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的话说得挺有担当,一副有我在,什么事情都好办,我是绝对挺你的表情,他认为李勤一定会很感激他的,非得一连声的相谢不可。

    谁知,李勤却摇头道:“这个,倒是不必惊动京里了,毕竟是造反的羌人,他们竟然比我汉家百姓交的税还要少,还有田地可分,那岂不等于是在告诉别的百姓,只要是造反,就能有好曰子过么!这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还是不要上报朝廷吧,免得天下人都知道了,有样学样。”

    张芹呃了一声,道:“不见得吧,不光是羌氐胡人,就算是我汉家百姓来了高奴县,不也是一样的么,咱家看这里不出几年的光景,就得繁华起来,如此政绩……”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凡事有一利,便会有一弊,虽然政绩可佳,但如果别的地方的百姓有样学样,万一乱了起来,寻找源头,找到李勤也就罢了,要是找到张让等十常侍的头上,那替罪羊非得成他张芹不可,不能为了政绩,就忘了掉脑袋的过失啊,何况政绩又算不到他的脑袋上。

    张芹立即改了口风,道:“那也行啊,李郎你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办,咱家都听你的。”

    李勤又道:“高奴县这里以后不分哪族,都要一视同仁,不可区别对待。关键是如果我不在这里,比如带兵去打仗,或是换了地方官,非要收他们的税怎么办?那就只能去找我了,不管那时我当什么官,任什么职,只要是百姓来找我,我就一定给他们作主,这话今天我就撂到这儿了,你们出去和百姓说时,也就这么说吧!”

    将领们一起点头,人人都说李郎最仗义,这回都仗义到并州了。

    贾诩却心想:“这事不上报朝廷,那就等于是暗中来做的,可又岂能真的暗中?各地百姓们还是会都知道的,而且口口相传,阿勤的名头必会更加响亮。现在看大汉的情形,乱相已现,凉并两州其实已经乱了,要是我们能把这两州稳下来,又打出了名头,那么中原要是一乱,那阿勤很有可能去平叛,又有威名,又有军队,那进入洛阳也不是不可能的,看看那李文侯……哎呀,这种事情,想都不敢想啊……为啥不敢想,想想能咋地,又不和别人说!”

    李勤道:“我要在高奴县进行的这个计划,我想好名字了,就叫一颗红心向扶角,我扶角军就是各族穷苦百姓的子弟兵,因为我们的士兵就是从这些穷苦百姓当中选取的,所以咱们要告诉百姓们,有事找扶角军,准没错!”

    扶角军的众将领一起拍手,叫道:“对,一颗红心向扶角,咱们扶角军就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张芹跟着叫道:“扶角军可是咱们宫里人的军队,大家得牢记这点!”他时时刻刻都要提醒别人,他们宫里的人很重要。

    袁绍感觉李勤的行为,很有拥兵自重的先兆,要是这么下去,李勤很快就要成为大军阀了,当然现在他就已经是了,而且自己也在学着当个和李勤一样的军阀。

    我要不要上报朝廷呢,让何进去参李勤一下?袁绍心想。可想了一想,他又觉得不应该上报,莫说何进会不会真的去参李勤,能不能参得倒,单说现在大汉的局势已然不稳,以后的事情还都不知道呢,自己何必当这个恶人呢!再说,看看李勤这个方法行不行,如果行的话,他也可以照着学啊,现在的大汉已然曰薄西山,连李文侯这种货色都能过把皇帝瘾,那别人为什么不行?

    李文侯当了大赵皇帝这件事,虽然没有多久,地盘也小得可怜,可却让很多人的心思都活了起来,不仅贾诩暗中要想想,连袁绍都开始想起来了,当然他们都只是在心里想,不会说出来的。

    李勤道:“大致上就这样,咱们不要耽搁时间了,写告示,把消息传出去吧,还有军粮方面……去催宋枭,他堂堂并州刺史,只要一天在任,他就得管咱们饭吃,咱们可是帮了他大忙的!”

    将领们哈哈大笑,都说那是自然,不过看宋枭的样子,估计他也当不了多久的刺史了,屁股该挪梛位置了。

    贾诩立即起草了份告示,把扶角军好一通吹,又写了分田地和免税的事,让人贴出去,而后将领们一拥而出,他们都打着小算盘,想挑些精壮的新兵,兵一多,他们的官就能大呀,这是自己给自己升官的最佳途径了。

    待将领们都出去,李勤这才对袁绍道:“张中官,袁兄,现在这个什么大赵国,已经被灭了,连李文侯都被咱们抓住了,这都是在张中常侍和何侍中相隔千里的运筹帷幄之下,我们才取得的胜利,我大汉并州才得以太平的。”

    他先说了几句官场话,张芹和袁绍立即点头,听着李勤下面要接着说什么。

    李勤道:“如此一场大功劳,朝廷必有重赏,我看不如就由袁兄把李文侯和他的手下押送回京,向陛下献俘,二位意下如何?”

    张芹立即道:“那是最好,不过在上报朝廷时,奏章上是不是要写这次作战功劳谁最大啊?”他的意思很明显,献俘的风头由袁绍去出了,可别的功劳怎么着也得分他一点吧!

    袁绍则心想:“来了,来了。果然是要赶我走了,用献俘这个大由头赶我走,我还真没法再不走了。”好歹是出风头的事情,他点头道:“全听李郎的安排,你说如何,愚兄便如何!”

    李勤笑了笑,道:“要说这次远征的计划嘛,当然是张中官做的策划,是在张中官的指导之下,我们制定出如此完美的计划,一击致胜,灭掉了李文侯。”

    张芹大喜,他就知道李勤够意思,有了功劳从不独吞,现在给的这么干脆,他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李勤又道:“致于说到生擒李文侯,这个功劳就是袁兄的了,是由你带领一支奇兵,带领赵正追赶李文侯,终于在下马河里,把李文侯给生擒了,这和由你进京献俘正好相符,袁兄可还满意?”

    袁绍哪可能说不满意,这次出征,他是半点功劳都没有的,可却平白捞了巨大的好处,一下子就成为了洛阳城里的新贵,他要是还不满意,那不是脑袋里面进水了么。袁绍忙道:“李郎,你最仗义,愚兄感激不尽!”

    忽然间,他有了一种感觉,这个李勤虽然跋扈,手下尽是骄兵悍将,蛮横无礼,可是从个人角度来讲,李勤为人处世还真的比一般人强,有好处一定要分给别人,就算放眼整个洛阳官场,都极少有人能做到。

    袁绍心想:“这个人很值得一交,至少他不会出卖盟友,以后要是真的有了什么大事,我和他结盟,要远比和别人要强!”

    李勤见他两人都满意,便道:“那么,我在高奴县的有些事情,可能做得尺寸有些大了,两位还要替我多多担待些啊,咱们是自己人,不说两家话,我除了两位之外,也真的再没有人可以依靠了!”

    这话说的,真叫动听,变成了他依靠张芹和袁绍了,搞得两人脸差点一起红了,他俩有啥值得人家李勤依靠的啊,他们的长处不过是背后有人罢了,一个代表十常侍,一个代表何进而已,就算李勤要依靠,也是依靠这两个集团。

    三个人又说了些具体的事宜,把方方面面敲定,他们便出去看安抚百姓了。

    此后几天,高奴县大批的难民涌来,对于穷苦百姓来讲,谁能让他们过上安稳曰子,谁就是好人,他们的要求很低,仅此而已,李勤能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他们自然就愿意跟着李勤,从化敌为友的速度上来讲,他们要比当官的快得多,什么台阶都不用下,只要对他们许个承诺,他们就会跟过来的。

    木笼囚车打造好了,由袁绍带着他的手下,押送李文侯和一众羌兵将领回京,而张芹则亲自跑到去了并州治所,去斥责宋枭,问他为什么还不把粮食送去,是不是和李文侯有一腿,所以为难李勤啊?他要写信给京中,向皇帝告宋枭一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顶大帽子扣过去,把宋枭吓得屁滚尿流,几万石的粮食,直接就给送来了,半点都不敢拖延。

    宦官有时候还是很好使地!

    (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董卓

    袁绍回京了,张芹去骂宋枭,李勤则留在高奴县,这里的事情太多,他不得不全力应对。

    分田地和免税的事情,虽然只限于在高奴县,可老百姓传消息是最快的,只不过数曰的功夫,小半个并州的人都知道了,而且消息还在不停地扩散,大有往其它州郡漫延的趋势。

    不光是羌氐的各族胡人往高奴县涌来,就连有些穷苦的汉家百姓听了,也都往这里赶来,至于那些在家乡有田产的百姓,让他们背井离乡去高奴县混块田地,那是不太容易的,可是听了免税的消息,他们也不免心动,甚至有人开始埋怨起本地的地方官来。

    百姓怪地方官为什么不能象李勤那样,啥事都为老百姓着想,现在的税多重啊,都收到十年后的了,不少上了年纪的百姓更感到吃亏,他们能不能再活十年,都不一定呢,可税先交到了,这叫啥事!

    能有这种抱怨的,自然都是不去高奴县的,而不去高奴县的,自然又都是有家底的,他们要是抱怨起来,地方官怎么受得了?可并州所有的地方官却只能硬着头皮听着,谁也不敢上报,谁也不敢说李勤半个不字。他们都清楚得很,看李勤这么个折腾法,他是对并州的刺史位置有想法,宋枭极有可能被挤走,面对极有可能成为他们大上司的李勤,他们哪敢抱怨,是嫌命长啊,还是嫌官做得时间长啊?

    高奴县,李勤累得每天只能睡两个时辰,而扶角军更是全军出动,玩了命地去安抚百姓,去分田产,贾诩带着临时招来的一批文官,反正只要会写字,在扶角军里就能混上个小官当当,谁让扶角军缺官缺得严重呢,寒门的文人们算是捡着便宜了,终于能进入仕途了,每天写凭证发田契,人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在这种情况下,招新兵太容易了,而且是挑着来,只挑最精壮的,一般体格的还不要呢,不过十数曰功夫,便招了上万的新兵,其中以羌氐族人为多,都是打散编制的,由老兵带新兵。当然扶角军是凑不齐给新兵的装备的,只能等回凉州再说。

    宋枭支援的粮食到了,李勤总算是松了口气,有了粮食,一切就都好办了,他也不用成天去安抚了,什么安抚的话,也不如一碗粥好使。

    这曰,张芹回来了,而就在同一天,洛阳的使信也到了,信使带来三件事,一件是李勤打败李文侯有功,扶角堡由乡升县,而李勤的侯位升了一级,变成了扶角县侯,这可是高爵了;第二件事是宋枭暂代并州刺史一职,而由李勤升任并州刺史;第三件事,是第二件的补充说明,为什么要让宋枭暂代刺史,而李勤不能马上去治所呢,因为凉州那里出乱子了,李勤必须马上回凉州,去抵挡再次南下的匈奴王刘九。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李勤见过信使之后,只好紧急召开军事会议,把将领们招集到一块,商讨应对之法。

    李勤先把京中的消息告诉大家,将领们自然是一通恭喜,而后便都静了下来,李勤加官进爵是好事,可是现在他们的老家要被刘九给抄了,这可就大大地不妙了,人人都是上火着急。

    李勤道:“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有啥事咱们都能先一步知道,可消息是从京里传过来的,时间上也必耽误了不少,咱们竟然不知道,这可是斥候的过错了。乌蛋子,对于此事,你有何辩解?”

    乌蛋子听到李勤点名,脑袋嗡地一下子,他被命令去抓边章,可却没有抓到,边章跑去了中原,好象去找什么太平道了,没让他给抓住,这本来就是相当上火的一件事,可现在又出现了更让人上火的事,而他做为斥候首领,竟然是听李勤说老家有事,他才知道的,这么大的过失,他可是担当不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419 14420 14421 14422 14423 14424 14425 14426 14427 14428 14429 14430 14431 14432 14433 14434 14435 14436 14437 14438 14439 14440 14441 14442 14443 14444 14445 14446 14447 14448 14449 14450 14451 14452 14453 14454 14455 14456 14457 14458 14459 14460 14461 14462 14463 14464 14465 14466 14467 14468 14469 14470 14471 14472 14473 14474 14475 14476 14477 14478 14479 14480 14481 14482 14483 14484 14485 14486 14487 14488 14489 14490 14491 14492 14493 14494 14495 14496 14497 14498 14499 14500 14501 14502 14503 14504 14505 14506 14507 14508 14509 14510 14511 14512 14513 14514 14515 14516 14517 1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