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做各路诸侯之后,谁的心中感觉最为复杂的话,那必然是孙坚无疑了,孙坚虽然心中对于曹操刚刚的那一番话,感到愤怒,但是同时的,心中同样升起了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因为看到此时的曹操,孙坚就像是看到了不久之前的自己一样,此时曹操身上说拥有的那种对于大汉的忠心,已经在自己的身上看不到了。

    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感觉,让孙坚第一个出声道:“孟德此话深得兵法精髓,孙坚佩服。”

    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到了孙坚话语之中的复杂情感,曹操只是看了孙坚一眼,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转向了袁绍处说道:“只可惜,我兵败之后,实在是无力继续追杀,可是我回来一看,我所看到是什么,我看到的是,你们竟然在这烹羊宰牛,饮酒作乐,我曹某经此大败之后,已经看透了列为的心机,你们名为扶汉剿贼,实际上都是在谋取自己的私利,曹某深以为耻,今后匡扶大汉,将有我曹操一人来做,曹操告辞!”

    虽然说这一番话和作态,都是为了获得时间,但是同样的,曹操也在话语之中设下了伏笔,有了这最后一番话,即使今后天下人都知道,他曹操得到了那巨大的财富,都能够以是为了振兴大汉的理由来说,这就是所谓的名正言顺。

    因此在设下了这个伏笔之后的曹操,抱拳一礼过后,不顾在做诸侯各不相同的脸色,就带着身后的曹仁三将,大步走出了嘉德殿。

    当然此时的诸侯没有看见,转身背对诸侯的曹操,此时的脸上不再是之前那一脸悲愤、不甘的样子,而是一脸的笑容和讥讽、嘲笑。
------------

第六十二章 联盟瓦解 帝业之基

    ps:感谢kaha的打赏!

    顺利的解决了一件事的曹操,心情大好的走出了嘉德殿,迈出宫门的曹操,看着天上的明月,嘴角微微扬起了一抹笑容。

    “孟德,孟德稍等!”

    原本准备离开洛阳的曹操,在听闻身后传来的疾呼声后,嘴角笑容收起,一脸悲伤、肃穆之态的看向后面。

    “文台兄,不知叫住曹某,有何事要说?”曹操抱拳,对着来到自己面前的孙坚问道。

    孙坚走到了曹操的面前,听闻此话后,同样抱拳说道:“孟德,为何如此急切的离开洛阳,如若没有要紧之事,孙某愿于孟德兄,最后相聚一番。”

    孙坚相邀,曹操虽然心中有些急切离开洛阳,但是此时也不得不应承下来,以免被他看出破绽,因此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辞耳。”

    曹操与孙坚两人,在洛阳的郊外处,寻出了一个亭子,相互行礼坐下之后,作为邀请人的孙坚,率先出声道:“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何况世事变迁,再见之时,不知我等二人,还能不能如此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聊一聊了。”

    曹操不知道孙坚是因为感受到了各路诸侯之中的暗潮涌动因此才有此叹,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但是知道,日后再次相见,想要如今日这般,也是不太可能了。

    想到没有多久,就要陷入那争霸天下,逐鹿中原的大世之中,曹操原本有些急切的心情也慢慢的平复了下来,拿起面前的酒杯,缓缓喝下,默默不语。

    感叹一句的孙坚,回过神来后,和曹操一样,同样饮下了面前杯中之酒,放下酒杯,片刻后,抬头看着曹操问道:“孟德兄,不知离开洛阳之后,你准备往哪里去?”

    曹操看了一眼孙坚后,在心中想了想,认为就算告诉孙坚,。自己接下来要去哪里,也没有什么,而且这种事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曹操,就开口回答道:“我准备回到陈留,在哪里别图救国之道。”

    回答完孙坚的问题之后,曹操也向着孙坚问道:“不知文台兄,今后有何打算,准备继续的留在洛阳吗?”

    对于曹操最后那有些讽刺的话语,孙坚也不在意,在他看来,曹操只有这样才正常,要是十分的心平气和的话,孙坚他认为,自己就不得不怀疑一下曹操了。

    因此在表面之上,只见孙坚微微一笑后,对着曹操道:“董卓西迁长安,诸侯联军,止步不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也只能是准备返回江东故里,继续去当我的长沙太守,保境安民了。”

    曹操看着面前的孙坚,突然叹息了一声道:“可叹啊,要是十八路诸侯豪杰,能够齐心协力的话,又何来今日之景,从此之后,汉庭祸乱,不知何时可休止了。”

    曹操此番话,到不全是假的,其中是真的有几分叹息之意的,要是各路诸侯能够齐心协力的话,这个天下,可能早就平定下来了。

    当然最终天下是平定下来还是陷入更加的混乱,在此时说这些,都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毕竟现实是现实,幻想终究只是幻想,因此不管是说出此话的曹操还是孙坚,两人都没有对此,继续的说下去。

    静默良久,曹操起身抱拳对着孙坚说道:“文台兄,时间不多,曹某就此告辞了。”

    “孟德,保重!”起身的孙坚,抱拳对着已经骑上了战马的曹操说道。

    骑在战马之上的曹操,回头最后看了一眼孙坚说道:“文台兄,保重!驾!”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战马之上疾驰的曹操,心中闪过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跟孙坚交谈的时间不多,平常也没有多见面,但是曹操却将今晚的这一幕,牢牢的记在脑海之中,是为了那即将消逝而去的平静,也是为了那即将来到的大争之世。

    曹操离开洛阳之后不久,孙坚同样带领着自己的江东军离开洛阳,回归江东,而曹操和孙坚的相继离开,就像是导火索一般,彻底引爆了名为盟军瓦解的炸弹。

    曹操和孙坚的相继离开是盟军最终瓦解的源由之一,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到了此时,几乎所有的诸侯都明白,大汉已经没救了,天下即将陷入了秦末之时的群雄逐鹿之中。

    因此不管是心怀野心的,还是准备回去坐看天下潮起潮落,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保境安民的,在之后的十多日之中,纷纷向着袁绍请辞离开。

    短短十多日的时间之内,曾经威震天下,举兵数十万,打着董卓狼狈西迁的盟军,就此瓦解,此消息传出之后,有人痛哭,有人欢喜,有人惆怅。

    大汉王朝的新帝都长安,建造速度比皇宫还要快速建立起来的相国府之中,董卓一脸笑意的对着身旁的李儒道:“文优啊,果不出你所料啊,那些个贼子,在进入洛阳之后不久,就分崩离析,相继离去了,从此之后,咱家可以高枕无忧了,啊!哈哈哈哈哈”

    看着董卓一下子放松下来,似乎有故态复发的样子,李儒心中微微一沉,立刻出声道:“相国,诸侯联盟瓦解,依微臣看来,未来数年之内,中原将会陷入混战之中,在此之际,只要相国依靠沃野千里的关中之地,休养生息数年,数年之后,兵精粮足,而那时中原之地,则是一片涂炭,只要相国率精兵出武关,函谷关,则天下可定,大业可期啊。”

    不得不说,虽然李儒此番话,有些主观色彩,但是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东汉之时的关中之地,可谓是沃野千里,相比天府之国巴蜀也相差不多。

    而且更别说,关中,在整个天下之中,可谓是绝对的易守难攻之地,而且相比于同样易守难攻的巴蜀,关中不但易守,同样对于占据关中的势力来说,关中也是一个易攻之地,不管是出潼关北上,攻打北方之地,还是出函谷关,攻打中原,又或者是出武关,攻打南阳,继而攻略荆襄,都要比巴蜀容易上百倍。

    这还只是地利,如果加上关中之人,这些大多数都是数百多年前的老秦人的后代,将其招募为兵,严加操练的话,那么其战力必然是天下中数一数二的。

    古话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关中可谓是独占了其中之二,可以这样说,有着关中这样帝业之基在手的董卓,只要有一点点上进心的话,即使此时西凉军可谓是元气大伤,但是还是足以让董卓成为争夺天下的有力人选之一。
------------

第六十三章 建郿坞 到陈留

    不过再好的计策、地利、人和,要想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用,都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充分利用起它们的决策者在,要不然的话,这些东西和废物没有什么两样,这是从古至今一直不变的真理。

    就好比此时的董卓,对于李儒的那一番话,董卓的脸上隐隐有着不耐之色,待李儒说完之后,就立马开口接到:“文优啊,这些都是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说这些还是太早了,更何况现在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要解决。”

    李儒虽然心中感到失望,但是正所谓吐着吐着就习惯了一样,李儒也是同样,失望了这么多此,也不少这一次了,因此李儒只是情绪有些低落,并没有其他的什么异样,开口问道:“不知相国所说为何事?”

    “是这样,咱家自从道了长安之后,就一直在想着,如何不在发生像是之前那样的事情,这左想右想,终于让咱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看着一脸兴奋的董卓,其实李儒真心想要说,只要你不在搞得天怒人怨,不在给那些关东诸侯口舌,安心下来,好好发展的话,根本没有必要去想那些有的没的的,不过这些话,终究只是在李儒的心里面,没有被其说出口。

    董卓是什么性格,李儒怎么可能会不了解,打扰处于兴头之上的董卓,那后果,李儒想想就不寒而栗,他李儒不怕死,但是死在自己一直效忠的主公手上,而且还是十分无意义死去的话,那么就不值得了。

    董卓当然不可能知道,像李儒这样的人,那念头在一个瞬间,就转了七转八转的,还以为李儒是被自己震撼住了,兴头更足的道:“咱家之所以迁都长安,除了之前那些原因之外,更为主要的是,洛阳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持咱家继续的打下去,因此咱家准备在长安,聚集关中所有的钱粮,存于一城之中,这样一来,即使如同之前那样,十八路贼子攻破函谷关、潼关,咱家只要往那城池之中一避,哈哈,依靠其中的钱粮和那些贼子耗下去,日久天长之下,无粮的关东贼子,就必须要退兵了!”

    董卓话落,李儒是彻底的呆住了,此时李儒的心中真的有弃董卓而去的想法了,他真的不知道,董卓到底是不是疯了,竟然会想出这样的想法,难道是嫌自己还不够天怒人怨吗,被董卓“震撼”的李儒,心中混乱之下,都有些不顾上下尊卑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0930 120931 120932 120933 120934 120935 120936 120937 120938 120939 120940 120941 120942 120943 120944 120945 120946 120947 120948 120949 120950 120951 120952 120953 120954 120955 120956 120957 120958 120959 120960 120961 120962 120963 120964 120965 120966 120967 120968 120969 120970 120971 120972 120973 120974 120975 120976 120977 120978 120979 120980 120981 120982 120983 120984 120985 120986 120987 120988 120989 120990 120991 120992 120993 120994 120995 120996 120997 120998 120999 121000 121001 121002 121003 121004 121005 121006 121007 121008 121009 121010 121011 121012 121013 121014 121015 121016 121017 121018 121019 121020 121021 121022 121023 121024 121025 121026 121027 121028 1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