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司礼监的值房,邹义喊来秉笔太监刘名果。掌印太监比秉笔太监高一格,尤其是邹义还兼管东厂,所以权利远在刘名果之上。
刘名果在执掌西厂之时,可算是风光无限,现在虽然沦落,但这家伙还是识得实务的,知道隐忍。在邹义面前,继续装孙子,凡是不多言不多语,都顺着邹义的心思来。进到邹义的值房,刘名果微微一笑,躬身施礼,“参见邹公公。”
“刘公公客气了,快请坐。”邹义笑着说道。
“多谢邹公公。”刘名果微微颔首,在邹义的下手坐下。
邹义先是和刘名果客套两句,唠唠家常,算是套近乎吧。两个人经常见面,一般打过招呼,也会闲聊几句,这并不算什么。但是今天,刘名果意识到,邹义找自己来,绝非闲谈那么简单,肯定有事。
刘名果还是秉承以往的作风,不多说一句话,说说笑笑,也不去问,你找我来做什么。最后,还是由邹义说道:“对了,刘公公。刚刚内阁拟了个折子,因四川总兵出缺,朝廷属用人之际,所以破格提拔登州副将刘五寿为四川总兵。折子在这,你先过过目,看有什么不妥的,要是没有,就批一下。”
说完,邹义把折子放到案头。
刘名果起身拿来过来,回到椅子上展开观瞧。提拔刘五寿当登州副将的折子,刘名果已经看过了,当时还批了,现在才三天,有提拔刘五寿当四川总兵。提拔总兵可是大事,按理说,就以刘五寿的资历,那是完全不够的,刘名果直接就能给否了,可他没有这么做,只是说道:“这个刘五寿到底如何,名果也不太清楚,不过既然是内阁拟定的人选,那就应该有些本事吧。像折子上说的,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既是贤才,就该破格启用。”
邹义料到刘名果会这么说,微微一笑,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今天的内阁,实在有些太乱了,那两帮人又吵起来了。”
“哦。”刘名果只是应了一声,就再没有下文。根本不去问,是为什么吵起来的。
邹义心中暗叹,这个刘名果可真够狡猾的了。可现在,你不来问,我也不能不说呀。“啊……呢个……唉……”邹义先是故意摇头叹气,然后才说道:“岳大人刚刚上了个折子,说是扫平了斩龙帮乱党。这不,内阁里看到这个折子,马上就炸开了锅,有的说,既然剿匪任务完成,就应该提议,请岳大人回来,毕竟岳大人是托孤大臣,而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理应由岳大人来主持大局。”
“哦。”刘名果就是点了下头,还是一句话也没说。
“而另一些人表示,岳大人不能现在就回来,浙江那边,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岳大人来做,如刚刚试行的县令选举制,这是岳大人提出的,就该他亲自督办,等三年之后,结果出来,方能功成身退。再加上反贼刚刚覆灭,肯定尚有余孽,斩草要除根,也需要岳大人一并督办。所以,起码要再等上两年才能回来。”邹义已然料到,刚刚刘名果不能表态,所以仍是轻描淡写地继续往下说。
待邹义把话说完,刘名果才平淡地说了一句,“他们倒也是各有道理,说不上谁对谁不对。”然后,又没了下文。
“唉……”邹义却又叹息一声,说道:“确实是各有道理,只是现在岳大人再总督闽浙,实在有些屈才了呀。四川那里,流寇横行,要是岳大人能去四川,那就好了。你说呢?刘公公。”说完,邹义看向刘名果。
“是呀,岳大人文韬武略,皆属上乘,要是他能去四川剿匪,肯定会手到擒来。”刘名果只是顺杆说了一句,就不再言语了。
“内阁也是得了,都没有一个人提议岳大人到四川,现在四川正是危难之际,如果岳大人能去,荡平叛匪,可谓指曰可待啊。唉……”说到此,邹义站了起来,又道:“那份折子,你给批一下,批完之后,再交给我,我呈到太后那里去。”
“是,邹公公。”
刘名果答应一声,带着折子,出了邹义的值房,回到自己的值房。其实这份折子很容易批复,说白了,批个准,也就是了。但刘名果明白,邹义找他过来,绝不是为了这道折子,因为平常有折子要批的时候,邹义也就是让人送到刘名果那里去,根本不需要把人喊来。归根究底,还是为了岳大人的事。邹义说的那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未完待续)
------------
第五章 封无可封
从邹义的值房出来,刘名果就在思考邹义那番话的意思,以刘名果的才智,很快就能猜出是邹义想让岳肃到四川剿匪,可这话说给我听是什么意思?哦,想必是把我也当作岳党中人,让我去找岳党的官员,主动上书,提请岳大人到四川。
去四川剿匪,估计岳大人也是愿意的,岳大人为国为民,但凡有益朝廷的事,都会义不容辞。只是邹义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太后授意的,还是邹义自己想这么做,又或者是什么圈套?
可以说,对刘公公来说,要是全当没听出来,什么也不做,那就什么也不会错。这也算是他现在的处事风格。可是,刘公公却要刨析一番,邹义的目的。
是否太后授意?刘名果很快断定,太后应该还没有那个心机,而且,即便真的是太后授意,那还是好事,毕竟太后让岳大人去四川剿匪,也是说明太后心中想着岳大人,只是不便亲自提,想借岳党中人的口,来一个顺水推舟。刘名果一直就被定位在岳党之中,告诉自己,其实就是告诉岳党。看来,这一点,不用不用自己去细究。
是否是邹义自己想这么做?刘名果很难判断,邹义是宫中有名的老狐狸,他的心思,很难有人能够猜透。要知道,当年魏忠贤权倾一时,几乎肃清了整个紫禁城里的异己,魏朝倒了,比邹义还要强大的王安也倒了,也就是邹义没倒,可以想象,这家伙是何等的老辣。但是,有一点刘名果可以肯定,邹义是忠于皇上的。
这一点暂且放下,再去想阴谋论。这会有什么阴谋呢?自己是岳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要不然,在魏忠贤走后,摆在眼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怎么可能轮到别人的头上。自己就是岳党,明明白白的岳党,岳大人不倒那天,谁还能把我怎样?想通这一点,这个阴谋论,好像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因为即便岳党官员联名奏请皇上,让岳大人到四川剿匪,不准就是了,还能把大伙怎么样啊。要能怎么样,早就动手了,不可能等到今天,岳大人立了大功的时候。
看来,让岳大人去四川,那是只有好处,不会有什么坏处。
但有一点,其实岳党的官员,都是希望岳大人会燕京,回中枢的。这样的话,大家伙才能算是真正的大权在手。可就目前来看,岳大人想要回来,还不太可能,因为不仅有齐楚浙三党这块绊脚石,太后那边,怕是也不想岳大人马上回来。作为内臣,刘名果可以猜出太后的心思,太后是想用岳肃,却有不敢重用,给岳肃过大的权利,想等自己的儿子大一些,地位稳固,然后再让岳肃回来。甚至可以这样来想,由张嫣出面得罪岳肃,就是不让你回京,等到皇帝长大了,再让皇上下旨,调岳肃回来,把这个人情,让儿子来做,你岳肃一定会对小皇帝感恩戴德。这就叫所谓的帝王心术。
好吧,既然是这样,那就这样办吧。总不能这就坐视流寇打下大半个天下,令大明朝病入膏肓,才让岳大人动手医治吧。作为太监,大家伙的心思是一样的,不论如何,只有保住大明朝,万事才有的挣。
太监不像读书人,对那些读书人来说,不管谁做朝廷,都少不得他们。可是太监就不一样了,这个工作是个人都能做,而且换了主子,新的主人肯定不会留下旧的主子所用的人。
在刘名果的心中,大明朝这家公司,不能黄了,必须接着干下去。于是,刘公公回到自己的值房,随手先把奏折批了,派人给邹义送回去。等到晚上下班,刘名果出了紫禁城,偷偷摸摸地去了杨奕山的府上。
******************************************************第二天,内阁议事。齐楚浙三党,在昨晚又做了番功课,反正无论如何,也要用各种理由,挡住岳肃进京的路。只要内阁的意见不同意,太后绝不可能将岳肃招回来。毕竟张嫣的心思,大家伙全都明白,就是不想让岳肃现在回来。张嫣不点头,内阁不达成统一,岳肃休想回来。
不过今天,情况竟然出乎三党官员的意料,岳党官员没有再提议让岳肃回燕京,而是把话题扯到四川流寇上面。
你来我往,这两年大家伙也习惯了,不管你说什么,咱们就针锋相对,绝不输了阵势。结果,情况又出乎三党官员的预料,岳党官员表示,流寇进入四川,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四川必然混乱,要想压得住阵势,就必然选派一名大员前往四川。
按照以往,三党肯定是要反对,可反对也需要理由,四川总兵都阵亡了,朱燮元那边,还能挡得住么,你要是反对,那也行,一旦朱燮元真的没有守住,丢了成都,又或者再丢几个重镇,那责任不都是自己的。谁叫我当初派人过去,你们不同意的,这个黑锅你们来背吧。
所以,三党认为,这件事不能反对,只能在人选上面打主意。有了分歧,也是太后拍板,真的打了败仗,也不该我们的事情。
两家难得达成一致,开始研究派谁前去四川。岳党没有一上来就亮出底牌,先是提议了几个人来,表示到四川当经略,但都被三党给否了,三党也提出了几个人,同样也被岳党给否了。到了最后,岳党提出,请岳肃前往四川剿匪。但三党也有话说,让岳大人去做什么,当什么官啊,当经略还是巡抚,经略是没人,但是小了点,要是你们岳大人肯低就的话,我们也能成全。
岳党嘴上也不饶人,表示什么官不用你们来艹心,咱们报上去就行,皇上想怎么给官,就怎么给官。
三党不明白岳党这是什么路数,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想要反口,也不能了。略一斟酌,寻思着,我们也就提议让岳肃到四川,没说当什么四省、五省总督之类的,太后总不能单给岳肃一个四川总督干吧。咱们大不了就这么报上去,太后要是真愿意给岳肃一个五省总督什么的,咱们也管不了,再者说,要是真能给的话,早就给了,也不用等到现在。
两家达成一致,在岳肃的折子上,拟了个这样的建议。该论功行赏的,都论功行赏,准了岳大人的赏赐提议。岳大人劳苦功高,也该褒奖,至于怎么奖,却没有写,毕竟岳大人的官已经够大了,如何再封,太后你自己拿主意吧。最后表示,流寇进入四川,总兵都死了,巡抚朱燮元未必能够抵挡得住,应该派一重臣前往四川监督剿匪。论文韬武略,满朝上下,当属岳大人为翘楚,他人难出其右。岳大人一向精忠为国,当年就打算前往陕西剿匪,可皇上让他去闽浙剿匪,现在大功告成,不如就让他去四川接着剿吧。至于给什么,皇上你自己看着办。
折子递了上去,先行交到司礼监,邹义顺水推舟,表示可以,然后送给太后。张嫣看到折子,还真有点为难了,这可是内阁联名的折子,自己虽说是太后,但终究不是皇帝,内阁联名的拟定的事情,不是她说推翻就推翻的。
当然,张嫣除了为难之外,心底还在纳闷,内阁这帮家伙,是怎么达成一致的,能让岳肃去四川?
想不出个原因,可折子得批复呀,岳肃立了那么大的功劳,要给个什么官做呢?不好安排呀,岳肃现在的官是什么呢?全称按大小排列是这样的,托孤大臣,当朝次辅,武英殿大学士,太保,太子太傅,闽浙总督,兼刑部尚书。
官都干到这份上了,还怎么封呀,再给虚衔,就得给爵位了。可文官不同武将,文官在退休之前,是不给爵位的,只有武将,因为功劳太大,才能在在任期间,赏你给爵位。
所以,对于文官来说,爵位现在根本不能赏。官职么,次辅再上是首辅,这个不能给啊,首辅不能不在燕京任职啊,这个官只能罢了。太保之上,还有太傅、太师可以赏。可眼下要是赏了,以后怎么办?儿子正式亲政之后,肯定是要调岳肃回京,并加以封赏的,由儿子赏岳肃一个太傅,并抬举到首辅,令岳肃感恩戴德,才是正途。现在,自己真的不能封。再者说,以什么理由调岳卿去四川呀,当什么官啊?巡抚,还不如杀了岳肃;经略,直接把岳肃拉出去砍了吧。根本就不实际,就算是四川总督,那也是两省总督变一省总督,属于降职呀。
张嫣拿不出主意,一脸的为难,左顾右盼,最后只好看向站在下面的邹义。说道:“邹义呀,这份折子你也看了,哀家看你们司礼监表示赞成,那你跟哀家说说,要给岳肃什么封赏,加个什么官位。还有,让岳肃去四川,到四川当什么官呀?”
通过张嫣提的问题,老辣的邹义,马上就能明白,太后顶多能够勉强让岳肃去四川,至于五省剿匪总督这个头衔,是万不会给岳肃的。看明白太后的心思,邹义那是不紧不慢,侃侃说出自己的应对之言。
(未完待续)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6798
56799
56800
56801
56802
56803
56804
56805
56806
56807
56808
56809
56810
56811
56812
56813
56814
56815
56816
56817
56818
56819
56820
56821
56822
56823
56824
56825
56826
56827
56828
56829
56830
56831
56832
56833
56834
56835
56836
56837
56838
56839
56840
56841
56842
56843
56844
56845
56846
56847
56848
56849
56850
56851
56852
56853
56854
56855
56856
56857
56858
56859
56860
56861
56862
56863
56864
56865
56866
56867
56868
56869
56870
56871
56872
56873
56874
56875
56876
56877
56878
56879
56880
56881
56882
56883
56884
56885
56886
56887
56888
56889
56890
56891
56892
56893
56894
56895
56896
5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