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五分钟时间,一条用土袋堆砌而成的简易防御工事就建成了,但也付出了三四十个士兵的生命。死去士兵的身上都被射满了弓箭,好多身上都被铁炮打的浑身是洞。惨不忍睹。
明军军官一边指挥着手下的弓弩手,滑膛枪手进行射击,一边带领其他的士兵挖战壕,飞起的沙土一方面阻碍了日军进攻的视线,一方面把自家的防御工事堆的更高更加坚固起来,战壕被挖深一米。滑膛枪手,弓弩手和长矛手纷纷跳入战壕之中向日军射击。登陆带来的几十门中小型佛郎机炮也架设在沙袋组成的阵地上发出憋了很久的怒火。
有了弓弩手,滑膛枪手的射击,在加上火炮的助阵,顿时把冲到离阵地只有十几米的敌人重新打了回去。岛津义弘身先士卒的手持武士刀在次带兵冲了上来,当冲锋到离阵地五十米的时候。密集的弓弩,火枪,火炮同时向他们招呼过去。日军一排一排的倒下,还活着的就踏着死去战友的尸体继续往前冲。
密集的滑膛枪声如同结婚放鞭炮一样,子弹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射向冲来的武士,日军的弓箭越来越稀少,到现在只剩下零散的几个人了。而李龙渐渐发现继续进攻的日军只剩下贵族的武士了,足轻一个也看不到了。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日军停止了进攻,纷纷退回城中守备,而大明军经过一整天的战斗也疲惫难当,李龙命令一个百人小队到战场上去把射出去的弩箭都捡回来再用,而能见到的子弹弹丸就拿回来,实在找不到就算了。炮弹是一种可反复利用的武器,特别是实心弹。士兵也都一筐一筐的给背了回来。
登陆日本陆地的士兵又七千人,经过一天的战斗,居然损失了六十多人,还有二百多人呢受了伤。还好没有和日军进行肉搏战,要不然损失还要严重。
当晚,数条小船又从大型战舰哪里驶来,带来了四五十个木头箱子。箱子外面用铁皮箍了三道,坚固异常,撬开箱子后能看见里面装着五支精致锃亮的新式火铳,箱子底还垫着简明版的说明书,上面没有字,只有图解,就连不识字的士兵也能根据说明书操作这种新式火铳。这就是徐光启的幕僚赵士帧研发的迅雷铳,白天经过一天的血战,李龙发现这些鬼子非常英勇,悍不畏死。如果明天日军在来几万人增援的话,哪就凭我们这区区七千人根本无法占领京都,所以李龙想起了出海前赵士帧从来的迅雷铳、。迅雷铳是明代火器专家赵士桢创造的多管火绳枪,吸收了鸟铳和三眼铳的优势,铳身上装五个铳管,每发一枪后转动72度发射另一管,五管均射毕后铳身前端可发射火球焚烧敌兵。铳管上配有圆牌作护盾用,射击时支撑铳身的斧子也可在射完后用来防卫。不过未见到迅雷铳用于战场的记载。尽管这是杰出的发明,但也有作为火绳枪所克服不了的缺点。迅雷铳结构复杂,操作费时,在作战时难以短时间内排成战阵。而五个铳管射毕后重新装填又相当麻烦。由于有多种配件可用于作战(火铳、铳身内的火球、做支架用的斧子、铳管尾部的尖刺亦可用作长矛),士兵往往处在“选择超载”状态。因此,迅雷铳还难以投入战场,更难以成军。迅雷铳是一种单兵多管火器,又称多管转膛炮,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但是这次赵士帧带来迅雷铳的样品后,李龙就告诉了赵士帧这些缺点,希望能改进一下,赵士帧回去之后一夜没睡,研究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这种新式的迅雷铳问世了。
这种新式迅雷铳使用的是整装子弹,就是说的子弹也是经过特别制作的,和普通的滑膛枪不一样,新式迅雷铳不是直接装填火药的,他所使用的子弹是一种用硬纸包裹着火药的弹药,里面用隔水层,然后放入了黄磷,在黄磷中加了水。黄磷可以保存在水中或者煤油中,但是如果见了空气就会立刻燃烧,这种新式的迅雷铳就使用了黄磷的原理,在击发的时候弄破水,让空气进入,接着燃烧的黄磷就会点燃火药,燃烧的火药就会产生极大的动能,迅速把安装在纸弹头部的弹丸射出去。
新式迅雷铳射速快,装填子弹的速度快,在敌人密集攻击的战场上,可以非常有效的杀伤敌人。为了防止迅雷铳因为发射速度过快而产生铳管过热产生炸膛,赵士帧特别在铳管的外面安装了一个密封的铁钊,可以再发射的时候灌入水。用水冷的形式降温。(马克沁的鼻祖)
除了火铳箱子,还有盛满子弹的弹药箱,外面同样用铁皮箍着,里面是蜡纸包裹的子弹,每十二发一小包,可以直接压在这种新型火铳的弹匣里使用,木箱子上用黑油漆标明了火铳的名称,山东省科学技术研究院赵士帧院士监造迅雷铳,用藏在铳托里的管状弹簧弹匣供弹,可以装填二十发子弹,火力持续性比原来最先进的转轮五连发要强。
李龙也是第一次拿到迅雷铳,他爱不释手的把玩着这支利器,胡桃木的枪托,黄铜的机匣,精钢的铳管,还有锋利的刺刀,通体上下闪耀着文明的光辉,铳托里可装二十定装零点三寸口径的子弹,每次扳动扳机护圈下方的压杆,就可以迅速地退壳上弹,动作一气呵成,快捷无比,而且射程和威力都很不错,所以被兵部军工署那帮学究命名为迅雷铳,倒也名副其实。
日军攻击失礼的消息传到丰臣秀吉哪里,要求丰臣秀吉增援岛津,奈何京都城中也只有不到三万人马了。无奈丰臣秀吉只要催促长崎方面速速派出十万援军来救援,同时又拨京都守备的两万人马由服部半藏率领连夜赶往丹后城而去。丹后城和京都近在咫尺,一个时辰的急行军服部半藏和两万精兵就赶到了丹后城、。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includevirtual="/fragment/6/3236.html".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mg{float:left;}.qrcodeul{margin-left:120px;font:14px/1.5"microsoftyahei";padding-left: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17k”关注我们。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
------------
24丹后城之战 下
会师后的服部半藏在丹后城西门外见过失魂落魄的岛津,服部半藏道:“岛津君,听说前线战事不利,不知有什么情况吗?”
岛津义弘号称鬼石曼子日本战国时代九州萨摩大名。曾率领萨摩军团辅佐父亲岛津贵久及兄长岛津义久统一整个九州,时人称之为“鬼岛津”、“鬼石曼子”。后丰臣秀吉讨伐九州,其兄义久投降后隐居,由其继任家督一职。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时,岛津义弘也参与其中。觉得是日本的一员虎将,但他却真正的感受到了大明军队的厉害,堂堂三万大军来镇守卫城,结果三城都被炸毁,岛津义弘率领步兵准备和登陆的明军肉搏,可惜却遭到了猛烈的打击,现在只剩下两千骑马军士和五百名武士了,如果服部半藏在不来支援,很可能今天晚上就会被明军偷袭而全军覆没。
服部半藏也是一个能人,他是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时德川氏麾下的武士一族,初期的时候和今川混,后来跟织田信长后,丰臣秀吉接下织田信长的大权以后,他又跟了丰臣秀吉混。此时服部半藏还来嘲笑岛津义弘,这让岛津义弘非常恼怒。。
岛津义弘道:“服部君,如今我剩下的人马不多了,愿意把所有人马都交给你来打理,我愿做一名马前卒”
服部半藏笑道:“岛津君,你我都是关白大人亲自任命指挥官,不能存在谁属于,不如这样吧,你负责攻其侧翼。我做主攻方向。”
崇祯15年,八月初五,当夜。日本西海岸上,数百条大明无敌舰队如同巨大的怪兽漂浮在日本海上,岸上有数千明军刚刚吃过晚饭,正在自己的战壕中休息。经过了一天的恶战,枪管都打红了,弩箭射干净,如果日军没有撤退而是继续进攻的话,哪胜败还不一定。吃过晚饭后,各指挥官让火铳手继续担负警戒任务,而拉了一天弩弦的弓弩手比较劳累,就先休息。
双方约定停战两个时辰,各自收拾自家的阵亡士兵尸体,明军阵亡的士兵都在自家的战壕中,出去二百人打扫战场无非是捡回来射出去的弩箭,和炮弹,弹药。还有就是把日军贵族武士的武士刀也捡回来。
五更时分,天还是黑漆漆的,日军的骑兵悄悄完成了集结,数万骑兵夹杂着足轻,武士聚集在白天用死人堆出来的通道前,竟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等到东边出现一丝鱼肚白的时候,服部半藏一声令下,万马奔腾,日军发动了最后的冲击。
白天已经消耗了整整三万人,明军挖的战壕都被填满了,真可谓尸横遍野,惨烈至极,想必敌人的弹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凌晨是人最感到疲乏和寒冷的时候,而微弱的光明又不会导致己方的误伤,所以服部半藏才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总攻。
骑兵如潮水般迅速接近明军阵地,忽然从前方的土袋中忽然冒出来一排步兵,端着火铳向骑兵大队射击,这种射击和以前那种步兵轮流射击有所不同,似乎他们的子弹无穷无尽似的,每个人都在疯狂射击,弹幕铺天盖地而来,第一波骑兵当场栽倒,人血马血流淌在沙地上,很快被沙土稀释了
在步兵背后,是明军的炮群,夜间的补给里面有一半是佛郎机的炮弹,这种炮不仅适合攻城战,而且极其适用于对付集群无装甲目标,炮兵们几乎是放平了炮口在射击,动作快的不得了,标尺早就订好了,只要装弹射击就可以,保证每枚炮弹都在敌群中炸开,炮弹将尸体和黄土都掀开来,弹片碎石满天飞,炮击过后的大地千疮百孔,黑红白黄相间
虽然遭受了火山喷发一般的打击,但是服部半藏依然令中军战鼓不停,骑兵们继续发动冲击,迎着密集的弹雨冲上去,哪怕伤亡巨大也在所不惜,因为服部半藏固执的认为这是明军的困兽犹斗,只要打完这波弹药他们就真的弹尽粮绝了,这个关头绝对不能泄气,否则前功尽弃,老实说服部半藏确实是个良将,这种考量是非常正确的,可是他哪里想得到明军会有迅雷铳呢,他还以为白天战斗一天,现在双方拼的就是毅力而已,所以才会发动这种大规模的集团突击。
日本骑兵们依旧慷慨赴死,迎着枪林弹雨纵马狂奔,明军的火力密度比以前增强了好几倍,火铳大炮火箭一起发射,生生将上万骑兵的性命留在这短短三里沙地上,到最后连服部半藏身边的副将们都看不下去了,哀求大将军收回成命,鸣金收兵,服部半藏用千里镜久久的观察着明军的阵地,看到那厢火铳鸣放的火光如同暗夜里的星河一般密集耀眼,心知自己判断失误了,敌军远未到弹尽粮绝之时,
鸣金收兵的号令一下,日军步兵队伍中忽然响起聒噪,很多人用日语语高喊道:“日本败了,快跑啊。”步兵们昨天死了不少人,军心早就涣散了,今天就看到骑兵的惨状,又怕服部半藏再拉他们去送死,有人挑头闹事,响应者不计其数,军法队上前弹压,遭到了士兵们的集体反抗,瞬间就杀死了军法队员,叛兵一哄而散,朝着西方逃去。
服部半藏大怒,急令骑兵镇压叛军,可是骑兵们一动,又有人喊道:“骑兵也叛了,还有人喊京都已经丢了,咱们都跑不掉的,一时间人心惶惶,混乱不堪,不用明军来攻,自己就先败了,十万大军乱成一团麻,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服部半藏令人收容部队,斩杀妖言惑众者,尚能控制的各军原地不动,严防敌人趁机反攻。
天大亮后,服部半藏清点人马,二万大军居然损失七千多人,剩下的也各个崔头丧气的,丝毫没有战斗力。服部半藏约上岛津一起,准备撤退到丹后城去,经过昨天的一战,两个日本将领都发现大明军队善于野战,想和大明抗衡还是在守城战中才能占据优势。
丹后是日本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山**,又称丹州、北丹。石高约11.1万石(庆长时)。丹后国的领域大约为现在京都府的北部,战国时代属于一色家的。当年日本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指派明智光秀任务,攻取丹后国。明智光秀委派细川藤孝进攻丹后城。这个细川藤孝是个典型军国主意人士。在攻下丹后国后对城中百姓进行大屠杀,还拆毁城墙,将丹后城夷为平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以后,才重新建造了丹后城的城墙。由于丹后城墙是新建的,很多地方都很薄。这就给了明军进攻的好机会。
明军在李龙的带领下纷纷走出战壕,推着五百斤重的中小型弗朗机炮向二十里外的丹后城前进,经过半天的行军,大军终于在中午到丹后成。
李龙用望远镜查看城楼上的情况,只见只些日军依然无精打采的,好像还没从昨天的惨败中回府元气,虽然有一万三千多人守城,却如同一座空城一样。
李龙自穿越以来还是第一次攻城,虽然有几十门佛郎机炮,但李龙还是心有余悸的。,幸好张成,陈吉祥二人对曾经在山东做过守备,参加过不少次大战,在战斗经验上比李龙还要丰富。
日军城中大营,服部半藏和岛津席地而坐,桌上放着一小瓶的清酒,桌上有一道猪耳朵的小菜,二人正在商谈着如何防守。
“半藏君,明军已经把丹后城的西门堵住了,你看我军该如何消灭这股入侵的明军”岛津斟了一盅清酒,一饮而尽道
“明军数量只有六千多人了,而且还有很多带伤,而我大日本军队光是丹后城就有一万四千多,守住城池应该不成问题”服部半藏答道
“如果明军不打丹后,而是直接绕道呢?”岛津接着道,其实岛津的指挥才能比服部半藏还要厉害,只是他输在了不知敌人的情况下。
“不可能吧,如果绕道过去的话,哪要打的可就是京都了”服部半藏惊呼道
“我觉得很有可能,你看外面的明军,只见他们架设好了火炮,却不开火攻城,而我日本的大同(大号的火绳枪)根本就打不到明军,如果我军出城迎战,势必要和明军野战,野战是明军擅长的,我军将不敌而败。所以我觉的明军一定有阴谋”岛津分析道
“哪该如何?”服部半藏问
“应该先传说给关白大人,让前来援助丹后的十万大军不要来丹后了,直接去京都防御”岛津道。、、
“岛津君,您未免太过看重明军实力了,就凭明军区区六千多人,能攻下一百五十万人防守的京都吗?”服部半藏不肖一顾道
“半藏君,别往了京都虽然有各地调来的一百五十万人,但都是男子平民百姓,根本没有经过军事训练,而关白大人在我求援以后,就让您带来了京都所有的士兵,哦不,,京都大多数的士兵。如今京都的兵力不足三千,如果明军猛攻,不到两天就可以攻破,而长崎的援军前天探马才去报告,等收到求援信也要到五天之后,然后在点起人马来增援,也要到十天之后了,到时候京都早已沦陷,你我都为罪人!”岛津正色道
“我不信,不要那么危言耸听的岛津君,战斗很快就要在丹后城打响,你我还是看好实际吧”说完,服部半藏就不在理会岛津,而是直接去了城楼查看明军的情况。
“不停我劝,大日本要灭国了,唉”岛津叹气道,接着喝启了闷酒、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767
19768
19769
19770
19771
19772
19773
19774
19775
19776
19777
19778
19779
19780
19781
19782
19783
19784
19785
19786
19787
19788
19789
19790
19791
19792
19793
19794
19795
19796
19797
19798
19799
19800
19801
19802
19803
19804
19805
19806
19807
19808
19809
19810
19811
19812
19813
19814
19815
19816
19817
19818
19819
19820
19821
19822
19823
19824
19825
19826
19827
19828
19829
19830
19831
19832
19833
19834
19835
19836
19837
19838
19839
19840
19841
19842
19843
19844
19845
19846
19847
19848
19849
19850
19851
19852
19853
19854
19855
19856
19857
19858
19859
19860
19861
19862
19863
19864
19865
1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