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硝化甘油的流体状态、对震动和温度敏感、运输困难等主要缺点,却被有效地消除了。也就说,一种威力更大的安全炸药,终于出现了。
藻土炸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第一时间用来尝试爆破遇到的坚硬岩石,另外一批样品,则用来爆破铁路途经的山地。
事实证明,往常让人类无计可施的岩石,在硅藻土炸药面前,立刻分崩离析,这使得铁矿开采和铁路修建的进度大大加快,也节约了成本。。
王征公司则马上提供了一批硅藻土炸药,徐光启设计生产的地雷样品给军队,同时邀请开矿、修路的相关人士。参观了施工现场,使用硅藻土炸药,爆破坚硬岩石的情况。
相关部门在事实面前,很快相信了王征提交地报告,以最快的速度批准王征化工的生产申请,并指示有关部门采购硅藻土炸药。在有关工程中使用。
消息立刻传给了最高指挥官李龙,李龙得到王征已经研制成功黄色炸药以后,非常高兴,命令飞艇部队通知王往,可以进行武器的装备。
这些部门也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以前无法开展。或者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实施地工程,现在变得非常简单。王征开始制造需要的地雷、水雷和新式炮弹,并在可能的时候,介入其它武器的生产。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老朋友找上了门。
“我这次来,是因为我们地老朋友发现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提高炼钢地效率,他们希望以这个技术为投入,扩大在煤钢的生产效益。”此人是被满清忽略的重大发明家,戴梓。李龙在攻打满清的时候,在盛京的监狱发现了他,得知他和王征,李之藻,徐光启都是好朋友后,就将戴梓送到了山东。
戴梓说道:“哈哈,我听说是一种安全炸药,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也研制成功了一种步枪,是李龙军长指示的,一旦炸药研制成功,将大批量的生产步枪,和机枪。?”
明朝末年的迅雷铳就是戴梓研制成功,可戴梓是关东人,属于皇太极的管辖,当然满清一般都比较自大,认为自己是马上民族,弓马齐射才是硬道理,不肯接受戴梓发明的迅雷铳,将戴梓下狱。
但李龙可是通晓历史,知道历史的车轮终究是要走向热兵器时代的,戴梓这样的武器制造专家是一定到手的。送戴梓走的时候,李龙特地从笔记本电脑中找出汉阳造的制造原理和日本三八式步枪的制造原理,还有德国马克沁重机枪,捷克轻机枪的制造图纸。
戴梓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复杂的武器,制造这样的武器需要很多的技术支持,于是他到了青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守备山东梵晴。梵晴一听是李龙的指示,就大力支持戴梓。将东城的炼钢厂,铸造厂等重要的机密都告诉了戴梓。戴梓经过三个月的研究可探索。终于在11月中旬的时候制造了第一支类似汉阳造但是也类似三八式的总和步枪。就是弹药的问题还需要王征解决,所以听说王征实验炸药成功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王征实验室找人。
徐光启是年龄最大的,有着首先的发言权,说道:“没错,黄色炸药是研制成功了,我们准备用再开矿,修路等行业。至于步枪还没有研制”
戴梓听徐光启这样说,说道:“徐老,您看看这个!”说着就拿出自己研制的混合三八式和汉阳造总和特点的步枪。
徐光启结果步枪仔细观看后,赞不绝口。,戴梓是研制者,介绍说:“这把枪”全枪长1275mm,可以说是目前火铳中最长的步枪从外观上看,全枪显得十分纤细紧凑,干净利落,从而操枪更为便捷,不像有些步枪,外观上“零碎”很多。“枪管长769mm,是枪管最长者。枪管内部有4条右旋膛线,为了追求射击精度,膛线导程确定为200mm,这在当时各式步枪中是最小的。准星形状为“∧”形,用燕尾槽与准星座配合,可以横向调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加装了标尺。面有3个缺口照门(其中表尺框板上有2个缺口照门,游标上有1个缺口照门),相应地有3种用法。平时携带步枪时或目标在300m以内时,表尺框在向前扳倒的状态下使用,这时表尺框板上的缺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300m;当目标在400m以上时,则将表尺框向后立起并将游标上移,使用表尺框板上的另一个缺口照门,此时这个缺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400m;当目标在500m以上时,则使表尺框仍在立起的状态下,将游标下移到定位,使用游标上的第3个缺口照门,此时这个缺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500m;当射距大于500m时,则逐次上移游标,使游标上的缺口照门与目标距离相对应。“三八大盖”的表尺射程2400m。”
徐光启惊讶,王征也惊讶道:“2400m,太可怕了吧”
戴梓没有被徐光启等人的惊讶所打动,继续道:“没错,是2400m,我从东北来的时候,李军长给了我十颗子弹,我试射了两次,才知道结果的”
徐光启,王征齐道:“原来如何,哪还有什么特征呢”
戴梓继续解释道:“步枪战斗使用密度最大的距离,通常在200m以内,而真正达到使用密度峰值的距离是在100m左右。这时,还可以利用立框式表尺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优点,就是当射距在50m至100m左右时,可以竖起表尺框,并把目标与准星同时套在立框之中,作概瞄快速射击,若受过一定训练的射手,枪枪打中不成问题。”
突然,门外四个精壮士兵抬着一个铁架子进来了,看四个人很吃力的样子,好像这个铁架子很重。。。
王征见这个铁架子的射不错,不觉问道::“戴先生,哪这个又是什么呢?”
戴梓道“这是机枪”
徐光启,李之藻,王征齐声惊呼:“机枪”
“我们三个一直想研制机枪,但是精力都放在了炸药上面,还没来得及,想不到戴兄捷足先登了”王征笑道
戴梓谦虚道:“都是李军长提供的图纸,我才根本图纸制造出的机枪,只是还没有弹药,弹药的问题还要劳烦三位”
“自动上弹系统,很是不错,当我看到这样图纸的时候,当时也蒙了,就怕制造不出来,没想到居然还成功了”戴梓笑道:“李军长说,给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叫李龙重机枪,步枪的名字叫青州造”
李之藻沉吟片刻:“这个技术很好,我三人一定尽快制造出子弹来,通过工厂开工生产,,,。”
李之藻又说道:“有些想法,有了新式炸药的支持,还可以制造火炮,比如,后膛炮”
青州的研究院中的武器研究在紧锣密鼓着,李龙在征服满清后,开始回兵。、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includevirtual="/fragment/6/3236.html".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mg{float:left;}.qrcodeul{margin-left:120px;font:14px/1.5"microsoftyahei";padding-left: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17k”关注我们。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
------------
41收复台湾
今天天气很好,太阳高高的挂在空中,微风吹过,尉蓝的海面上皱起一道道波纹,数条海豚不时的跃出海面,划出一道道闪亮的风景。港口上的荷兰士兵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反而一个个无精打采,许多人已经收拾好了包裹,准备随时离开这座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岛屿。
料罗湾惨败的阴云还没有散去,最近,大明皇帝的国书又送到了总督弗雷德里克的手里。弗雷德里克,这位末代台湾荷兰总督时各瑞典人,在巴达维亚升任为高级商务,后被任命为日本出岛商馆馆长,当上台湾总督也只是最近的事情。
巴达维亚即今日的雅加达。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城市和首都,位于爪哇岛的西宝船岸,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多数居民为爪哇人,少数为华人、华侨、荷兰人,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雅加达已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是印尼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陆50多平方公里,拥有近900万人口,集现代与传统、富裕与贫困、宗教与世俗、单一与多元化于一身。
“哼~该死的土著人!”弗雷德里克将黄帛揉成一团,扔到火盆里,“福摩沙是公司的一头好奶牛,我绝对不会把它交给这些愚昧的东方土著人!”
弗雷德里克这么说不是没由来的,荷兰人在台湾掠夺了大量财富,在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25个商馆中,在中国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上交利益位居第二,占总利润的25.5%。年均运回荷兰的财富达4o万荷兰盾,相当于4吨黄金。在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下,这已是天文数字。以鹿皮为例,是当时中国台湾的主要输出物资,在高峰的1陆38年,荷兰从中国台湾仅输往日本的鹿皮就达15万张。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期,日本武士最喜欢用鹿皮制作“阵羽织”。殖民者掠夺台湾的财富难以计算。
荷兰在台湾的驻军、官员、商人和家属经常保持2ooo-3ooo人,其中军队有1ooo余人。靠这批力量,要实施有效统治是十分困难的。进岛后,他们像在麻豆村、小琉球岛上的强盗行径一样,强迫当地居民臣服。到1陆3陆年底,已经在57个村落签订协议,以保持荷兰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到1陆45年底势力范围扩展到已经开的西海岸平原的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统治当地居民约陆万余人,占当时人口的4o-5o%。
弗雷德里克很清楚,要靠着1ooo多军队与人口众多的大明帝国在陆地上交战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海战中击败这些东方土著人,让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登上台湾。所以,弗雷德里克一早就向巴达维亚的荷兰总督出了求援信
弗雷德里克看着在火盆中渐渐燃尽的黄帛,对身边的副官说道:“去告诉土著人,就说我们无权做决定,一切要请示巴达维亚的总督,让他们耐心地等几天!”
“是~长官!”
◆◆◆◆◆◆◆◆◆
“哼~~缓兵之计!”已经来到福州督战的李龙听了使者的回报,不屑地说道:“荷兰红毛想等巴达维亚的援兵到来吗?我可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这时,郑芝龙带着儿子郑森来到了总督衙门觐见李龙。对于李龙这次来福建,郑芝龙心里有些忐忑。因为郑芝龙知道自己在福建专横跋扈,且作用巨富,难保人家不眼红
“福建总兵郑芝龙接旨!”随行太监拿出一份圣旨,“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郑芝龙公忠体国~~~”太监摇头晃脑地读了一长串套话,最后终于说道:“册封郑芝龙为海威侯,世袭罔替,钦此!”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芝龙和儿子郑森一起磕头谢恩,却不是向着圣旨或者北方,而是对着李龙。谁都知道大明天下是这位驸马爷、镇国公说了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216
19217
19218
19219
19220
19221
19222
19223
19224
19225
19226
19227
19228
19229
19230
19231
19232
19233
19234
19235
19236
19237
19238
19239
19240
19241
19242
19243
19244
19245
19246
19247
19248
19249
19250
19251
19252
19253
19254
19255
19256
19257
19258
19259
19260
19261
19262
19263
19264
19265
19266
19267
19268
19269
19270
19271
19272
19273
19274
19275
19276
19277
19278
19279
19280
19281
19282
19283
19284
19285
19286
19287
19288
19289
19290
19291
19292
19293
19294
19295
19296
19297
19298
19299
19300
19301
19302
19303
19304
19305
19306
19307
19308
19309
19310
19311
19312
19313
19314
1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