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大军将顺平县城围住,皇太极没有马上攻城,除了分兵堵住另外三门之外,就是让全军吃饭、休息。休整了一个上午,在午后时分,皇太极终于下令,“攻城!”
鞑子攻城,似乎没有什么新鲜的花样,还是老套路,驱赶百姓在前当炮灰,扛着云梯,先行往城上冲。他们攻得是南门,这是首当其冲的门户,卢象升就在这里,主持守御。
鞑子的套路,卢象升早就清楚,在百姓冲上来的时候,他直接下令开打。火铳、弓箭不停发射,打的那些百姓是嚎哭、惨叫,就和当初在太原城下的场面,是一模一样。
让百姓当炮灰攻城,目的无非有两样,一是令城上的守军产生同情心,在不忍下手的时候,使得百姓冲到城上,搅乱城上的布置。这样一来,鞑子就能够趁机登城,且能轻松将城池攻下。二是消耗城内的守城物资,什么弓箭、火药、砖头瓦块都都越用越少,当你消耗的差不多了,鞑子在攻城,受到的阻力,肯定要比刚开始小很多。
早在昨天晚上,鞑子大军还没到的时候,卢象升就召开了作战动员会议,告诉士兵们,鞑子会驱民攻城,你们要是不想死的话,就不要手软,否则到时让鞑子冲进来,死的就是你们。
士兵们谨记卢大人的话,在面对的时候,都是咬牙射击。
县城终究是县城,也没有护城河什么的,四五千百姓被驱赶过来,可谓人山人海,冒着弓箭和火铳,虽有死伤,但很快就冲到城下。他们扛着云梯,到了城下,把云梯搭上,就蜂拥向上跑,一边爬,还哭着大喊,“放我们进去吧,求求你们不要再打了,放我们进城吧……”
这么多人要是上了城,城上还不得炸了锅,城上马上向下砸石头、浇开水、浇滚油。区区百姓,也没有受过什么军事训练,被这么一打,一倒就是一大片,哭喊之声,响彻洞天。
卢象升现在冷着脸,提剑督战,命令士兵往死里头打。同时,他还不忘了领着士兵大声呼喊,“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大明同胞,你们为什么甘愿被鞑子利用,要死在自己人屠刀之下。如果你们还有一点骨气,就转过头去,和鞑子拼了!横竖也是死,为什么要连累自己人,死在自己人的手里!”
城下倒下的尸体,越来越多,冲过来的百姓看到这种情况,也都怕了,不敢再继续往前,转身向后跑。后面鞑子,更是毫不留情,举起屠刀,就将跑过来的人砍翻在地。
可能也是有的百姓反应过来了,觉得横竖是个死,与其死在自己人手上,还不如奋力逃命。于是,有的人大声喊了起来,“大家别往城上冲了,咱们冲不上去的,到时只有一死。我看,不如趁现在还有气力,咱们向两边逃吧,或许还能逃走一些!”
这人的话立刻引起共鸣,不少人跟着大喊,于是攻城的人停下脚步,也不知谁的带头下,四散奔逃开来。
他们这一乱,鞑子们可火了,开始挥舞屠刀,砍杀逃跑的百姓。他们都骑着马,百姓们再怎么跑,又怎能跑过他们。不一会功夫,就有几百百姓被活活砍死。
皇太极在后督战,是越看越气,最后干脆下令,将百姓赶回来。这可都是他们的奴隶和收获,都砍死了,当初还费劲押着做什么,每天多多少少还得管他们饭呢。
好不容易将当炮灰的百姓赶了回来,四五千人,现在剩下两千多,将近折损了一半。望着并不高耸的顺平县城,皇太极咬了咬牙,命令将百姓赶回营里,然后叫蒙古兵上前攻城。
三个蒙古兵千人队,跳下马来,举着盾牌,向城墙下冲去。卢象升看到对方这个架势,并没有放在眼里,下令暂时不用放箭、开枪,让敌人过来。当敌人来到城下,开始顺着云梯登城时,卢象升才大声喊道:“火油伺候!”
一桶桶火油从城上倒了下去,跟着就是弓箭和准备好的柴草。火油欲火便着,再加上柴草助威,立刻就升腾起来。冲在最前面的蒙古兵,马上被烧成火人,一个个大声惨叫,大呼就命。谁都知道,被烈火焚身的人,会疼得用力挣扎,他们岂会去管身边站的是什么人,如此一来,原本后边那些没有被点着的同伴,也因为他们,陷入火海。
最后面的蒙古兵,看情况不对,吓得是掉头就跑。整个顺平城下,都成了一片火海。把城下的云梯和盾牌都给烧没了,给别说是下面的人了。
这种局面,在想攻城,那是没指望了。不过皇太极想了一番,跟着下令,让一个万人队赶往西门,在西门发起进攻。
敌人骑兵移动,卢象升看在眼里,怎不明白鞑子的意图,你想换城门进攻,那好呀,就让你们尝尝别的城门的厉害。
鞑子很快来的西门,还是用刚刚的法子,三个千人队举盾牌打头阵,扛着云梯向前冲。城上的守军,仍旧没有马上向城下放箭、开枪,等到敌人冲到城下,开始往上爬的时候,才开始反击。
现在的时节是快要过年了,哪里不准备许多烟花爆竹,还有一些爆竹作坊,里面存有不少的火药。卢象升在昨天晚上,就让士兵开始在城里征收烟花爆竹和火药,把烟花爆竹里的火药也打开,用棉布包上,浇上油往下扔。
想当年贵州城在守城的时候,就用过这个法子,效果十分理想,这东西和燃烧弹没有区别,那棉花絮子被风一吹,到处飘散,只要碰到人的身上,瞬间就能沾上延烧。鞑子的衣服都是皮毛,本就易燃,这下可好,一个个都成了火人。棉花絮子粘到云梯之上,连云梯都跟着一起着了,大冬天北风一吹,火势升腾的更是厉害。
见没法再攻了,后面的鞑子,是赶紧逃跑,前面的鞑子,已然浑身是火,除了惨叫,跑是没机会了。
一拨攻城被打了回来,领兵作战的固山额真武纳格变的是愁眉不展。城上的明军,也太过狡猾,就这个打法,有多少人够死了。但就这么回去见皇太极,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怎么也得再上去冲一下。
等了好半天,城下的火势终于灭了,刚刚上去的士兵,都被烧成焦炭,就连云梯也都烧没了。武纳格刚刚带的云梯,还剩下三十个,他让鞑子们,抬着这最后的云梯再次往上冲。
人马冲到城下,摆好云梯,向上攀爬,城上的守军还是用刚刚的办法,让燃烧弹扔下下来。上回的场景再次重演,云梯着火,下面的士兵身上着火,成为一片火海,后面跟着的,赶紧往回跑。
没法子了,人死的虽然不多,两次冲锋下来,也就被烧死几百人,但没有云梯,士兵也不愿意冒着被火烧的危险,继续往上冲了,武纳格只好带兵退回南门,禀报皇太极。
皇太极气的差点没拿鞭子抽武纳格,但还是忍了下来,见天色暗淡,只得下令收兵回营。
当天晚上,皇太极将手下的贝勒、将领以及蒙古将领全都召集到中军帐,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攻打顺平城,他让众人各抒己见,你要谁的主意好,能够攻下顺平城,便有重赏。
今天攻城时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守城官兵的防御,滴水不漏,那火攻,简直是上去一个死一个。众将领一个个是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法子。本来也就是,女真人和蒙古人都是玩骑射的,善于平原交锋,摧城拔寨,本就不是他们的强项。当年努尔哈赤攻城,不是靠派人提前混进去,玩一个里应外合,就是化装成商队,杀人家的个措手不及。这两个法子要是用不上,就是扛着云梯往城上冲。当年一个小小的宁远城,都能让女真人无可奈何。
读者之中,有的人不知道宁远城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就是现在辽宁的兴城,本人曾经有幸去过,还亲自登上城楼。那里的城墙高度,也就两丈左右,如此小城都能让女真人吃不少苦头,可见女真人的攻城能力了。一般的县城,城墙高度也就那么高。
研究了半天,有人想出一个主意,挖地道。皇太极听了这个主意,差点没一个嘴巴子扇他,这大冬天的,泥土坚硬,怎么挖。
现在大家都没有了法子,皇太极一看,自己的这些手下,也就是些莽夫,让他们冲锋陷阵没得说,可要让他们想主意,全是白扯。早知道,就让范文程跟来了。
****************************************************一说到范文程,不由得要说起辽东那边的局势。
皇太极发兵绕道入关,先在山西大肆抢掠,然后北上前往燕京。张太后吓得,命令各地兵马前来勤王,六百里加急送往山海关,早上出发,晚上就到了。
熊廷弼作为辽东最高统帅,守卫女真,鞑子入关,别看没从他这里走,但自己或多或少都要摊一些干系。见到勤王旨意,熊廷弼陷入沉思之中。当初自己身陷囹圄的时候,岳大人曾经来看过他,问他平辽之策。熊廷弼的回答是,趁女真入关来抢的时候,发兵出锦州,直取盛京;皮岛的毛文龙发兵直扑女真发源地赫图阿拉。
女真能带多少人入关,熊廷弼不太清楚,但看旨意的内容,情况紧急,看来敌人不能少了。熊廷弼考虑了一番,认为应该遵守当年对岳肃的承诺,只要能够一鼓作气,攻下盛京,断了女真的根基,女真便如同丧家之犬,不久便亡。
打定了这个主意,熊廷弼立刻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进军方案。他先是将朝廷勤王的旨意念给众将领听,然后表示,自己有意出兵攻打盛京,同时命令毛文龙攻打赫图阿拉。说完自己的观点,熊大人开始让众将发言。
交代一下参将会议的将领,这里有辽东巡抚袁崇焕,宁远总兵赵率教,山海关总兵满贵,辽东总兵吴襄,副将、参将不计其数。锦州总兵祖大寿因为路途较远,就没有叫他过来。
在熊廷弼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巡抚袁崇焕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大帅,下官以为,兵发盛京,实在太过冒险。皇太极敢绕道入川,肯定会想到咱们有可能偷袭盛京,少不得安排兵马,小心戒备。从锦州出兵,前往盛京,其间道路平缓,适合鞑子骑兵冲锋。我等冒进,一带遭遇敌军突袭,势必损失惨重,难以取胜。偷袭盛京,取胜还好,若是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对付女真,应以守为主,然现在朝廷下旨前往燕京勤王,大帅理应发兵,赶往燕京,否则朝廷怪罪下来,大人也是难逃其责。”
袁崇焕有一定的军事眼光,宁锦防线,虽说是出自孙承宗之手,但其中也没少了袁崇焕出谋划策。
熊廷弼听了这话,微微点头,他也觉得袁崇焕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偷袭盛京,打赢了便好,要是打败了,那可怎么办。但是,这是自己当初承诺岳大人的话,熊大人号称熊蛮子,姓子比较倔,决定了的事,八匹马也拉不回来;许下的承诺,必当兑现。所以,他虽然认为袁崇焕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说道:“袁大人此言差矣,眼下皇太极绕道入关,盛京空虚,真是剿灭女真的良机,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没有抓住,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收复辽东。本督立志收复辽东失地,怎能让良机溜掉呢。打仗都是有风险,这其中就看谁能够抓住先机,先发克敌。朝廷的旨意,咱们不能不遵,但本督有临机专断之权,朝廷不知这里的局势,但等攻克盛京之曰,本督自会向朝廷解释。至于入京勤王之事,本督也会派些人马,这就不是抗旨不尊了。本督有意,派赵率教率兵一万,回去驰援,其余人马,随本督前往盛京!”
(未完待续)
------------
第三十一章 天衣无缝
熊廷弼执意想要发兵攻打盛京,面对朝廷下来的勤王圣旨,他表示自己有临机专断之权,现在有剿灭女真,平定辽东的机会,为什么不去抓住。再者说,自己也不是不派兵马回去勤王,让赵率教带一万人马回去,也就是了。现在大明在辽东的兵力,能有七万人,这和女真八旗劲旅的数量差不多,这些人,平曰里守城是够了,但想要主动出击,实在不够看。好不容易逮到个机会,为什么不去把握,如果打赢了,自己功绩完全足以彪炳史册。
袁崇焕从熊廷弼的语气中,听说对方的意思,这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但是袁崇焕不会轻易就能妥协的人,别看熊廷弼是自己的上级领导,在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情况下,他都会据理力争。不过袁大人并没有顶撞,他扫视了议事厅一圈,发现监军太监沈楠正并不在,当即拱手说道:“大人,您的计划可和监军商量过,为何不见沈公公到场议事?”
接旨的时候,是熊廷弼和沈楠正一起接的,然后熊廷弼就让沈公公与传旨太监该干啥,干啥去了,自己召集众将议事。因为熊廷弼明白,他要是请沈楠正前来议事,说出自己的决定,沈公公十有**会反对。可等到自己这边议完了,调动兵马出征,到时,自己有临机专断之权,他一个监军,只要自己不甩他,他想拦也拦不住。哪怕上折子参自己,自己也不惧,看的就是这一仗能不能打赢。至于说燕京城那边,以燕京城的城防,再借鞑子十万字,也不可能攻破。说白了,在熊廷弼眼中,燕京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危险。
“沈公公是监军,关心一下后勤补给也就是了,行军打仗的事,还得本督说的算。本督总督蓟辽,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和他商量,那让他做这个总督好了,还要本督做什么?现在本督的计划已经订了,在行军路线上,袁大人有什么建议吗?”熊廷弼说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293
70294
70295
70296
70297
70298
70299
70300
70301
70302
70303
70304
70305
70306
70307
70308
70309
70310
70311
70312
70313
70314
70315
70316
70317
70318
70319
70320
70321
70322
70323
70324
70325
70326
70327
70328
70329
70330
70331
70332
70333
70334
70335
70336
70337
70338
70339
70340
70341
70342
70343
70344
70345
70346
70347
70348
70349
70350
70351
70352
70353
70354
70355
70356
70357
70358
70359
70360
70361
70362
70363
70364
70365
70366
70367
70368
70369
70370
70371
70372
70373
70374
70375
70376
70377
70378
70379
70380
70381
70382
70383
70384
70385
70386
70387
70388
70389
70390
70391
7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