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闻言,不由抬头,看了道痴好几眼,不解道:“四郎想要入兴王府?王府规矩多,你怎么能习惯?王府伴读不过听着名头好听罢了,除非想要留在王府做个小吏,否则与前途并无多少益处。你虽才家来,可以洪大叔的脾气,只会督促你好生读书,会给你安排好前程的。”

    道痴道:“若是机会允许,我想要入王府见见世面。”

    王琪看着道痴,缓缓地摇了摇头,道:“怕是四郎要失望了,固然王府伴读并不算精贵,可不知多少人盯着……四郎庶出身份,到底容易被人挑剔……”

    道痴此刻,已经笃定,这兴王世子就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那位嘉靖皇帝。

    因为大明宗室是最重视嫡庶长幼之分的,现在龙椅上这位正德帝死后无子时,朝臣与太后按照大明律,“兄终弟及”、“父死子替”选的嗣皇。

    原本老和尚给道痴规划的人生是倚靠家族,科举出仕。

    现下明晃晃的一条大腿在前头,不抱才是傻子……

    ;
------------

第十八章 纪先生,李御史(紧急求推荐票

    送走道痴后,王琪的脸一下子就耷拉下来。

    提及兴王府后,道痴的“兴致”丝毫不遮掩,满眼放光。在王琪看来,那是想要攀附王府权势的野心。

    一个刚回家的庶子,年岁又不大,有这样的“野心”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他因自己被丢弃之事充满怨恨?是不是想要借着王府的势报复嫡母嫡兄?

    庶子与嫡母势同水火的,又不是一家两家。不过多是嫡母占上风,除非庶子能出人头地,或者借势压人的。

    王琪抬头望望天,竟是难得的忧郁了。

    他本不想得罪道痴这个“小人”,可真眼睁睁地看着三郎被欺负?

    可现下去同三郎说这些,三郎能信才怪,说不得还会觉得自己在挑拨离间,道痴人前又惯会装老实。

    真是愁人啊……

    这会儿功夫,道痴已经随同王青洪离开宗房,去宗学先生家拜会去。

    负责宗学的先生姓纪名泰字重康,生母是王家女,是依附王家的姻亲,是个举人。他二十多岁便取得功名,可因守孝耽搁了科举,直到四十才中举,而后三次参加会试不第。第三次,他与长子父子同科,他落第,他长子反而榜上有名。

    虽说他长子只在三甲,可因王家二老爷在京的帮衬,也早早授官出来。

    纪泰见儿子都已成才,便弃了自己再应试的心思,开始养活弄草的过日子。

    刚好负责宗学的三老太爷病故,族长便亲自登门,请了纪泰出山,接手了宗学。

    论起来,纪康与王青洪还是堂表兄弟。因此,对于王青洪携子上门,纪康言谈之间还算亲近,对道痴亦称得上和蔼。

    只是听说道痴只学了三百千,四书五经不过粗读,他对道痴的兴致就减了许多,嘴里说的都是三郎。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赞成三郎明年下场,对于其应试结果也很看好,可是并不赞同他在童子试后继续考下去。毕竟三郎年纪在这里,多读几年书,课业踏实总是好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过童子试,入州学,想法子取贡。在国子监学习历练几年,在下场应乡试会试。

    这个建议,正好同王青洪给三郎规划的一样。

    因这个建议,王青洪对纪康更是多了几分客气,两人说话越发投缘。

    说话之间,王青洪不经意提及宗学大考之事。

    纪康皱眉道:“不算以讹传讹,宗学里是要集中考校一次,却不单单是考学问。听老太爷的意思,人选既要机敏,又要本分,还得人品好,沉得住气。否则的话,随便送人去王府,要是惹下祸事,不仅不能拉进王府与族里的关系,说不定还要给族里带来祸事。”

    王青洪有些明白,为何老族长这么重视此事。

    王家既在中庸子弟中遴选王府伴读,那应选之人,长大后多半会留在世子身边,做王府属官。

    按照大明律,王府属官分两种,一种是品级高的,由朝廷选派;一种是品级低微的官员与小吏,则可以由王府这边举任。

    王家是安陆州的庞然大物,同兴王府的关系就很重要。既不能太过谄媚,也不能太疏远。

    这一代兴王,因纳了王氏女为夫人的缘故,对王家还算友善;下一代兴王与王家的关系,说不定就要靠这次选出的伴读来磨合。

    想到这里,王青洪才真正松了一口气。既是由老族长选人,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三郎功课好,四郎才回家,都不是适合人选。就算四郎现下入学,考试成绩不拘好坏,都不能证明什么。

    对于安排四郎尽早入学之事,王青洪便也不再犹豫。

    两人说的热络,一时竟是没有留意到在旁的道痴正听得津津有味。

    他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兴王世子的年纪。

    宁王造反,兴王薨,正德驾崩,已继位的兴王世子成为嗣皇帝,进京入主紫禁城。

    能被朝臣与**视为少年可欺,说明嘉靖进京时还未成年。大明宗室子弟,五岁请名,十岁请封,十五岁大婚。

    这个成年的年纪,多是指大婚来说。如此看来,以上提及的几件大事,都会发生在三年之内。

    大明官场向来是文官说话,武官与勋贵反而没有什么说话余地。

    就算自己抱上未来皇上的大腿,可要是想靠幸进出仕,很难走到高位。

    想要底气足,还是要靠自己,科举是条必走之路。

    然而,科举又有籍贯限制。要是小嘉靖进京,自己却只能留在安陆应考,那还怎么抱大腿?

    老爹与这纪先生说的,举贡之事,倒是一条更妥当的捷径。

    道痴低下头,心里已经有了定论。

    等回到家中,道痴便去了桐院寻王三郎,提出自己的请求。他想要借王三郎学习四书五经与时文的笔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965 7966 7967 7968 7969 7970 7971 7972 7973 7974 7975 7976 7977 7978 7979 7980 7981 7982 7983 7984 7985 7986 7987 7988 7989 7990 7991 7992 7993 7994 7995 7996 7997 7998 7999 8000 8001 8002 8003 8004 8005 8006 8007 8008 8009 8010 8011 8012 8013 8014 8015 8016 8017 8018 8019 8020 8021 8022 8023 8024 8025 8026 8027 8028 8029 8030 8031 8032 8033 8034 8035 8036 8037 8038 8039 8040 8041 8042 8043 8044 8045 8046 8047 8048 8049 8050 8051 8052 8053 8054 8055 8056 8057 8058 8059 8060 8061 8062 8063 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