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省联军建立之初,便本着保境安民,造福乡梓之理念,我孙传芳个人,绝不因私情而妄起刀兵。”孙传芳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叹了口气道:“我决定,五省联军不参与湖南战局,希望玉帅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此决定一下,李伯阳心中松了口气,暗中观察五省将领的表情,卢香亭欲言又止,杨文恺微微摇头,周萌人面露喜色,邓如琢神情不悦,陈调元不动声色,李伯阳却察觉他的脸上似有一丝嘲笑。
散会后,李伯阳与陈调元乘车共行,李伯阳忍不住问道:“喧帅,在会议上我瞧着你似有话没说。”
陈调元看了他一眼,嘿嘿一笑道:“我有什么话没说,该说的全说了。”
李伯阳笑了笑,意味深长:“那不该说的呢?”
陈调元沉默了半响,摇头道:“孙馨帅走了步错棋。”
李伯阳道:“愿闻其详。”
陈调元说:“孙馨帅的保境安民不过是幌子,他是要坐观吴玉帅和革命军党打个两败俱伤,而后他再出兵,吞并两湖、两广,做九省霸主,不过嘛,这个想法是好,可放在实处,则让革命军有了可趁之机,有各个击破之危局,吴玉帅此遭东山再起,实力不如从前,早没了虎踞中州的本钱,你瞧那些将领士兵,尽是散兵拙将,一个南口这么些天没有攻下,可见一斑。吴玉帅又是个故我的性子,照说南方来攻,理应坐镇武汉,集结重兵应对才是,可现实呢,让叶开鑫主湖南大局,不吃败仗才有怪了。”
李伯阳听了陈调元一番见解,心中很是信服,由衷钦佩的说:“喧帅真知灼见,伯阳受教了。”
陈调元自嘲道:“我也就只能说说了,于大局起不了一点作用。”
李伯阳意味深长道:“那可不一定。”
……
6月,湘南战局发生逆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与第七军第八旅第十五团抵达湘南,配合唐生智部在衡山击败叶开鑫援湘军,湘南战局稳定。
7月,北伐军正式宣告北伐,继而发动强大攻势,于11日占领长沙,吴军叶开鑫部退守岳州。
8月12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率领第一军抵达长沙,在总司令部部署向武汉三镇进攻,并于16日通电宣布“讨吴”。
与此同时,李伯阳暗中收到了蒋介石密电给他的北伐动员令,以及接下来北伐军的具体部署,即“打到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并指示他按兵不动,等待关键一击。
一段时日的军事会议结束后,李伯阳接到急电:安徽各地出现水灾,皖南十一县受灾严重。
向孙传芳告辞后,他匆匆回到芜湖,即刻往受灾严重的地方视察,视察结束,有感灾害严重,百姓民不聊生,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赈灾势在必行,他随即召开全皖南军政会议,下令拨款一百万赈灾重建,并以皖南镇守使名义宣布,为避免流民霍乱其他地方,决议竖旗招兵。
化流民为兵是惯例了,那么些轻壮男人无家可归,饥寒交迫,很容易变成流寇,不闹出匪患才怪,李伯阳此举一来为绥靖地方,二则就是瞌睡了来枕头,本来就偷偷扩编军队,如今有这借口,他便不再掩饰,大招旗鼓的在皖南二十三县竖旗招兵,同时,一船船混装粮食武器的货船从上海源源不断的送到芜湖,仅半月时间,李伯阳便招募新兵三万,原本的各旅都扩充为师编制,分散在各地展开训练,到八月底,皖南军的称呼真正的名副其实,虽然对外称呼依旧是安徽陆军第三师,可实际全军实有五个陆军师,一个骑兵团,一个混编炮兵团,一个宪兵团,一个工兵团,一个补充兵团,一个辎重团,全军满员7万6千余人,兵强马壮,炮齐备。
有此强军在手,李伯阳信心大增,按兵束甲,以待时变,以他的设想,一旦革命军在对吴战争失利,他便可沿江而上直取湖北,挽救危局。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
皖南镇守使会议室中,李伯阳对皖南军连以上黄埔军官宣读北伐誓师词,并让众人传阅校长蒋介石的亲笔书信,表态他将率皖南军与北洋军阀战斗到底,要求各同学同志完全掌控军队,并加紧训练,等待参加北伐。
黄埔军官们欢欣鼓舞,摩拳擦掌,齐声应答。
8月底,两湖战火连天,湖北的直系军阀一片败讯,湖北督办陈嘉谟等急乞电吴佩孚速南下,此刻北方战局告一段落,吴佩孚亲率陈德麟、刘玉春所部南下,25日抵达汉口,获悉革命军猛攻武汉要隘汀泗桥,急赴亲临咸宁前线坐镇。
吴佩孚到达汀泗桥时,战况已然不利,吴佩孚虽设大刀督战队和机督战队,连杀退却的团营长九人,但依旧不能阻止颓势,当其时兵败如山倒,溃兵退却如打冲锋一样,昏天暗地的激战二十二小时后,汀泗桥失守,吴军退守贺胜桥,在贺胜桥梯次设防,企图死守,此战中叶挺率领的独立团猛不可挡,突破贺胜桥防线,吴军正面失利,侧面又遭第七军夹击,全线动摇,纷纷溃败,经此一战后,吴佩服主力尽失,已然失去与革命军正面对抗的实力。
鄂南两桥易手,武汉门户洞开,吴佩孚率领残兵败将在武汉苦战,望孙传芳之援如大旱之望云霓,接连发去求援电报,然而此刻孙传芳却在南京与江南名流,接电不回,无视五省将领之中的增援请求,依旧按兵不动。
孙传芳袖手旁观之举,在五省将领中引起了不小怨言,人皆言孙传芳没良心,他能有今日,多亏吴佩孚提拔,如今见死不救,让人齿寒。
而五省将领中如福建督办周萌人、江西总司令邓如琢、浙江省长夏超以及周凤岐、白宝山、马玉仁等都是吴佩孚的信徒,就连陈调元都发电和李伯阳抱怨,说孙传芳太寒人心,当年孙传芳在湘鄂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本应送军法处治罪,是吴玉帅给他补足兵员、饷械,还提拔当师长,当时他跪在吴玉帅身边说吴玉帅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今生愿追随,可现在却翻脸不认人,其人品让人小瞧,而且他身为一军统帅,无视大局,坐视友军失败,革命军壮大至此,等革命军调转口,五省联军便首当其冲,他们这些将领只能跟着孙传芳一起陪葬了。
面对陈调元的抱怨,李伯阳也是感慨万千,他早从南京得到传闻,就在革命军渡江围攻武汉之时,蒋百里给孙传芳献出了三个计策,其上策,趁北伐军与吴佩孚交战的空当,派重兵从江西向湖南进兵,占领长沙,切断其归路,在与吴佩孚合兵一处,共击北伐军;其中策,在北伐军围攻武汉之时,派水路两军沿长江而上,解武汉之围,使吴佩孚和北伐军划江而治,形成对峙;其下策,不攻只守,稳住江西,以逸待劳。
------------
第二百八十六章 说客
这三个计策,下策且不讨论,这上中两策,足以扭转北洋军阀在战场的劣势,就是李伯阳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主意,试问将任何人放在孙传芳的位置上,面对当下的局势,肯定想也不想的采纳上策,先把北伐军收拾了再说。(..)
而当李伯阳闻之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内心极为震撼,已经下决定调动军队先下手为强攻击南京,可随后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愕然,啧啧称奇的想到大概是天意让革命军胜利,孙传芳竟然上中下三策都不采纳,执意坐等吴佩孚兵败再出兵,选择了下下下策。
果不其然,等到9月初,武昌危不可守,吴佩孚深感败局已定,遂于6日乘车北去,留陈嘉谟、刘玉春守城。吴佩孚在蹬车北上前致电孙传芳:“我军总镇长江,威加南北,试一举手,即可勘定中原,奠定华夏,今贼已得志于湘、鄂,势必窥赣边而通声气,应凛唇寒齿亡之戒,念扶在相依之切……”这一电文充满了埋怨,但还是提醒孙传芳戒备北伐军,早做准备。
孙传芳能坐上五省联军总司令,军事谋略自然出众,他虽不愿急救吴佩孚,可攻击北伐军的战略早有准备,在8月底的时候,他就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单独召见了各省联军司令,讨论对北伐军战与和的态度,一众将领遇此艰难抉择,均无法表明态度,孙传芳便决定固执己见,向赣南集结军队。
此次援赣,孙传芳做了长足准备,以李伯阳部安徽陆军第三师为第一军,驻守安徽与湖北两省交界的英山、太湖、宿松一带。以苏军郑俊彦部为第二军,谢鸿勋部为第三军,浙军周凤岐部为第四军,以皖军刘凤图部为第五军,并以浙江总司令卢香亭为援赣军总司令,这五个军都是五省的精锐,可谓精兵悍将全出,主力全出要与北伐军一决高低。同时,孙传芳下令五省开始查封国民党党部,逮捕国民党员,表示彻底与国民党为敌。
南方酣战正欢,北边的局势也复杂起来,吴佩孚兵败退回河南后,关外奉军张作霖几乎天天打电报给吴佩孚,询问湖北战事,并意图南下增援,吴佩孚虽然大败急需援兵,但对于奉张有不敢领教之苦,深之若请奉张南下,有如引狼入室,婉言拒绝奉张好意,请奉张不要出兵,援助军火弹药即可。可奉军执意南下,其先头人马抵达保定,图河南之意明显,吴佩孚进退维谷,在抵御北伐军进攻之余,还得堤防奉军抄袭后路,可谓前有狼后有虎。
……
武昌城外硝烟未散,战鼓相闻。
北伐军将武昌城团团围住,由于城内尚有十数万居民,加之武昌城市齐备,北伐军不愿动用重炮摧毁,只能采取封锁围困之法,徐徐图之。
北伐军总司令部,蒋介石谈笑风声的与汉口英租界领事和武汉商会代表交谈着,北伐军连战连捷,他这个总司令水涨船高,明眼人能够看得出,北洋军阀不堪一击,日后天下十有**是国民党坐,而他这个总司令更是不可限量。
英租界领事詹姆斯用褐色的眼睛打量着蒋介石,他具有英国人固有的傲慢矜持,又有在中国学到的人情世故,以外交语气说道:“蒋总司令阁下,大英帝国在长江沿岸的权益,必须得到保护,这几天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北伐军无理的拦截扣押大英帝国船只,这种对大英帝国的无理冒犯,必须停止,否则引起的所有后果,将由革命政府承担。”
蒋介石面上依旧保持风度,可眼睛里已经没有了笑意,眼前的这个英国佬引起了他的愤怒,这一连串必须的命令口气,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强忍耐着等詹姆斯说完,他用力的挥手,眼睛直视着詹姆斯,不客气的说道:“领事先生,我想你有必要搞清楚扣押贵国轮船的的原因,贵国的轮船为武昌城内的北洋军阀运送武器弹药,这已经介入了我国战争,与阁下宣称的保持中立不符,我军本该击沉轮船,但本着与贵国友好之理念,暂做扣押,阁下不仅不领情,反而咄咄逼人质问我军的过错,这是何强盗逻辑,阁下与我谈论后果,我现在就可以表态,我军将会对长江河道进行军事管制,任何国家轮船,必须经军队检查后方能同行,倘若再次发生为武昌城内运送军火物资的行为,我北伐军的数百门火炮,将无差别击沉之,希望阁下慎重考虑,勿谓言之不预也。”
詹姆斯严重充满怒火,蒋介石的言论同样激怒了他,他涨红着脸,强硬的说道:“太过无理了,帝国船只享有长江内河的航运权,帝国可以停止对吴大帅军队的援助,但北伐军在长江河道的军事管制,严重损害了大英帝国权威,办不到。”
蒋介石冷冷一笑:“办得到或办不到是贵方的事情,我再重申一下,革命形势席卷全国,人民反帝呼声强烈,建议北伐军收回租借的呼声很高,贵国若执意挑起事端,到时军民激愤,这一切后果,将由贵国承担。”
蒋介石无疑摸准了英国人的软肋,英国的军舰足以横行河道,但陆上的租界却危不可守,北伐军完全有实力一日之间将控制区内的所有租界收回,这种威胁是英国人不得不考虑的,不过蒋介石心中清楚,这也仅仅是威胁,北伐军绝不可能在和北洋军阀作战的同时,得罪英国这个老牌帝国。
詹姆斯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外交谈判本来就是互相威胁妥协,威胁只不过是给了妥协一个良好的借口,中国百姓反帝情绪高涨,这是英国人不愿招惹的,他今天来也不是与蒋介石吵架来的,他轻蔑的耸了耸肩,真打算说话时,外面忽然传来了一片喧嚣之声,不由得狐疑的看向蒋介石。
蒋介石皱起眉头,看向身旁的蒋先云,蒋先云会意的走了出去,不多时返回来,在蒋介石耳旁低语着,蒋介石露出笑容,对詹姆斯说:“领事阁下,你何不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
詹姆斯好奇的站起来,蒋先云领着他来到窗前,推开窗一看,只见司令部外成了人的海洋,到处人潮汹涌喊着打到帝国主义的口号,传单雪片满天飞,大幅的标语写着触目惊心的粗体黑字、红字,詹姆斯是个中国通,自然认得上面写着:“收回租借”“还我主权”“打倒帝国主义”“民族觉醒”“革命万岁”等等。
詹姆斯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只有真正了解革命的人才能知晓内里的可怕,他意识到中国已经成了火药桶,这个火不应该由英国挑起来。
呆立半响,詹姆斯回到座位,这次他的态度有了转变,不再那么的强硬,伸出双手道:“我想我们可以谈谈今后的事情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532
6533
6534
6535
6536
6537
6538
6539
6540
6541
6542
6543
6544
6545
6546
6547
6548
6549
6550
6551
6552
6553
6554
6555
6556
6557
6558
6559
6560
6561
6562
6563
6564
6565
6566
6567
6568
6569
6570
6571
6572
6573
6574
6575
6576
6577
6578
6579
6580
6581
6582
6583
6584
6585
6586
6587
6588
6589
6590
6591
6592
6593
6594
6595
6596
6597
6598
6599
6600
6601
6602
6603
6604
6605
6606
6607
6608
6609
6610
6611
6612
6613
6614
6615
6616
6617
6618
6619
6620
6621
6622
6623
6624
6625
6626
6627
6628
6629
6630
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