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漏洞的剧情设计,行云流水的叙事节奏,险象环生、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的剧情绝对是对观众记忆力和洞察力的最大考验,细腻真实的人物刻画、深刻骇人的思想挖掘、**迭起的故事、意味深长的结局收尾,将一部电影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提炼到了最高,以无与伦比的姿态横空出世!
这不仅仅是今年以来最出色的作品,没有之一;同时也是足以在影史上占据重要一席之地的经典佳作。我已经做好了第二次、第三次走进电影院的准备,你呢?”
------------
第1888章 角色力量
“洛杉矶时报”的赞誉之声几乎将“洛城机密”推上了巅峰,虽然尼古拉斯没有直说,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个信息:这是雨果从影以来整体作品最出色的一部,超过了“辛德勒的名单”、超过了“低俗小说”、超过了“七宗罪”。
事实上,尼古拉斯那一句“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就是对电影的最大称赞。在整个电影历史长河里,能够将商业与艺术高度结合起来的电影屈指可数,而现在尼古拉斯又为之添加了一个席位,如此赞誉无可比拟!
一百分的满分赞誉,再加上满分五星的推荐,尼古拉斯几乎是毫不吝啬地把所有赞美之词都送给了“洛城机密”,除了完美还是完美,如此火力全开,真的好吗?难道不会让观众期待值太高,以至于大失所望吗?难道不会物极必反,反而让观众对电影产生排斥吗?难道不会引来骂战,让观众鸡蛋里挑骨头吗?
显然,尼古拉斯不担心,因为大名鼎鼎的罗杰-埃伯特对他表示了支持,“芝加哥太阳报”第一时间刊登了罗杰的专业影评,“有人赢得全世界,有人赢得从良娼。妓的亚利桑那之旅。你选择什么?”
这片影评题目显然有些长,但却到处了罗杰对于这部电影最大的感悟:选择。
“‘有人赢得全世界,有人赢得从良娼。妓的亚利桑那之旅’,这是电影最后一句话,精辟而准确的一句话,却又不失黑色幽默,这恰恰就是人生背后的哲理。归根结底,人生在于选择,更重要的是,自己到底选择了什么。
我们可以以这样的主题来讨论‘洛城机密’这部精彩到了极点的作品:三位男人,你会选择谁?
电影里设置了三位主角,雨果-兰开斯特、罗素-克劳、凯文-史派西,角色的安排和设置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巴德――由罗素饰演,冲动直率、嫉恶如仇、脾气火爆,一个拳头打遍天下,看不惯所有暴力事件,看似绝对不可能与邪恶沾边,但却偏偏成为了邪恶的利用工具。最有趣的是,巴德一方面对正义有着狂热的偏执,但一方面他却又愿意为了伙伴知法犯法,这恰恰代表了社会里的普遍民众:坚持法律正义,但在冷酷无情的法律面前,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过分处罚罪犯或者因为同情而轻判罪犯,情感是支配他们的支架,而道德则是他们的底线。
电影给予了巴德一个最完美的结局,似乎是在暗示着,只要坚持正直的本心就能够得到幸福美满。这是整个故事最为主流的一个支线,但同时也是电影里留下的唯一希望。与‘七宗罪’不同,巴德的善始善终给出了一个答案:在如此险恶黑暗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如何存活下来?
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罗素显然是‘洛城机密’整个剧组最不被信任的一环,但毫无疑问的是,他出色地完成了最后任务,铁汉柔情的火爆和脆弱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有限的空间里将黑暗社会的这缕阳光延续了下来。
由凯文饰演的杰克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油腔滑调、风度翩翩、优雅从容,但是却懂得社会规则,权钱交易、好大喜功、聪明狡猾。其实,杰克所代表的就是目前社会的中坚人物,他们拥有一切,智慧、名望、利益,他们熟练地利用所谓的潜。规则为自己谋福利,但却从来不会越过底线,也不会轻易冒犯他人利益,和气生财、处事圆滑、熟悉世故,掌控着社会的大部分关键机构。
可以说,杰克才是这个社会上真正能够长久生活下去的人,这就是社会现实。但‘洛城机密’却赋予了杰克更多的灵魂,光鲜亮丽的背后,杰克的迷茫和空虚;觥筹交错的背后,杰克的失落和寂寞;功成名就的背后,杰克的防备和孤独……这一切都是当代社会里的通病,在派对结束之后的深夜里,内心的空虚寂寞让所有一切名利利益都变成了泡沫,犹如烟花一般,璀璨绽放却转瞬即逝。
凯文那举重若经、不着痕迹的演绎,清晰地将杰克内心的细腻和层次演绎了出来,赋予了这个角色全新的生命力,余韵深长,充满了迷人魅力的同时,却让人忍不住开始在他的身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身影。
电影给了杰克一次机会,突破自我、追逐梦想的机会,杰克抓住了,但到底实现了与否,却只能交给观众自己做评判。这是故事结束之后,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刻最私密的自问自答,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也许每个人的选择也都不一样,但却是内心的一声警钟。
最后话题来到了雨果的身上,这位好莱坞天之骄子再次做出了令人讶异的选择,他出演了艾德这个角色。虽然说电影是三位主角鼎力,但毫无疑问的是,艾德是核心的核心,因为他承载着整部电影的重量,也肩负着整个电影的核心。
艾德看起来像是理想主义者,单纯地坚持着法律正义,甚至不惜为了维护所谓的正义而得罪同事,但事实上他的聪明才智和权术手腕却令人错愕,犹如政客一般的狡猾和冷漠,与巴德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比杰克更加冷血,令人生厌。所有迹象都看起来他才是那个幕后黑手,堕入黑暗只是时间问题,但事实上,不择手段的表面下隐藏着不达正义誓不罢休的执着,最终破局而出。
在电影的最开始,艾德初登场时出现了两个细节,却被许多人忽视。
第一个细节是艾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同僚的受伤无动于衷,只是冷静地认为这是职业附带伤害。第二个细节则是随后他和达德利那看似无用的对话,这更是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面对达德利的三个提问,‘对一个你明知道有罪的人,你愿意用栽赃的方式,以确保法院判他有罪吗?你愿意用严刑拷打的方式让犯人招供吗?你愿意从背后射杀一个顽劣的罪犯,以免律师为他脱罪吗?’艾德的回答都是斩钉截铁的‘不’。
这两个细节在故事后半段都得到了呼应。
首先是艾德不仅选择了和站在对立面的杰克、巴德合作,而且因为两个人的遭遇而引发了强烈的情绪波动,这让他明白了巴德所坚持的情谊到底是什么,这是第一个转变。其次是为了追寻真相,艾德同意了巴德使用暴力逼供的手段,而在面对真正的幕后黑手,艾德更是做出了违背自己初衷的选择,这是第二个转变。
真相找到了,正义也得到了伸张,但是在这过程之中,单纯的正义之心却已经不可挽回地毁掉了。
事实上,艾德的转变就是整个社会的转变,在电影里巴德、杰克和艾德三个人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最初成为警。察的原因是什么?三个人的回答都各不相同,巴德的迷茫,杰克的遗忘,艾德的蒙蔽,都让三个人丢失了最初的自己,在社会生活的侵蚀之中失去了方向。
这恰恰就是社会的现实。梦想是什么时候被抛弃的呢?很荒谬,很残酷,很真实,就是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这个发现实在让人绝望,也许我们所追求的都是从来不存在的东西,就好像艾德,他追逐着理想主义的正义,但最后却一步接着一步地背叛了自己的梦想,他先是选择了邪恶的手段伸张了正义,而后是用正义交易了利益,成就了现实。
一步,再一步,仅仅是两步,却耗尽了艾德整整的一生。
艾德就是当今社会的写照,他一开始是巴德,而后变成了艾德,之后变成了杰克,随后成为了高官,至于最后……他是否会成为幕后黑手呢?这成为了整个电影留下的最大悬念,在故事的最后,艾德摘下了他的眼镜,那代表他保护色的眼镜,沐浴阳光之下却透着令人战栗的寒冷。
艾德的身上凝聚了导演所有的野心,对现实社会的变化进行了深刻而真实的演绎,鲜血淋漓,寒冰刺股。艾德的转变,无疑是最大的挑战,而在紧凑密集的剧情之中,留给雨果的发挥空间着实有限,甚至是可怜的,但雨果依旧没有让我们失望。
雨果的演绎无疑是精彩传神的,从表情的细腻变化到眼神的彻底转变,雨果赋予了艾德完整的人格和灵魂,几乎让人正邪难分。可就是在没有任何爆发点和转折点的情况下,雨果却用不动声色的表演一点一点完成了角色的铺垫,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停顿、一个手势,那不着痕迹的演出甚至比凯文还要更加细腻出众,几乎在观众反应过来之前就形成了转变,让每一个转折点都变得真实可信,顺利地串联起了整部电影。
最典型的就是雨果和凯文、雨果和罗素、雨果和查理兹的那三场对手戏,强大的气场几乎可以说是主宰了每一个瞬间,举手投足之间的情绪变化浓烈得成功得带动每一位观众情绪,甚至就连眼镜都成为了点睛之笔,眼神、台词、表情、动作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不动声色地推进每一个情节的进展,如此功力令人敬佩不已。
也许艾德这个角色比不上许多角色丰富精彩,但雨果却在这个角色上取得了难以置信的突破,那种深入灵魂的变化,真实得令人胆寒。”
------------
第1889章 循环之局
罗杰-埃伯特的影评无疑是精彩绝伦的,在尽可能不剧透的情况下,将整个故事进行解剖,可以看得出来,罗杰对于电影里的主要角色完全赞不绝口,不过在影评的最后,罗杰还是对电影的核心思想送上了崇高的敬意。
“在电影的最后,艾德做出了选择――和幕后黑手一样的选择,他不仅仅是向现实妥协,而是成为了现实,他用自己坚持正义的内心破局而出,漂亮地赢得了这场战争,但事实上,他已经变得和幕后黑手一样:就如同电影开篇时艾德和达德利的对话:为了实现所谓的正义,不折手段。
那么,也许,未来艾德就是下一个幕后黑手。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个局,在这个局之中,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有一个个被利益包围的位置。****老大被取代了,会有新的领导者出现;****被打压到无法反击了,会有体制之内的**之士取而代之;体制之内的一名高官落马了,会有另外一只蛀虫出现。
这是一个无形循环的局,任何人身处在这个局之中,终究都要做出选择,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抛弃,要么远远逃离。没有人能够例外。而这个局,就是当今残酷的社会现实,这才是‘洛城机密’最深刻最可怕的核心思想。
两年前,‘七宗罪’抛出了一个可怕的社会预想:这个社会太过冷漠,利益至上让所有情感的羁绊都变得冰冷而无用,但电影却没有给出一个解决办法,只是留下了无止境的思想狂潮。
两年后,‘洛城机密’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已经被黑暗**所侵蚀,没有人是安全的,也没有人能够逃离。电影同样没有给出一个解决办法,但却给出了答案:选择。
面对社会的黑暗,每一个人都会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仅仅一次,每一个关口每一个岔路都有选择的机会,不同的选择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终点的景色也截然不同。艾德、杰克、巴德,三个人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并且以不同的结局收场,那么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又将如何选择呢?
于是,这就回到了这篇影评的标题之上,‘有人赢得全世界,有人赢得从良娼。妓的亚利桑那之旅’。这不是理想主义的前苏联,‘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这就是血腥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你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艾德、杰克、还是巴德?也许你可以选择理想情人――他们的确都是魅力十足的约会对象,但同时你也可以选择一个憧憬的目标,那么,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这比‘七宗罪’更加残酷,因为‘洛城机密’给出的答案是在拷问人心,没有人能够摆脱,也没有人能够胜利,没有人能够比艾德、杰克、巴德做得更好。此时,抬起右手,放在胸口的位置感受着心跳,心底的声音是什么?听得见吗?”
在影评的最后,罗杰如此总结到,“第一次观看,意外惊喜;之后再观看,仍旧犹如上好的红酒,醇香深远。细致入微、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层峦叠嶂、深刻鲜活的人物形象,都在诉说一个词:经典。”
罗杰给出了一百分满分的评价,并且在四星满分的推荐值上同样给出了四星的肯定,这与“洛杉矶时报”的尼古拉斯不谋而合。虽然罗杰并没有直接说“七宗罪”和“洛城机密”孰优孰劣,这也没有可比性,但可以看得出来,罗杰对于“洛城机密”的内核有更多的感触,比起“七宗罪”来说,“洛城机密”又更近一步,直逼人心,那种残酷的真实,令人回味深远。
“芝加哥太阳报”刊登了罗杰的这篇影评之后,无疑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因为罗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循环之局。
罗杰认为“洛城机密”的剧本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可能性,只要利益存在,社会就会不断恶性循环:坏人可能被消灭,但好人也可能变成坏人,接管此前的所有黑暗产业。这不仅仅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而且还是一个无比悲观的想法,几乎是对整个社会的体制提出了最严峻的拷问。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7591
117592
117593
117594
117595
117596
117597
117598
117599
117600
117601
117602
117603
117604
117605
117606
117607
117608
117609
117610
117611
117612
117613
117614
117615
117616
117617
117618
117619
117620
117621
117622
117623
117624
117625
117626
117627
117628
117629
117630
117631
117632
117633
117634
117635
117636
117637
117638
117639
117640
117641
117642
117643
117644
117645
117646
117647
117648
117649
117650
117651
117652
117653
117654
117655
117656
117657
117658
117659
117660
117661
117662
117663
117664
117665
117666
117667
117668
117669
117670
117671
117672
117673
117674
117675
117676
117677
117678
117679
117680
117681
117682
117683
117684
117685
117686
117687
117688
117689
1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