字来,“为什么?”
“朝廷给我等加多少税,我等卖出货物时候就提多少价,到时谁买我们的货,谁就交税,和我等商家又有何干。好比一石米,朝廷敢加收五十文的税,我们就敢加一百文的价,到时买米的交税就是。说姐夫盘剥百姓,难道有错了么?”李元琛笑呵呵地说道。
“这……”李元琛的这一番话,登时令岳肃哑口无言。
岳肃两世为人,对于商人的伎俩,多少还是知道的,上辈子当警察的时候,岂不明白买任何商品都是含税的。中国是价内税,外国是价外税。为税收买单的,永远都是买东西的百姓。最为可气的事,明明本作者以前抽的红河烟是五块一盒,朝廷给加了不到两毛钱的税,现在竟然涨到了六块一盒。
(未完待续)
------------
第四十四章 这次是真病
李元琛见岳肃不说话,反而笑道:“姐夫,其实朝廷想要赚钱,办法有的是,能将三十税一都收齐,就算是老大的本事。一年起码能多征上千万两。”
“你说的很对,能把这些税收齐,就算不错。在你看来,有什么法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朝廷多积累些银子呢?”岳肃再次问道。
对于朝廷的税收制度,岳肃当过知县和知府,当然也知道其中情况。商税三十税一,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低的了,朱洪武钦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所以,明朝一直保持这个制度。但说税率虽低,如三十分之一,但曰征月累,亦非小数。然,皇家为了不与民争利,后期渐渐有了死的定额,盐税二百五十万两,茶税十余万两、市舶税四万两、通过税六十万两、营业税二十万两,总额不过三百四十万两。当地方官的时候,上级也摊派下定额,一年十二个月,只需三个月就能完成,这一比较,就成了一百二十税一。
“从田税上下手,现在不和时宜,商税收齐,和田税只能任选其一。等到商税这事完成,才能推行,但最多也就是拿起张居正当年制定的一条鞭法。姐夫您想,当时张居正权倾天下,尚不敢对士人收税,姐夫您要是敢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真就不好说了。况且,士子们也不是各个富裕,有一些家中也不过几亩薄田,自己用功课读,把田包给佃户。你要是一律征税,让这些五谷不分的,可怎么过活。就算是征,也得找一些为富不仁的大户不是。姐夫您时常杀贪官,惩恶霸,要想国库充盈,一年杀他二三十个,银子不就来了。区区一个怀庆府,姐夫随便走一圈,就抄出百万两银子,朝廷这么多州城府县,一年办他两三个,抄来的金银财帛充公,家里的田地改为农庄,招募百姓耕种,不比什么都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199
17200
17201
17202
17203
17204
17205
17206
17207
17208
17209
17210
17211
17212
17213
17214
17215
17216
17217
17218
17219
17220
17221
17222
17223
17224
17225
17226
17227
17228
17229
17230
17231
17232
17233
17234
17235
17236
17237
17238
17239
17240
17241
17242
17243
17244
17245
17246
17247
17248
17249
17250
17251
17252
17253
17254
17255
17256
17257
17258
17259
17260
17261
17262
17263
17264
17265
17266
17267
17268
17269
17270
17271
17272
17273
17274
17275
17276
17277
17278
17279
17280
17281
17282
17283
17284
17285
17286
17287
17288
17289
17290
17291
17292
17293
17294
17295
17296
17297
1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