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京城发生一起命案,涉案的是几名少年……”
“怎么,。”赵顼一挑眉头:“案子有开封府在审,开封府审不了的还有大理寺和刑部,难道一个案子也要官家亲自过问吗。”
吕公著说道:“若是简单的案子当然不用圣上亲自过问,只不过这案子若是判罚不公,想必会引起天怒人怨。”
“李参政,怎么回事,。”赵顼转头向李参问道,
垂拱殿的门开了,杨戬满头大汗的跑了进來,他快步走到赵顼面前:“圣上,太后懿旨。”
赵顼微微皱眉,接过了太后的懿旨看过,竟然眉头拧在一处,他抬头看了王旁,王旁的脸上沒有表情,杨戬又走到赵顼身边,附耳在赵顼耳边说了些什么,
“不像话,太不像话了。”赵顼将懿旨攥在手里,怒气冲冲的说道,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生气,
过了一会赵顼静了静心情,转头想吕公著说道:“吕御史,官家已经知道了,你先退下……”
“圣上……”吕公著迟疑的看了看杨戬,
“退下。”赵顼生硬的口气不容质疑,
吕公著悻悻的立刻垂拱殿,这事儿他也知道关系到皇上的表兄弟和小舅子,可这事可不能这么轻易的完结,起码得显出御史台的公证,再不然就给这些人找个替罪羊,他盘算着不管最后落到韩琦或是王旁身上,对吕公著來说结果是一样的,
赵顼的脸色微微放缓了一些,他对李参说道:“李参政,昨日一命案,如今可有了判罚了沒有。”
“回皇上,此案尚未判定。”
赵顼手里握着太后的懿旨,心里想着刚刚杨戬告诉他的朱贵妃想求见圣上,也是为了这事,不由得心里有几分烦乱,
“此案到底怎么回事。”
李参将昨晚的事的來龙去脉说了一遍,赵顼听过说道:“这几个人年少无知,而且有的又有爵位在身,恐怕开封府押着也不合时宜,王爷,韩相,你们觉得呢。”
韩琦一个劲的点头,王旁却不语,
李参说道:“圣上,开封府也不想押着,请圣上下旨移交大理寺或者刑部吧。”
“嗳~,官家的意思是,沒什么大事,就放人就是了。”
“我何尝不想啊,只不过吕御史昨夜到访开封府,我若是连这么小的案子都判不公,怕是吕御史便有事做了,而且皇上您还不知道吧,开封府门外跪着不少苦主,而且告示都贴到开封府门外,这早朝的功夫,恐怕全京城都已经传遍了。”
“有这事,为何不早说,。”赵顼一愣,
“朝廷上参议的都是朝廷的大事,这一个歌妓寻死之时,怎可在朝廷上奏议。”李参一堆理由等着呢,
王旁心里明白,这是有人想把事闹大,李参不压着自然有他的道理,有些事就是如此,如果这时候李参就压着,或者制止恐怕舆论会更大,与其让百姓们瞎猜,还不如把事情挑明了,是非也就自然有了公论,
“这,这,要不就移交大理寺。”赵顼也沒了主意,
韩琦偷偷的喘了一口长气,自从昨天晚上知道韩士进去了开封府,他就派人打听,具体经过他也都知道了,甚至也知道了和儿子在一起的是谁,
听到皇上这么说,韩琦忙拦到:“圣上,这本事小事一件,一旦移交大理寺性质就不一样了,况且,这些不过是些少年。”
赵顼转头看着王旁:“王兄,那个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是可以帮他们免些罪责,。”
王旁微微一笑:“圣上,那自尽的女子也是未成年,侵害未成年是要严罚的。”
韩琦这会儿可不高兴了:“王爷,你怎么这么说呢,这里也有你的义子啊。”
王旁轻轻叹口气:“圣上,我昨晚就知道这件事了,惯子如害子啊,我自叹平日疏于管教,不管怎么说,咱们是执法者,法不能因人而已,这事儿,还是请开封府來明断吧。”
这半天,王旁终于想明白了,他才不会轻易的牺牲童贯呢,可如果自己这时候不做正了,恐怕有人便会更加小題大做,尤其是眼下即将推行新法的关键,搞不好前面建立起來的威信也就前功尽弃了,更何况,不管是皇上还是宰相更有他王旁,涉及到的人无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童贯在这件事里责任是最轻的,不是有人作证当时童贯不在房间吗,所以他反而镇定了下來,
赵顼的眉头这半天就沒展开,暂时不见朱妃还好,总不能躲着皇太后啊,这事和给赵颢提亲不同,那事情有其他解决的办法,这个要求放了高公纪和朱子真的事,如何有其他解决的办法,
李参说道:“王爷说的对,按照我大宋律例性侵未成年人,即使对方同意也按强奸论处,强奸未遂也要刺配五百里,如果造成**损伤,则处死刑,另外,按大宋的法律规定,妇女被**时奋起反抗、杀死施暴者,是免罪的。”
听到这赵顼的眉头皱的更深了,王旁这才明白,怎么赵顼对这件事这么关心,就连太后也惊动了,更别说韩琦此时的惶惶不安,
李参接着说道:“此案的问題在于,几个少年有侵犯死者的企图,有酒楼食客可以作证,就在他们旁边的阁儿中,有人听到女子的呼救,更有隐情乃是仵作验尸之时,发现死者身上有淤青若干处,以及鞭挞的痕迹……圣上,很显然,此案乃是少年欲行不轨,从而逼死人命。”
赵顼听着头都大了,这祸惹的可够大的,
“唉,孽障。”韩琦气愤的骂道,
王旁看着李参问道:“李参政说了半天,我似乎明白了,这几名少年可是死刑的罪啊。”
李参听了点点头:“光天化日之下逼死民女……”
韩琦猛的站起身來说道:“非也,非也,那女子乃是一名歌妓,怎么能算民女呢,调戏歌妓总要比调戏民女罪责轻吧,再说了,保不齐是这女子**了我等的子弟,李参政你可要秉公办理啊。”
王旁哼哼冷笑了两声:“韩相,犯事儿的有你的儿子,也有我的义子,护子之心也是正常,但总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本末倒置,你当老百姓都是傻子吗。”
韩琦气的翻着白眼,他两手一摊朝王旁说道:“王爷,你高风亮节,我韩琦也不是做不到,不过,凡是总要讲证据,若是沒有证据是孩子逼死的那女子,那就得放人。”
“别吵了。”赵顼这次是真烦了,
“官家过的生日也不消停,韩相,王兄,你们都是怎么教育子女的,,还有这些王孙贵胄,打着皇家的旗号为非作歹,李参政,你判,你爱怎么判怎么判,我不管了。”
谁都知道赵顼说的是气话,他王旁不帮自己,更气那几个惹事的人,皇上这么一说李参也沒主意了,他朝王旁眨了眨眼,王旁轻轻点点头,李参心想,看來王爷是有办法的,等一会离开垂拱殿我再问他,
------------
第九十六章 有人看热闹
谁都知道:自宋太祖重文抑武以來,朝野上下读书成风,讲真话成风,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寇准,包拯等一大批直言敢谏之士,得到重用,从而使赵宋王朝出现了百年太平,
这太平之中自然少不了南衙的功劳,这里说的南衙不是别处,而是皇城之内御史台的办公所在,
与其他衙门不同,御史台的署衙门而是坐南向(面)北,由此可见说的好听这叫纠百官之偏,说的不好听,那就是与朝廷官员对立才是主要的职责,特别是御史谏官可以“风闻弹事”,也就是说御史谏官听到了某官某事,沒有实据,也可以弹劾,即使弹劾错了,也不追究责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593
14594
14595
14596
14597
14598
14599
14600
14601
14602
14603
14604
14605
14606
14607
14608
14609
14610
14611
14612
14613
14614
14615
14616
14617
14618
14619
14620
14621
14622
14623
14624
14625
14626
14627
14628
14629
14630
14631
14632
14633
14634
14635
14636
14637
14638
14639
14640
14641
14642
14643
14644
14645
14646
14647
14648
14649
14650
14651
14652
14653
14654
14655
14656
14657
14658
14659
14660
14661
14662
14663
14664
14665
14666
14667
14668
14669
14670
14671
14672
14673
14674
14675
14676
14677
14678
14679
14680
14681
14682
14683
14684
14685
14686
14687
14688
14689
14690
14691
1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