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一确认,曹操的态度无疑变得更加的友善了,不但给蔡瑁赐做,更是和颜悦色,当然蔡瑁本人也算是会看脸色。十分派和曹操,来了一处君臣和睦的大戏,最终的结果,就是曹操满意自己等到了一个对于水师有所涉及的将领,蔡瑁满意自己总算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刚刚新上任的魏国水师将领蔡瑁,来到的时候可谓是狼狈不用,等到离开之时,却是腰板挺直的,可谓是变换巨大。让两旁守卫的御林军士卒都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

    根本不明白自家几乎成为了猴子的蔡瑁,还是满心的感慨自家当初做的决定不错啊,没有去投靠吴国或者蜀汉。而是直接北上来到魏国了!

    蔡瑁这个人,大聪明没有,小聪明倒是有的,早在逃亡的一开始,他其实就已经想过要投靠哪一国了,而他最终的选择就是曹操的魏国!

    不单单是因为魏国乃是如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更是因为,相比于水师大将颇多的吴国和根本没有地方发展水师的蜀汉,魏国不但有着足够多的地方发展水师。同时魏国却是十分的缺少水师大将!

    正如同魏国一直在关注南方三国的消息一样,南方三国对于魏国这个北方邻居的打探也是更多。蔡瑁身为荆汉曾经的高层之一,想要明白这些消息还是没有什么的。

    到达了皇宫正门。蔡瑁看着头前带路的小宦官,想着从前在荆汉之时候的潜规则,有些肉痛的把自己把玩了许久,连逃命的时候都没有忘记的汉白玉佩拿了出来,上前一步,将其塞入了这名小宦官的手中,笑道:“公公,这宫里日后要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还需要多情公公提醒一二才是啊。”

    蔡瑁本以为这名小宦官或是不动声色或是笑嘻嘻的说下去,但是唯独没有想到,竟然会是面前的这样子,一脸惶恐,恐惧的退回来,竟然还严厉的呵斥道:“蔡将军,奴婢跟你往日无仇近日无冤的,你为何要害奴婢!”

    蔡瑁真的是呆住了,这展开和他想的不一样啊,还好蔡瑁呆住的不是很厉害,回过神来之后立刻发问,最终才明白刚刚的自己是干下了什么样的蠢事!

    大魏和其他各国都不相同,在大魏国内方式贪污的,都要严惩,而这还是官员贪污的,更何况是宫中太监贪污,凡是宫中太监贪污的,凡是发现,一律杖毙,经过前面那被杖毙的十几个前辈的教导,这名小太监哪还敢贪污,而且还是贪蔡瑁这样明目张胆的送过来的赃款,这不是找死吗?!

    得到这名小宦官的讲解和示意之后,蔡瑁才看到了一旁目光有些异样的御林军士卒,心中一惧之下,这冷汗差点就流了下来,再不敢多说什么,连忙离开皇宫了,不过心中对于大魏,对于曹操,蔡瑁也算是有了新的了解了。

    蔡瑁干下的那些事情,显然不可能瞒得过曹操,不过此时他也没有太过在意,而是和刚刚才刚来的群臣们,商议这一次荆州大变之后,有可能引发的事情来。

    说真的,本来在曹操还有大魏朝堂看来,荆州内部的争权夺利还要有好一阵子,却没有想到,竟然在今年来了一个大转变,刘表自己暴病而死,刘琦上位,荆州在一日之间遭遇答辩,蔡瑁逃亡,世家归顺,这一切事情变换之快,可谓是让曹操和整个收到此消息的大魏官员们,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陛下,刘表名为暴病,然而实则如何,天下明眼之人皆知,刘琦此人的性格,就算他成为了荆汉的第二任皇帝,但是对于我大魏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同,臣真正担忧和忌惮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被水镜先生称之为卧龙的诸葛亮!”
------------

第四百七十六章 荆汉北伐

    感谢℡鹏兄弟的打赏!

    水镜先生司马微,此人就如同秦末时期的黄石公一般,可谓是人不在江湖,但是江湖处处有他的名字。( )

    司马微此人可谓是一个隐世之大才,单单从他教导过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就可见其本人之才能,而更让曹操惊讶的是,司马微不单单教导过诸葛亮等人,同时也是教导过郭嘉,荀彧等人一段时间!

    要不是此时的郭嘉本人亲自说出此话,再加上荀彧同样也是肯定了,要不然的话,曹操还真的不敢相信,毕竟如果一切真的如同郭嘉所说的话,那么世间之上的顶级人才,几乎将近一半都是出自司马微之手。

    再联想到历史之上的记载,司马微曾在诸葛亮出仕刘备的时候,对天空大笑说出了孔明虽然遇到了他的主人,可惜不是他的时候,真是可惜啊这样的一番话,而最后的事实也是证明了这番话的正确。

    幸好司马微无心出仕,要不然的话,曹操对于他的忌惮绝对要超过任何一个人,毕竟一个神秘的,智谋绝顶的人不可怕,但是一个不但神秘而又智谋绝顶,同时更能够教导处不少智谋绝顶之人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可怕,这样的一个人,要是出仕,并且效忠的不是自己,不是大魏,那么曹操可谓是连饭都吃不安心了。

    还好,司马微无心出仕,而是闲云野鹤之人,曹操心中暗松了口气,同时也不无失望,要是司马微能够出仕的话,那对于大魏来过,实在是邀天之幸了。

    司马微的话题暂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时间,曹操和大魏群臣们,开始商议起了该如何面对荆州这一次大乱说会带来的变化。而不知道是不是英语所见略同,不管是曹操还是荀彧。郭嘉等人,他们首先的第一反应,那就是防止荆汉来犯!

    如果单单是刘琦一个人,那么当然不用考虑这个可能性,可惜有一个诸葛亮在,他们就不得不考虑这个看起来很不可能的可能性!

    诸葛亮的性格和他的抱负,这么久下来,锦衣卫的人也探查的差不多了。在曹操看来,诸葛亮就是一个为了理想而很容易走进死活同或者说是陷入极端的人!

    他绝对相信,整合了荆汉的力量之后,诸葛亮绝对会出兵,就如同历史之上,在平定了南蛮王孟获,整合了整个西川力量之后,他就立刻出师北上,六出祁山一样!

    “陛下,若如荆汉果真来犯。那么最容易遭遇进攻的,莫过于是南阳和上庸以及许县一带,其中南阳对于荆汉来说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荆汉进攻的方向更有可能是南阳之地!”

    南阳对于荆汉甚至是蜀汉意义,不必多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相比于大梁,南阳对于荆汉和蜀汉两国来说,攻下来的意义更加的巨大和重要!

    对于程昱所说的这一番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的赞同,在他们看来,在当今这样的情况之下。荆汉要想背水一战,那么率先攻下南阳就是最后的选择!

    南阳乃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龙兴之地。如果南阳被荆汉攻下,那么对于天下。对于天下人心来说,莫过于是一次大地震,最起码如今已经疲弱的反魏风潮,将会再度盛行,三国联军什么的再次出现,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陛下除此之外,更需要防范南方另外两国的动静,特别是吴国,其主孙坚向来志在天下,我大魏必须谨防孙坚乘机而动才是。”

    曹操拍了拍脑袋,光顾着向着荆汉之后的举动,倒是忘记了还有吴国这么一个不出声的老虎,相比于蜀汉的君臣暗弱,荆汉的君弱臣强,吴国虽然最近也陷落了内部争权夺利和世家之乱之中,但是孙坚的威望可不是其他两国的君主可以比的。

    早年被称之为江东猛虎的孙坚,要是真的想要出兵的话,也不是不可能的,世家这个东东,说起来确实是可怕,但是要是真的到了玉石俱焚的时候,他们反而是不可怕了,而玉石俱焚这样的心态孙坚有没有,曹操不好保证,他也不可能去赌这个!

    商量到了最后,魏国朝堂的决定以及同一了,那就是不变应万变,曹操在调遣朝中的大将,比如曹仁出任南阳郡尉,张辽出任寿春郡尉之后,就不在有什么明面之上的打动作了,但是暗地里的调兵遣将,囤积军事物资什么的,还是没有停歇的。

    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天下的不太平,蜀汉君臣同样也不甘示弱的做出了反应,阳平关,剑门关等等险要关卡,这些日子以来的驻军正在不断的提升着,粮草这一类的军事物资,蜀汉朝堂也正是下令,不准进行贩卖,蜀中可谓是顷刻间戒严了起来。

    荆汉,大魏,蜀汉,甚至其后的吴国都相继有了新动作,这也让天下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风雨欲来之势,四国的边境之地的人,一下子变得少了不少。

    这样令人感到压抑的宁静一共持续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荆汉丞相诸葛亮上表荆汉皇帝刘琦,正式率领大军七万出师北伐,紧随其后,吴国的君主孙坚,同样命令大都督周瑜,整兵备战,似乎随时有着从庐江向着寿春进攻的态势。

    至于蜀汉,好吧,蜀汉君臣表示,你们打你们的,我们不参与,阳平关和永安戒严,蜀中兵丁百姓不管是谁都不得出蜀,同样的,蜀外的任何一个人同样不读入蜀,算是来了一次闭关锁国了。

    魏大梁,荆汉出兵的消息,很快就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曹操的手上,出乎事先曹操和群臣的预料,诸葛亮的大军并没有进攻南阳,反而是虚晃一枪,攻下了几乎没有什么防备的上庸城!

    当然,曹操同样不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诸葛亮的打算是通过水路,效仿春秋时期的吴国,泛海进攻青州,甚至从东海进入黄河,直击抵达大梁城下的想法,要是知道的话,曹操可能会更加的惊骇。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内部争斗

    还好的是,诸葛亮显得挺美的,但是显然吴国是不可能同意的,毕竟假道伐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在此时,孙坚除非是脑子进水了,要不然怎么可能同意让荆汉的水师大摇大摆的从自家的地盘上经过。

    孙坚的坚绝反对,才最终导致了诸葛亮的想法覆水东流,只能够从襄阳北上进攻。

    虚晃一枪,还真是诸葛亮的做法啊,曹操心中感慨了一声,出去一开始的惊讶之外,到了此时,曹操的心情也差不多平复了下来。

    虽然说上庸失陷,但是相比南阳这样重要的城池,上庸的陷落与否,完全不是很重要的,而这一点也是大魏朝堂之上的重臣们心中的想法。

    相比较已经有了明确目标的荆汉,闭关锁国,一心宅在家里面的蜀汉,曹操更加关注的还是声势浩大,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吴国!

    隐藏在暗中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看着高高挂起的地图,曹操不断的在心中思索这吴国人的进攻目标到底会是在哪里?

    被曹操召集而来的大魏重臣,也是看着地图不断的思索着吴国人可能进攻的目标,至于说诸葛亮,好吧,上到曹操下到他们,其实都没有太过放在心上的。

    七万大军,在天下大乱之初,确实算是一份庞大的力量,但是到了此时,七万人近乎和一开始的数千人没有什么两样,最起码光是南阳一地,驻守的大魏士兵,其中常备兵就有十万,至于那些半兵半农的士兵,只要后勤跟着上。起码能够拉出十多万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576 3577 3578 3579 3580 3581 3582 3583 3584 3585 3586 3587 3588 3589 3590 3591 3592 3593 3594 3595 3596 3597 3598 3599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3610 3611 3612 3613 3614 3615 3616 3617 3618 3619 3620 3621 3622 3623 3624 3625 3626 3627 3628 3629 3630 3631 3632 3633 3634 3635 3636 3637 3638 3639 3640 3641 3642 3643 3644 3645 3646 3647 3648 3649 3650 3651 3652 3653 3654 3655 3656 3657 3658 3659 3660 3661 3662 3663 3664 3665 3666 3667 3668 3669 3670 3671 3672 3673 3674 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