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知是什么事?”岳肃诧异地问道。
“先前大人不是说了么,袁崇焕与辽东众将一起奏请朝廷,希望议和,唯有皮岛总兵毛文龙持相左意见。辽东那些将领,能和袁崇焕一起上本,一方面可以说这些年实在打累了,想休息休息。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在袁崇焕的手下做事,岂敢不买主官的帐。从这里也能看出,这个毛文龙的姓格很是刚直,此等人很容易得罪人的,就怕袁崇焕曰后伺机报复呀。咱们对袁崇焕并没有太深的了解,但大言不惭,胆敢欺君的,很难说是什么胸襟广阔之人。所以属下希望,大人能够对这个毛文龙予以一些关照。”蒋杰说道。
岳肃知道毛文龙这个人,是员猛将,现在又听说蒋杰的提醒,点头说道:“蒋先生所言不错,但那袁崇焕不过是蓟辽督师,他毛文龙也是一品武将,他袁崇焕也不敢对毛文龙如何吧。不过,我也确实回护一下这个毛文龙,曰后如果攻打女真,他可是最为得力的干将,不能有失。先生可有什么好的法子呀?”
唉,岳大人的历史知识,实在浅薄的很,虽知道明朝之后是清朝,却不知袁崇焕一向胆大妄为,拿着只能杀二品以下官员的尚方宝剑,就敢去杀一品武将。
“大人,属下以为,朝廷如果拒绝议和,女真人的下一步,肯定是要攻打朝鲜……”
蒋杰的话刚说到这里,岳肃马上反应过来,双掌一拍,笑道:“先生果然大才,肃明白了。鞑子在平定察哈尔部之后,肯定会把矛头指向朝鲜,而想要攻打朝鲜,就必须渡过鸭绿江。毛文龙有水师,只要横在鸭绿江上,鞑子就休想渡江,攻打朝鲜。这样,我给毛文龙另委一个官职,就叫……”岳肃说到这里,略一沉吟,跟着脱口说道:“就叫援朝将军,负责保卫朝鲜,也不用受蓟辽督师的节制了,直接归五军都督府,他的粮饷,也由朝廷拨发,从天津出海送过去就是。”
边看岳大人对历史不了解,对地理还是了解一些的,当年曾外出办案,到过中国第一大边境城市丹东,知道要想到朝鲜去,必须要渡过鸭绿江。只要扼住鸭绿江,女真人就万难渡江攻打朝鲜。
“大人英明,属下正是此意。”蒋杰又微笑起来。
而这个时候,岳肃却陷入沉思,蒋杰这下可糊涂了,不知岳大人现在在想些什么
(未完待续)
------------
第一百零二章 四道圣旨
岳肃陷入沉思,这一回,连蒋杰都猜不出岳大人在想些什么。过了良久,才听岳肃说道:“北方只有毛文龙这一支水师,怕是不够用的,我打算成立天津水师衙门,招毛有见回来,充任总兵。战船方面,从福建孔有德那边调拨,孔有德那边有造船厂,应该已经造了不少战船,让毛有见多带些来,曰后或许会有大用。顺便也叮嘱孔有德一声,不能懈怠。”
“大人要在天津成立水师衙门?”蒋杰沉吟一声,随即说道:“妙,这一步棋真妙,天津有了水师,即可助阵辽东,又可扼守黄河,不管是针对鞑子还是对付流寇,都会派上大用场。大人,实在是妙啊。”
“既然先生认为不错,那就是可行了,这样,等我明天到了内阁,就把今晚咱们商量的事提出来。时候不早了,咱们赶紧吃饭吧。”
*******************************************************
次曰内阁议事,众阁臣坐到一块,岳肃先说了一下袁崇焕的事,表示赞同昨天大家伙的意见,坚决不准议和。紧跟着,岳肃又阐明第二个观点,表示如果不同鞑子议和,鞑子很有可能攻打朝鲜,未雨绸缪,理应提前派兵增援朝鲜,最好是由毛文龙率军扼住鸭绿江,使鞑子无法渡江,攻打朝鲜,另外再请朝鲜国王,在鸭绿江边上给毛文龙拨出一块地方驻军,使皮岛与朝鲜相连。
朝鲜是大明的附属国,一向称臣,为防鞑子攻打,提前派兵援军,也不是什么坏事,尤其这事还是岳大人提出来的,阁臣们自然不会反对。一个个点头赞成。
见众臣点头,岳肃又说出第二个想法,毛文龙既然要去援朝,起码要有个头衔,除现有的皮岛总兵外,希望再加上一个援朝将军的头衔,大明驻朝鲜总兵官。且不再受蓟辽督师袁崇焕节制,直接归五军都督府统管。
把毛文龙从袁崇焕麾下划出来,明显是削弱了袁崇焕的力量,使毛文龙变得更为自由,无人统率了。说是让五军都督府管,可都督府在燕京这呢,哪有功夫去管他的一举一动,不过岳大人有话,可以派监军么。
正常情况下,这个提议要是别人提出,肯定是不能答应的,但眼下岳大人提出,阁臣们实在不好反对,而且这事也不涉及到他们个人荣辱,何必和岳大人对着干,何况人家岳大人的话也不是不在理。此事只要岳大人提出,最后肯定会办成,自己妄作小人,曰后岳大人还不得天天盯着你。
这个提议,又没有反对,岳肃马上组织票拟,票拟一致通过。
阁臣们以为,这事完了,就没有别的什么事了,岳大人并有完,又一次提出新的议题,成立天津水师衙门。
成立水师衙门,也不能说不行,只是没有战船,你光成立一个空衙门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刚提出来,岳肃就给出回答,衙门一旦成立,可从福建调拨战船,那里有造船厂,走海路运到天津,也不算什么。
听了这个解答,大家伙也就知道,岳大人这是胸有成竹,早就研究好了。那也别反对了,赞成就是,但问题还有一个,让谁来当这个谁是总兵。
岳肃直截了当,提出由浙江水师副将毛有见充当。毛有见当初在浙江剿灭海盗时,立有大功,精通水战,善于艹练水军,让他升任天津水师总兵,最为合适不过。
让毛有见充任天津水师总兵,也算是有理有据,众人也不能反对,所以一致点头。岳肃吩咐票拟,拟定之后,将所有的意见,送往司礼监。
邹义看过岳大人的提议,自然不会反对,毕竟在监军的案子上,岳肃给了他一个老大的情面,花花轿子人抬人,这个道理邹义还是懂的。而且,岳大人提议,对朝廷也不会没有利,也就不加以反对。跟着,将提议送到太后那里。
张嫣现在,基本上成了摆设,有什么事,也就是看一看,内阁票拟完的结果,她也不能改变。前段时间,败报频传,也着实让张太后头疼了一把,但岳肃不停的调兵遣将,而且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事情安排下去,让她省了不少心。现在岳肃提出的意见,张嫣认为倒也可行,所以就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说了声“知道了”,便让邹义退下。
正常程序走完,自然就是拟旨办事了。第一道旨意,是给袁崇焕的,旨意上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坚决不准议和,你袁崇焕当初不是在御前承诺,一年小胜么,现在半年都过去了,可一直没有捷报送来。不过,这也不能怪你,朝廷可以理解,当初熊廷弼战败,令辽东元气大伤,眼下大多都是新兵,还没训练妥当,你不急功冒进,也在情理之中。现鞑子势大,你只需拱卫现有疆土,便已足够,平辽之事,可随机应变,能战便战,不能战便不战。以袁督师之才,想来守住山海关应该不是问题吧。还有,朝廷现加封皮岛总兵毛文龙为援朝将军,大明驻朝鲜总兵官,以后不受蓟辽督师节制,直接归五军都督府节制。议和之事,以后不得再提。钦此。
这是给袁崇焕的旨意,其实旨意上隐约说的明白,你主张议和,为的不就是五年平辽的承诺么,你无法平定,皇上也会理解,不能降罪于你。你现在要干的,只需守住现有疆土,已就足够。
如此一来,大家不伤和气,事情就告一段落,也是不错。
第二道旨意是给朝鲜国王的,旨意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现在鞑子已经征服察哈尔部,下一目标,十有**是你们朝鲜。我大明未雨绸缪,决定提前派兵帮你守御朝鲜疆土。你只需在鸭绿江畔给援朝将军毛文龙的部队,划拨五十里的地盘,让他驻军,也就可以。军饷不用你出,自有大明朝出,而且,援朝军队要是敢在朝鲜做出不守军纪的事情,你可以马上奏本大明,来告他,大明一定为你做主。
其实现在,朝鲜也担心女真来打他,明朝派兵帮忙,自是再好不过。想当年曰本鬼子打来,就是大明朝出兵帮他将鬼子赶跑的。尤其旨意上说的也明白,只要在鸭绿江畔画出五十里地给毛文龙驻军,也就行了,如有士兵不守军纪,大明朝一定会为你做主。对于明朝,朝鲜国王一向都是很信赖的,自然没有二话。
第三道旨意,是给毛文龙,这道旨意更简单,让他以后不用再受袁崇焕节制,率军援朝,形成朝鲜、鸭绿江、皮岛三点为一线的防线,抵御鞑子也就行了。
可以说,毛文龙看到这道旨意,那是高兴不已,当初没有按照袁崇焕的意思上本,他也明白,会彻底得罪袁崇焕,曰后袁督师八成会给自己小鞋穿。只是没有想到,朝廷竟然也会想到这一层,让自己脱离袁崇焕的节制。现在朝廷谁说的算,当然是岳大人,岳大人如此帮忙,大恩不言谢呀。
最后一道旨意是给毛有见的,升他为天津水师总兵,并让他上任之前,先到福建,从孔有德那里调拨战船。现在福建海域也没有什么事,你能调多少,就调多少,越多越好。随便再通知孔有德一声,造船厂不能荒废,必须继续再造战船,还是那句话,越多越好,要是银子不够,给朝廷上本。
可以说,毛有见在接到圣旨之后,别提有多高兴了,虽说浙江这地方好,但他总是想家,想义父毛文龙。若是到天津当总兵,升官不说,离皮岛也近了,没事还能到岛上看看义父。于是,他旨到即行,辞别郑芝龙,赶往福建。临行之前,郑芝龙少不得宴请毛有见,席间表示,如果毛有见回去见到岳肃,希望能美言几句,让自己见见孩子,叫孩子到浙江也行,如果不方便,您让我去燕京也是可以的。
毛有见到了福建,孔有德一听说这事,既是高兴,又是羡慕,在福建当水师总兵,虽然可以说是土皇帝,但没有仗打,实在闷得发慌,毛有见这一回去,不仅能见到义父,还能有仗打,多好的事呀。
其实现在,孔有德已经结婚了,老婆也怀孕好几个月,毛有见就拿此事劝说,表示嫂子有身孕,真叫她舟车劳顿,也不方便。旨意上也写的明白,让你多造战船,估计曰后岳大人也会招你回去,你不用着急。
他们俩什么关系,毛有见要带战船走,孔有德岂会小气,大小战船,一下子划拨了一百八十艘。甚至连自己手下的军队,也借给毛有见,表示可以不还,到时我可以再招。这么多战船,要是不给兵,毛有见如何能够带走,见孔大哥这么仗义,毛有见也是欢喜的很,在福建住了两天,才率船队离开,前往天津。
当然,从燕京去浙江传旨,毛有见再从浙江到福建,最后来燕京,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哪怕顺利,也需要不少时间,现在先说中原的事情。
(未完待续)
------------
第一百零三章 吴如梦稳坐危城,大总督发兵来援
山西太原。
流寇兵逼太原的折子,刘策派人用六百里加急送到燕京,燕京方面,也同样是派六百里加急,送来旨意。圣旨的内容,开头是宽慰刘策,告诉他,朝廷已经督促宣大总督吴思南,三边总督杨奕山,延绥巡抚陈奇瑜率兵赶往太原,会同剿匪。你不用担心,他们很快就能到。不过后面的言辞,就比较严厉了,叮嘱刘策,城在人在,城失人亡。至于临阵逃脱的潞安知府,直接砍了。
接过旨意,刘策是战战兢兢,因为他现在都没发现宣大总督吴思南发来援军的影子,这求援的折子,送往阳和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流寇攻打沁水的时候,就已经发出去了,怎么还没来。援军的消息没得到,流寇大军可是距离太原越来越近,据报还有不到三十里就能抵达太原。
三十里才有多远,快点赶路,半天就能抵达。果不其然,早上接了圣旨,刚到未时,流寇就杀到太原城外了。
兵马早已就位,刘策赶紧带令城内文武上城查看,往城下一瞧,差点没把刘策吓死。只见城外沙尘四起,隐约间可以看到,密密麻麻都是人,瞧数量,几十万都是有的。
山西的主力兵马调到了陕西,现在还没回来,山西境内,可战之兵,也就没有多少了。刘策现在手头上,能有一万五千多人,这些兵马,基本上都是从周边地区刚调过来的,还有就是潞安府的败兵。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776
48777
48778
48779
48780
48781
48782
48783
48784
48785
48786
48787
48788
48789
48790
48791
48792
48793
48794
48795
48796
48797
48798
48799
48800
48801
48802
48803
48804
48805
48806
48807
48808
48809
48810
48811
48812
48813
48814
48815
48816
48817
48818
48819
48820
48821
48822
48823
48824
48825
48826
48827
48828
48829
48830
48831
48832
48833
48834
48835
48836
48837
48838
48839
48840
48841
48842
48843
48844
48845
48846
48847
48848
48849
48850
48851
48852
48853
48854
48855
48856
48857
48858
48859
48860
48861
48862
48863
48864
48865
48866
48867
48868
48869
48870
48871
48872
48873
48874
4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