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百姓都被这异相吓到。

    道痴回到家中,燕嬷嬷的脸色有些不好,王宁氏却平静的很,听说之前一直在佛堂诵经。

    见到道痴回来,王宁氏脸上露出慈爱:“你这孩子,我又不是孩子,有什么不放心的?”

    道痴扶了王宁氏的胳膊,请她在椅子上坐了,道:“日月圆缺本是天道轮回常相,只是百姓不识,多会恐慌。孙儿晓得祖母不怕这个,只是怕祖母担心孙儿,孙儿就回来了。”

    听说王府一切如常,世子体贴放了他们两日假,王宁氏道:“世子仁心。”

    不过面色平静之下,王宁氏望了望北面的方向,不免有些忧心,道:“还是别急着北上,等等京城的消息再说。”

    道痴点头道:“好,听祖母的。”

    天相大凶,像王宁氏这样积年的老人,不免多想几分。

    大明执掌天下百五十年,一波三折,百姓也有不少磨难。

    荆楚地处内陆腹地,战火难以波及,可京城呢?天子驾崩,若是藩王异动,最危险的就是京城。

    只是怕孙子跟着担心,这些话王宁氏只在心里念了两次,并没有说出来。

    道痴道:“祖母勿要担心姐姐。王府消息灵通,京城有什么消息,孙儿都会知晓。”

    王宁氏点点头,眉头舒展许多。

    当天下午,田二柱便从街头伙伴那里带回来一个消息,外十房大郎的眼睛瞎了,二郎的眼睛没瞎,可也视物模糊。街坊们都说,这是天报。

    大郎坏事做得太多,老天不饶;二郎比他兄长略强些,才被饶了一线。

    道痴晓得,这定是日蚀时,兄弟两个直接看太阳。后世中,因观看日蚀不当,伤了眼的不是一个两个。

    十房贼心不死,这些日子常厚着面皮登门。道痴让周大顺过来,防的就是十房。若是因日蚀的缘故,让他们有了畏惧之心,也是好事。

    否则真要闹腾起来,十房得人鄙视,外九房也会被牵连,毕竟两家是近宗。

    在家里陪着王宁氏待了一天,次日下午道痴返回王府。

    王府这边,也有人伤眼。

    内院一个负责扫洒的婆子,还有府卫一个平素言行无忌的百户,都伤了眼睛,彻底不能视物。

    天报之类的话,不用旁人说,当事人自己就吓得不行。

    前者疯疯癫癫,不等别人相问,就跪在地上,冲着天上叩头不已,求神佛饶命。原来她曾亲手溺死三个孙女。

    那个百户,虽没有像这扫洒婆子似的立时崩溃,可是在请大夫看过,晓得眼疾莫名,无法下方子时,就去寻了千总,主动将自己百户之位让给一个只是校尉的子侄。

    原来这百户之职,本当是他兄长的,他当年使手段夺过来。

    一时之间,王府众人,话题从日食的恐慌,变成了善恶有报……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倒春寒,天使至

    善恶有报的流言,在王府来的快,消失的更快。不管是王妃,还是世子,都不会允许这类传言在王府流传。

    虽说亲历日蚀,可经过几日的恐慌不安后,王府又恢复平静。

    就是府学众伴读,每个人也都忙着各自营生,为的是八月世子成童礼。世子过了成童礼,府学就要散了,大家开始正式当差。

    即便现下大家没有听到准信,不过到底能在什么位置,做什么差事,也大致心中有数,毕竟王爷逝去这将两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在学习当差。

    唯一不确定的,就是道痴与陆炳。

    道痴已经透出话,会去京城求学两年;陆炳则是银现下年纪太小,还补不了差事。

    这日下午,世子使人从校场从道痴与陆炳提溜过来,说的依旧是丹道。

    桌案上,摆了两尺来高,都是道家典籍。

    世子的神色有些沮丧,看着道痴道:“二郎,孤将能翻的书都翻看过,没有记载可以救命的药丸。”

    原来日蚀过后,世子曾私下对道痴与陆炳提及丹丸救人之事,感叹天下之大,能人志士那么多,为何就没有人给皇上进献救命的药丸。皇上从去年九月开始不豫,至今已经半年。

    道痴便劝他在书上找找,看是否能发现线索。

    世子晓得道痴是个爱看书的,对于他这样的提议,便也不意外。

    在他看来,或许是天子身份贵重,没有人敢冒大不为去“献药”。或者是有人隔绝皇上与外边的消息,不希望皇上病愈。

    不过看的道家典籍越多,世子就越发现各种矛盾虚无之处。又因道痴上次在丹房提及“古来长寿者”,世子也正经关注一番。

    野史笔记所记载的,哪里能作准。真的有籍可考的寿星,也不过是百岁寿辰。

    道痴也只能面露无奈,再没有其他建议。

    世子便想起抚养道痴的西山寺大和尚,道:“听闻普慧大师生前寿至九十,人中寿者。二郎可晓得大师有什么养生之道?”

    道痴想了想,道:“大师父每天早晚叩齿百遍,虽是耄耋之年,亦安步当车,能步行的时候就步行。饮食上茹素,少盐,四季餐桌上,都有野菜。”

    世子细细听了,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叩齿养生之说,早已在前人留下的史料中就有记载。至于茹素养生,虽不知到底是何道理,可佛家道门确实比寻常人更容易出现长寿者。

    陆炳看着一桌子的道家典籍,不免有些着急。他已经是十三岁,知晓事情严重,见道痴并不规劝世子信道,反而还有“盲从”之嫌,心中很是着急。

    等从启运殿出来,他就忍不住埋怨道:“二哥,殿下是藩国之主,哪里还整日里寻仙问道。要是世子真的生了出世之心,那可怎么好?二哥平素最是明白不过的,怎么也随着殿下胡闹起来。”

    道痴低声道:“若是真有长生不老,现下还是始皇天下,哪里会有汉唐宋元?只是殿下受王爷影响太深,对于道学过于沉溺。与其让殿下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长生,还不若让殿下去寻长寿之道。长生之道,丹砂毒人;长寿之道,重在养生。如此一来,殿下只会越来越爱惜己身。”

    陆炳长吁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是我不对,错怪二哥,这里给二哥赔罪。我还以为二哥被殿下带着,也开始信道。这些日子,二哥道家的书可看了不少。”说着,压低了音量,道:“二哥做的正好,我娘曾提过,殿下性子能劝不能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34 1735 1736 1737 1738 1739 1740 1741 1742 1743 1744 1745 1746 1747 1748 1749 1750 1751 1752 1753 1754 1755 1756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1765 1766 1767 1768 1769 1770 1771 1772 1773 1774 1775 1776 1777 1778 1779 1780 1781 1782 1783 1784 1785 1786 1787 1788 1789 1790 1791 1792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