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依着王爷所说,传官家口谕,即日起请尚书拟旨,若有不明向王爷请教,官家准之后即执行。”

    “怎么会这样。”

    “圣上这是什么意思。”

    “司马相公,你倒是说句话啊。”

    司马光脸色有些难看,毕竟今天自己算是第一天上任,多少年來终于可以执宰天下,偏偏今天冒上來王旁这个家伙,到底我是宰相还是他是宰相啊,。

    沉默了一下最终司马光还得恭恭敬敬说了声“是。”

    这让王旁心里大爽,你是宰相怎么样,难道我还会等你想新法推行者去清算吗,得意之余,王旁启奏道:“圣上,吐蕃之事已经完成,董毡已死,欺丁也死了,现在吐蕃的赞普是阿里骨,供奉之物已经送到宫中,我的事完成了,皇上答应本王的事,我可要开始做了啊,。”

    “董毡死了,他亲儿子也死了。”

    “怎么一点都沒听说呢。”

    “难怪吐蕃沒來朝中贺岁啊,。”

    赵顼点点头,这些消息他早过这些大臣知道了,虽然他觉得王旁这次出使吐蕃肯定有什么事,但是一时又拿不住证据,就连他派去跟随王旁的种师道,回來也报告说王旁一路安分,并且劝说新赞普与宋和谐相处。

    “官家既然答应了,就给你一个营的兵力配置。”赵顼说道。

    这下朝廷上又是一阵骚动:“一个营,王爷要这么多兵力干什么。”

    “皇上,按我大宋律例,王爷之衔只是虚职,即使配置亲兵侍卫也不可超过一个都,您给镇南王一个营的配置,可是要发给王爷差职吗。”司马光小心翼翼的问道。

    “司马相公,我可不要什么差职,这就是我王府亲兵的配置。”

    “这……这与法理不合啊。”

    “有什么合不合的,本王要这些配置有用,皇上,本來说我自己配置的,不过我现在有急用,能不能您亲派一营兵力给我调用。”王旁转头看向赵顼。

    “京畿之地,王爷怎可无故置重兵。”司马光和一些大臣不满的议论起來,尤其是他们这次回來都明白,赵顼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不管是听了太后的话还是担心太子年幼,既然让他们回來,那可是要委以重任的,王旁的做法显然有点太非主流了。
------------

第145章 命名资治通鉴

    赵顼看着眼前的场面有点为难,不答应王旁等于自己失信,答应王旁吧,朝廷上大臣们又有异议,低头咳嗽几声,掩饰了一下尴尬,同时又让朝堂上安静了下來。

    “皇上,这样可不好,今天镇南王要兵您若是准了,那明天吴王,后天献王都來找您要兵,那岂不是乱了吗。”司马光一脸严肃的说道。

    赵顼瞟了一眼司马光,心说这我还不知道吗,,“王兄,这个事官家既然答应你了,必然不会食言,不过你要兵要的这么急,总要容官家和枢密大臣商议一下。”

    “这有什么好商议的,皇上随手调一营兵就够我用的了,况且我这也是为朝廷办事。”

    “为朝廷办事。”王旁这句话在众人心里都打起了问号,难道皇上又秘密派王旁去办什么大事吗,连司马光也不无顾忌的看着王旁。

    王旁反而走到司马光身边,像多年老友一样将手臂往司马光肩头一搭,笑嘻嘻的说道:“我就知道,司马相公是正直的人,对上忠心耿耿,对同僚更是以礼相待,虽然当年你和我父政见不同,但这么多年一直是好友,这次我爹特意从江宁來向你道贺,你可帮我看住了他,他可是从不嗜酒的。”

    司马光脸色显出几分尴尬,这朝中上上下下谁都知道他和王安石是死对头,可却少有人知道他们一直往來,这次进京,那些反对新法的旧派党人各个摩拳擦掌,想给拥护新政党人一次痛击,这些司马光不是不知道,尤其是刚才张汝贤急急渴渴的冒上來弹劾王安礼,司马光就觉得自己这差事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被王旁这么一说众人狐疑的看着司马光,众目注视之下司马光诺诺的说道:“可是常有往來,王公学识渊博,这点有目共睹。”

    “对啊。”不等司马光说完,王旁一拍司马光:“想必司马相公主修的《通鉴》已经编纂完成了吧,本王恭喜司马相公。”

    司马光不由一愣,这可是自己的心血,这部书编写了十多年,如今刚刚将《通鉴》的最后部分《唐纪》和《五代纪》修成,这件事就连和王安石他都沒提,怎么王旁到先知道了。

    “司马相公,《通鉴》已经编写完毕了吗。”赵顼欣喜的问道。

    “正是,老臣历时十九载所编写《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全书294卷,现已完成。”

    “司马相公真厉害啊。”

    “果然是千古第一相。”

    “十九年啊,难怪司马相公不为高官所动。”

    朝廷之上赞誉声一片,司马光心里高兴但低着头尽量让人看出谦虚才好。

    “好,很好,父皇的心愿总算是了却了。”赵顼点点头。

    “还请皇上为通鉴赐名。”司马光请旨道。

    “是啊,皇上,司马相公编写的巨著完本,这可是我朝的一件大事,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不知道是谁引起的头,似乎司马光写成了编纂成的通鉴成为朝中的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王旁暗想,这《通鉴》的确是好东西,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听着大家纷纷请旨让皇上给通鉴赐名,王旁心里一动随即说道,“圣上且慢……”

    “王兄,你,又有何事。”赵顼都忍不住皱了皱眉,这王旁难道又有什么鬼点子。

    “刚刚司马相公不是劝谏不给我用兵吗,我这人呢就这点不好,我比较矫情,所以在这里我想跟司马相公比一比。”

    “跟我比什么。”

    “跟司马相公比谁更能体恤圣上,了解圣上之心。”王旁侧着头看着司马光,略带一丝挑衅。

    “这,这如何比。”

    “就拿这通鉴來比吧。”

    王旁话音刚落,朝堂上一阵讪笑之声:“这王爷怎么了,难道他要用十九年也编纂一部出來。”

    “你们说多了,人家镇南王是谁,也许十年就能编出來。”这话音中充满这嘲讽的味道。

    “哈哈,就算用一年,那也不过是个仿品,怎么能和司马相公先编的相比。”

    赵顼看着王旁,这家伙肯定不会说沒把握的话,不过此刻他也感兴趣,王旁到底要如何比试呢。

    王旁才懒得理会下面的那些议论之声呢,他朝赵顼拱手道:“皇上,大家不是请旨让你通鉴赐名吗,你写一个名字,我写一个名字,名字相近都算我输了,您看如何。”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913 38914 38915 38916 38917 38918 38919 38920 38921 38922 38923 38924 38925 38926 38927 38928 38929 38930 38931 38932 38933 38934 38935 38936 38937 38938 38939 38940 38941 38942 38943 38944 38945 38946 38947 38948 38949 38950 38951 38952 38953 38954 38955 38956 38957 38958 38959 38960 38961 38962 38963 38964 38965 38966 38967 38968 38969 38970 38971 38972 38973 38974 38975 38976 38977 38978 38979 38980 38981 38982 38983 38984 38985 38986 38987 38988 38989 38990 38991 38992 38993 38994 38995 38996 38997 38998 38999 39000 39001 39002 39003 39004 39005 39006 39007 39008 39009 39010 39011 3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