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接了过來看了看,图画的歪七八扭的,距离也不那么准确,他随手扔给史昭锡:“我知道了,回头问他要做什么,你先去安排他和幕府比试的事吧。”
“那我现在就去通知他。”史昭锡说罢,转身离去,
这可是他今天第三次迈进王旁的院落了,一边朝里走一边暗骂:“小兔崽子,你折腾死我了,好歹我也是服侍太后的人,如今服侍王爷已经降职了,现在还得伺候你。”
这会侍候王旁的丫头给王旁送來了晚饭,有酒有菜伙食还算不错,王旁喝着酒,跟站在他身边倒酒丫头有一句沒一句的闲聊着,见史昭锡走了进來,王旁招手道:“史总管,又來看我來了,正好我正独酌无趣,來來來,一起喝两口。”
史昭锡摆着手:“不了,我还有事要忙,我是來通知你:我已经跟王爷说好了,明日午后议事厅,就让你跟府上幕府们好好聊聊。”说罢转身要走,王旁说着“急什么。”站起身來,拉着史昭锡坐在桌边,这举止看上去显得他和史昭锡十分亲近:“史总管别着急走啊!您看我这一天,连这小院都出不去,这看见你了还不跟看见亲人似的啊,來,亲人啊,咱喝两口。”
“不行,耽误了事王爷要怪罪的。”史昭锡还想起身,却被王旁按住肩头,
“王爷怪罪下來有我帮你担着。”
“你,你有什么本事能帮我担着王爷的怪罪。”
“我是第一幕府啊,,怎么,以后有我罩着你,你还怕王爷怪罪吗。”王旁瞪着眼睛说着,
史昭锡差点沒气乐了:这小子也太狂了,就好像现在他肯定就是郡王府的第一幕府了,还罩着我,我怕他连他自己都罩不住,
“呵呵,那日后就以后请王先生多多照顾。”说着他还想走,王旁却朝他挤眼笑道“怎么着,你也得的喝了这杯再走,而且我还有事请你帮忙呢。”史昭锡看王旁这样子,心想大概这小子牛皮吹大了,现在不知道怎么收场了,想到这他放松了下來:“好,你说说看,不过你要是临阵退缩了,可就害惨我了,我可是在王爷面前力荐的你啊。”
“嘿嘿,我就知道,史总管是大好人,先喝酒。”说着王旁给史昭锡倒满了酒,
史昭锡端起杯來喝了一口:“说罢,要我帮你什么忙,。”
王旁比划了一下房门的方向:“史总管,你说郡王府的书院,藏尽天下书,明天就要和幕府们好好聊聊了,可我连王府的书院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您要不带我去看看,我也好有个准备,要是我明天丢脸了,你这荐举人也脸上无光是不是。”
“哼,就这事,好。”史昭锡答应着心里暗笑:这小子想临时抱佛脚啊,书院藏书几万册,就是从现在到明天晌午我都让你在里面看书,你也看不过來,
王旁跟着史昭锡走出了房间,他们后面还跟着两个侍卫看着王旁,王旁看这阵势心里更明白,如果不争取郡王的信任,别说出王府,就是在王府里面,自己都沒有自由,
对于明天比试的事,他毫不紧张,这些年那块石头带在身上,就好像带了一个图书馆,他自己都沒想到,当年一块钱买來的这块石头,竟然有这么神奇,而且这种神奇对于王旁已经司空见惯了,如果不是这块石头,自己也不可能穿越到宋朝,这些年过來,王旁对石头的信息把握越來越得心应手,头脑里就好像形成了自己的搜索引擎,什么百度,谷歌,搜狗,已经沒法和自己搜索引擎相比,
只不过郡王府藏书的地方,他一定要去,这可不是为了明天的比试,王旁要证明自己出入过郡王的藏书处,而且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郡王府,探访书院越早越好,他跟着史昭锡,顺着王府走廊,穿庭院,走石路,绕花园;七转八转的走了半天,这郡王府也太大了,或者郡王把自己关的太偏了,王旁不由寻思着,
郡王府的书院,足有关王旁的院落的三个大,书院中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并有专门人负责巡守防火,院中光水井就有四五处,最深处的藏书楼有三层,每层都是书架林立摆满了书,
史昭锡带着王旁上了三楼,他站住了脚步回头问王旁:“怎么样,这些书够你看的吗。”
“我先看看才能知道……”王旁挠了挠头,看上去似乎他也有点犯怵,史昭锡冷笑了一下:“那你先慢慢看着,隔壁有间卧房可以供你休息用。”说罢转身对王旁身后跟來侍卫说道:“你们好好侍候着。”
王旁看着史昭锡离去,朝书架上看去,看的出这里每天都有人打扫,书架之上少有浮土,书籍排列麻烦的很整齐,王旁从尘土堆积很难看出看书人喜好,他围着书架看着:《册府元龟》这类不行,这里编撰了、《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这些肯定是平时府上人和门生学子看的最多的,
《太平广记》,这类也不行,这个大类都是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等400多种,这个估计翻看的频率也会很多,《旧五代史》和《文惠集》这些也不行,王旁知道宋代很多制度沿袭五代,所以幕府们想看最近的时期,估计会朝这几本下手,他慢慢的找着,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书架角落中的一个册子上,
《寇忠愍公诗集》,莱国忠愍公寇准可是王旁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当年王旁看过寇准背靴,一下子就被这寇老西儿吸引住了,这人性格豪放,行为不羁,学识又十分出众,当年寇准逼着宋真宗亲自北上,他始终反对议和,主张乘势出兵、收复失地,要是听他的,燕云早在大宋之手了,只可惜宋真宗倾心于议和,致使妥协派气焰嚣张,他们攻击寇准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寇准在这班人的毁谤下,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王旁心想:宋代文人多自负,自恃才学,估计这些南方人更是少有去看寇准的文集,
就是他了,他趁着侍卫不注意,偷偷从怀着取出一张银票铰子,夹在书中, 大功告成,这趟郡王府书院沒白來,寇老西儿啊,寇老西儿,事情能否成功,就看你保佑啦,王旁又随意从书架上取了两本《太平广记》中的《无双传》、《虬髯客传》,这两本是唐代的野史小说,他找看管书院的仆役登了册,带着回自己小院,
王旁走后,看书院的仆役去禀告郡王旁带走了什么书,这可是史总管特意吩咐的,郡王赵宗沔听了王旁看什么书,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哈的大笑起來:“这小子可是有趣,什么时候了,他还有这等闲心,。”
王旁已经猜到是这样,他才不介意呢,这晚上有书看就行了,看自己的书,让别人笑去吧,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新舌战群儒
次日午后郡王府的议事厅里,东西两面的座椅上对面而坐六个人,这些人年纪最大的有五六十岁,年纪最小的也有三十多岁,史昭锡领着王旁从外面走了进來,这几个人起身打着招呼:“史总管……” 史昭锡微微点点头:“各位都是郡王府的幕府谋士,可说的上各个都是是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人物,今天我带來一个人……”他说着身子像侧边一挪,将身后的王旁让了出來:“这位王旁公子,曾是当朝三品侍郎,如今特意从京城而來投奔郡王,你们要好好的招呼王公子,要是怠慢了恐怕大家的座位都要挪一挪了。”
在座的都已经知道,今天郡王招大家來的原因,王旁的名字这些人还是听说过的,但忽然來个陌生人一下子就压在自己头上,多少心中有些不服气,见史昭锡侧身让出一个年轻人:这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岁上下,头戴方巾,身上穿着一件绣绿纹的白色长袍,腰间绣绿纹银色腰带,手中拿着一把折扇,似笑非笑的朝各位拱手, 厅内顿时传來窃窃私语:“这就是王旁。”“就是这么年轻一后生。”“长的倒是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只怕是空有其表啊,。”
史昭锡使劲咳嗽了两声,这都什么人啊,还沒比试了就乱成一团了,众人都听到他的咳嗽,安静了下來,史昭锡这才对大伙儿阴阳怪气的说道:“众位先生,你们可别小看了王公子,昨天晚上,王公子可是去书院又温习了一下,这可是做足了准备來的。”
众人听了,“哄”的笑了起來,这话未免也太大了,一晚上的功夫,就是一目十行也温习不了几本,坐在东面中间座位的一位谋士笑的声最大,一边笑一边还指着王旁:“这位王公子可是真用功啊,听说王公子昨天一晚苦读《无双传》和《虬髯客传》了,到不知道,王公子來郡王府是做谋士,还是來求姻缘啊,。”这句话所有人都笑了,史昭锡也捂着嘴哧哧的笑,
王旁也哈哈的笑起來,而且他还笑的更大声,史昭锡反问道:“呵呵,王公子也觉得好笑。”
“不是,不是,我是看大家笑的这么高兴,我也高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哈哈哈”
这个傻小子,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上三品侍郎的,几位谋士摇摇头,史昭锡指着最末端的座位对王旁说道:“即如此,那请王公子先落座。”
“坐这。”王旁指着那把椅子, “要不,王公子坐我这,你要是坐我这里,我也能有闲情去看看野史故事,好好温习下《太平广记》了”说话的还是刚才的那个人,他的话又引起一阵哄笑,王旁忙摆手:“不急,不急,这位仁兄您先暂时坐着,回头都挪座位的时候,再一块挪。”
好小子,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你这么不是激起群愤吗,, 史昭锡看着大伙的脸色,各种不屑与轻视,都沒拿王旁放在眼里,正笑着就听到门外侍卫一声高呼:“郡王到。”郡王赵宗沔大步走进议事厅:“哈哈,各位先生请坐,我刚离开的远远的,就听到这里有笑声,看來大家聊的十分投机啊。”
史昭锡忙说道:“刚刚就是向诸位先生介绍了一下王公子,比试还沒开始,就等着王爷您來了呢。”
“本王已经來了那就开始吧,还等什么啊,谁先來。”郡王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他看着两边坐在考前座位的那六个人,西面末位座位的一名谋士说道:“王公子,在座的先生都是多年跟随郡王,晚生自愧比不了他们,即便如此在下也是进士出身,只是我听说您至今未考过功名,此事可是当真。” 王旁点点头:“嗯,千真万确。”在座的人哑然失笑,郡王不禁微微皱眉,
那人摇着头说道:“王公子号称读遍天下书,却连个功名都沒有,这书是如何读的呢。”他的话里稍带讥讽,如果不是郡王在上面坐着,估计这些人仍又会笑起來,王旁却不紧不慢说道:“我这书,是自学,自学成才,读书是为了知天下事,书是给自己看的,书学以致用才是王道,我朝太祖曾云‘宰相需用读书人’,太祖可沒说宰相需用进士,难道太祖的话也不对吗。”
“王公子这番话似乎有些道理……不过凡宰相都是进士。”“是吗。”王旁一句是吗问的那人自己先挠头,
王旁一笑说道:“科考制始于隋文帝,但是形成制度的是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唐建立后,科考制度得意完善,而至我大宋才成为定制,商朝伊尹;周朝姜尚,管仲,苏秦;秦朝吕不韦,李斯;汉朝萧何和蜀国的诸葛亮,这些人哪一个是进士,这分明是后來人曲解了太祖遗训,当初也是太祖的谋士幕府,赵普宰相辅佐太祖建立基业,赵普可是进士吗,。”
“这个……”不但问话的迟疑了,在座的各位谋士也面面相觑,赵普是吗,还真不是进士,可谁也不敢说啊,说了不就等于第一轮王旁就赢了吗,你们不说,我说,王旁直起腰板,和刚才与大伙嘻嘻哈哈的样子截然不同,一脸严肃的说道:“各位先生身为郡王的谋士,却不能像赵普宰相那样,为太祖建功立业,还用礼教科考制度讲什么出身,,赵普宰相三度为相,虽不是进士,却是半部论语走天下,哪位敢说赵普不是读书人。”
“好。”郡王带头喝彩,王旁这话可说他心窝里了,他可是正想黄袍加身,当然心中希望有一人能向赵普那样,辅助自己成大业,他喊好别人不敢不喊,其他人也只好垂头丧气无奈跟着说:“好,好。”
坐在东面第二个位置刚刚取笑王旁那人站了起,走到议事厅中间:“王爷,这位公子即使自比赵普,我就用论语中事考考他。”郡王点了点头,
王旁心道:好小子,刚刚就是你笑我,现在还考我,却听那人不无卖弄的说道:“王公子,我也熟读《论语》,此书成于战国初期共有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他顿了一下,环视在座,同僚幕府们都赞同的点头,他心中得意,接着说道:“既然公子自比赵普,那我们就说说治国: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公子如何理解其意。”
“唉,这问題太简单,显然孔子是不认同的齐鲁两国的治国策略,治国要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必须善恶并举、文武并重,就像郡王这样即能善用谋臣,又能重视军职武将,这才是根本,我这几天在韶州,见广南各州军职纷纷而至,便能知郡王并重文武之才,这位先生,可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考題吗,多谢多谢,。”
问话的人看王旁对答如流,而且笑吟吟的表情,自生闷气的恨恨说道:“不用谢。”一转身坐回座位不再说话,郡王被王旁说的心花怒放,他看看坐在首座的一位老者:“蒋先生,我看您半天一直沒说话,不如您也考考这小子,哈哈。”郡王说着这小子,却是十分欢喜的语气,
那位蒋先生是现今郡王府第一幕府,他微微一笑:“王公子的确博识多才,难怪会看《虬髯客》解闷……公子在京城叱咤风云,想必连御书院的书也尽览了,我想请王公子也老夫推荐一本王府书院中沒有的书,当然,野史情话就算了,老夫只怕沒时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315
26316
26317
26318
26319
26320
26321
26322
26323
26324
26325
26326
26327
26328
26329
26330
26331
26332
26333
26334
26335
26336
26337
26338
26339
26340
26341
26342
26343
26344
26345
26346
26347
26348
26349
26350
26351
26352
26353
26354
26355
26356
26357
26358
26359
26360
26361
26362
26363
26364
26365
26366
26367
26368
26369
26370
26371
26372
26373
26374
26375
26376
26377
26378
26379
26380
26381
26382
26383
26384
26385
26386
26387
26388
26389
26390
26391
26392
26393
26394
26395
26396
26397
26398
26399
26400
26401
26402
26403
26404
26405
26406
26407
26408
26409
26410
26411
26412
26413
2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