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孟翔一阵无语,眼见就要端午,牡丹早已开残,这个时候提用这个做由子是不是假了些……
------------
第一百七十二章 登门
安嬷嬷既是借口送醒酒汤过来的,便没有逗留,说了几句话便告辞离去。
三郎亲自送到门口,眼见着安嬷嬷远去了,心里才松了一口气。安嬷嬷对道痴的打量,早已落在他眼中,他也怕安嬷嬷有什么失礼的地方。
一方是母亲心腹,一方是亲兄弟,三郎还是希望他们能相处融洽。
安嬷嬷出了院子,脸上的笑就散了,眼中多了几分思量。
等回了跨院,安伯见她脸色不好,道:“这是怎么了?别是没忍住,说了什么不好听的了?仔细三少爷着恼。”
安嬷嬷摇摇头,在炕边坐了,皱眉道:“我是没想到,那人会是这长相,不仅三分像三少爷,还有几分像大小姐,怨不得太太就是心里膈应,嘴里也没有提过一句不好的话。哎,加上那份伶俐,将三少爷与大小姐哄去也不稀奇。”
安伯道:“怨不得我瞅着他面善,仔细想想,比起三少爷,这个庶出的,与大小姐长得更像些。”
安嬷嬷叹气道:“我都不知该防着,还是不该防着。听着他说话行事,倒真是大小姐的亲兄弟,看似平和,实是孤高。想来若真是心气高的,顶着‘天子伴读’的名头,也不稀罕回来挣什么三瓜两枣的。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古以来,宅门里头,嫡庶之争何曾断过,这般亲如同胞的,若是生了坏心,才叫人防不胜防。咱们知道内情的,晓得当年他自落地到弃养,都是老太太坐得主,不干太太什么事,可外人谁晓得当年究竟。要是他心有不忿,恨着嫡母生父,那还往三少爷身边凑合,就定是不安好心了。”
安伯虽觉得道痴合眼缘,觉得他不像似奸的,可既是受了王杨氏托付,自是将三郎当成眼珠子似的护着,听了老妻的话,到底不敢冒险,想了想,道:“即便太太抬举,我们到底是下人,只能好生劝着,也不好强着三少爷什么。要不然赶明儿你去见见大姑娘,大姑娘是个主意正的。若是她开口,三少爷也听。”
安嬷嬷寻思了一会儿,点点头道:“还是请大小姐做主的好……”
东院里,三郎虽有一肚子的话要同道痴说,想要兄弟抵足而眠、好好叙叙别情,可见他面上露出乏色,心里就不忍心,等到屋子里掌灯,便开口让他先去歇着。
道痴长途跋涉而来,今日又起得大早,确实困得厉害,便不同三郎客气,回西屋歇息去了。
一夜好眠,等到道痴睁眼,已经是次日清晨。
青巧已经在外等着,听到屋子里有动静,捧了托盘进来,里面衣服鞋帽俱全,都是簇新的。
衣服是儒服,头巾是儒巾,与晚天换的常服都不同。道痴的衣服都在会同馆,本没有打发人去取,便没有客气,梳洗一番,从头到尾换了,越发显得儒雅俊秀。
三郎早起了,身上也换了身新衣,兄弟两个衣帽样式相同,只有颜色有异,一个是群青色,一个是宝蓝色。
高家不仅是容娘的婆家,还是三郎的亲姨母家,哪里就需要换新衣去做客,无非是陪着道痴,省的道痴一个人穿着簇新扎眼罢了。
道痴见了,自是体会这份细腻体贴,受了三郎这份好意。
兄弟两个用了早饭,看着天色还早,三郎便带道痴去了胡同里的新宅。
搁在其他大户人家,三进的院子,三十三间屋子,实算不得什么。可道痴来这个世界,一直在安陆住着,实受够了那边局促的院子,对于北方这种大格局的住宅构造很是满意。外九房人口本就少,别说现下只是祖孙两个,就是道痴娶妻生子也足够。
加上临近府学,前后都是儒生学者聚居之地,道痴很是满意。
并非对市井百姓有什么歧视,只是儒家爱讲究礼数规矩,多是闭门过日子,少了许多是非口舌。
外九房就祖孙两个,搁在别的地方,要是邻里真有多事欺生的,也让人心烦。
在新宅转了一圈,约莫时间差不多,兄弟两个便坐着马车去了金鱼胡同。
道痴随扈进京,常伴御前,又哪里有功夫预备什么土仪特产。带的几色礼,都是三郎昨晚使人预备好的,倒是也不会叫人挑了错处。
“姨父需坐衙,不会在家。大表哥三甲进士出身,同家眷在山东任上。姐夫行二,下边还有个小表妹,今方九岁,伶俐可爱,同大姐关系也好。”路上,三郎将高家的情形介绍一番:“隔代的长辈们,在四川老家,由高家二房奉养。”
道痴原担心容娘性格太过刚强,到了婆家难免有所摩擦,不过这两日所见所闻,倒是有些明白王杨氏选定为何“亲上加亲”,选定这门亲事。
高孟翔人才并不十分出众,可性格绵和,是个好脾气的。高家人口又简单,容娘又不是长媳,做个次媳妇并不难熬。
不过见了两次面,还真没看出高孟翔是四川人。
这个时候官场上讲究“同乡”、“同年”、“同窗”,根据地域、姻亲、师生等关系,编织出各色人情网。
高家既然籍贯也是四川,能与杨家联姻,那这其中叙的当是乡谊。
“高姐夫说话,可不带那边的味儿。”道痴道。
四川地产丰富,川籍的行商湖广并不少见。
三郎笑道:“姨母与姨父虽都是四川人,可并不长在四川,他们乡音都浅了,到了姐夫这里,在京城生、京城长大,自然早不剩下什么。说起来,外祖家祖籍还在江西,外曾祖父早年出仕时,也是在湖广做官。外家世仆,也半数是湖广籍的。”
杨廷和既已经官至首辅,祖上几代的履历在官场上也不是秘密,道痴也知晓。杨廷和之父属于“大器晚成”之辈,四十七岁才中进士,比儿子杨廷和还晚。不知是不是为给儿子让路,杨春除了在行人司外做过一任外,就外放做湖广做提学,一直到花甲致仕,并没有在谋求京官。同期的杨廷和,则一直在翰林院任职。
说话的功夫,到了金鱼胡同。
兄弟两个下了马车,三郎吩咐小厮上前叫门。
门房认识三郎,忙吩咐往里传话,而后口称“表少爷”,将两人往院子里迎。
没等迎到南厅,高孟翔就迎了出来,笑着道:“总算到了,容娘早早就等着了。”说罢,并不招待两人入南厅,而是直接往二门带:“都是亲戚,先去见我们太太再说。对了,大舅母也在。”最后一句,是对着三郎说的。
三郎闻言,眉头微蹙。
二门内,容娘已经带了两个小丫鬟等着。
见到道痴,她面上笑容更胜,仔细打量道:“一年不见,二郎个子也窜起来了。”
道痴也望过去,容娘换了妇人发饰,鹅蛋脸成了瓜子脸,比过去要清减几分,不过双眼烁烁,依旧显得十分精神,并无憔悴之色。
道痴一边见了礼,眼睛瞄了一眼旁边面容略显饱满的高孟翔。思量着这是什么回事,不都说新婚燕尔,累的是新郎么?怎么新娘子反而见瘦了?
看来不管高家人口如何简单,姨母做婆多么慈和,从娇娇女做儿媳妇都不是轻松的活计。
容娘笑着扶了道痴,才望向三郎,露出几分心疼道:“三郎又瘦了,就算二郎千里跋涉,这脸色也比你好些。”
三郎讪笑道:“大姐,眼见天热了,弟弟正在苦夏。”
高太太在屋子里还等着,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容娘摇了摇头,招呼二人往上房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659
20660
20661
20662
20663
20664
20665
20666
20667
20668
20669
20670
20671
20672
20673
20674
20675
20676
20677
20678
20679
20680
20681
20682
20683
20684
20685
20686
20687
20688
20689
20690
20691
20692
20693
20694
20695
20696
20697
20698
20699
20700
20701
20702
20703
20704
20705
20706
20707
20708
20709
20710
20711
20712
20713
20714
20715
20716
20717
20718
20719
20720
20721
20722
20723
20724
20725
20726
20727
20728
20729
20730
20731
20732
20733
20734
20735
20736
20737
20738
20739
20740
20741
20742
20743
20744
20745
20746
20747
20748
20749
20750
20751
20752
20753
20754
20755
20756
20757
2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