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的?你猜呢?”叶先生冷冷说道:“识相的,赶紧将身后的车仗留下,否则的话,就一个也不要走了!”

    车仗上装的都是银子,整整一百万两的军饷,要是留下,淳于秀猛不被千刀万剐才出鬼了。他瞧了眼对方,见左右不过一千来人,可自己手上,带有三千人马,倘若被这么点人把军饷抢了,自己活着也真就没什么意思了。

    他抽出腰间佩剑,大声喊道:“弟兄们,给我上,杀光叛匪,人人有赏!”

    从燕京城出来的兵大爷们,实在是没有什么战斗力,好在看出对方人数不多,也知事态严重,这才在淳于将军的指挥下,抡起兵器冲了上去。

    叶先生轻笑一声,说道:“不自量力。”跟着将手中纸扇一摆,他身后人马呼啸而上,直奔官军冲去。叶先生所带的这一千人,都是斩龙帮的精锐,要是说遇到什么关宁铁骑,那肯定是白给,不过碰上燕京城的兵大爷,那可是一点也不畏惧。把家伙一抡,像切瓜劈菜一般,将一名名官兵砍翻在地。

    眼瞅着同伴相继倒下,兵大爷们才明白对方为什么敢以一千人来劫他们三千人,原来这么能打。见风头不对,大家伙小命为重,那是掉头便跑,斩龙帮的叛匪则是紧追不舍,一口气追出去,又砍到百余人,轻松将百万两军饷抢到手中。

    负责押运军饷的淳于秀猛见大势已去,手下兵马四散奔逃,自己要是或者回去,还不如现在死了。当下提剑自刎,为国捐躯。

    斩龙帮叛匪将军饷车仗围住,略一盘点,总共三百四十个大箱,百辆骡车。一个大木箱中,能装三千两银子,一车下来,能有一万多两,在叶先生的指挥下,大家伙把车一赶,直奔飞狐口而去。

    前面说过,飞狐口是太行八陉之一,所谓八陉,就是通往太行山的八个进出口。太行山巍峨无比,并不是说随便就能上下的,尤其是骑马、赶车,只有从这八个进出口才能进入山中。

    太行山自古就是军事重地,穿越延袤千里、百岭互连的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被成为太行八径,是三省边界千峰耸立、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到了战乱之年,都设有隘口,屯兵把守,也就是大明朝和平久了,这太行山已有多处不再屯兵。这八陉分别是轵关陉。轵,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的轵城镇。轵关陉在济源县西十一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之地。太行陉。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三十五里处,陉阔三步,长四十里。沿陉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晋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关名曰“太行关”。又称天井关,雄定关。形势雄峻,素称天险。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关,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一。白陉。在河南辉县西五十里处。据此陉可南渡黄河攻开封,东可向大名进击,北可窥安阳,邯郸,是个可攻可退可守的军事要地。滏口陉。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是沟通豫北安阳和河北邯郸与晋的孔道。古人云:“由此陉东出磁、邢,可以援赵、魏。”井陉。井陉为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井陉是连通晋冀鲁的要冲,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该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蒲阴陉。在今河北省易县西紫荆岭上。山岭有紫荆关,也称子庄关。宋时称为金陂关,元、明以来始称紫荆关。其地峰峦峭峙,仄陉内通,是达山西大同的军事要隘。军都陉。在今燕京市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古名军都山,军都陉有关曰居庸关,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又称军都关。北齐称纳款关,唐曰蓟门关。其地层峦叠嶂,形势雄伟,悬崖夹峙,巨涧中流,奇险天开,古称要隘。此陉是古代出燕入晋北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

    叶先生率人上了纵横八百里的太行山,不仅犹如石牛如海,同时也是对燕京城的一大威胁。而叶先生上山之后,仍然不太安分,不仅扯旗造反,还大肆招兵买马,抢掠周边。

    丢失军饷的败兵逃回燕京,为减轻罪责,立刻宣扬起叛匪的厉害。原本叶先生只带了千把人,可在他们嘴中,一下子就翻了翻,一万多人。甚至在以讹传讹之下,叛匪数量竟然被他们加到五万。

    这个数字,着实将朱木匠吓了一跳,立刻下令五军都督府与河间府地方派兵围剿。

    很快,五军都督府发兵一万,河间府地方出兵两千,攻打飞狐口。叶先生似乎并没有将官军放在眼里,竟堂而皇之地将大营设在半山腰,率众抵挡。

    上打下不费蜡,靠着有力的地形,叛匪数次将官兵打退,官兵死伤惨重,而叶先生亮出来的兵力,也不止当初抢劫时的一千,当然也没有谣传的那么多,能有五千左右。

    就靠着五千人,把官兵打的是落花流水,甚至在一天晚上,叶先生趁夜劫营,彻底将官兵打回家。

    一万多官兵战败,还是在距离燕京的飞狐口,朱木匠真的有些慌了,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剿灭叛匪,解除燕京城的警报。别的地方造反,毕竟离京城还远,飞狐口那里,离京城太近,说句不好听的,只要一夜奔袭,搞不好第二天早上,就能出现在燕京城外。

    皇上害怕,不少大臣也害怕,天晓得飞狐口的叛匪能有多少。经过一番商议,最后决定,还是把在山西的岳大人先行调回来,待扫平眼前的叛匪,再回去也不迟。

    圣旨很快传到山西。岳肃因为粮草拿去济民,剩下的实在不多,正在潞安府外扎营,等待朝廷的增援。朝廷在广昌县丢了军饷的消息,他已经听说,但是具体怎么回事,还不太明白。正打算上本寻问,偏巧今天圣旨到达,命他回军前往飞狐口剿匪。

    皇上的圣旨怎能违背,但七万人马不可能都带着,否则叛匪一旦打回山西,该如何是好。他传令,命山西巡抚率这里的五万大军,继续原地驻扎,等候朝廷粮饷,伺机而动。自己回师直隶。

    就在他打算启程的头一天晚上,蒋杰来到他的帐内。对于蒋先生,岳肃可是相当倚重,见他到来,连忙看座。二人坐定,客套两句,蒋杰便单刀直入地说道:“大人,末将以为,回师去飞狐口剿匪,实在有些不妥呀。”

    “先生为何如此说?”岳肃好奇地问道。

    “眼下我军士气正旺,陕西那边又传来消息,叛匪久攻庆阳府不下,士气大挫,只要我军联合孙居相的兵马,前后夹击,破贼指曰可待,一旦回师,必然给叛匪喘息的机会,陕西那边的局势,还不知会变成什么模样。再者说,太行山纵横八百里,要想将山上的叛匪歼灭,谈何容易,叛匪见大人兵至,一旦不敌,窜入山中,以我军的战力,若分头追踪,必被逐个击破,若不分散,怕是永远才寻不到叛匪的下落。”蒋杰说道。

    “你说的意思,我也明白,但圣旨在此,不得不从。而且我军无粮,即便前赴陕西,也无法破敌。现在只能按照皇上的意思去做。再者,飞狐口这个地方,我也听说了,距京城太近,不管叛匪有多少,实在是掣肘之患,不得不除。先生帮我想想,有何良策,能将山中的叛匪一网打尽。”岳肃问道。

    “光靠我军的兵力和战力,想要在太行山上破敌,万是不能,除非请一帮手,或有取胜的可能。”蒋杰毫不隐讳地说道。

    “哪个帮手。”岳肃好奇起来。

    “是这个人……”

    (未完待续)
------------

第七十六章 飞狐口

    直隶广昌县。明时的广昌县,即是现在河北的涞源县,在古时还有一个别名,叫作飞狐县。

    之所以得名,全是因为距离太行八陉中的飞狐口较近。

    这一曰,五军都督府游击将军淳于秀猛率兵三千,押解一百万两军饷,打广昌官道而来。从广昌去太原,要比走别的路近许多,淳于秀猛也想图个便捷,就走了这条路。

    虽说是朝廷的地盘,往曰也没有什么抢匪出没,只是这条路人烟较少,于路特别安静。

    天近黄昏,按照行程来看,再有不到一个时候,便要赶到广昌县,可以在那里睡一个好觉。可就在这个时候,前面沙尘四起,有上千人堵住了去路。

    为首之人,胯下高头骏马,一身白衣,看那文静的外表,怎么瞧,也不像是土匪。不过这白衣文生公子确实不是什么好人,因为他是叶先生。

    “你们是干什么的?”看到对方来势不善,淳于秀猛大声喊道。

    “干什么的?你猜呢?”叶先生冷冷说道:“识相的,赶紧将身后的车仗留下,否则的话,就一个也不要走了!”

    车仗上装的都是银子,整整一百万两的军饷,要是留下,淳于秀猛不被千刀万剐才出鬼了。他瞧了眼对方,见左右不过一千来人,可自己手上,带有三千人马,倘若被这么点人把军饷抢了,自己活着也真就没什么意思了。

    他抽出腰间佩剑,大声喊道:“弟兄们,给我上,杀光叛匪,人人有赏!”

    从燕京城出来的兵大爷们,实在是没有什么战斗力,好在看出对方人数不多,也知事态严重,这才在淳于将军的指挥下,抡起兵器冲了上去。

    叶先生轻笑一声,说道:“不自量力。”跟着将手中纸扇一摆,他身后人马呼啸而上,直奔官军冲去。叶先生所带的这一千人,都是斩龙帮的精锐,要是说遇到什么关宁铁骑,那肯定是白给,不过碰上燕京城的兵大爷,那可是一点也不畏惧。把家伙一抡,像切瓜劈菜一般,将一名名官兵砍翻在地。

    眼瞅着同伴相继倒下,兵大爷们才明白对方为什么敢以一千人来劫他们三千人,原来这么能打。见风头不对,大家伙小命为重,那是掉头便跑,斩龙帮的叛匪则是紧追不舍,一口气追出去,又砍到百余人,轻松将百万两军饷抢到手中。

    负责押运军饷的淳于秀猛见大势已去,手下兵马四散奔逃,自己要是或者回去,还不如现在死了。当下提剑自刎,为国捐躯。

    斩龙帮叛匪将军饷车仗围住,略一盘点,总共三百四十个大箱,百辆骡车。一个大木箱中,能装三千两银子,一车下来,能有一万多两,在叶先生的指挥下,大家伙把车一赶,直奔飞狐口而去。

    前面说过,飞狐口是太行八陉之一,所谓八陉,就是通往太行山的八个进出口。太行山巍峨无比,并不是说随便就能上下的,尤其是骑马、赶车,只有从这八个进出口才能进入山中。

    太行山自古就是军事重地,穿越延袤千里、百岭互连的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被成为太行八径,是三省边界千峰耸立、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到了战乱之年,都设有隘口,屯兵把守,也就是大明朝和平久了,这太行山已有多处不再屯兵。这八陉分别是轵关陉。轵,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的轵城镇。轵关陉在济源县西十一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之地。太行陉。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三十五里处,陉阔三步,长四十里。沿陉北上太行,在山西省晋城之南的太行山上,有关名曰“太行关”。又称天井关,雄定关。形势雄峻,素称天险。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关,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一。白陉。在河南辉县西五十里处。据此陉可南渡黄河攻开封,东可向大名进击,北可窥安阳,邯郸,是个可攻可退可守的军事要地。滏口陉。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是沟通豫北安阳和河北邯郸与晋的孔道。古人云:“由此陉东出磁、邢,可以援赵、魏。”井陉。井陉为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井陉是连通晋冀鲁的要冲,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飞狐陉,也称飞狐口。该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蒲阴陉。在今河北省易县西紫荆岭上。山岭有紫荆关,也称子庄关。宋时称为金陂关,元、明以来始称紫荆关。其地峰峦峭峙,仄陉内通,是达山西大同的军事要隘。军都陉。在今燕京市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古名军都山,军都陉有关曰居庸关,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又称军都关。北齐称纳款关,唐曰蓟门关。其地层峦叠嶂,形势雄伟,悬崖夹峙,巨涧中流,奇险天开,古称要隘。此陉是古代出燕入晋北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

    叶先生率人上了纵横八百里的太行山,不仅犹如石牛如海,同时也是对燕京城的一大威胁。而叶先生上山之后,仍然不太安分,不仅扯旗造反,还大肆招兵买马,抢掠周边。

    丢失军饷的败兵逃回燕京,为减轻罪责,立刻宣扬起叛匪的厉害。原本叶先生只带了千把人,可在他们嘴中,一下子就翻了翻,一万多人。甚至在以讹传讹之下,叛匪数量竟然被他们加到五万。

    这个数字,着实将朱木匠吓了一跳,立刻下令五军都督府与河间府地方派兵围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3173 53174 53175 53176 53177 53178 53179 53180 53181 53182 53183 53184 53185 53186 53187 53188 53189 53190 53191 53192 53193 53194 53195 53196 53197 53198 53199 53200 53201 53202 53203 53204 53205 53206 53207 53208 53209 53210 53211 53212 53213 53214 53215 53216 53217 53218 53219 53220 53221 53222 53223 53224 53225 53226 53227 53228 53229 53230 53231 53232 53233 53234 53235 53236 53237 53238 53239 53240 53241 53242 53243 53244 53245 53246 53247 53248 53249 53250 53251 53252 53253 53254 53255 53256 53257 53258 53259 53260 53261 53262 53263 53264 53265 53266 53267 53268 53269 53270 53271 5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