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传进他们主子耳朵里,例如陈少甫,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岳肃会不会给自己扣上一顶欺君之罪的帽子。这案子可不能交给岳肃来办,否则以岳剃头的脾气,一旦来个先斩后奏,那可糟了。干脆,实在一点,赶紧到太后那里是哭诉、讨饶吧。太后毕竟是女流,想来也会心软,大不了把粮食捐了,保一个平安。

    这十几个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赶到了紫禁城,一起递牌子,求见太后。大家见了面,脸上都很尴尬,互相客气客气,也就心照不宣。

    没用多久,太后下旨,在御书房传见。众人来到御书房,见到皇帝和太后之后,先是请安,接着便长跪不起,大声哭泣。

    张嫣自然明白是什么事,假装纳闷,温言询问,他帮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把早上在金銮殿隐瞒家中开有米铺的事,说了一下。紧跟着,一个个是赌咒发誓,自己决没有欺君的意思,甚至还愿意现在就把粮食都捐了。

    明朝也就太祖时期对开国的重量级勋贵狠一点,但之后都十分照顾。好像这泰宁侯陈家,前文也说过,他们家的子弟,都被皇上砍了两个,但杀了也就杀了,爵位还给你留着,让你的后人继承。可以说,只要不谋反,你们这些家子的长期饭票,都给你们留着。

    张嫣也没打算把他们怎么样,其实已经和岳肃商量好了,稍微责罚几句,收了他们的粮食,也就算了。既然主动捐了,张嫣便按照事先拿定的主意,训斥两句,把岳肃请来,以皇上的名义,放在场众人一马。

    岳肃也知道怎么做,故意显得有些为难,然后就顺理成章,把粮食一收,把人放了。

    征税之事,眼下告一段落,算是以岳肃的胜利而告终,但这其实只是开始。

    燕京城的官员们,现在一双眼睛都在盯着岳肃、盯着朝廷,想要看看皇上还有多少粮食,能够赈济百姓。

    可就在三天之后,大批的粮食从通州码头登陆,进到燕京城,而这粮食还是接连不断,不仅往燕京运,还望直隶运。更为要命的是,这些粮食的售价只是二两五钱银子一石。这些粮食不批发,只零售,每次购买,一人限购最多一升。

    粮食从十五两一石,跌到二两五钱,百姓是欢呼雷动。

    这米行的名字叫做民安米行,在燕京城内,每隔三五条街,就有一个店铺,谁都知道,这家米行有两个东家,一个英国公张家,一个是李家。两个大东家合股,以成本价卖米给百姓。

    燕京城内的百姓是感激涕零,可以说,从这一天起,到百年以后,直隶一带的百姓,买米只去民安米铺。因为这家米铺,不仅童叟无欺,还有最要紧的一点,那就是在大家伙最危难的时候,这家米铺站了出来,救了所有人的命。

    不管是感激也好,还是出于这家米行的信誉也好,任何人都愿意到民安米行来买米。

    此时此刻,京城的其他商家全都懵了,你把米价压得那么低,我们还卖什么呀,谁还能到我们这里来买呀。想等着民安米行的米供应不上,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一艘艘大船在运河之上往来穿梭,粮食有的是。

    官员们、勋贵们看到这一出,现在都明白了,岳肃之所以敢这么做,背后那是有依仗的。这个依仗,不仅是太后的支持,还有英国公和李家。

    很快,有的官员发现,安民米行似乎不用交税,但谁也不敢弹劾。原因很简单,人家可是有爵位的人,本来就不用交税。而且,这次要是谁敢出头,就不仅仅是得罪岳肃一家了,而且还要得罪英国公。一个是执政官员中的第一号人物,一个是勋贵中的第一号人物,这两个人现在站在一起,放眼天下,估计除了皇帝之外,已经没用人敢去招惹。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流寇横行

    南方的米价相较于北方便宜了不止一丁半点,但在张家和李家的运营下,直隶的米价率先降了起来,甚至比在南方卖的还要便宜,山西的米价也紧跟着降了下来,因为在那里也开了一家米行,名字叫做“利民”米行,这家米行的东家也是两位,一位是英国公张家,一位是魏国公徐家。

    岳肃的策略是率先保住直隶和山西两地,别的地方,可以放一放。于是,这也导致有不少百姓从陕西、河南逃了过来。

    现在再说河南。岳肃给河南巡抚张我续下了死令,让张我续迅速肃清流寇。河南的兵马,本来就没和真正的流寇打上几仗,一般都是杀良冒功,旨意到来,张我续可有点急了,感激调拨兵马,真真正正的去剿匪。

    不过眼下再去真正的剿,已经完了,流寇施礼全都壮大,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一众流寇,兵马现在全都数以万计,让张我续还拿什么剿。

    先后交手两仗,官军全都大败,无奈之下,只能把主力兵马退守到开封、洛阳、郑州一带,其他的地方,任由流寇肆虐。这三处可都是重镇,城高墙厚,想要攻下,谈何容易。流寇以抢为主,也不耕种,地盘对他们来说,也并不重要,见河南实在没有什么抢头了,决定南下湖广,因为那里粮食多。

    流寇屯兵信阳,准备南下直攻武昌,可惜,湖广总兵刚刚换人,邢鹰掌湖广总兵印,率领兵马严阵以待,在大悟县一带,两番交手,打的流寇是屁滚尿流。

    流寇无奈,只好退回信阳。此番和邢鹰交战的,是张献忠、罗汝才、马进忠﹑惠登相、马守应等部,见打不过对方,罗汝才提议,联合高迎祥、李自成等部,集合流寇全部力量,再行交战。

    现在的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在南阳一带的南召县,李自成已经和高迎祥汇合,仍是兵和一处,将打一家。眼下他们正打算攻打南阳。准备合围的时候,罗汝才的信使到来,邀请他们攻打武昌。

    高迎祥和李自成义气为重,本想答应,但这时李岩和牛金星提出反对意见,表示武昌囤积湖广主要兵力,前去攻打,无疑是以卵击石。眼下,哪怕不攻打南阳,也不能去打武昌,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南下攻打襄阳,攻下襄阳之后,直接绕道入川。

    高迎祥认为可行,一方面将计划告诉罗汝才、张献忠等头领,愿意来的话,尽可跟来,不过我现在要佯攻南阳,暗中派人潜入襄阳,你们可不要影响我的大计,最后再拖上一拖。

    罗汝才等人马上会意,表面上再次和邢鹰摆开交战的架势,静等高迎祥的捷报。高迎祥佯攻南阳,暗中派人混进襄阳,襄阳本是重镇,虽然被部分兵马被邢鹰调去武昌,但也有近万兵马。

    高迎祥安排妥当,突然舍弃南阳,攻打襄阳,里应外合,将襄阳攻克,并趁机夺取樊城。罗汝才得到捷报,哪里还去理会邢鹰,立刻带兵前往襄阳汇合。邢鹰闻听,心中大惊,留部分兵力守城,亲自率兵赶往襄阳。

    流寇占据襄阳之后,也不逗留,大肆抢掠一番,转而进军四川,直下保宁府,留给邢鹰的不过是一座空城。

    四川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国”之称,当初在岳肃的治理下,已经恢复生机,今年的年景也算不错,因为屯田,分产到位,大半的土地都有收成,百姓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四川能够自给自足,粮价竟然和现在直隶的差不多。

    然而,流寇一打进来,一切都改变了。

    四川境内,官府有粮,民间有粮,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倒是只抢官府和大户了,可其他流寇可不一样,连老百姓也抢,甚至还裹挟百姓。

    保宁府当初就被流寇袭扰过,可现在百姓安居乐业,谁还愿意当流寇,不少人都在官府的组织下,和流寇打了起来。流寇也都是百姓组成,守土的也是百姓,大家伙半斤八两,流寇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而守土的百姓,为了保护家园,甚至更加玩命,让流寇是束手无策,还有不少损伤。

    正巧此刻得到消息,四川巡抚朱燮元重病,高迎祥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率军直取成都。但李岩这个时候又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义军主力全在四川,实在不妥,容易被官兵围歼,毕竟蜀道难,被其他省的援军赶来,堵住出路,就不妙了。

    李岩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响应,因为谁都害怕陕西的两员虎将曹文诏和左良玉,李自成见没人响应,为大局着想,愿意亲自统兵杀进陕西。

    他愿意去送死,别的流寇也不会拦住,唯有高迎祥加以劝说,但李自成执意要去,高迎祥也只能从他。

    于是,流寇分兵三路,高迎祥、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等部兵发成都,张献忠、顺天王、摇动天等部杀往渝城。为什么他们要分兵,毕竟流寇太多,抢来的东西,不一定够分。而且川兵也不算什么,用不着大伙和在一起。

    第三路就是李自成的,李自成在李岩的建议下,率军攻打汉中,汉中守军不多,被李自成急攻而下。汉中的陕西的地盘,杨奕山闻听汉中失守,心中大惊,忙调动陕西的主力兵马赶往汉中,准备全歼李自成部,夺回汉中。

    杨奕山兵分三路,亲率走斜谷奔汉中,左良玉从陈仓杀往汉中,曹文诏率军从金州杀往汉中,成三路合围之势。

    然李岩早有计较,只留少量兵马镇守汉中,主力兵马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

    李自成现在的兵马可不少,而且他的部队,皆是可战之兵,极有战斗力。虽说没有什么攻城器械,但夜晚出谷,急行赶往长安,天刚一亮,就能抵达城下,兵马来的突然加上李自成又用了老法子,先派几百人潜进城中,在城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里应外合攻下长安。陕西巡抚孙居相见城池被流寇攻破,大势已去,是上吊自尽,妻子皆自尽而忘。

    攻下长安,李自成声名大振,杨奕山得到禀报,当场晕死过去,被救醒之后,便要拿剑抹脖子自杀。幸好被手下拦住,也没死成。杨奕山一方面上本向朝廷请罪,一方面掉头赶往长安,并通知曹文诏、左良玉回兵前往长安增援。

    杨奕山大军走的急,在快出斜谷的时候,遇到以逸待劳的流寇,双方一场激战,杨奕山打败,被流寇三十多里,五万兵马只剩下不到五千。无奈之下,杨奕山只能率领残兵败将绕走陈仓,集结兵马再取长安。

    *******************************************************败报连番传进燕京,先是丢失长安,后是子午谷损兵折将,两份败报,是震动京师。此时此刻,东林党的官员终于有了精神头,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上本弹劾杨奕山。

    现在西北本来就够乱的了,别说杨奕山那边战败,成都城也是危在旦夕,号称川中险关绵竹关竟然被流寇轻易攻克,岳肃气的差点没吐了血,成都又有消息,巡抚朱燮元病危,群龙无首,请朝廷速速增援。

    好在渝城那边有捷报,总兵秦良玉率军重创张献忠等流寇,迫使流寇朝巴中败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5500 45501 45502 45503 45504 45505 45506 45507 45508 45509 45510 45511 45512 45513 45514 45515 45516 45517 45518 45519 45520 45521 45522 45523 45524 45525 45526 45527 45528 45529 45530 45531 45532 45533 45534 45535 45536 45537 45538 45539 45540 45541 45542 45543 45544 45545 45546 45547 45548 45549 45550 45551 45552 45553 45554 45555 45556 45557 45558 45559 45560 45561 45562 45563 45564 45565 45566 45567 45568 45569 45570 45571 45572 45573 45574 45575 45576 45577 45578 45579 45580 45581 45582 45583 45584 45585 45586 45587 45588 45589 45590 45591 45592 45593 45594 45595 45596 45597 45598 4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