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四这日,又是一场春日飘雪。

    不过因前几日那场“倒春寒”的缘故,王府这边早有准备。见天色不对,厚衣、炭盆,就都准备好。

    王府的大厨房里,也弥漫着姜汤的味道。

    道痴有些担心家里,打发惊蛰回去一趟,晓得王宁氏身体无碍才算放心。

    虽没有人再说“天相异常”之类的话,可每当大家提及今春的天气,不免都要感慨几声。

    就是道痴,也察觉出气候不同。

    所谓“倒春寒”,就是后世的寒流。

    他来着世上十多寒暑,对于荆楚之地的气候变化也并不陌生。荆楚之地四月入夏,十月才进秋,夏天足有六个月。十一月是秋、十二月、一月、二月是冬,三月是春。

    春日既短,又变幻莫测,不乏早穿棉、午穿纱的时候。

    倒春寒多半在二月下旬到三月初,每年总要来上两、三场。

    可是今年次数太多了些。

    三月十四,飘雪过后,天空依旧阴沉沉的,不放晴。

    直到三月十八,天空才再次晴朗起来。

    世子心情,却再次糟糕起来。

    京城有旨意下来。

    世子得上“特恩”,“预袭为王”,按照旨意上所说,这份恩典是兴王妃上折求来的,理由是“岁时清河祭祀嗣子以常服行礼费便,请预袭为王”。

    可是按照律法,亲王薨逝、其子应袭封及世孙承重者,先请敕管理府事,俟服制已满,方许请封,不得服内陈乞。

    这不仅是涉及律法,还涉及孝道。

    虽说王府上下都在等着世子承爵,可谁也没想到会在王爷没有除服前。

    这“特恩”未免太烫手,等到新皇登基,旁人就可以用“不孝”来攻讦世子。

    兴王妃傻眼,世子未成年,她身为王妃,是曾代子往京中写过请安的奏折,可是并不记得自己曾为儿子乞封。

    世子原还以为王妃受人蛊惑,才上了折子,等晓得王妃并没有上过折子,就觉得事态不寻常,忙叫人传了袁宗皋与陆松两个。

    袁宗皋与陆松两个,也被这个“预袭为王”的旨意弄懵了。

    要说是恩典,确实是恩典。其他王府,再没有在服内袭封的。可是这旨意,又将“恩典”的缘由交代的清楚,就是王妃的“奏请”。若是王妃无子,世子是庶出,王妃此举还能归到大义上;可王妃是世子生母,如此“急促”,就显得有些没规矩。

    想着天子身体不好,这条旨意到底是“恩典”还是“陷阱”,袁宗皋与陆松两个就有些猜不透。

    不过想想今上与兴王府的关系,袁宗皋道:“殿下也无需太过心忧,王爷是皇上亲叔父,不管是先帝、还是皇上,待王爷都极为亲厚。皇上没道理此时翻脸。想来,能下如此旨意,也是皇上真心庇护王府的缘故,才将殿下袭爵的时间提前。”

    要是皇上大行,皇嗣稚龄,不知会被内侍、宗亲、阁臣哪房握在手中。要是有人想要打压藩王立威,兴藩弱小无依,正是最好的打压对象。

    世子也想到此处,气得满脸通红。

    对于素未谋面的堂兄,倒是并无多少怨愤。反而对那些有心“狭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恨得牙痒痒。

    太监阴人,最爱出坏东西。英宗时的王振,今上先前重新的刘瑾,都是只手遮天的权阉。

    还有阁臣与闹腾的宗室,不管是哪一方当政,都会想法设法束缚藩王。

    尽管心中气恼,可圣旨就是圣旨,世子只有从命之份。

    可王爷服制未过,王府不能行嘉礼,世子与袁宗皋商议过后,便暂定只换服更名,并不声张此事。

    府学众人,并没有想着旨意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这正是今上“恩典”。众所周知,今天龙体不豫,如此情形下,还关心兴国之事,提前让世子袭爵。

    只有道痴,因晓得世子就是未来的嘉靖皇帝,琢磨出这圣旨的背后含义。

    “兄终弟及”,世子以藩王身份进京,分量更重些,总比那些王府推荐的世孙分量重。

    这道旨意,不是恩典,也不是“陷阱”,而是为选世子为嗣皇帝之事做铺垫。

    这旨意是三月初九从京城签发,十日到安陆,算是快的。

    虽不知到底是谁做主,可显然京城大佬们此时已经选定世子为嗣皇。正德皇帝,即便没驾崩,也就熬日子了……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深思量,生惶恐

    京城来传旨的是行人司的两个行人,还有随行锦衣卫二十人。

    两个行人都是上科进士,三十来岁,袁宗皋套了一圈话,也没问出点什么来。这两个都是外臣,对于宫里消息也不过是影影绰绰的传闻。

    从他们嘴里能问出的,不过是京城年后异相频出,民间百姓多有恐慌。关于今上龙体的揣测,也五花八门。

    陆松那里,则负责招待两个锦衣卫小旗。

    他虽现下在王府权重,可身上依旧带了锦衣卫世职,不过是总旗,刚好比小旗高一级,又不是尊卑相差太多。

    仔细聊起来,有一个小旗的老爹早年还曾是陆松老爹的手下。

    酒桌之上,关系一攀起来,说话就亲近许多。

    只是一个区区锦衣卫小旗,又哪里能接触到机密事,所说的不过是众人皆知的朝臣动态、市井流言之类。

    陆松从他的话中,得知一个消息,锦衣卫的顶头上司平虏伯朱彬改团练营为威武团练营,授命提督。

    朱彬本名江彬,原为宣府边将,因得宠与今上,奉命率边城四镇军回京,留在京城,后提督东厂与锦衣卫事,是京中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