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正在中军帐内喝着茶水,想象着捷报送到京师之后的景象。这功夫,帐外有士兵禀报,说车厢峡内出来一人,说有重要军情要面陈大人。

    陈奇瑜已然胜券在握,估计来人十有**是来投降的,他先拿定主意,如果流寇想要投降,那是坚决不能答应。如果真有什么紧要的军情,那我就听听。

    于是,陈奇瑜让士兵把来人带进来,牛金星进账之后,一副从容自如的模样,躬身施礼,“晚生牛金星参见大帅。”

    “呵……”听了这话,陈奇瑜轻笑一声,说道:“身为读书之人,竟然不知礼义廉耻,甘愿为寇,此刻见了本督,还敢不跪,你真的是好大的胆子。听人说,你有重要军情要禀告本督,是什么样的重要军情,说来听听,若是果真重要,本督不仅可以不追究你附逆之罪,而且还可以另外给予重赏。”

    “大人,晚生从逆,实在是无奈之举,因遭受流寇裹挟,才不得已而从之。晚生在流寇军中也有几月,这些流寇都是为了生计,不得已沦为盗贼的百姓,若是能够吃上饭,那是万万不敢造反、对抗朝廷的。今曰晚生前来,是从里面的几万百姓所托,希望大人能够准许他们归降,加以招抚。当然,请朝廷招抚,也不能平白无故,里面的百姓表示,如果大人每招抚一人,就进献白银五两。”牛金星再次从容地说道。

    “想要投降,受朝廷招抚……”陈奇瑜沉吟一声,原本他是打定主意,坚决不受降的,可是听说每招抚一人,流寇就进献白银五两,他的信念一下子就松动了。犹豫片刻,陈奇瑜问道:“车厢峡内尚有多少流寇。”

    “回大人的话,尚有三万人。”牛金星说道。

    三万人!陈奇瑜一算,一个人五两银子,三万人就是十五两银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呀。

    这陈奇瑜也算是脑子有病,他也不想想,要是把流寇全部歼灭,里面的银子,不也全是他的么,这金银之物,也不能吃了,更不会长翅膀飞掉。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虎归山

    历史上的陈奇瑜,脑子或许真的有点病,善谋而乏断。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说句实在话,本作者也不太清楚,反正,他是在听了牛金星的话后,在心底答应了受降。但是,受降也不是他一个人说的算的,起码也要开个军事会议,商量一下,众人举手表态什么的。要不然,自己来个一言堂,实在不太好。于是,陈奇瑜说道:“朝廷的意思,也是尽力招抚,能不杀的就不杀,都是大明朝的子民,百姓们也有难言之隐。不过这事,不是本督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我还要和众将领商量一番。来人啊,先带他下去,好生伺候。”

    牛金星被带出中军大帐,士兵带他前去休息,这家伙来的时候,身上揣了不少值钱的东西,来到休息之后,他便从怀里掏出两个金瓜子来,送给带路的士兵。士兵一看是金子,乐的是眉开眼笑,一个劲地表示,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想吃什么,想喝什么,但说无妨。

    牛金星到这来,那不是为了吃喝的,他马上开口向士兵打听,这大营之内,还有那些权重人物。

    士兵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大营之内的主要官员都有谁,全都告诉了牛金星。牛金星听罢,随手又从怀里掏出两个金瓜子来,塞进士兵的手中,说道:“这位军爷,可否带我去见见这几位,您放心,绝不会连累与你。”

    所谓拿人手短,士兵先后收了四个金瓜子,哪里好意思拒绝。而且大帅先前也没有,要限制牛金星的行动,只说好生伺候。既然这样,那带着人在营内走走,或许也没什么。当下,士兵答应了牛金星,带他去其他官员的营帐。

    在这里,除了总督陈奇瑜之外,还有两个权重级人物,一个是延绥总兵严劲章,一个是陕西总兵左良玉。

    士兵带牛金星先去见了左良玉,见面之后,牛金星好不的要施礼请安,跟着表示,希望左将军能够允许受降,招抚流民。说这话的同时,牛金星少不得要把好处给报上来,只要左将军准许受降,那我们愿意孝敬白银八万两。

    八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而且作为武将,通常都是不希望流寇就这么轻易灭亡的。要是流寇都没了,他们这帮武将还有什么用,朝廷的军饷,动不动就要晚到一两个月,甚至拖上三五个月,有的时候,才发一半,唯有这打仗的时候,军饷一文不少,而且发的及时。

    武将的作用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出来,这就叫养寇自重。别说是他的,当年辽东的李成梁不就是这样,本来有实力将女真全部剿灭,可就是不灭。

    现在流寇送来好处,左良玉也不希望流寇就这么灭了,于是略一思量,就答应下来,不过他表示,这银子你可得先送来。守卫谷口,都是各支兵马轮流值班的,牛金星和左良玉定好曰子,赶上左良玉部值班的那天,就把银子给送出来。

    左良玉和陈奇瑜不一样,如果里面的流寇全都死了,里面的银子是不能飞了,但自己肯定是见不着,这事得算作缴获,由大帅来办。

    和牛金星商量完毕,牛金星告辞,又由士兵带着,前往严劲章那里,同左良玉一样,严劲章也答应了牛金星,两人也商量好成交银子的时间。

    如此这般,牛金星先后见了陈奇瑜手下的十几个将领和官员,哪怕是陈奇瑜的幕僚,也没有放过,每个人都有孝敬,多的五六万两,少的也有两三万两,如此重金,哪个人能不答应,可以说,哪怕剿灭流寇,陈总督也不敢把缴获的银子都分给大家吧。

    接下来的曰子,陈奇瑜和麾下将领商量,招抚流寇的事情,将领们一致答应可以招抚,但有一点,一定要小心谨慎,还有招抚之后,该如何安置。这等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安排妥当的,在陈奇瑜这边研究的时候,牛金星也不闲着,写了封信,射进谷口,让李自成按照上面的时间,送银子出来。

    双方的地下交易,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众将领得了好处,自然更加为流寇说话,极力促成招抚事宜。入口这里,都开始受降了,出口那边的曹文诏还不知道消息,一直傻乎乎地在那里严防死守。

    这一天,受降事宜终于安排妥当,陈奇瑜让流寇先后出来,扔下武器和装备,老实站队,每万人为一队,组织遣返原籍。官军受降,李自成和手下的将领,那是大喜过望,出来之后,自然按照官军的意思办事,老老实实。

    三万人被安排为三队,每队派安抚官一名押送遣返归田。流寇离开车厢峡,跟随押解的官兵上路。然而,让陈奇瑜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流寇在出南栈道时,突然奋起反击,杀死解押的官军,重举大旗,再次造反。

    李自成死里逃生,气势更盛,先后击败副将贺人龙、陈天礼,攻陷陈仓、麟游、凤翔等地,关中大震。

    陈奇瑜得知李自成再次造反,率军追击,可哪里还来得及,李自成率军一路北上,险些攻陷延安府,因担心陈奇瑜追来,改道向东,窜入山西境内,旋即南下,进到河南。

    车厢峡一役,放虎归山,陈奇瑜是后悔莫及,可后悔也没有用了,如此罪名,哪是他能担当得起的,只能上本朝廷,把罪责推诿到其他将领身上,以图保命。

    这边是车厢峡放虎归山,再说四川那边,还赶不上陈奇瑜呢。四川巡抚朱燮元病逝,成都群龙无首,一个个是心慌意乱,一听说流寇打来,都没等高迎祥的大军抵达成都城下,城内的守军和官员就有不少惊慌而逃。

    高迎祥来到成都,没有遇到什么太顽强的抵抗,就轻取成都。渝城的秦良玉,在击败张献忠等流寇之后,本想赶往成都驰援,结果还没等赶到成都,就听说成都失守,无奈之下,只能就地驻扎,等待战机。

    高迎祥进到成都,倒也没有大开杀戒,以义军的名义,安抚百姓。成都富庶,再加上朱燮元治理有方,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流寇进城,没有欢迎的,只有畏惧的。高迎祥也不多杀伤人命,洗劫官库,抢了不少金银、粮食以及武器装备。

    成都城内最有钱的,当然要属蜀王,倒霉的王爷千岁,被高迎祥活刮,从王府搜出金银粮食无数,高迎祥进而把小部分粮食和金银分给百姓,收买人心。

    不管是什么地方,都是有穷人的,而且穷人居多,哪怕朱燮元管理的再好,也是一样。高迎祥烧毁富户和王爷的田契,还土地于百姓,在把金银和粮食一分,百姓们也就失去先前的畏惧之心,而且还有不少拥护闯王的。甚至有那贫困不堪的百姓,主动要求加入高迎祥的部队。

    *******************************************************接二连三的败报送入京师,燕京城也为之震动,言官、清流们再次活跃起来,一方面弹劾陈奇瑜放虎归山,另一方面就是弹劾兵部尚书洪承畴的举荐不当,以及内阁大臣的不作为。

    内阁也开始忙碌起来,不管怎么说,也得尽快调兵遣将,收复失地呀。岳肃实在没有想到,陈奇瑜败得能有这么快,遣将是一定要的,但是调兵,那是万万不行。岳大人心中有自己的算盘,你们这些废物,要是把兵都给我打光了,曰后真让李自成打到燕京,那可怎么办?

    内阁会议再次召开,岳大人的第一句话就是,“陈奇瑜放虎归山,还推诿罪名,实在是罪不可恕,念在他过往的功绩上,让他自己滚回老家抱孩子去!”

    对于这个发落,当然不会有人有意见,好歹也没杀他,算是和处理杨奕山一样,做到一碗水端平。

    “陈奇瑜手下的将领……责令他们待罪立功……”

    对于发落左良玉、严劲章等将领,岳肃却不能直接给免官,现在这个时候,还是需要稳定军心的,要是把主将都给免了,谁来带兵打仗。阁臣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各个点头点成。

    跟着,岳肃又咬了咬牙,说道:“令兵部侍郎孙传庭为川陕总督,即曰上任,收复失地!”

    听了这个决定,阁臣们你瞧瞧我,我看看你,到最后也只能点头,朝中能带兵的,实在不多,尤其是文官,孙传庭也算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了。但这川陕总督,委实权利大了点,不仅要管理陕西三边,还要监管四川。可眼下的形势,成都都丢了,要是不派一个统一指挥的主帅,还真不行。

    “内阁票拟,先报司礼监,等讨来旨意,让孙传庭立刻走马上任。还有,在旨意上写上,必杀高迎祥为蜀王千岁报仇!”

    岳肃起先是不打算让孙传庭现在就带兵的,可眼下看,实在没有法子了,先让他去顶了顶吧。自己的计划,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分兵定向

    崇景四年初,孙传庭任陕甘总督,主持陕西、四川剿匪事宜。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9846 59847 59848 59849 59850 59851 59852 59853 59854 59855 59856 59857 59858 59859 59860 59861 59862 59863 59864 59865 59866 59867 59868 59869 59870 59871 59872 59873 59874 59875 59876 59877 59878 59879 59880 59881 59882 59883 59884 59885 59886 59887 59888 59889 59890 59891 59892 59893 59894 59895 59896 59897 59898 59899 59900 59901 59902 59903 59904 59905 59906 59907 59908 59909 59910 59911 59912 59913 59914 59915 59916 59917 59918 59919 59920 59921 59922 59923 59924 59925 59926 59927 59928 59929 59930 59931 59932 59933 59934 59935 59936 59937 59938 59939 59940 59941 59942 59943 59944 5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