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河南境内,就听说李自成在攻打荥阳。荥阳在汜水、虎牢关以东,郑州西面,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原之内,攻打这么重要的地方,可谓是流寇的第一次壮举。长安、成都肃然重要,但和这里比起来,似乎还要差上一点,毕竟是天下要冲之地。
高迎祥闻听之后,是立刻驱兵前往增援。同时,高迎祥也在想,这李自成的胆子怎么这么大,还敢攻打荥阳重地。
李自成自车厢峡突围之后,简直是变了一个人,他认为想要推翻明朝,光小打小闹、四处流窜是不行的,必须要干点惊动天下的事情。河南最为疲软,在此放手大干一把,不过洛阳、开封这等大城,不是他现在的兵力所能攻下来的,哪怕是郑州,都不好打。但郑州的兵马肯定没有洛阳、开封多,相对来说,能软一点,而他更加坚信,自己攻打荥阳,郑州城内的兵马绝对不敢驰援。
还真别说,真让李自成给猜对了,他的兵马强攻荥阳,郑州的兵马根本不敢增援,只是向开封告急,请巡抚张我续发兵增援。先前流寇立刻河南,张我续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气,现在一听说流寇又回来了,而且胆子更大,还敢攻打荥阳。他知道,要是荥阳丢失,自己就真的没法和朝廷交待了,于是派副将罗敏率兵一万,增援荥阳。
罗敏还算是一员比较勇猛的将领,赶到荥阳,与到李自成部的阻击,因为李自成一边要分兵扼制荥阳,一边又要分兵防备郑州,所以与罗敏军交战时,兵马也就一万多人,双方打了个势均力敌。这个时候,如果郑州城内的兵马出来帮一把,胜负或许难料,但郑州知府和城内的郑王担心郑州有失,根本不敢出兵增援,只眼睁睁地作壁上观。
在罗敏和李自成交战到关键时刻,逃窜入河南的张献忠部赶来,在后面给了罗敏一棒子,杀的官兵是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李自成与张献忠汇合,声势更隆,张我续虽然调集了一定的兵力,却也不敢轻易增援了。
一月之后,荥阳城内粮草告急,官兵开始抢掠城内百姓,城中百姓本来就不富裕,也都快吃不上饭了,毕竟这里也是重灾区,安民米行没有开到这里,粮食的价格不是一般的高。城内百姓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李自成抓住机会,在城内大乱之时,攻克荥阳。
说句实在话,荥阳城内也不是没有粮,那些官绅、富贾家里有的是粮食,可在兵临城下之时,都不愿拿出粮食。现在倒好,李自成一攻克荥阳,这帮人只能抱着粮食死了。
李自成把这些人的粮食拿出来,一部分赈济百姓,马上得到荥阳百姓的拥戴,不少百姓,都愿追随李自成。
荥阳大捷,高迎祥等一众流寇的兵马,一路抢掠,也陆续赶到。二十几万流寇,聚集荥阳城。流寇首领在大海寺会盟,史称“荥阳大会”。这次会盟,参与的流寇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众流寇首脑公推高迎祥为盟主,主持反明大业。
其间,李自成提出意见,这个意见叫做“分兵定向”,也就是说,我们义军现在不要在聚集在一起,这样不仅容易被官兵一网打尽,还影响咱们的发展,毕竟人太多,抢来的东西都不够分。咱们四面开花,各自发展壮大,让朝廷应接不暇,顾得了东面,顾不了西面。
这个提议,得到众家头领的一致赞成,随即开始规划,谁去哪一边。议后结果,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家负责东征。
现在攻打郑州,或者开封、洛阳,都不太附和实际,尤其是人家已经有了准备,还怎么打呀。他们也怕朝廷组织大军,前来围剿,荥阳大会结束,各家头领就开始按照机会行动起来。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家,一路杀入淮北,可谓势如破竹,南直隶的兵马,实在没有想到,流寇敢窜进来,一时间没做好有效的抵御措施,令流寇是长驱直入。
流寇当然是不敢打南京的,南京城的魏国公徐家是连忙调集兵马,准备迎敌,可惜兵马还没等出南京呢,就得到消息,流寇已然打到凤阳城下。这一下,徐弘基可着急了,凤阳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明朝的龙兴之地,朱家的祖坟就在那里。那里可不能有失,一旦有失,谁都承担不起这个罪责。徐弘基与南直隶巡抚是立刻出兵,赶往凤阳。
凤阳城的守军也实在太过羸弱,毫无战斗能力,闯军一到,一曰便攻克凤阳。拿下凤阳之后,拿就不用说了,除了洗劫之外,连朱家祖坟也一并给刨了。
挖了朱家的祖坟,高迎祥也知道,明军必然会大举报复,南直隶不可久留,率领兵马是掉头就走。等到徐弘基的大军赶来,早已不见流寇的踪影,看到的只是一片狼藉。朱家祖坟被挖,徐弘基吓得是满头冷汗,南直隶巡抚还不如他呢,当场就背过气去。
*******************************************************一连串的战败再次传进京师,孙传庭先是收服四川,倒是令人心喜,可是接下来流寇先是夺下荥阳,重挫官军,跟着流寇是到处乱窜,搞的南方各省,不管是哪里,都有流寇。最为要命的是,凤阳失守,朱家的祖坟被挖。
前面的事,都好处理,荥阳丢失,你张我续的河南巡抚也不要再干了,滚回家去吧。
流寇到处乱窜,也不算什么,这几年来,流寇不都是到处乱窜么,只是以前是在一起闹腾,现在是分开闹,严令各处督抚,总兵全力围剿也就是了。
可最后那个凤阳,朱家祖坟被挖,就令人头疼了。
这一回,张嫣都坐不住了,带着皇帝,在御书房亲自召见阁臣,那模样,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要不是顾着仪态,都要破口大骂了。可即便如此,她的声音也是不善,“连年剿匪,流寇越剿越多,现在……现在连我朱家的祖坟都被刨了……你们……你们这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阁臣们谁敢言语,一个个老实地坐着,没一个敢吭声,目光全都集中在岳肃的身上,脸上则皆是紧张的神情。首辅韩爌仿佛没有自己的人,靠在椅子上,半眯着眼睛,谁也不知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岳大人沉吟片刻,冲上拱手,“启禀皇上,启禀太后,这两年在剿匪上面,朝廷已经先后斩杀流寇首领王嘉胤与王自用,成果不小。然流寇甚是顽强,这是臣等始料未及的,虽然他们先下长安、后克成都,但最重都难逃一败,臣相信,以总督孙传庭坐镇川陕,流寇在那里,万难再有机会。荥阳丢失,皆是巡抚张我续之无能,坐失战机,现已革职,内阁拟定,由山东布政使熊文灿接任河南巡抚,料想以熊文灿之能,定可肃清河南。流寇攻克凤阳,实属始料未及,朝廷大军一到,他们便仓皇而逃,可见不过尔尔。魏国公与南直隶巡抚已上本请罪,臣以为稍加斥责便可,严令他们,督促兵马拱卫河南交界,以防流寇再次窜入。如此,中原兵马全力征剿,料想不出三年,便可肃清流寇。”
“三年之内,肃清流寇,岳大人你可有这个把握?”岳肃的话刚一说完,一直稳坐钓鱼台的韩爌突然睁开的眼睛,出声问道。
“是呀,岳卿家,现在流寇势大,三年之内肃清,你可不要是敷衍陛下和哀家。”张嫣也跟着说道。
对于张嫣来说,朱家祖坟被挖,现在已成事实,想要弥补,似乎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把魏国公给杀了吧。死人终究没有活人重要,只要能够肃清流寇,保住大明朝的江山,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听岳肃说三年肃清流寇之后,张嫣也不禁追问。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章 三年之赌
“三年之内,若不能肃清流寇,臣愿纳上项上人头。”
见张嫣也问,岳肃站了起来,用肯定地声音答道。
“岳大人现在真能说笑话,北方诸省,现在到处都是流寇,三年肃清,岂不是痴人说梦。要我看,六年之内能够平定就不错了,这还要取决于今年的年景,若是年景不好,还不知会出什么乱子。岳大人说三年,难道就不怕三年之内无法平定,落下一个欺君之罪,真的丢掉脑袋吗?”韩爌冷冷地说道。
张嫣现在,每天都要派东厂的人到处打听,看现在的时局到底怎么样。岳肃说三年肃清流寇,她实在不敢相信,说道:“岳卿家,三年肃清实在不太可能,如果大家用命,六年之内能够平定也就不错了。哀家也就放心了。”
“是呀,太后这话说得对,岳大人,我看您还是把刚刚的话收回去吧,省的留下口实。”韩爌跟着说道。
他看似再劝岳肃,但谁都听的明白,这是在用激将法挤兑岳肃。岳党的官员恨得牙根直痒痒,但都眼巴巴地看着岳肃,希望岳大人能够收回三年肃清流寇的豪言。
而岳肃显得从容自若,淡淡一笑,说道:“陛下、太后,臣既然敢说三年之内肃清流寇,到时就自然能够肃清,还请皇上和太后宽心就是。三年之期若到,倘流寇仍无法肃清,臣还是刚刚那句话,愿意纳上项上人头。”
“啊……”
见岳肃再次这般说,所有的阁臣全都傻了。这可能么,袁崇焕当初说五年平辽,都是大放厥词,你岳大人比袁崇焕的口气还大,要三年肃清流寇。仗得一天一天的打,流寇到处乱窜,实力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下面将领,多有养寇自重之心,拿什么肃清啊?
“君前无戏言,岳大人,您可不要妄自夸口,以免到时无法兑现,怎么向天下人交待。您可是托孤大臣,哪怕到时真的肃清不了,皇上也不好下旨杀了你不是。”韩爌再次激道。
“韩大人,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听你的口气,是不是怕本官三年之后赖账啊。那也好,本官现在就遂了你的心愿,在君前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肃清流寇,你看是否满意?”岳肃冷冷地盯着韩爌,大声说道。
韩爌正有这个心思,但没想到岳肃会公然点破,不禁尴尬一笑,说道:“岳大人,您这话难免有些说笑了,本官也是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着想,为了岳大人着想,大人您是托孤大臣,皇上亲政之前,怎能少了大人。”
“这就不用韩大人艹心了。”岳肃向上一拱手,说道:“皇上、太后,臣愿在御前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肃清流寇。请赐微臣纸笔,现在书写。”
“岳卿……”张嫣怎能看不出韩爌有挑拨之心,连忙柔声说道:“军令状就免了吧,你的忠君报国之心,陛下和哀家都是清楚的,三年之内,哪怕真的无法肃清,倒也无妨,只要能重创流寇,也就行了。拖个一两年肃清,都不为过。”
“陛下、太后,臣决心已定,还请陛下和太后放心,臣既然胆敢承诺,三年之内,必有肃清流寇之法。请赐臣纸笔就是。”岳肃说道。
“那……”张嫣见岳肃决心一定,无法劝说,心中颇为感动,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卿家已有决断,那皇上和哀家也不再多言了,先帝委卿为托孤大臣,可见慧眼识珠,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就委托给卿家了。以后但凡平寇事宜,卿家有专断之权。来人啊,取笔墨纸砚给岳卿家。”
书房外的太监,得了吩咐,马上取来桌子和笔墨纸砚,岳肃也不含糊,把纸平铺在桌子上,是提笔就写。很快,军令状写完,岳肃交给太监,呈给张嫣。
军令状上的内容很简单,前头写了些感谢先帝和皇上信任的话,后面便是承诺三年之内,肃清流寇,若不能完成,便一死谢罪。
张嫣看过,更是感动不已,她念了一遍,却并没有给其他的官员看,随后就封存起来,自己亲自保管。
岳大人立下军令状的事,可以说一天之内,就传遍整个京城。京城内的官员和勋贵,背地里都说岳肃是大言不惭,打算等着三年之后,看岳肃的笑话。而普通百姓,却是对岳大人坚信不移,他们一个个都都认定,既然岳青天敢说三年之内肃清流寇,那肯定就能肃清,这个世上,没有岳青天办不成的事。
当然,也有不少百姓为岳肃担心,他们都说,若是岳大人承诺三年之内,审清什么案子,那肯定是没跑,可这是打仗,哪有百分百的事,战场上变幻无常,谁敢说一定就能打赢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515
23516
23517
23518
23519
23520
23521
23522
23523
23524
23525
23526
23527
23528
23529
23530
23531
23532
23533
23534
23535
23536
23537
23538
23539
23540
23541
23542
23543
23544
23545
23546
23547
23548
23549
23550
23551
23552
23553
23554
23555
23556
23557
23558
23559
23560
23561
23562
23563
23564
23565
23566
23567
23568
23569
23570
23571
23572
23573
23574
23575
23576
23577
23578
23579
23580
23581
23582
23583
23584
23585
23586
23587
23588
23589
23590
23591
23592
23593
23594
23595
23596
23597
23598
23599
23600
23601
23602
23603
23604
23605
23606
23607
23608
23609
23610
23611
23612
23613
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