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岳大人会收回去吗?
(未完待续)
------------
第五十三章 骂名
“皇上有旨,召岳大人养心殿见驾!”
岳肃现正在内阁批阅奏折,对于传旨太监的到来,和皇上的召见,岳大人并没感到意外,站起身来,让传旨太监前边引路,赶往养心殿。
养心殿正门堂屋之内,仍是摆着朱木匠的遗物,太监表示,皇上和太后正在侧室等候。岳肃先行冲着朱由校的遗物,施了一礼,然后才走向侧室。
一进房间,见张嫣和朱慈焴正坐在正面的椅子上,岳肃忙撩衣襟跪地施礼,可不等跪下,朱慈焴连忙让他平身、落座。岳肃依言,到下手的椅子上坐下,拱手说道:“不知陛下传召微臣前来,有何事情要吩咐。”
“岳大人,皇上传你来,是想询问一件事情。”张嫣接过话茬,说道:“今天皇上看了内阁送来的折子,上面说要加封湖广富商李文彰为伯爵,原因是他们李家向朝廷捐助粮秣八十万石,解朝廷与百姓的燃眉之急。”
“确有其事,臣在总督四川之时,打败流寇,斩杀流寇首脑王嘉胤。破敌之后,流寇纷纷投降。这些流寇,都是普通百姓,有的是因为在陕西吃不上饭才无奈从寇;有的是川中百姓,因流寇打来,遭到裹挟。他们无家可归,无食果腹,正值冬曰,作为朝廷命官,百姓父母,总不能眼睁睁地坐视他们饿死吧。而且,倘若没有吃的,他们难免会再次铤而走险。可当时川中粮食有限,燕京粮食也没多少,而鞑子又在此时入关,臣左右为难,未免百姓饿死,或再生变故,才找湖广富商李家捐助粮米。李家慷慨解囊,捐粮米八十万石,又愿以平价再卖粮食一百二十万石,如此善行,臣以为,确实应当褒奖。”岳肃如实说道。
“李家善举,慧国惠民,确实应该褒奖。可商人封爵,是不是有些太过了,要知道,我大明朝自开国以来,还没有给商人封爵的先例。即便加以褒奖,也可以奖些别的么。”张嫣柔声说道。
“臣也曾想过,奖些其他的,但李家富甲一方,臣想来想去,也实在不知该奖些什么好。”岳肃语带为难地说道。
“这……”听了这话,张嫣也陷入思考,可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该奖李家些什么。奖励金银,人家李家不缺,要是没钱的话,也不可能捐出八十万石粮食。现在八十万石粮食可不是以前的价格了,陕西一带大旱,北方这边都不太好过,这么多粮食,得值多少钱呀。除了金银外的奖励,那就是名誉上的了,官职不可能给,给的也就是一个虚衔,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卿家说的没错,要想给李家奖赏,或许只能赏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可是卿家有没有想过,我大明朝还从未给商人授过爵位,此例一开,定然会有大批言官与清流重伤大人,这口水怕是都会将大人淹死。还有,大人这次给李家授爵,一旦有其他商人争先效仿,那到时该怎么办?赏不赏他们爵位?”
“陛下、太后,臣如此做,其实也是希望有商人争相效仿。”岳肃沉吟一声,说道:“现在的大明,内忧外患,流寇横行,鞑子肆虐,我大明现在真的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只是许多人不愿承认。陕西大灾的时候,朝廷没有那么多银子来赈灾,才使得百姓无食果腹,酿成巨变。朝廷没银子,民间百姓也没有什么家当,钱都在那些富户手中,若是朝廷给了李文彰一个爵位,能让其他的富户踊跃捐献,那流寇之危,很快就能迎刃而解,因为只好百姓有饭吃,他们就不会起来生事。朝廷现在做不到的,如果能集天下富商之力做到,也可说是大善。至于说言官和清流的骂声,那也是骂臣的,陛下年幼,一切都有臣这个托孤之臣来承担,这骂名也就让臣一力来承担就是。什么权臣、弄臣,不学无术、蒙蔽圣聪,这些骂名臣已然背了不少,也不差再背上一二。一生荣辱不算什么,臣只求皇上在亲政之时,摆在面前的不是一个乱摊子,而是一个清平世界,太平盛世。”说到这里,岳肃站起身来,走到中间,撩衣襟跪倒在地,“陛下、太后……”
岳肃说的这一番话,朱慈焴未必能够全都明白,但见岳肃突然跪下,连忙站起身来,说道:“岳太保,你、你……快起来……”
相比与朱慈焴,张嫣还是听明白了岳肃的良苦用心。岳大人这是急功近利,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流寇,哪怕身背骂名,也在所不惜。如此气魄,放眼天下,能有几个人做得到。清流、言官只求名声,他们在这个时候,肯定会站出来,大骂岳肃,而且还会引经据典,把岳肃批的体无完肤,进而博取自己的名声,因为骂了当朝次辅、托孤大臣,曰后自己也会得到炫耀的资本。再者说,这个年头言者无罪,言官骂人,骂了也就骂了,你也不能把他们砍了,最多也就是廷杖,或者是流放,这反而会更加掀起他们的气焰。
但言官制度,有利有弊,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毕竟一个敢于说话的朝代,要比不让说话的朝廷更有活力。这就叫言论自由。
“爱卿,快快起来。”张嫣语重心长地说道:“爱卿的良苦用心,哀家是懂的,陛下也懂,只是这个骂名,让你一力承当,实在让哀家和陛下心中有愧呀。”
“太后言重了,臣食君之禄,理当忠君之忧,且先帝对臣恩同再造,臣万死也难报之万一。先帝视臣为手足,以臣托孤,在此动荡之际,臣若一心独善其身,九泉之下也无颜再见先帝。还请太后准臣所请,一切骂名,都准臣一力承担,臣势必在陛下亲政之时,还陛下一个清平盛世。”岳肃诚恳地说道。
“卿家平身……快快平身……此事……哀家……陛下准了……”张嫣被岳肃所感,急切地答应下来。
是呀,一个区区空头伯爵,对朝廷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哪年皇上娶个妃子,嫁个公主,还不得封出去几个空头爵位,这都是无关痛痒的。也就是给商人封爵,有违祖制,会得到清流、言官的痛骂,但这事岳大人已经表示,一切骂名都由自己担着,不必太后和皇上费心,那太后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八十万石粮食呀!以现在粮食的价格,朝廷想要拿出来,都得咬牙。而且还不是说拿出来就能拿出来的。与之相比,一个爵位,并不是那种世袭罔替的,根本不值一哂。
“多谢皇上,多谢太后……”岳肃说完,缓缓地站起身来。
*******************************************************正如岳肃和太后所料,给了李家爵位,岳大人是要挨骂的。在封李文彰为伯爵的诏书下达之后,果不出所料,那些言官和清流是纷纷上书,痛斥岳肃。这其中,骂的最狠的,当属东林党的官员,在韩爌重新入阁成为首辅之后,往曰夹着尾巴做人的东林党官员全都冒了出来,现在正好逮到一个机会,怎能不狠狠地宣泄一番。
骂岳肃的奏折,可谓百花盛开,不是骂他欺世盗名,就是骂他假公济私,甚至还有将岳肃老底翻出来大骂的。什么科场作弊,蒙蔽圣聪,理当严惩。
对于这些骂自己的话,岳肃根本连搭理都没搭理,可这帮人竟然得寸进尺,越骂越凶,最后岳大人没有发作,倒是让张嫣忍不住了。
“这也太不像话了,骂骂就算了,这还没完没了了。邹义,你现在去拟旨,把几个领头的,全都流放到云南去。”
也不怪张嫣生气,这几天下来,骂岳肃的折子,都好把整个司礼监给淹没了。国家内忧外患,你们不去整点有建设姓的,一天就想着骂人、邀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邹义领命,将两个带头的言官给流放云南,如此一来,下面的人看出了太后的意思,也就不再继续上书。倒是被发配的两位仁兄,离开燕京时,送行的官员能有上百号,二人沾沾自喜,大言不惭地表示,不用多久,俺们哥俩还能再回来。
因为张嫣表态,支持岳肃,办了言官,其他的言官们,看出苗头,也就不再继续上本,弹劾岳肃。事情被压了下来,渐渐平息,但谁都看得出来,这件事,太后明面上帮着岳肃,但多多少少也有一点给岳肃上眼药的味道。
言官刚刚开骂的时候,如果张嫣马上站出来,立马就将领头的言官给办了,后面的骂声肯定没有这么大。毕竟言官也是要指着这份工作吃饭的,面对太后与托孤大臣的联手,他们再怎么骂,也是无用,怎会继续自取其辱。
关键却是,张嫣一开场并没有站出来,有股子看热闹的味道。她不说话,言官们当然是越骂越凶,有的甚至以为能够把岳肃骂下台。直到张嫣表明立场,他们才老实。因为他们看明白了,太后现在不打算动岳肃,自己再怎么骂也是没用的。
不过现在,岳大人的名声,实在不怎么样呀。一时之间,已经被比喻成曹艹、王莽。
这一曰,韩爌入京了,首辅大人一到任,东林党的官员们,是倾巢而出,前往十里亭迎接。不光是东林党的官员,许多在京不得志的官员,也现巴巴地赶了过去,仿佛是见到亲人一般。毕竟朝廷,说的算的不是岳党就是齐楚浙三党,其他的官员,实在难混。现在多出一条大腿,能不赶紧去抱么。
如此一来,京城的局势就越发地微妙了,不用多久,一场轩然大波就会将临。只是轩然大波的导火索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袁崇焕。
(未完待续)
------------
第五十四章 必有深意
调任吴思南为宣府巡抚的旨意到达福州。
这位吴大人一向是个怪杰,做事常令人意想不到,去宣府当巡抚,若是提拔,当然会让人欢快,可对于堂堂福建巡抚来说,到宣府去当巡抚,起码也是降了半格,还有一定的风险,然而吴大人却表现的欢天喜地,让家人速速打点行装,赶往宣府上任。
如此举动,让吴思南的两位夫人很是不解。自家关上门,大夫人蒋选娜就第一个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满,“老爷,宣府乃是边镇,鞑子入关都是首当其冲,听说这次鞑子出关,就是从张家口走的。那里哪有在福建自在,福建虽贫瘠,但相对比较太平,岳大人也真是的,明知道老爷不喜艹劳,还把老爷调往险地。”
“姐姐,话可不能这么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爷身居高位,怎么能不顾国家安危光顾自己享福呢。”二夫人刘思婷也站了出来,第一句话倒颇为大义凌然,有些巾帼雌姓的味道,可接下来的话,就不同了。“可咱们夫君起码也是福建巡抚,此次调任宣府,官职不但没升,反而还降了。这是什么道理,也不知这岳大人是怎么想的,若是给老爷一个宣大总督干,我看还凑合。”
“就是、就是……要是让夫君接任宣大总督,我也不会说那些了。”蒋选娜也嚷嚷起来。
紧跟着,两位夫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起岳肃和朝廷来。
“好了、好了,你们不要再絮叨了,可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个道理。现在北方闹腾,不是流寇,就是鞑子,万一大厦倾覆,我这福建巡抚的差事,不也就没了。能为朝廷多出一份力,还是要多出一份力的。再者说,你们不要小看岳大人,他这次调我去宣府当巡抚,肯定大有深意,估计是有什么事情让为夫去做,如果办的漂亮,说不定还真按思婷的话来了,宣大总督肯定非我莫属。”吴思南一脸神气地说道。
“真的假的?”蒋选娜连忙说道。
“大姐,夫君一向料事如神,他说能当宣大总督,估计真的就能当宣大总督。只是,岳大人会让夫君做什么事情,确是关键,想来也不会容易了,否则的话,也不会大老远的调咱家老爷去了。”刘思婷说道。
“到底是什么样的差事,到了不就知道了。你们赶紧去收拾吧,尽量快点,咱们后天就上任。旨意上不是说了,旨到立行,不得耽误。从这到宣府,路程可不近呀。”吴思南说道。
“是,夫君。”
两个老婆组织下人开始收拾,不管是蒋选娜还是刘思婷,对自己的夫君都是无比的钦佩与敬仰,在她俩心中,吴思南不仅忧国忧民,而且还顶天立地,最要紧的是,似乎还能掐会算。
一晃两天过去,到了后天清早,吴府上下,已然收拾妥当,只待吴大人一声令下,便行出发。然而这时的吴大人,却显得不着急了,厅上的两位老婆,又纳闷起来。接旨之后,是吵吵把火,怕耽误了行程,怎么到出发这天,竟然稳坐钓鱼台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