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纯,,当然记得,当年他不是客游陕西,怎么,你见过他了。”王旁对王韶的印象还是颇深的,那可是他最初时候结交的几个好友之一,后來王韶离开京城,很少有机会碰到,

    “刚刚你提起吐蕃我就想起來了,你回京城之前我遇到过他,还和他成了好朋友,他就说‘取西夏必先复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敌’,我将他的想法告诉父皇,父皇还任命他做了为环庆路驻泊兵马钤辖,专门管理本路及鄜延路蕃部事务,驻扎在庆州。”

    “哦,子纯这个驻泊兵马钤辖都负责什么。”王旁忽然也兴趣大增,要走茶马古道,那真是从蜀地到吐蕃,有了王韶这条线可就太好了,

    “子纯是监视蕃部情况,处理蕃部诉讼之事,如对蕃部有奖赏或惩罚,就同本路将帅商量处置,大事则向朝廷汇报,并负责团结蕃部,帮助吐蕃人安置他们的老人,儿童,还有啊,如果西夏军队进攻吐蕃,就协助吐蕃作战。”

    太好了,这可真是太对口了,这可真是想吃冰下雹子啊

    王旁听了心中大喜,有了王韶这条路,欲走茶马古道的事可谓事半功倍了,他心中暗自高兴,正这时,折克隽回來了,而起还有一个人跟着折克隽一起來了,

    “公子,果然有事。”折克隽在路边跳下马,走进树林说道“韶州城有重兵把守,只能进不能出,不过不是一概而论,只是像二位公子这样年岁的人,一律不许出城,而且不是韶州人都会带到郡王府,还有,我遇到正要进城的瓦壮,我把他也带來了。”

    瓦壮是昨天王旁才派去通知南继枫的,怎么这么快就回韶州城了,王旁看到瓦壮,瓦壮急忙过來说道:“公子,我昨天准备去连州,中途驿站就遇到了南将军的队伍,他们也是來韶州的,不过听说您在韶州,他说他先不进城,有请您过去商议。”

    这可不对劲了,南继枫可是在邕州,地理上说韶州可是广南的一北一南;区划上说可是东路和西路两路,连南继枫都來韶州,这韶州出了什么事,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广南两路军

    赵仲针和王旁想的不一样,他一听说城中正在搜查人,不由兴奋的说道:“是不是我父皇和我我叔叔在找我。”

    这个自作多情的家伙,他叔叔要是想找他,犯不着让邕州的将军也來韶州,王旁想到广南这个地方从大宋开国就长期不太平,师父狄青也是平南有功才声名显赫步步高升的,

    几个人走了半日就來到南继枫所住的管驿,瓦壮去通禀,不一会南继枫亲自迎了出來,一见到赵仲针南继枫格外惊讶,几年不见赵仲针长高了很多,而且他要命也想不到皇子会來这么远的地方,

    折克隽等人当年跟王旁打倭奴国的时候,瓦壮跟他们也都熟识,所以坐在一起也沒有外人,几句客套话之后,南继枫便将他來韶州的原因讲给了王旁,原來,这次被郡王邀请到韶州的不只南继枫所在的邕州,群王赵宗沔邀请了广南两路的驻军,邀请的人里中有广南东西两路军的节度使,左右司马,制置使差不多都來了,官职最低的也是个路分都监,

    赵仲针侧着头听着,即使他再不参与朝政,他也知道这些驻地方的武将官职,他不由得自言自语说道:”我叔叔叫來这些人干什么。”这句话不是他一个人的疑问,南继枫停了下來,他看了赵仲针又看看王旁,有些话他真不知道能不能当着赵仲针说,王旁点首示意,让南继枫继续说下去,

    “广南东西两路,现在多数都支持郡王,支持郡王……做储君。”南继枫看着赵仲针,犹豫的说出了最后那三个字,

    “什么。”赵仲针霍的站起身來:“我父皇身体好好的,刚刚登基不到两年,就让我父皇立储君,这,这太过份了。”他气哼哼的在房间里走來走去,

    王旁十分淡定,这几年不管西夏,辽国,还是自己经历的大宋英宗上位,见到的为了皇位相争暗谋算计的事太多了,现在只能说沒回韶州城是正确的,不过这南继枫是什么态度,他不理赵仲针的焦虑,仲针这小子也得给他点压力了,不能让他总是轻飘飘的,王旁想南继枫问道:“南兄,现在广南两路是什么情况,你怎么想的。”

    南继枫叹口气说道:“现在很多人跟着郡王,如果顺利册封就能跟着平步青云,而且还有不少人希望郡王被立储君。”

    “那要是不能被立呢。”王旁说这句话的口气可不是询问,如果闭上眼睛,似乎像是决定这件事的人,对这件事的不屑,

    南继枫抬头看了一样王旁,王旁的目光如炬,黑亮的眸子透着冰冷的光,这种神情,南继枫和折克隽等人都见过无数次,战场上王旁面对敌人做出决断的时候,他的眼睛就会如此犀利,目光发亮,这目光足以让人心里打个寒颤,

    看着南继枫不语,王旁微微一笑:“南兄,你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立谁不立谁,你我说了不算,我只是怕你站错了队伍。”

    这会赵仲针也安静了下來,他紧张的看着南继枫,也在等着他回答王旁的问題,就连折克隽等人也都摒住了呼吸,王旁问的问題太直接了,更何况南继枫心里知道这个问題的答案事关重大,

    见南继枫还在犹豫,王旁一笑起身说道:“那既然南兄不知道,也无所谓,我们这就回韶州,顺便让郡王派人护送颖王回京城,我就不跟南兄去邕州了,咱们就此辞别。”

    “慢着,千万不可。”南继枫终于下了决心,他赶紧走过來拉着王旁的胳膊:“哎呀兄弟,你是我救命恩人,如今我在广南如此安定,享受高官厚禄,这都是兄弟帮了我。”

    “南兄,我打倭奴你也出兵帮我了,过去的旧事不提了。”王旁摆了摆手,他对南继枫还是很了解,这个人很是知恩图报,而且他也不是犯上作乱的人,就连他父亲在广南的起义多半原因也是朝廷不公,实在沒了办法,

    南继枫一脸惭愧说道“快,快别提打倭奴了,我们跟着兄弟你沾了大光,分了那么多金银,兄弟你就要了那些在大宋都用不了的废纸。”

    王旁知道,南继枫说道是高丽的那些粮票,这事暂时得对赵仲针保密,话已经说道这了,王旁见南继枫很有诚意,他一笑:“那些废纸早晚有用,南兄你刚为什么拦着我们回韶州。”

    话都说到这了,南继枫也不想隐瞒了,他诚恳的说道:“兄弟,你说的我都明白,当年我爹造反是因为他带部队抵抗交趾,却沒得到公平的待遇,而我不一样,我有兄弟你的照顾,有今天安宁的日子,我才不愿意有什么乱子,现在,郡王集结广南两路,这些人中有人宣扬,如果储君不立郡王,那广南就拥军自立,你也知道,我所在的州在广南东路的西南方向,可以说是大宋的边陲,如果不依附广南的势力,只有被郡王和交趾两面夹击,谁说不怕打仗,那是瞎话,

    如果真打起來可是白送了自己和将士的性命,更何况死都不知道为谁死的,我正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你來了,我这才沒进韶州叫兄弟來商议。”

    他说完看了一眼面色惨白的赵仲针,低声对王旁说:“我怎么知道,你把颖王也带來了,这他要是进了韶州,被那些蓄谋鼓动郡王反叛的人拿住,小命沒了不说,还有可能用來要挟圣上,我让你们回韶州,我不就成了罪人了吗,。”

    赵仲针听的都是胆战心惊,什么时候立皇储他沒那么多心机计较,只是为父王鸣不平;但广南两路起兵反叛,那事情可就大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叔叔为什么这么做,沒办法的时候,他忽然问道:“王兄,你不是说过,咱大宋派遣各地的将官都会轮换,他要是真有不轨之心怕也不好成事吧,。”

    南继枫对广南的形式十分了解,他忙解释道:“官员调动,那是天子脚下,皇上身边的大臣,皇上想得起來调一调,广南不一样,考核官员会推举的,那些官员今年浔州、明天年柳州,虽是有调动但都属于广南路,这和不调动有什么区别,再说皇上在皇宫中,未必真的知道各州之间的距离,不说别人你就看我,我在邕州多少年了,咱大宋还有规定官员不在本地为官,我不也是个例外,。”

    他这话不假,王旁看了看赵仲针,刚刚仲针还感叹呢:沒想到大宋的疆域这么大,都说天子脚下,天子都不知道脚下有多大,

    赵仲针还是觉得不太相信南继枫所说的:“那即使将官不轮换,士兵也会轮流驻守,这在广南难道也例外吗。”

    “什么事都会有例外,官员的调动都能蒙混过关,动一动部队番号有什么难。”南继枫不屑的说道:“还有,你们知道郡王有多少兵吗,我听说有郡王自己就有五千的兵马,还不算各路驻军的,这要是集合起來,那可不可小窥啊。”

    “五千。”这数字让王旁都有点惊讶,别说沒有军权的郡王,宋太祖为削弱兵权,各州的大总督手中都不过三千,

    “现在广南流传一句话:苛捐杂税劳役苦,不如充佃郡王府,老百姓为了避税避劳役都落户到了郡王府做佃户,但个佃户可是意思,说是佃户却按士兵待遇发饷,人头税却由郡王府中代缴,郡王要是明目张胆招兵,那兵多了皇上能放心吗,可是谁知道郡王有多少地,有多少家丁,有多少佃户。”

    “这,这,这叫什么事儿,这可怎么办,王兄,你快想想办法啊,。”赵仲针说着,走到王旁面前,焦急的拉着王旁的胳膊摇晃起來,

    王旁被又好气又好笑,这个娇生惯养的皇子,现在才开始着急:“沒办法,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仲针此时脸胀的通红“王兄,都这个时候了,你还笑的出來。”

    南继枫也说道:“兄弟,现在我就听你的了,你说怎么办吧。”

    王旁的记忆中,赵仲针登基是沒什么争议的,况且小小郡王府作乱,几千人能算什么,广南这么大,只要有像南继枫这样的随波逐流拿不定主意的,那郡王的势力就未必真的凝聚起來,皇储一天沒立,这都是悬念,郡王也不会轻举乱动,朝廷还有时间,当务之急是将赵仲针赶紧送回京城,韶州不会平白无故的查往來的人,有可能郡王已经知道了赵仲针就在韶州,这可不是请皇子的态度,

    想到这,王旁命折克隽,等人火速护送颖王回京城;让南继枫先回邕州,他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关系到抵御交趾的问題,郡王不会奈何他;他又嘱咐赵仲针,回京城谨言慎行,众人都答应着,赵仲针问王旁:“那叔叔谋自立的事怎么办。”

    王旁眼中寒光一闪,谋自立,想的美,他谋了自立将來自己父亲怎么施政,“你回京城此事权当不知,到时候侯先生会去告诉你怎么办。”

    “可是侯先生他们还在韶州城里啊,。”

    王旁一笑:“我去找他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旁知道只有自己回韶州,就不好出來,至少也得郡王走一趟,所以,他一定要回韶州,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斗智秦敏学

    王旁回到韶州城,将见到南继枫说的事告诉侯书献和陈康,陈康问道:“颖王回去了献书的事可怎么办。”

    现在陈康最关心的就是献书的问題了,本來打算颖王在的时候找个机会让颖王发现,这事就脱身了,王旁说道:“这事我有安排,你们二位回到京城,就把书带给颖王,就说这书是在汉东郡王府发现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2516 22517 22518 22519 22520 22521 22522 22523 22524 22525 22526 22527 22528 22529 22530 22531 22532 22533 22534 22535 22536 22537 22538 22539 22540 22541 22542 22543 22544 22545 22546 22547 22548 22549 22550 22551 22552 22553 22554 22555 22556 22557 22558 22559 22560 22561 22562 22563 22564 22565 22566 22567 22568 22569 22570 22571 22572 22573 22574 22575 22576 22577 22578 22579 22580 22581 22582 22583 22584 22585 22586 22587 22588 22589 22590 22591 22592 22593 22594 22595 22596 22597 22598 22599 22600 22601 22602 22603 22604 22605 22606 22607 22608 22609 22610 22611 22612 22613 22614 2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