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心中好笑,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他收好走势图对薛向说到:“西夏派来人了,薛大人可一同见见。”说罢二人来到厅堂前请李锡哩进来说话。
李锡哩进了厅堂,厅堂之内烛光明亮,王旁这才看清楚,只见李锡哩怀着紧紧的抱着一个包裹,脸上风尘仆仆的倦容,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王旁上下看看不解的问道:“李大人这是怎么了?”
李锡哩摇摇头,他这次可是郁闷了,这西夏官员竟然在临出西夏被打劫了,打劫他的土匪,看见了文牒才知道他是官员,两个头头对于要杀要留还争论一番。最后李锡哩说到,他到宋国是去通商,如果顺利建立榷场,他们这些土匪还可以做些正经营生。土匪听了,这才放他走,让他赶紧去宋国。
李锡哩琢磨回兴庆府肯定会被笑话死,去宋国汴京就这样也走不到。想到王旁就在延州,只好到延州碰碰运气,万一找不到王旁就再去找知府种仪。
他运气好,延州城内基本没有不知道王旁王侍郎的,经人指点李锡哩顺利的找到王旁的府邸。这便是以往的经过,可是这怎么能告诉王旁呢?
王旁见李锡哩有难言之隐,看样子是被打劫了。王旁一笑也不再问,他将李锡哩和薛向互相做了介绍。
李锡哩说明来宋国的来意,天明要继续赶路。三人稍坐片刻,薛向起身告辞,王旁送至门外,薛向停下脚步问到:“这西夏人这副打扮,还支支吾吾莫非有什么阴谋。”
王旁笑道:“薛大人有所不知,看来这西夏人是逆天了。连官员都敢打劫。”
薛向见王旁说的如此肯定,更加疑惑问道:“王侍郎,这要是西夏官员在宋国境内被打劫,岂不又是找麻烦的借口。”
王旁心中有数,他笑着说到:“薛大人无须担心,这人要是在宋国境内被打劫,还不理直气壮的来。”
薛向点着头赞叹到:“有理,有理!”说罢笑着转身离去。
王旁想着李锡哩的表情,心想又应验了一句古话:这才叫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虽然王旁心中觉得西夏人好笑,但转天依然很有礼数的备好车马,又赠送了银两让李锡哩上路。
李锡哩不好意思接受,王旁安抚到:“我到西夏之时,蒙李大人招待,现在你来了宋国我这只是尽地主之宜。更何况此事办好,对大家都有好处。”王旁心知,以后少不了要和西夏打交到,多一个朋友多条路。
李锡哩在西夏受了窝囊气,又收了王旁的银子,一心只想促成此事,他快马赶到汴京,诚心诚意来到拜见仁宗皇帝,商讨两国通商榷事项。西夏使者退下朝堂之后,宋国的朝堂之上又吵吵开了。
这回意见分成三派,一派是韩琦等人,建议趁着西夏局势不稳进军西夏,支持韩大人的义愤填膺的说着;“西夏人一向狡诈,若能攻取西夏,便可免除后患。”
另一派人则是以现任宰相曾公亮为首的,建议就此机会和西夏通商,遵守边境协议。
还有一派人,就是谏官司马光大人,他等韩琦,曾公亮吵的差不多了才不急不缓的说到:“韩大人主张打,请问可否由韩大人带兵出征?”
“你?哼!”韩琦明知道司马光将了自己一军,却也无话可说,韩琦是文官里面的武将,武将之中的文臣,这局面足以让他尴尬,况且自己这把年纪,又是一国宰相,难道他让自己亲自带兵。
司马光转头有看看曾公亮:“曾大人主张通商,如果我们就这样通商,岂不是让西夏人觉得我宋国好说话。”
曾公亮看看司马光,这司马光又要搞什么名堂,他心里不喜欢司马光,司马光属于那种“闷倒驴”。不过自己刚刚坐上宰相的位置,屁股还没焐热,不可多结恶缘。
曾公亮索性将目光投向仁宗皇上,皇上正皱着眉看着朝堂之上。韩琦出师无名,曾公亮光说个通商,具体怎么出师怎么通商都没对策,他看看司马光说到:“君实,如此说可有对策。”
司马光左右看看说到:“启禀圣上,臣没有!”
他说完这话朝堂上一片哗然,仁宗差点没气乐了,但是司马光还有话说:“臣是觉得有一个人肯定有,既不打仗有能在通商榷问题上占尽优势。”
说完他看看包拯,又看看王安石。众人也随着他的目光看看这二人。包大人和王安石一愣,自己又没说什么,不过二人一对视马上明白了,两个人心中都暗骂司马光:“我们家王旁跟你有仇啊?”
仁宗看司马光的眼神,也明白了司马光的用意,他最近很是为慧眼识珠欣慰,王旁在延州这段时间对盐务治理十分得当。仁宗露出病愈以来难得的微笑,立即传下诏书:“急召王旁回京!” 他哪知道,王旁自从送走李锡哩,已经在延州收拾行囊了。
司马光见目的达到,安安稳稳退下站好,仁宗左右看看了又问道:“太子今日仍没来上朝么?”问完这句话,朝堂之上一片肃静。仁宗刚刚一点高兴劲儿,又被冷水泼了下去。
这一天散朝之后,几位大臣来到濮邸看望太子赵曙。
自正式立太子位赵宗实。皇上赐给了他新名字“赵曙”。虽然名字是赵曙,但他似乎没看到曙光。他已经被黎明前的黑暗折磨疯了,每天提心吊胆中纠结,他的内心越来越害怕,害怕即将得到又失去的感觉。仁宗的身体竟然是一天天的见好,太子身份已定,眼看到手的皇位却好像是越来越远。
赵曙病了:用现代医学的话说,他得了抑郁症。他甚至不愿意卖出府邸一步,以至于连上朝都不去了。
他的长子赵仲针得知几位大臣来访,急忙走到府外将韩琦,曾公亮,欧阳修,刘敞等大臣恭恭敬敬迎进了府邸的厅堂,请大人们落座,又命家丁奉茶,这才转身进了内宅去请自己的父亲:当今太子赵曙。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司马劝太子
几位大人厅堂之中等候赵曙的时候,还在堂中议论朝廷上之事。韩琦也不看坐在一侧的司马光,他对坐在他对面的曾公亮说到:“通商之事怎可轻易言通,万一影响了边境的安全,非同小可。”
曾公亮不愿意跟韩琦多说,自己不如司马光那么冲,但他坚持认为通商是好事,婉转的说到:“宋辽通商几十年,虽每年大宋都给辽国些财宝布匹,但终因通商也能赚的回来。也不见边境有何不妥。”
韩琦很不服气,当年他曾带兵和西夏交手过:“党项人自然不同辽国,都是穷凶极恶之人,只怕给了台阶得寸进尺。”
曾公亮见韩琦没完没了,看了一眼司马光:“司马大人不也献策了吗,通商也不是随便通的,具体还要等皇上定夺。”他想把话题引导司马光身上。
韩琦看了一眼司马光,司马光也不接话,他根本不想和他们争辩,即使争辩料想韩琦也不是对手,再说曾公亮都六十多了,万一气个好歹还落的自己不是,司马光摇着他的扇子,似乎韩琦和曾公亮说什么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韩琦见司马光这副样子,觉得多说没意思,干脆也不说话安静下来。
赵仲针从内宅回到厅堂,见几位大人都沉着脸,心里嘀咕不知道状况,不过赵曙不愿意出来,仲针也只好硬着头皮拱手几位大臣客气说到:“家父近期心情烦躁,身体不适。不能见客还请各位大人见谅。”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表情中透着无奈,韩琦和新任宰相曾公亮,摇摇头率先起身告辞。
韩琦晃着发胖的身子,一边走一边嘟囔:“这只是太子,就不好见了。”欧阳修咳嗽了一声,似乎在提醒韩琦,不该说的就不要说。
曾公亮有点遗憾,自从被任命宰相以来,还极少有机会见到太子,他嘴里说着:“走吧,走吧,改日再来”催促着挡了半个走道的韩琦。
刘敞及欧阳修等人也只好跟随其后,一行人出了太子的府邸,赵仲针一路送出府门。向各位大人告辞,见各位摇头叹气该上轿的上轿,该上马的上了马离开府邸,这才松了一口气。
仲针心中也不明白,自己的父亲这是怎么了。以往慈祥的父亲,似乎变得有些不可理喻。可再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父亲,做子女的怎么可以有怨言,他从府宅的门口垂头丧气的向厅堂走去。他刚进厅堂一抬头,赫然发现司马大人手中拿着扇子,不紧不慢的忽闪着,仍然坐在厅堂之中。
司马光不着急走,仁宗病榻之前的赵曙,拼命的去抓住每一个他能决定的机会。现在突然又成为一名皇位的等候者,眼下的赵曙就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麻雀,那么多人他怎么可能出来呢?
这种落差司马光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想想自己七岁出名,少年得志,如今已过不惑之年才在谏院做了谏官,所以他已经决定了在这个太子身上压上一宝。
司马光见赵仲针送了客人折回厅堂,微微一笑说到:“烦劳公子再向太子言:司马光一人求见。”
赵仲针有些犹豫,刚刚自己立在那里,请了半天自己的父亲,他都不肯出来,现在会因为一个人求见就出来吗?“这个?……”仲针有些为难。
司马光端详着看看仲针,很显然这个孩子与他父亲性格不太相同:除了具备该有的礼貌之外,这少年很有主见,听说他与王旁做什么云轩,云摘,做的也是十分出色。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430
44431
44432
44433
44434
44435
44436
44437
44438
44439
44440
44441
44442
44443
44444
44445
44446
44447
44448
44449
44450
44451
44452
44453
44454
44455
44456
44457
44458
44459
44460
44461
44462
44463
44464
44465
44466
44467
44468
44469
44470
44471
44472
44473
44474
44475
44476
44477
44478
44479
44480
44481
44482
44483
44484
44485
44486
44487
44488
44489
44490
44491
44492
44493
44494
44495
44496
44497
44498
44499
44500
44501
44502
44503
44504
44505
44506
44507
44508
44509
44510
44511
44512
44513
44514
44515
44516
44517
44518
44519
44520
44521
44522
44523
44524
44525
44526
44527
44528
4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