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仁,在儒家的宣传之中,帝王以仁德治理天下,面对四方蛮夷,也要以仁德治理而不是施以兵威,对于战俘,同样也是要以仁德想象,绝对不可能乱杀俘虏。
最后一条,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欧洲人一直自傲的所谓文明人的举动,所谓人权,早在几千年前的儒家就已经出现了,至于其他的什么协议,条约,使者等等,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都能够找得到,纵横家,墨家,兵家等等,足以扇着欧洲人连自己母亲都不认识。
儒家这些想法,有些不能说完全的不对,最起码最后一条不能乱杀俘虏,要是换在后世,那绝对是正确的,是真理,但是放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现在,那就换了一个性质了。
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各民族混战,争夺领土,财物,一直混战不休的时代,对敌军仁慈,恰恰就是对自己残忍!
正如同统一思想的成功,不乱杀俘虏的思想,同样宣传的很成功,最起码今日曹仁之所以反对,不就是因为害怕天下人非议,导致曹操名声有损吗,为什么非议,不就是因为曹操擅杀俘虏吗。
想到此的曹操,脸色更加的阴沉了起来,不单单是因为儒家对于社会的影响是自己没有料想到的,更加是因为,曹操发现,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对付儒家这个庞然大物。
将其撤销,不说天下人的反对,就算曹操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手中的兵权,强硬的取消儒家,但是该拿什么来取代儒家的统治地位,然不成重回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想到此,曹操不屑的嗤笑了一声,百家争鸣,看起来好像很好,很先进,毕竟百家思想文化碰撞,光听来就显得很先进不是,但是曹操知道,如果真的这样做,那么天下绝对大乱。
不可否认,百家争鸣所带来的文化火花,相比于一家要显得多而且灿然,但是同时的,百家争鸣所带来的,就代表着各不相同的文化碰撞。
而这恰恰就给予了各种野心家利用的资本,同时,百家的主事人,也很有可能因此而投资在那些野心家的身上,来达成自己理念的传播。
就如同战国之时,法家投资秦国,儒家投资齐国一样,春秋战国数百年纷争战乱,不单单是因为各国没有威压天下的力量,更是因为,百家在其中作祟的原因。
而选择秦国之时的法家,曹操更是想都不想的就放弃了,法家的先进是无疑的,但是同时的,单单使用法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破坏性也是十分可怕的。
法家的中兴思想,那就是人性本恶,不管犯错的是谁,有何关系,是不是无辜,是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对于法家来说,只要你犯错了,那么没有什么好说的,按照法律来执行,流放就是流放,处死就是处死,没有一丝情面好讲。
显然,这样冷酷无情,充满了暴力因子的法家,绝对不适合中国这个讲究情面,讲究人情的国度,秦朝快速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在曹操心中,更为主要的,就是法家,秦朝法律其实并不算很严苛,大多数都和后世的法律没有什么不同,之所以会导致天下大乱,导致后世认为秦朝法律严苛,除了因为秦始皇的驾崩,导致六国贵族因此而野心膨胀,秦二世胡作为非之外,更为主要的,还是在于秦朝法律一点人性都没有的冷酷执行力。
------------
第两百八十二章 神权和皇权
ps:感谢随风飘流の壹叶小舟兄弟投的一张月票!
重用法家,以法家为尊的秦朝,其快速灭亡的下场,无疑告诉了曹操,要是学习秦朝,那么总有一日将会重演秦末之时的场景,那时候可不是官逼民反,而是法逼民反了。
秦朝之时的法家显然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换做其他的,比如墨家,兵家等等,显然更不可能,不说这些百家的理念,光是此时要想找到这些百家的书籍和人,都有些困难。
当然,在曹操的心中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参考西方,以神权来取代儒家的统治地位,不过这个想法,在经过仔细的思考之中,最终还是被曹操放弃了。
神权取代儒家不是不可行,早期的罗马帝国就是采用神权,以神的名义来激励、统治麾下万民和士兵,导致罗马帝国这个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州的庞大帝国,因为信仰文化之上的认同,因此能够持续数百年,基督教廷的基督**,显然就如同中国的儒家一样,出力匪浅。
同时相比儒家潜移默化而导致的庞大影响力,早期的基督教,完全就在皇权之下,只要罗马帝国的皇帝一个不爽,取消基督教根本毫无压力,毕竟相比于性命,信仰什么的,还是可以放弃的。
不过,这也是早期,晚期的基督教,最终取代了罗马帝国的皇权,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导致罗马帝国皇帝要想加冕,还需要教廷的认同,而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面。基督教统一欧洲,皇权被压制到了最低谷。
欧洲各大国王、皇帝在教廷派来的主教面前,宛如仆人,欧洲一千多年的战争,正如同中国的春秋无义战一样,其开头完全都是因为教廷的教令,信仰的征伐。而黑暗中世纪,就更加不用多说了。基督教一手遮天。
宗教裁判所,火刑惩罚异端,凡是违抗罗马教廷的,一律剔除教籍。欧洲各国在十字架和教廷的命令之下,组建十字军发动进攻,那个时候的欧洲各国国王、皇帝可以说是彻底的沦为基督教的仆人。
神权压过皇权所带来的恐怖危害,让曹操直击将其排除,不要以为,中国人真的就是无信仰了,要是真的话,那么那么多的教派,比如明教。白莲教,黄巾起义的黄巾教又是怎么回事。
曹操百分之百敢保证,要是真的扶持一教派。用信仰来统治万民,用教派来取代儒家的话,早中期也许还能够统治得住,但是到了晚期,必然将会前面开战,因为神权和皇权。从一开始就处于敌对的,这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可以改变的。
到最终的时候不是如同欧洲那样神权压倒皇权。千年无义战降临,就是皇权压倒神权,但是不管是哪一方面,所带来的叛乱和危害,显然无比的可怕。
翻遍了记忆,都没有走到一个足以取代儒家的思想的曹操,真心不知道是该苦恼,还是为自己的老祖宗竟然在公元前,就能够想出如此一个“强大”的思想,而感到自豪。
“君上为何叹气?”
苦思冥想之中的曹操一愣,随后才发现自己不小心的叹息出声,看到面前一脸担忧的郭嘉,抱着两人计长的想法,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都说了出来。
“奉孝,儒家危害以露,而然孤却不知该如何制止,真是......”
看着一脸苦闷和无奈的曹操,郭嘉却是笑了起来,在曹操不解望过来的目光下,笑道:“君上多虑了,儒家思想传播虽众,然而汉朝,并不是真的独尊儒家,天下百姓,也不是真的将儒家所说奉为经典。”
郭嘉此话先是让曹操呆了一下,不过随后,却是兴奋的看着郭嘉,迫不及待的出声问道:“哦,奉孝此话何解?”
“君上,汉朝的治国方针,虽表面之上独尊儒家,实则是外儒内法,以温和的儒家之皮,遮住冷酷的法家之骨,因此来减轻法家所带来的危害,更何况,当初武帝独尊儒家,除了儒家董仲舒所言的君权天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内圣外王,真好符合了武帝出兵匈奴之意,君上,依照微臣看来,两汉国策长久一来用一句话最为合适,那就是王霸道杂之,儒家说白了,只是让汉室的治国方略相比于秦朝**而冷酷,而显得温和罢了。”
坐在石凳之上的曹操,皱眉苦想,最终却发现,郭嘉说的还真是没错,汉朝确实从武帝之后独尊儒家,然而两汉四百多年,在对外战争之中,还不是照样的打,照样的除其国,灭其族,至于出兵的理由......
曹操的脸色变了变,显得说不出的怪异,相比于后世特别是宋朝之后的对外战争都要找一个高大上的理由,都要在对方发动了进攻之后不一样,汉朝出兵的理由,简单来说,那就是看你不爽就打你,看你不敬就灭你,看上你的地盘,那就出兵,至于高大上的理由什么的,那玩意根本不需要。
两汉因为此而灭掉的国家很多,比如西域那些被灭的小国,比如半岛之上的那些棒子,根本没有后世儒家统治之时的那些个王朝一样,灭掉对方之前,还要找一个高大上的理由,灭掉之后,反而又重新帮助对方,简直就像是在开玩笑一样。
两汉有一句名言,想来只要是一名华夏人都能够知道,那就是犯吾强汉者,虽远比诛,这个犯字可是有着很大,很宽松的范围的,简直就等于,只要你乖乖听话,那么就不用担心被灭,不听话,那就是违抗大汉,那就是侵犯大汉威严了,那没什么好说的,出兵灭了。
两汉之时的皇帝,是不是这个想法,曹操不可能完全的说是,但是按照郭嘉的说法,再加上两汉之时做下的事情,曹操越想越感觉这一句话似乎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当然,两汉不管如何的强盛辉煌,那都不关曹操的事,顶多只是为了今时今日那衰弱的汉朝,叹息一下而已,曹操的重点还是放在儒家的身上。
曹操看着郭嘉出声问道:“奉孝,如此说来,那么就说明儒家之影响力,表面上看,虽然庞大,实则却是不堪一击?”
------------
第两百八十三章 双喜临门
ps:现在先上传一章,晚上九点之后还有一章!
迎着曹操不解的目光,郭嘉笑着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君上请想,要是儒家学说的影响力真的那么庞大,那么那个时候出来阻止君上的,就不单单只有子孝将军一人,在场的所有人,甚至包括臣,都会站出来阻止君上,更何况,君上可知,武帝当初独尊儒家,除了儒家符合武帝当初想要的之外,更为主要的是,儒家他们就是一群墙头草。”
说道这里的郭嘉,脸上也不禁闪过了一道鄙夷之色道:“楚汉争霸之时,儒家先是投靠齐国,随后投靠西楚霸王项羽,而当高祖领兵到齐地之时,由于高祖看不起儒生,因此放言拒不投降,然而当项羽亥下大败,自刎乌江之后,这些放言拒不投降的儒生,却是第一时间向着入齐鲁之地的汉朝大军投降,态度转换之快,可谓令人不齿。”
郭嘉说的鄙夷,曹操也认同的点了点头,儒家中人说没有忠君爱国的大忠臣,那显然是有些偏薄的,南宋的文天祥,明朝的孙承宗、孙传庭等,都是忠君爱国之人,但是如果说儒家之人都是大忠臣的话,那么显然更加是在说胡话了。
其他的不说,后世明朝之时,那些儒家士大夫干出来的事情,就不必他们的祖宗好上多少,甚至可以说是犹有过之,李自成来了,投降李自成。满清来了,同样第一个剃发易服投降满清,往日挂在嘴上的忠君爱国。完全就是在放屁。
而自称为孔子后代的山东孔家,更是没节操到了极致,蒙古来了,投降蒙古,明军北伐之时,同样跪地投降明军,李自成打上北京的时候。同样准备投降李自成,而等到满清野猪皮入关南下。好吧,没的说,同样投降了满清,更是不要脸的说出恭迎天命之主的话。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8225
98226
98227
98228
98229
98230
98231
98232
98233
98234
98235
98236
98237
98238
98239
98240
98241
98242
98243
98244
98245
98246
98247
98248
98249
98250
98251
98252
98253
98254
98255
98256
98257
98258
98259
98260
98261
98262
98263
98264
98265
98266
98267
98268
98269
98270
98271
98272
98273
98274
98275
98276
98277
98278
98279
98280
98281
98282
98283
98284
98285
98286
98287
98288
98289
98290
98291
98292
98293
98294
98295
98296
98297
98298
98299
98300
98301
98302
98303
98304
98305
98306
98307
98308
98309
98310
98311
98312
98313
98314
98315
98316
98317
98318
98319
98320
98321
98322
98323
9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