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群马上明白营长的意思,如果敌人来攻那就顶住撑到二团赶来,如果敌人撤退则按兵不动。
二团打出来更是把敌人逼上绝路,对于敌人而言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马上撤退向淡水北门方向友军靠拢,另一条路就是突破眼前三营严防死守的山头阵地,如果能在教导二团赶来之前拿下山头阵地,就能保持对淡水的逼压势头。
两条路各有优缺,第一条路撤退简单,可一旦撤退教导二团就会尾随进击,到时免不了损兵折将。
第二条路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阵地拿下,可显然敌人两次攻击失败知道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敌团长铁青着脸看着败退下来的七营长,而此时教导二团仅仅距离他不足两里,十几分钟就能赶到,他马上下令部队向北门附近友军迅速靠拢,但实际上他命令部队时刻做好回击准备,如果革命军敢离开阵地追击,那么就会遭到他的疯狂反攻,一举拿下阵地。
可走了退了有几百米,敌团长猛的回头,却是没有看到阵地上追击的革命军,他揉了揉僵硬的脸,命令道:“快撤,别让革命军赶上。”
这一退,导致了洪兆麟部夺回淡水城的愿望落空,马作义逃出数里外马上命令围攻淡水的部队全线后撤,向惠州方向退却。
而迅速回援的粤军第二师主力和校军二团趁势进行反击,此战过后彻底打消敌人与革命军城外野战的想法,他们竖壁清野,坚守城内不出,等待机会。
淡水之战过后,右路军黄埔校军损失不小,借此机会在淡水好好修整,将俘虏补充进损失较多的几个部队,由于李伯阳三营此战解了淡水的围,蒋中正亲自下令优先补充三营、特务连士兵,马上李伯阳麾下的部队从人不满编到了385人的满营外加150人的特务连。
而此时,东征军右路军一次十分重要的军事会议在淡水召开。
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坐在主位上,他先是赞扬了校军的战绩,又表彰了第二师的张民达和叶剑英,随后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团以上军官,开口说:“诸君东征屡建战功,陈逆仓皇不可终日,可喜可贺。我已向广州胡汉民大总统汇报各部军功,只需即日回军接受政府嘉奖。”
蒋中正眉头一皱,他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盟兄,疑问道:“我军连日大胜,士气正旺,兄长何谈回军?”
许崇智对蒋中正微微一笑,说:“愚兄怎会不知此时士气可用,可左、中两路杨希闵、刘震寰部自从出发后一直在增城和博罗之间徘徊,现在你军实则已经是孤军独入,左右无援了,因而我建议右路军应以大局为重,回军转攻惠州,惠州为东江之支撑点,惠州一下,东江不难迎刃而解;以革命军攻淡水之精神,惠州虽险,亦可一鼓而下,若进攻海陆丰,则孤军深入,未免有后顾之忧。。”
蒋中正闻言大惊,他扭头与周恩来对视,俱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安,他马上说道:“克淡水之后陈军虽元气未伤,但其军已经胆寒不敢野战,我军正可乘胜一鼓作气直捣潮梅,先端了陈炯明的老巢,使其无立足之地。而惠州天险,革命军军力毕竟薄弱,万一受重大之牺牲,则恐蹈一蹶不振之危险,若直下海、陆丰,趁胜追击,事半功倍,且潮、汕为敌人之根据地,潮、汕既克,则敌失根据地,而我得地盘,万一左翼不上,或后方有变,亦得有展布之余地,可以回师西指,为次第扫平计。”
蒋中正所说的方案是和俄**事顾问加仑等人讨论之后得出的,这不仅是假设可能,且从当下的东江地区战局来看,这个方案施行起来是上上策。
“不可,不可!”许崇智执意反对说:“陈炯明尚有五万部队,及时全是乌合之众,但也不是右路军一路可敌。”
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争执很久,最终会议决定:许崇智粤军主力留在白芒花地区,张明达师继续面对当面之敌――三多祝,而蒋中正率校军绕过三多祝,以最快速度沿白云、赤石、梅陇、海丰做战略大迂回,直指潮汕、梅兴并占领之,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实则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反正我粤军出工不出力,要想东征你蒋中正带着自己的校军爱怎么打怎么打去吧。
会议结束,蒋中正黑着脸回到校本部,刚一进屋子,就把他那顶拿破仑斗笠往桌子上一摔,愤愤的骂道:“娘希匹,他许崇智与杨希闵、刘震寰有什么两样,全都是心怀鬼胎。不遇事时我还当其是忠于总理理念的,现在看来他是陈炯明第二。”
“是狐狸不能总把尾巴藏着,总是要还其真正面。”周恩来跟在后面进来,面色沉着的说:杨希闵、刘震寰对国民政府身曹心汉,反动之心昭然若揭,而许崇智也是私心太重,我们对谁也不能有依靠。现在就让我们做好打打仗,打恶仗的准备。我就不信用革命信念武装起来的革命军还会被军阀乌合之众难住。”
周恩来的一番话让蒋中正十分感动,他握着周恩来的手说:“恩来呐,你说的非常对,万事求人不如求己,只看这几日学生们的表现,足以说明一切。”
蒋中正眼睛露出决然之情,他命令道:“我决定让部队一律轻装简行,今天晚上就开拨,不给敌人一丝喘息。”
周恩来点头说:“从淡水往潮汕有700多里路,部队口粮和弹药都不充足,我准备进一步加强部队奔袭途中的宣传鼓动和思想政治工作,海丰、澎湃的农民群众若是动员好了,队伍的口粮不仅能解决,不亚于又多出一路奇兵。”
蒋中正赞同的点点头,又补充一句:“要想取得农民的支持,官兵必须注意纪律,要保持革命军的样子,不能对群众有丝毫冒犯。”
两人达成一致后,蒋中正把命令下发个部队,他在屋子里转了转不由又想起一件事情:“恩来呐,李伯阳伤好点没有,这几日军务繁忙,我忙的脚不离地,不能去探望。”
------------
第二十五章 后路危机
周主任笑了笑,说:“还是校长关心你的学生,我已经代你去探望过了,李伯阳伤好的差不多了,只是肚子上的伤口还没痊愈,不能剧烈运动。”
蒋中正有些失望,他有心让李伯阳做全军先锋,再打几个漂亮仗出来,不过李伯阳伤势未愈,还是要好好休养,于是说:“把三营做校军后卫,这把剑我要关键时候用。”
当晚夜空没有月亮,校军在黑暗中如果一柄利剑指向潮汕方向刺去。官兵们身上除所穿的一套薄单衣外,就只有一日的口粮和一支步枪还有子弹袋。
初春的夜晚冷的人直打哆嗦,校军官兵们紧咬牙关,后面的人跟着前面人的影子,在黑夜中一个个摸索着前进奔袭。在奔袭队伍当中,俄**事顾问们都将坐骑让给伤员,他们不摆一点架子,而是以一个普通士兵要求自己,他们打着绑腿,背着枪支,紧跟在队伍当中。校军官兵看在眼中,内心极为感动敬佩,他们用行动彰显了伟大人格。
而队伍当中还活跃着另外一群人,周逸群、卢德民、杜聿明受周恩来指派,他们所率的政治宣传队从队伍的前面到后面,有从后面到前面,一路对校军将士进行鼓动和宣传。
后卫部队由李伯阳的三营和特务连担任,此时李伯阳骑在一个高头大马上。
几次恶战过后,他的脸庞经过战争的洗礼变得坚毅,目光炯炯有神,整个人骑在大马上显得特别神奇英武,凡是看到李伯阳的士兵们底下都议论,见过骑马的将军,也没有过比咱们营长更好看英武的。
队伍中还拖着淡水城外缴获马作义部的两门山炮,李伯阳特意叮嘱战士们可要藏好,不要让别的营看到。
在拂晓时分,校军一路奔袭到达海丰,这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陈炯明的家乡。
作为先锋的一团一营并未看到敌人的一兵一卒,反而是在城墙上看到了竖起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犁头旗子。
当地的农会打开城门,路边站满了海丰的百姓,欢呼雀跃的迎接革命军进城,饱受灾害的百姓早就想打到陈炯明,以结束海丰”县长多如狗,司令满地走”压榨民脂民膏的军阀统治。
据海丰的农民军报告,自命为救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于25日夜匆匆潜回海丰,当夜就携着家眷逃亡汕尾。他临行前命令刘志陆务必坚守海丰,却没想到他前脚刚走,后脚刘志陆手下的两个团就乱了军心,乱兵在海丰城内疯狂抢劫掠夺半日,又听校军旦日逼近,他刘志陆竟然片刻都不敢多待,望风而逃。
临走前刘志陆将劫掠一空的陈炯明将军府付之一炬,直到校军进了城,大火还在燃烧。
到上午十点时,黄埔校军全军进驻海丰,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校军官兵不犯百姓,为乱兵损害的百姓修葺房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维护城内治安,让惊魂未定的老百姓感受到了校军的军风。
黄埔校军在经过连日的奔波后,在海丰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在海丰经过数日修整后,士气更加旺盛。
3月1日,海丰各界是群众与革命军举行联欢大会,3月3日,海丰农民召开迎军征军大会,蒋中正通过近日来的讨陈战争,声名鹊起,威望大振。
蒋中正在陈炯明的将军府召开右路军军事会议,营以上军官都列席参加。
会议室里,蒋中正穿着他最喜爱的拿破仑斗笠披风,目视在座的军官,军官们列序而坐,目不斜视,他开口说:“陈炯明已经逃之夭夭,现在军心士气可用,我命令部队即刻挥师向新田、黄塘、曲河、棉湖方向进攻,十日内我要看到校军的旗帜插上潮州的城头。”
“是!”将官们立正站起。
周主任在一旁说道:“此次进攻,我已经与各地农会代表联系过了,他们会配合部队的行动。”
蒋中正点头说:“战斗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有一条,你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能让老百姓把我们校军当成军阀一般的洪水猛兽。”
为了不给陈军喘息的时间,当日部队就即出发,校军一二团及粤军张明达师按既定方案分兵向潮汕攻击。
就再右路军连战连捷的时候,左路、中路的滇桂军在石龙停止了前进,按兵不动。杨希闵与刘震寰私下商议觉得校军现在已经成了他们的心腹大患,试想陈炯明是军阀,他们两个人何尝也不是军阀,况且昔日与蒋中正龌蹉几多,与校军的冲突也不在少数,加之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危,生死前途尚且不论,他们两个决定要给校军背后捅上一刀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689
8690
8691
8692
8693
8694
8695
8696
8697
8698
8699
8700
8701
8702
8703
8704
8705
8706
8707
8708
8709
8710
8711
8712
8713
8714
8715
8716
8717
8718
8719
8720
8721
8722
8723
8724
8725
8726
8727
8728
8729
8730
8731
8732
8733
8734
8735
8736
8737
8738
8739
8740
8741
8742
8743
8744
8745
8746
8747
8748
8749
8750
8751
8752
8753
8754
8755
8756
8757
8758
8759
8760
8761
8762
8763
8764
8765
8766
8767
8768
8769
8770
8771
8772
8773
8774
8775
8776
8777
8778
8779
8780
8781
8782
8783
8784
8785
8786
8787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