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答完毕,李文彰、张之极等商人议员,勋贵议员,都是连连点头。他们打心里已经认定朝廷租借武器的这个法子,而且他们租借武器,也不是为了走私,和朝廷对抗,只是为了在海上自保,做点没本钱的买卖。

    可是,诸葛相又开口了,“汪大人,你的法子,却也可行,学生认同。不过,学生这里还有一个顾虑,想要请教汪大人。商人有了武器,到了海上,自然不会再遵守朝廷律令,大海茫茫,也无人监管,如果我大明商人间,为了逐利,在海上互相残杀,争夺财货,那又该怎么办?还有,大人说租借朝廷武器,需要找到有声望的保人,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保人,又当如何?”

    “先前我已说过,但凡租借朝廷枪炮,必须雇佣朝廷的教习,而且为了防止被收买,每船最少雇佣八名。被雇佣的教习,朝廷会选择诚信之人,进行有效监督。回航之后,将海上发生的一切,如实写明,一旦发现有假,与犯案之商人同罪。出海之大明商人,如互相攻击,究其责任,按杀人越货论处。如果说,有商人找不到保人,想要租借朝廷武器的话,那也简单,每船最少雇佣五十名朝廷教习。”汪乔年说道。

    “汪大人的回答很好,只是不知到时商人们,能不能做到。学生这里持保留意见,我没有问题了。”说完,诸葛相坐了回去。

    诸葛相的提到这些问题,只涉及到本国人之间发生纠纷,没有提及到和外国人发生战事。其实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如果本国人和外国人发生纠纷,那就打呗,打死就打死了。即便大明的商人先行动手,想要抢外国人的商船,那也没什么话说,大家各凭本事了,总不能只允许洋人抢大明商人的吧。

    议会大厅之内,安静下来,汪乔年等了片刻,见无人再行发问,才说道:“若是诸位再没有别的问题,本官就先行退下了。”

    众议员点了点头,无人发问,汪乔年便转身退了出去。

    紧跟着,剩下的参选官员依次进入,将自己的提案说出,但他们的提案和汪乔年、范复粹的相比,差的不是一丁半点,简直毫无新意。

    待到最后一名参选官员退出,岳肃站了起来,走到木台之上,冲着众人大声说道:“现在十名备选官员已经陈述完毕,接下来的时间,诸位议员可自行研究,到底选谁。待到一炷香之后,开始投票。现在点香,诸位自行研究吧。”

    岳肃说完,有一名禁军士兵点了一支香,放到木台上的桌子上。岳肃回到自己的位置,议会之中,也就开始讨论起来。

    这帮人讨论,也是分帮结伙,谁和谁有交情,就凑到一起,交头接耳。虽然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但是在这里,为了防止被他们听到,也只能如此。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岳肃再次走上木台,大声说道:“时辰已到,投票开始。诸位的桌上,都有纸笔,将想要选举之人的名字写上,并签署上自己的姓名。本官再提醒一次,不书写自己的姓名,当弃权处置。”

    “岳大人,可否稍等一下,老朽有话想说。”岳肃的话刚说完,李文彰突然站了起来。虽然是岳大人的老丈人,但在公事面前,也要公事公办。

    “在投票之前,诸位议员有权利各抒己见,但每人只有一次发言机会。李伯爷,你有什么话,就说吧。”岳肃说道。

    “咳咳……”李文彰清了清嗓子,四下扫了一眼,大声说道:“适才我们五名商人议会,互相商议了一下,决定支持汪乔年大人。因为我等认为,汪大人的话很有道理,眼下出海贸易盛行,外国的商人,都有武器,唯独我大明的商人出海经商,没有武器,有的时候,很是吃亏。雇佣朝廷的部队,虽然也是个办法,可是船只大小有限,大量雇佣朝廷的部队,便无法携带足够的水手和工人。所以,向朝廷租借武器和教习,对我们商人来说,更加适合。当然,刚才诸葛公子的话,也很有道理,朝廷给我们提供方便,可我们商人之中,也难免有唯利是图的败类。于是,我们五个商人议员,想出一个法子,或许可以帮朝廷解决这个麻烦。我们的法子是,由我们五家牵头,成立一个商会组织,但凡加入我们商会的商人,我们商会愿意为他出面担保,从朝廷这里租借武器之后,绝不会违法犯忌,如果商会中的商人不尊王法,不用朝廷动手,我们商会会在第一时间将人交给朝廷处置,如果是朝廷先拿到的人,证明是我们商会中人,我们愿意受到连坐。不仅如此,我们商会还会一个承诺,倘若有非我们商会中的商人,走私与官军动手,我们可以保证,一年之内,把人揪出来,交给朝廷。”

    “好大的口气!”

    李文彰的刚说完,还没等坐下,就站起来一位。此人名叫姜曰广,是东林党的铁杆,为人很有才干,当初岳肃要求各党上报名单的时候,他曾建议韩爌将东林党的名单报上去,可惜遭到韩爌和大批东林党人的反对,最后饮恨,再也上不去台面。韩爌下台之后,内阁三党的局面诞生,东林党人是懊悔不已,其中已经有人退出东林党,改投别的党派。这次选举议员,东林党人以姜曰广为首脑,好不容易,把他推进议会。

    姜曰广站起来大声说道:“士农工商,商人排在四民之末,一旦有商人租借朝廷武器之后,犯法犯禁,在未开埠之处上岸,遇到官军,打沉水师战船,杀掉教习,朝廷都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人,你们这些商人,凭什么有如此大的口气?对于汪大人的提案,我是不支持的,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赞成范大人的提议。中规中矩,十分稳妥。”

    (未完待续)
------------

第二十三章 选票

    姜曰广先是表示对李文彰的质疑,跟着又表示赞成君佐党官员范复粹。这人是很有眼光的,其实这一次,东林党的官员也有报名的,可惜提案写的不好,在初审的时候,就被内阁给拿了下来。

    眼下没有自己人可以支持,姜曰广只能支持别人,但不管支持谁,肯定是要和岳肃对着干。眼瞧着十名备选官员之中,唯有范复粹有些机会,干脆抱上君佐党的大腿,和君翼党斗一下。

    他的话说完,此刻李文彰已经坐回椅子上,不过马上有一人站了起来。“姜大人的说法,确实不错,要讲稳妥,还是当属范大人的提议。可是,新任松江巡抚上任后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开埠,开埠通商,涉及到人,主要就是商人。所以,本爵认为,商人的建议,是必须要听取的。商人出海经商,又要带工人,又要的水手,又要带足够的食物和淡水,更重要的货物,也是一点不会少。这么多人,这么多东西,可船只的面积,终究有限。商人的货船,远不比朝廷的大型战船,要小许多,倘若再雇佣朝廷的军队上船,那就要多增加许多淡水和食物,能够携带的货物,相对而言,便要减少一些。商人出海经商,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朝廷开埠,目的就是让商人赚到更多的钱,以便增加朝廷的税收。携带的货物少了,可税不少,这样的话,赚的钱也就少了,这样一来,岂不是打击商人出海经商的积极姓。出海的商人一少,国家的税收不也就跟着少了。凡事都有人得力,有人受损,我等既为朝廷议会的议员,首先自然是为朝廷考虑,在确保朝廷的基础上,是不是也应该为他们考虑一下,争取达到双赢,大家都得利。毕竟,这个世上只有一方得利的事情,是不能长远的。汪大人的提案,虽然略带风险,就是担心商人从这里租借的武器,反和朝廷对着干。表面上看,确实有这种可能,但刚刚李伯爷也说了,他们在座的五位商人议员,决定成立一个商会,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一旦出现有不法商人利用从朝廷租来的武器来作歼犯科,他们愿一力承担,为朝廷追缉那些不法商人。到底能不能做到,本爵也不太清楚,但是,李伯爷能有此想法,就是很好的,而且他愿意在议会上面发下豪言,想来也不会是没有一点把握,毕竟这已经算是立下军令状。只要出事,就可找他们商会。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不相信李伯爷,李伯爷为朝廷做了不少事,而且在商界的地位,也是得到认可的。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朝廷不租借武器给商人,不也照样有商人从他处走私么,不从朝廷这里租借武器,不照样可以到洋人那里去购买么,一年下来,这等商人铤而走险的事情也不见得少。眼下李爵爷愿意担保,我觉的反而是件好事,哪怕那些不是在朝廷这里租借火器的商人,一旦和官军动手,打沉了官军的战船,这等事情,在无法确定火器来路的情况下,不照样可以去找他们的商会么。李伯爷愿意主动为朝廷解决这么多事情,咱们为什么不支持他呢?还有,在没有不安定因素的情况下,汪大人的提议,无疑是最适合的,既保证了朝廷的利益,又能让商人赚更多的钱,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我的话说完了。”

    说这话的人,自然自称本爵,可想而知,自然是勋贵之中议员。不错,此人正是和李文彰有生意往来的英国公张之极。

    李文彰刚刚提议成立商会,由商会担保向朝廷租借武器,不管出了什么事,都愿意承担,只要有商人敢用武器和朝廷的战船对着他,他就负责将人给找出来。这个提议,风险很大,不过确是在刚刚和张之极,以及其他商人议员、勋贵中和张之极交情深厚的议员,共同商量出来的结果。这个世上,风险越大的事情,伴随的利益也就越大。如果成立商会,在座的这些人,无疑会成为商会中的头面人物,其他入会的商人,必须要投到他们的门下,因为李文彰说得好,以商会为他们做担保,向朝廷租借武器。

    汪乔年也说了,要有身份的人物才能做这个担保,一旦出事,就会连坐,试问天下,有几个人敢做这个保。虽然没有保人,也可以租借武器,但最少要雇佣五十名教习,要是雇这么多人,还怎么在海上做没本钱的买卖呀。即便不打劫大明的商船,可打劫洋人的商船,不也碍手碍脚么。所以,李文彰敢肯定,基本上大多数的商人都会加入商会,到了那个时候,商会的地位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其中蕴含的利益,也会越来越大。

    他们担保的事情,风险确实大了点,但是李文彰也有这个把握,否则也不敢夸下海口。这个世上,兵抓贼,不一定能抓到,但是贼抓贼,基本上是一找一个准,同道中人,谁不了解谁呀。李文彰的买卖遍布天下,和他坐下一起的四位商人议员,也是极有实力,再加上英国公、成国公这些勋贵,实力何等强大,可见一斑。这些人的买卖加到一起,不敢说天下间所有的地方都有他们的买卖,但最少可以说,只要稍微大点的地方,就有他们的店铺。这么多人联手,除非你不上岸卖货,只要上岸,多少也能发现一点猫腻,顺藤摸瓜,想要找到,不一定是难事。打击一个走私的商人,肯定能得到不少收入,朝廷分点,他们出力的也不可能分不到,多打击两个这样的人,走私的商人还不得主动他们的门下。对于商人来说,想要偷偷买点火炮、火枪,其实不难,哪怕不从各地监军那边买,也可以到洋人手里买,那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合法。要是正了八经地在朝廷那里借到枪支火炮,使得合法化,谁还愿意偷偷的呀。

    李文彰成立商会的目的有很多,比如说那个安民银行,李家现在和朝廷合资干的银行,已经见到了利润,要想让银行给自己赚更多的钱,这个商会,肯定会发挥更大的用处。

    “公爷,你的说法……”姜曰广见张之极为李文彰说话,马上便要反驳,可刚开了口,却听李文彰淡淡地说道:“这位姜大人,刚刚岳大人有言在先,这里的规矩是,每人只能发表一次看法,然后就不能再说了。要是如你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没完没了的,这议会得开到什么时候才能选出人来呀。”

    “你……”姜曰广心中有气,可规矩他是知道的,议会的规定,早就发下来了,岳肃刚刚不过是重审。现在李文彰撅了他一下,姜曰广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咬牙坐了回去。

    议会厅上,便的安静下来,岳肃见无人再说话,便说道:“还有人想要说什么吗?”

    厅内无人出声,想来也是默认,岳肃便道:“那好,现在就开始投票吧。”

    说完,他转下台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议员们现在开始低头书写选票,这个很简单,一个是要选的人的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名字,选票很快写好,然后由内阁的工作人员过来收取。

    所有选取完毕,岳肃再次站起身来,但是没有往木台那边走,而是直接转身冲着在场的议员们大声说道:“现在便宣读选票结果,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在宣读选票之时,不仅要念出被选入的名字,也会念出选举者的名字,如有不符,可马上提出。好,现在开始,宣票,计票!”

    议会大厅之内,事先已经准备好选板,木板之上,贴有白纸,纸上写着十名候选人的名字。

    一名内阁人员拿笔站在选板之前,一人拿起选票,开始念读。因为是实名制,也不需要有人监票,如果敢胡编乱造,厅内的议员们,其实吃素的。可以说,记名投票,要比不记名投票,公平、公正多了。所谓的不记名投票,说是担心什么曰后打击报复,给人造成不良影响什么的,这是后世之人的想法,在大明朝,天天都有参人的折子,而且都是实名制,谁怕谁呀。首辅、次辅、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之类的高官,哪个没被参过,一年下来,被骂个三五次都是正常的。

    所以,这次的投票选举,也很干净利索。

    只听工作人员,拿着第一张选票,大声念道:“汪乔年一票,投票人岳肃!”

    喊完之后,他停顿一下,执笔的工作人员马上在汪乔年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横。看到他画完,念票之人才拿起第二张选票,大声念道:“汪乔年两票,投票人张正刚!”

    执笔的再次画了一个竖。念票人一张一张的念,执笔人一笔一笔的话,前面的选票,全都是岳党官员的,所以二十九票,全都给了汪乔年。

    “汪乔年三十票,投票人亓诗教!”

    当念票人宣读了这张选票之后,在场的议员不少都懵了,不知道亓诗教为什么不选自己党派的官员,反而要去选君翼党的官员。亓诗教有亓诗教的想法,他可以看得出,汪乔年当选,可谓大局已定,商人的五票,势必会投到汪乔年的身上,勋贵的十票,亦是如此,因为这帮人,出于利益的考虑,一定会站到汪乔年这边。武将这边,也会有人站到汪乔年那里,宦官那边虽然不好说,但刘名果、曹化淳这些人,和岳肃颇有交情,而且宦官家属做买卖的也是大有人在,处于自己的利益,再加上岳肃,投汪乔年的票,也很正常。

    除却了这些票,剩下的就是伊洛党,以及无党派官员和士农工三家的票。伊洛党明显是陪太子读书的,这次应该已经做好打酱油的准备,想来也不会去得罪岳肃,哪怕不把票投给汪乔年,也不会投在范复粹的身上。无党派官员和士农工三家的票,那是没有准的,哪怕有个十票八票投在范复粹的身上,那都没有用,毕竟君佐党也就二十三票,加到一块也凑不上五十,何必要直接和岳肃争锋。这次全当是走个过场,了解一下议会的行情。

    再者说了,把票投在汪乔年身上,也能显出自己大公无私不是。毕竟自己的做法,手下的人都能理解。

    不过老江湖就是老江湖,他不能让自己党派的人一票也没有,因为那样,必定会让自己手下的人寒心。所以,刚刚在商议的时候,他就已经安排好了,自己和五个官员投汪乔年的票,剩下的十七个人,分别奖票投给汪乔年和另外以为参选的官员,只是汪乔年的票要多点,有十一票。

    一票一票的念读,很快,君佐党官员的选票也念完了。念票人又拿起一张选票,大声念道:“汪乔年三十六票,投票人吕维祺。”

    同样是老江湖,吕维祺也不糊涂,他把自己的票,也给了汪乔年。因为他的想法,和亓诗教一样。自己党派参选的官员,想要被选中,简直不可能,所以不如秉公投票,也算是卖岳肃一个交情。他们党派一共十票,他领着两个人投了汪乔年,另外的七票,分别给了自己党派参选的两名官员。

    接下来,是勋贵们投的选票,丝毫不出亓诗教的预料,十名勋贵议员,全把票投到了汪乔年的身上,这一下子,汪乔年就有了四十八票。再有两票,就能入围。商人的五票,肯定在他身上,汪乔年已经算是当选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091 18092 18093 18094 18095 18096 18097 18098 18099 18100 18101 18102 18103 18104 18105 18106 18107 18108 18109 18110 18111 18112 18113 18114 18115 18116 18117 18118 18119 18120 18121 18122 18123 18124 18125 18126 18127 18128 18129 18130 18131 18132 18133 18134 18135 18136 18137 18138 18139 18140 18141 18142 18143 18144 18145 18146 18147 18148 18149 18150 18151 18152 18153 18154 18155 18156 18157 18158 18159 18160 18161 18162 18163 18164 18165 18166 18167 18168 18169 18170 18171 18172 18173 18174 18175 18176 18177 18178 18179 18180 18181 18182 18183 18184 18185 18186 18187 18188 18189 1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