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兴奋地问道:“是不是要出兵?”
见典韦如此急不可耐,曹操不禁哈哈一笑,思忖道:“出兵是个选项,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是最后的选项,而且不能以我们为主!”
曹操叫来疏密官,其实就是他爱妻,貂蝉,不久前、貂蝉、蔡琰被任命为曹操身边的疏密官,其实就是机要秘书。
曹操说着,貂蝉记录着,片刻之后一封文书便写好了。
貂蝉将文书交给曹操,两人相视一笑,曹操看了一遍,感慨道:“这字真漂亮,真是字如其人啊!”
貂蝉娇颜微红地一笑,显得非常开心的模样,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爱人的欣赏、赞许更让人激动的了。
曹操叫来传令官,令其将这份文书发往长安。
数日之后,长安内阁依照曹操的指示令西域长史司马懿派遣得力干臣出使英格兰以斡旋当前的争端,同时令驻军西极州的张辽组织一支远征军以备不时之须。
英格兰发动的战争并不是西方唯一动荡的局势,在金国内部,各部族联盟与中央的争端越来越表面化,随时都有全面爆发的可能,而刚刚获得独立地位的摩尔、埃及、耶路撒冷则在积极整军备战,个个都在摩拳擦掌,特别是埃及,这位拥有埃及悠久王室血统的国王迫切想要恢复埃及当年的荣光,因此他除了积极向大魏帝国靠拢外,也在积极备战;马其顿与罗马帝国之间也在明争暗斗,虽然还未发生战争,但是气氛却越来越紧张。
整个西方社会呈现出一种群雄争霸的混乱局面,而这正是大魏帝国想要的。
阿拉杨看着手中的正式文书感到左右为难。
这是魏帝国使者刚刚递交的一份国书,其中措辞严厉,指责英格兰违背之前各国协议贸然挑起战火,令其立刻停止此种行为,还兵国内,否则后果自负。
阿拉杨的两位亲信部将亚瑟、奎德急匆匆地进来了。
奎德急声问道:“陛下,为什么下令军队暂停进攻?”
阿拉杨将手中的国书递给他。奎德一脸疑惑地接了过来,看了一遍,愤怒地道:“这是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干涉这件事情?西日耳曼之前不是与魏帝国为敌吗?”
亚瑟从奎德的手中接过书函,看了一遍,皱眉道:“看来大魏帝国想要在西方维持一个多国的平衡,而不想再出现类似当年的罗马帝国和金国帝国!”
阿拉杨点了点头,懊恼地道:“真是麻烦啊!魏人的要求实在难以拒绝,但就这样放掉到口的肥肉实在让人不甘心!”
三人沉默了片刻,亚瑟问道:“陛下是不是决心继续进攻?”
阿拉杨苦笑道:“我很为难!不过我确实想继续进攻!我想魏帝国可能不会向西面投入兵力,否则的话,当年他们大可乘机大举西进横扫大地,何必放弃呢!”
数日之后的一天晚上,发生了一场非常诡异的战斗,一支身着西日耳曼铠甲的骑兵队竟然突然出现在英格兰军大帐附近,对大帐发起猛攻,一番激斗之后被击退。
随后阿拉杨邀见大魏帝国使者,当使者抵达王帐前时只见尸横遍野,英格兰军人的尸体与西日耳曼人的尸体交杂垒垛,触目惊心,不远处一些帐篷还在燃烧着。
使者眉头一皱,心里有些疑惑,因为他来之前先去了西日耳曼大营,令其在斡旋期间不可主动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使者不认为西日耳曼敢于违抗大魏帝国的命令。
------------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帝国使者(二)
使者进到大帐中,只见原本意气风发的英格兰国王阿拉杨竟然缠着绷带面色苍白地坐在上首,两侧众部将面有愤怒之色。
“国王,这是”
阿拉杨虚弱地道:“有伤在身无法见礼,还请使者大人见谅!”
使者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一旁的奎德怒气冲冲地道:“除了西日耳曼人的袭击,还有什么?!”
使者一脸疑惑地喃喃道:“怎么会这样!”
阿拉杨愤慨地道:“我本来打算撤军,但是对方却咄咄逼人,我若不采取行动,无法向全军将士交代,更无法将国内万千民众交代!”
众将齐声大吼,“消灭西日耳曼!消灭西日耳曼!”群情激奋。
使者下意识地感到此事一定不单纯,说不定是对方自导自演的把戏,但却无话可说,因为不管真假对方毕竟已经占着理了。
随后使者将这里发生的情况紧急禀报长史府。而与此同时,英格兰大军已经发动了。
长史府收到使者发还的急报,立刻转发长安,同时请大将军张辽准备干预,并令东日耳曼做好准备,大魏帝国在派使者出使西日耳曼和英格兰的同时也派出使臣出使东日耳曼,东日耳曼与西日耳曼同种同根,而且相互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因此对于救援西日耳曼是非常热心的。
数日之后,长安方面收到前方的急报,当即拟定一个决策,发往西方,同时将副本发往正在太湖的皇帝曹操。
曹操看了手中的飞鸽传书,淡然道:“果然不出所料!”曹操正坐在太湖边的凉亭中,一群孩子们正在不远处的草地上嘻嘻大闹,糜环、貂蝉、蔡琰、李青彤四女恬静地坐在曹操身边,其她众女或在湖上泛舟,或陪着孩子们,一番其乐融融的景象。
“陛下,是不是西边又发生事情了?”糜环好奇地问道。
曹操点了点头,笑道:“英格兰想要开疆拓土!”
“哦!”糜环点了点头,一副不感兴趣的模样,她不认为英格兰敢把主意打到大魏帝国的头上来,除非他活腻了。
英格兰大军继续猛攻西日耳曼,战况非常激烈,英格兰军的进展比之前明显慢了很多,因为耽搁了这几天时间,西日耳曼已经将所有的军队都调集到了正面。
与此同时,十万东日耳曼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向西开进。
由五万骑兵组成的大魏帝国远征军已经进入罗马北部疆界,这里与东、西日耳曼南部疆界接壤。
英格兰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一面向魏国使者提出抗议,不过魏国使者则指责对方自导自演背信弃义,一面下令国内早已准备的二十万后备力量进入战场。
看来英格兰执意吞并西日耳曼。
在第二次外交斡旋无果后,大魏帝国公开声讨英格兰,大魏帝国这一发话,各国也都纷纷指责英格兰,不过他们并没有出兵的意思,魏帝国也没有要求他们出兵,因为没有必要。
随后早已在西日耳曼东部边境候命的十万东日耳曼大军开进西日耳曼境内,数日之后与西日耳曼十三万大军配合,共计二十三万大军,在易北河西岸与英格兰二十万大军大战三天三夜,双方不分胜负,随后英格兰军稍稍后退,与昼夜兼程赶到的二十万援军会合,继而再一次发起猛攻。
与此同时,马超率领的五万玄甲铁骑距离战场还有五十里的距离,本来按照原计划,他们是能够赶上这一场大战的,但是突然暴涨的河水让他们不得不绕道而行,因此耽搁了。
五万玄甲铁骑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便进抵于尔岑,于尔岑位于易北河以西百里处,距离主要战场奥斯特堡七十余里,只是一座不大的镇子,但却是保证英格兰军后路的关键点,如果于尔岑失守,则前方的数十万英格兰大军便有被切断后路的风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327
5328
5329
5330
5331
5332
5333
5334
5335
5336
5337
5338
5339
5340
5341
5342
5343
5344
5345
5346
5347
5348
5349
5350
5351
5352
5353
5354
5355
5356
5357
5358
5359
5360
5361
5362
5363
5364
5365
5366
5367
5368
5369
5370
5371
5372
5373
5374
5375
5376
5377
5378
5379
5380
5381
5382
5383
5384
5385
5386
5387
5388
5389
5390
5391
5392
5393
5394
5395
5396
5397
5398
5399
5400
5401
5402
5403
5404
5405
5406
5407
5408
5409
5410
5411
5412
5413
5414
5415
5416
5417
5418
5419
5420
5421
5422
5423
5424
5425
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