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己之私,雨果放任着专门为了采访他而赶到伯班克的九十三名记者不管,拒绝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且要挟剧组集体帮忙隐瞒,甚至迫于他的淫威而不得不妥协。这不仅是不专业的、不负责任的,而且是对那些热爱他、喜爱他的观众的一种辜负,更是一个错误的示范。在事业率创高峰之后,雨果已经逐渐迷失了自我。

    麦考利-卡尔金式的悲剧还在眼前,难道雨果-兰开斯特又要成为好莱坞名利场又一负面形象代表吗?这着实令人堪忧。”

    “邦德先生”安东尼-斯图尔特果然有两把刷子,三分假话七分真话,愣是编织出了一篇证据确凿的新闻报道来,特别是将“九十三名记者”全部都描述成为专程为了采访雨果而前往伯班克的细节,无疑是拉足了仇恨。

    “国家询问报”不是那些专业报纸,它本身就是以八卦为生的超市小报,只要不出现女巫审判那样特殊的事件,无论它们怎么胡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至少读者们不会谴责他们“虚假报道”。因为谁都知道,八卦超市小报,看过一笑置之,信不信由你。

    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很多时候他们表面看起来不信,但潜意识里已经受到了“国家询问报”这样超市小报的影响,一句“空穴来风”就足以让他们埋下怀疑的种子了。这就是八卦的力量,它需要的不是人们的信任,而是人们的好奇、人们的怀疑。

    所以,“国家询问报”并没有像正规新闻那样撰写报道,而是写了一篇类似于小说的推测,甚至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雨果耍大牌的心路历程。真实可信!

    如果说“国家询问报”还只是八卦八卦而已,那么紧接着第二天“芝加哥论坛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报刊杂志都证实了这一消息,虽然他们只是证实“雨果的确缺席了新闻发布会”这一事实,却让人们脑海里留下的怀疑种子还是逐渐发芽成长。

    面对这样的情况,“七宗罪”剧组和里克-罗森都发表了官方声明,雨果昨天的确是身体不舒服,这才临时缺席了新闻发布会。医生证明,雨果是食物中毒导致的身体虚弱,需要休息三到五天才能重新进入剧组拍摄。

    可是,剧组的官方声明不仅没有澄清事实,反而是雪上加霜,人们更加相信:雨果这是在拿乔、耍大牌!

    因为雨果如果真的有诚意做出回应,首先他会亲自露面,即使生病也可以面对记者做一个采访,不愿意露面就是担心装病的事实被拆穿;其次雨果至少会做做样子,和布拉德和好或者出现在剧组,或者召开新闻发布会,总之要弥补昨天没有出席的遗憾,并且澄清误会。

    但可惜的是,雨果都没有。仅仅只是剧组和经纪人的通稿而已。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雨果心虚。

    这一下媒体记者全部都彷佛嗑。药了一般,兴奋得上蹿下跳,有仇报仇,没仇的落井下石看热闹,几乎所有媒体都开始狂轰乱炸。一开始大家还只是谴责雨果耍大牌而已,但后面事情就逐渐开始变了味道。
------------

第1177章 落井下石

    “纽约邮报”发布新闻,“据某酒店旗下工作人员爆料,荣耀至死去年在举行‘荣耀之路’下榻酒店期间,要求房间内必须摆满二十台加湿器,以确保空气的湿润,避免雨果-兰开斯特的声线受到空气干燥的影响。

    同时,乐队成员还要求房间里必须摆满啤酒和威士忌,确保他们在乐队彩排练习时不会没有‘饮料’。而问题是,他们拒绝了在专门彩排空间进行排练的要求,选择在房间进行练习。乐队所制造的噪音引起了酒店其他住客的严重不满,即使酒店经理来了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

    “纽约邮报”的这篇报道可以说是投石问路,因为消息内容有许多漏洞,比如说荣耀至死是从公路巡演起家的,恶劣环境之下的演出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习以为常,所以雨果不可能会提出加湿器这种荒谬的要求。另外,且不说那些啤酒和威士忌是否是真的,即使是真的,对于摇滚乐队来说也根本不值一提。

    科林-迈勒将这篇报道放在了并不显眼的位置,刊登出来其实是试探整个市场的反应,最重要的是试探雨果的反应。

    果然新闻刊登之后,就有人向科林的上司施压了,表示这些不实的虚假报道必须停止,结果自然就是科林被责骂了一顿:“纽约邮报”可不是“国家询问报”,不实报道可以有,但绝对不能被抓到把柄。

    科林立刻就证实了自己的想法,雨果并公开进行反驳,而是通过人脉施压,这就说明了“七宗罪”剧组内部的确是有矛盾的,因为雨果做贼心虚。如果剧组什么事都没有,以雨果的个性,他肯定会在记者面前义正言辞地反驳――这些谎言要戳破太简单了。

    可是科林却忽略了一个细节,至关重要的细节:向科林上司施压的人到底是谁?这个细节对科林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不会影响他接下来的计划;但同时对科林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科林的猜测到底是准确无误还是离谱失误。

    科林理所当然地以为向他施压的是雨果或者里克,但事实上出手的却是马丁-鲍姆。

    对于这次大牌传言,里克更多是放任,或者说是控制,只要事情不要太过离谱,他都不会启用公关危机时的人脉去处理。但马丁却不行。

    因为首先这些传言会抢走布拉德的所有风头;其次现在传言越汹涌,等电影上映时,为雨果唱赞歌的媒体就会越多,这对布拉德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所以,比起里克来说,反而是马丁联系自己熟悉的媒体,竭力压制这次所谓的大牌传言。马丁宁愿媒体继续报道雨果和布拉德的对峙,也不愿意焦点全部都转移到雨果身上。

    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显然,雨果的忍气吞声助涨了媒体们的气焰,他们都认为这次是实打实地抓到了雨果的尾巴――就连“七宗罪”剧组自己都沉默了,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了吗?

    这对于媒体来说才是真正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不报仇更待何时。所以,媒体记者们的“正义感”都爆发了起来,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号,表示要“压一压雨果那滔天的气焰”,但隐藏在背后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今日美国”紧接着爆料,“在巡回演唱会筹备过程中,雨果为了‘保护’他自己和乐队的安全,避免被疯狂的歌迷侵袭,他要求有十五名随行助理、梳头化妆、造型师,外加八十名贴身保镖和外场保全人员。每天彩排时间必须保密,主办单位安排劳斯莱斯接载,全程更要保安护驾,如同总统出巡。

    雨果甚至以保证演唱会完美进行为借口,对灯光师、音响师的工作指手画脚,引来了工作人员的怨声载道。”

    这就是科林一直在等待的:同行的支持!“纽约邮报”不能再次成为替罪羊,所以他之前那条明摆着的虚假新闻其实就是抛砖引玉,不仅需要刺探雨果的反应,还需要试探同行的反应。很快,科林就等来了大批同盟。

    “旧金山纪事报”提供内线消息,“今年格莱美颁奖典礼晚会上,荣耀至死原本预定表演的曲目是‘美好一天(beautiful。day)’,但是为了促进单曲销量,雨果强硬要求改为演唱‘迷墙(wonderwall)’这首歌,为此雨果与主办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主办方拒绝。

    可是当晚雨果还是一意孤行地表演了‘迷墙’,现场制造的混乱就是来源于此。格莱美结束之后不到两周时间,‘迷墙’正式发表,创造了历史。”

    “轰”地一下,几乎所有媒体都出来凑热闹了,关于雨果的大牌新闻一件接着一件,犹如天上的繁星一般数不胜数。

    一会这里的新闻传说,“雨果在片场要求多多,从早餐的咖啡必须手磨开始;到午餐拒绝吃剧组提供的饭盒,必须由助理亲自到高级餐厅点餐;再到下午茶甜点都有具体详细的要求。”

    一会那里的新闻又爆料,“雨果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势在剧组一手遮天,不仅列出合作演员清单给制片人,而且还对导演和编剧的工作指手画脚,惹得剧组怨声载道。”

    不久之后又有不具名的线人站出来作证,“雨果在巡演期间和女歌迷关系混乱,对送上门的女歌迷来者不拒,夜夜笙歌。更为可耻的是,雨果还把女歌迷当做物品拿来与其他乐队交换,甚至作为赌资来进行消遣。”

    更为荒谬的是还有人哭哭啼啼地说自己怀了雨果的孩子,结果雨果拒绝承认,还大言不惭地说“即使你做亲子鉴定我也不会抚养的”。

    似乎在短短的时间内,雨果就变成了劣迹斑斑的大坏蛋,不仅仅是耍大牌而已,就连人品都有了严重的瑕疵。这样的场景着实是让人哭笑不得。

    如果有人愿意认真回忆一下,就会发现,雨果现在的处境和当时迈克尔-杰克逊是何其相似。唯一的差别就是,有一名证人真的将迈克尔告上了法庭,而且还是臭名昭彰的恋。童。癖;但关于雨果的所有指控都止步于传言,没有任何一名证人站出来,也没有任何相关证据出现,一切都只是媒体报纸上沸沸扬扬的“据说、传闻、听说”。

    更为诡异的是,“洛杉矶时报”、“美国周刊”在这一次的新闻之中似乎销声匿迹了,他们始终都没有站出来为雨果澄清――刊登了雨果的官方声明“这一切都是虚假的指控”根本不算,就连“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这些报纸也都没有发言。

    其实许多人也都察觉到了这种异常,真正加入这一次大牌传言讨论的大部分都是地方小报纸、八卦超市小报,全国性报纸只有“纽约邮报”、“休斯顿纪事报”和“每日新闻报”,另外还有幸灾乐祸的“芝加哥论坛报”。

    “芝加哥论坛报”依旧保持了他们黑色幽默的风格,不支持雨果但也不反对雨果,更像是凑热闹的捣蛋鬼,“奇怪的是,在众多针对雨果的指控之中,证人始终是语焉不详的‘某人’,证据始终是传闻之中的‘听说’,就连时间和地点都沦为了‘某天的某地’。难道是因为女巫审判的威力依旧乌云压顶?”

    当初迈克尔面对指证几乎是千夫所指,但这一次雨果面对的指责却仅仅止步于谣言,始终没有进一步发展。“芝加哥论坛报”就是在嘲笑这些媒体都是胆小鬼,害怕女巫审判的事件再次重演。他们似乎都意识到,雨果不是那么好惹的。

    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次事件是没有证据的,否则这些媒体怎么会害怕雨果,不敢正面对质呢?

    但是在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之中,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又有多少呢?寥寥无几。所以,这一次的大牌责难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

    “纽约邮报”又一次爆出了猛料,“雨果在波兰拍摄某部作品期间,因为酗酒而对同剧演员大打出手,同时也因为过度饮酒而导致剧组工作延迟,甚至和导演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度差点被驱逐出剧组!这一次的消息得到了内部人员的肯定回答,之前之所以澄清只是剧组为了冲刺颁奖典礼的奖杯,剧组站出来维护雨果罢了!”

    这消息一出,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辛德勒的名单”。

    关于雨果酗酒的新闻在电影上映那段时间就闹过了一次,当时还是特蕾西-雅各布斯揭出来的,但之后都得到了澄清,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现在,“纽约邮报”再一次旧事重提,而且言之凿凿。刹那间,就将这一次大牌事件推向了巅峰。

    不久之前,雨果还是全美无数人追捧的顶尖巨星,但转眼过后,雨果就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种局面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更为奇怪的是,面对如此惊涛骇浪的攻击和陷害,雨果作为当事人却稳坐泰山,丝毫没有着急的迹象,就连“七宗罪”剧组都一片太平的景象。这实在是不太正常。

    不过,雨果不准备反驳,不代表其他人可以忍受这些莫须有的指责。
------------

第1178章 真挚友情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1329 71330 71331 71332 71333 71334 71335 71336 71337 71338 71339 71340 71341 71342 71343 71344 71345 71346 71347 71348 71349 71350 71351 71352 71353 71354 71355 71356 71357 71358 71359 71360 71361 71362 71363 71364 71365 71366 71367 71368 71369 71370 71371 71372 71373 71374 71375 71376 71377 71378 71379 71380 71381 71382 71383 71384 71385 71386 71387 71388 71389 71390 71391 71392 71393 71394 71395 71396 71397 71398 71399 71400 71401 71402 71403 71404 71405 71406 71407 71408 71409 71410 71411 71412 71413 71414 71415 71416 71417 71418 71419 71420 71421 71422 71423 71424 71425 71426 71427 7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