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说道:“良人总管,这国家和国家,不一定要动武,将來各国都联合起來,定了规则凡事执行就是了,什么事都有开头,做开了就习惯了。”

    耶律良人笑笑:“规则是你王仙人定的,怎么做不得你说了算。”王旁哈哈大笑,王旁喝的刚刚好,今天的事做的也舒畅,心中别有一番意气风发,

    二人來到大辽塔下,这塔虽然也是十三层,但比天王寺的塔还壮观,王旁走近了塔,一阵风吹來,王旁定睛看这这塔,不由看呆住了,刚刚还在辽国朝堂上,计算着战争与货币中硝烟的王旁,此刻站在大辽塔下,见到如此壮观且庄严肃穆的建筑,顿时心忽然静了下來,

    世上事都是因果所造,正由于自己穿古,才至今日來寻越今石,到底契嵩大师会从耶律宗元父子那问出什么呢,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司马献通志

    大辽塔在城外不远的大辽寺中,这塔虽然也是十三层,但比天王寺的塔还壮观,见此塔塔身的上端,从正南开始到东南面止,共有八面佛像,

    南面的是观世音菩萨(菩萨是佛教里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接下來依次是:西南面慈氏菩萨,西面虚空藏菩萨,西北面普贤菩萨,北面金刚手菩萨,东北面妙吉祥菩萨,东面除善菩萨,东南面地藏菩萨,另外,在每一面菩萨的右下角刻有本面菩萨的法名,并刻有八句佛语,分别讲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涅槃的八件大事,

    八面佛像,人物表情十分庄重肃穆,形体丰满,姿态典雅,至于佛像的高大程度,与国内所有塔上佛像相比,则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观世音佛像最为精美罕见,每面佛像的顶部都雕有宝盖,宝盖下方两旁腾在空中的是飞天,飞天的下方是力士和站在佛两侧的守护神,八个面中,东、西、南、北四个正面是守护神,其余四面是力士,

    塔身的上面是佛塔密檐,每道檐之间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缩小,除第一层上瓦的是大板瓦外,其余各层全部以砖代瓦,每层塔檐下都挂有风铎,铎是古代宣布政教或发生战事时使用的一种大铃铛,此塔上的风铎大小不一,造型各异,铎下挂有奔马状、圆形及金刚样式的铁锤,每当清风徐來,风起锤动,击打风铎,站在数里之外,仍能听见悦耳的铃声,

    如此庄严肃穆却不失精美的古塔,难怪王旁看 了会心中静了许多,二人走进寺庙之中,一名知客僧将王旁二人带到一间室内,契嵩大师正在手执经卷,聚精会神地阅读经典,知客僧做了请的手势,请二人落座便退出房间,

    王旁和耶律良人对视了一下,谁也不打扰大师,而是静静的坐在那里,直到契嵩大师读完翻看的的这页,契嵩方向经典,抬头看见王旁二人坐在那里等候,他微微一笑:“我们又见面了。”

    耶律良人很多年沒见到契嵩大师了,心里感触颇多,他回答道:“一别多年,大师一向可好,当年良人蒙大师教诲,才有今日。”

    契嵩大师淡淡的说道:“这也是你自己的造化。”他说完看了看王旁说道:“王侍郎,贫僧多谢王侍郎一直惦记所托之事,如今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日后恐怕还要有烦劳王侍郎之处。”

    王旁心知契嵩说的是天王寺的镇寺之宝,他听说有了眉目稍稍放心了一些,但还有烦劳不知道指的是什么,他客气的说道:“大师有事请明言,在下一定尽力而为。”

    契嵩微微一笑:“看來要这宝回天王寺,会有些波折,我已经问明宝贝的确是耶律宏孝所取。”

    王旁听了心中好笑,明明是偷的,偏偏说是取,不过想必佛有渡人之心,契嵩大师这么说也沒错,“既然已经问明镇寺之宝是耶律宏孝所取,那如何大师说取回还会有些波折。”王旁不禁问道,

    “耶律宏孝取得宝贝,因有人说此物方主,耶律宏孝便将此物赠与他人,说起來赠与的人还与王侍郎有些渊源,所以老衲只好尽力去索回。”契嵩说话的时候,不论是丢宝,还是查到下落,以至说道再索回宝贝,都是一副淡然从容的神态和语气,不由得让王旁都觉得,凡事都是天意,包括这块越今石的得失,

    不过王旁还是很好奇:“大师,您说的这个和我有些渊源人是谁。”

    王旁头脑中闪过一些人,比如帮助耶律宗元父子发兵的耶律撒刺竹,还有那个萧胡靚,甚至是耶律宏孝相好的燕王妃,可是应该都不是,这三个人都死了,难道是完颜劾者,耶律宏孝为了讨好完颜部落,将宝贝赐给下属,

    这些人都不像,但有一件事可以断定,耶律宏孝根本沒了解这石头的妙处,正所谓无缘之人,那有缘人会是谁呢,王旁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让他无比头疼且棘手的名字,契嵩说道:“耶律宏孝派人将此宝送给了宋国的国君,也就是你大宋现在的皇上。”

    “什么,。”王旁差点从椅子上蹦起來,到此时,王旁忽然明白,为什么赵曙会神志不清,会发疯,一定是赵曙得到了这越今石,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所以,才会处处想置自己于死地,这就更能解释,为什么赵曙要将自己远远的支走,赵曙看到的是他自己无法解释清楚的,

    王旁的举动有些出乎契嵩和耶律良人的预料,耶律良人急忙问道:“王侍郎,可有什么不妥吗。”当着契嵩的面耶律良人可不敢半玩笑的称呼王旁王仙人,

    “嗯,你们也肯定知道,宋朝当今皇上前段时间重病,我只怕他神志不清之时丢了宝物。”王旁也觉得刚才的反映有点过激,找个理由遮掩着说道,

    契嵩微微一笑:“我尽力去求此石就是了,相信一国之君不会和一寺争什么宝,再说,凡事看造化,一切随缘吧。”

    王旁听契嵩这么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他想了想说到:“契嵩大师想见皇上,可以请我义父包丞相和家父相助,另外繁塔寺的纳言和尚和御赐紫蝶僧,对了,大师可以先去见见赵仲针,他是皇子和我有几分交情。”

    契嵩微微一笑:“多谢王侍郎好意,王侍郎放心,在下想见宋皇还是可以的。”

    王旁听契嵩很大把握一般,耶律良人解释道:“王侍郎,契嵩大师庆历间,(公元1045年前后)就在杭州灵隐寺,到皇祐间,(公元1051年前后)去了京师,两作万言书上之,仁宗皇上曾赐号明教大师,契嵩大师成名之后,谢绝仁宗和士大夫的挽留,丝毫不贪恋京城的富贵荣华,毅然离京,最终在天王寺做了住持,这些你都不知道吧。”

    契嵩摆摆手:“良人,出家人莫贪恋虚名。”

    真人不露相,这和尚隐藏的可够深的,王旁沒想到眼前的这位契嵩大师,竟然有这么高的资历,既然如此,王旁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王旁与契嵩耶律良人又聊了会,掩饰着稍微有些失落的心情离开大辽寺,这越今石在英宗赵曙手里,王旁有些惴惴不安,他十分担心月下的安全,而且若是赵曙真能用此石看到未來的事,那么自己做什么都逃不过赵曙的视线,

    此刻的王旁觉得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压得他透不过气來,月下怎么样了,自己的孩子什么样了,生父王安石和义父包拯又如何了,家里的生意,西夏的布局都如何了,眼看要到异国,茫茫大海上作战,心知世事难料,

    王旁此时还不知道,生父王安石已经辞官回了江宁;包拯已经病重奄奄一息;天王寺镇寺的宝贝已经不在赵曙的手上,

    此时的大宋,宋英宗赵曙身体已经逐渐康复,大宋国内似乎一片阴霾已经散去,赵曙正式上朝,紫宸殿上文武群臣参见皇上,宰相韩琦率先表态,请赵曙出宫求雨,以诏告天下皇帝身体健康,來安定民心,

    赵曙准奏,做样子的事他还是会做的,接下來赵曙要做的两件大事,第一个还是要提高自己生父,生母的地位,大臣们对这件事的分歧很大,最后司马光劝到:“现在还在仁宗皇上的丧期,此事过过再商议吧。”

    别人的话赵曙可以不听,但是司马光的话,赵曙还是要听的,毕竟司马光是力挺自己上位的重臣,而且赵曙现在还真觉得,司马光比韩琦那些老臣有用,

    就拿刚上朝的几件事來说,韩琦竟弄些求雨什么的虚张声势的东西,折腾自己不说还劳民伤财,现在国库就是一个烂摊子,赵曙接手之前仁宗时期,每年亏空数三百万两银子,到现在一年的亏空超过一千五七十多万两,

    赵曙头大,召來众位重臣商议:“这么多的亏空,怎么裁救。”那些老臣面面相觑,然后头一低,竟然沒有人理赵曙,赵曙郁闷之余,收到司马光送來的一份大礼,司马光撰写了一部自三家分晋至秦二世的编年体《通志》,献给了宋英宗,

    赵曙接过八卷《通志》同时看到司马光的奏疏,上面写到:“臣从小读过很多史书,自认为纪传体史书文字庞杂,即使是学者,也很难把它读完,更何况圣上事务繁忙,要想从史书中找到前事之鉴,实在太难了,

    所以,臣想将历代有关关系国家兴衰,人民利益的事,无论可以学习还是可以借鉴的,都编成《资治通鉴》供圣上阅读。”

    司马光写的恳切,宋英宗看的感动,他将司马光视为心腹众臣,如今国库空虚之事,如何解,司马光说到:“圣上,礼制道德关系国家安危,治乱存亡安危之本源,皆在人心君心,历史历代祖宗之法,万万不可擅变,以德服人,以礼服人,方可治国。”

    英宗皱着眉头,现在不变,那积弊怎么办,司马光捋着胡子若有所思的说道:“现在积弊是因为有的事儿变了,比如茶政,煤炭场,这些本來应该充盈国库,都变成私人之物。”

    宋英宗点点头,都是王旁那家伙闹的,这本來就应该是我的,谁都不能拿走,更别说王旁你这小儿了,哼,
------------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京城暗潮涌

    汴京及周边地区今年格外的干旱少雨,整个夏天炙热和焦灼笼罩着京城,这个夏天结束的时候,下了一场雨,百姓说,这场雨是为了祝贺新皇上龙体康复,也是新皇上求雨感动了上苍,

    雨过天晴之后,汴京城渐渐恢复了生机,人们度过了仁宗皇上驾崩民间的三个月禁娱期,城内各种生意店铺渐渐的都开了门,街市上行人渐多,路边不时有互相打着招呼或是停下來交谈的路人,

    御街之上,不时有从皇城出來的骑马或者坐轿的官员,这些有些是新面孔,有些任命了新职务,对于朝廷官员的变动,也成为市民街头巷议的焦点,

    一位衣着光鲜的少年,在几名侍卫随着的护卫下,出了皇城穿过御街,來到一座修葺一新的府宅,门额上金字镌着“郡王府”三个大字,

    少年翻身下马进入府中,匆忙换上了一身便装,叫上贴身的书童又出了府宅,侍卫长跟了过來问道:“郡王留步,请问郡王要去哪里,我叫人陪护。”

    少年摆摆手:“不用,我就在城中转转,谁也别跟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46 3347 3348 3349 3350 3351 3352 3353 3354 3355 3356 3357 3358 3359 3360 3361 3362 3363 3364 3365 3366 3367 3368 3369 3370 3371 3372 3373 3374 3375 3376 3377 3378 3379 3380 3381 3382 3383 3384 3385 3386 3387 3388 3389 3390 3391 3392 3393 3394 3395 3396 3397 3398 3399 3400 3401 3402 3403 3404 3405 3406 3407 3408 3409 3410 3411 3412 3413 3414 3415 3416 3417 3418 3419 3420 3421 3422 3423 3424 3425 3426 3427 3428 3429 3430 3431 3432 3433 3434 3435 3436 3437 3438 3439 3440 3441 3442 3443 3444 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