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辽东军可不是历史之上那个已经彻底**了的辽东就,高句丽的大举进攻,很快就被辽东军的前线将领所得之,两房军队在乐浪郡的长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辽东军的战斗力相比高句丽的军队来说也算是强悍了,再加上辽东在数年之前曾经大败高句丽,重新夺回了被高句丽夺走的乐浪郡,因此在战争前期,辽东军可谓是占据了上风。(未完待续。)
------------
第六百零三章 作死的高句丽和公孙恭
这一切都认同魏国庙堂所想的那样,高句丽和辽东军在一开始就陷入了白热化的对抗之中,继续下去的话,等待两军的就只有两个结局,其中一个就是出现契机,而导致某一方大胜,还有那就是两败俱伤。
而根据如今辽东军中央有些瘫痪的样子和高句丽那明显的硬碰硬来看,两败俱伤的可能性占据了上风,这样的消息,近乎是不断的传送到北方都护府而长安大魏朝堂之上。
如今一切都如此顺利的下去的话,接下来等待魏军的就是武装游行,顺便接收辽东和高句丽了。
可惜,这并不是后世的游戏,魏国庙堂虽然想到了一切,但是唯独没有算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夺位之争!
公孙度的病重,导致麾下的两二公孙康、公孙恭两兄弟开始了明争暗斗,权力的**只要是人都有,更何况还是公孙度死后的顺位继承人的两兄弟。
辽东的地盘,相比大魏来说虽然小,但是相比高句丽、扶余、三韩来说,那就是大的没边了。
由于公孙度在位期间的努力和进取,辽东之地不但相比中原可谓是成平日就,国富民强,麾下精锐大军将近十五万,其地盘更是包含了辽东郡、辽东属国、乐浪郡、玄菟郡,共三郡一国,四十四县!
面对这样庞大的”家业”,公孙康和公孙恭,可谓是彻底遗忘了什么叫做兄友弟恭,纷纷开始毫无下限和道德的明争暗斗了起来。
这样的权力斗争,如果正好了遭遇上了外敌入侵,那么中华历史之上那数之不清的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发生,就显得十分的正常了。
在公孙度病重无法理事之时,辽东的实际权力是掌管在两兄弟的手上,面对越来越被诸多辽东大臣看好的大兄公孙康,公孙恭为了夺取公孙康死后的位置,竟然悍然的命令麾下将领迎接高句丽大军入辽东!
当然,这样的事情等到公布于众之后。那就是前方属于公孙康的大将无能,导致中了高句丽之人之计,最终大败,导致高句丽大军长驱而入!
不得不说。这个历史之上因为大病而成为了阉人的公孙恭,也许在行军打仗之上比不上其兄,但是在狠辣和无节操这个方面,可谓是无出其右了!
竟然好不心疼的将公孙度辛辛苦苦重新夺回来的乐浪郡再一次“送”给了高句丽,不过这样的决断。也确实收到了不一般的效果,由于属于公孙康一派的将领战败,导致高句丽大军长驱而入,原本看好公孙康继承大位的众多辽东大臣,再次转变了态度,成为了中立派,再加上公孙恭在其后有意无意的趁机刷存在感,一些大臣们把目光放到了公孙恭的身上。
辽东的短时间之内的剧烈变化,很快就传到了大魏,长安的乾清宫之中。面对这样的剧烈变化,曹操和三省六部的大臣们,可谓是面面相觑。
放下了手中的传书,曹操叹息了一声:“真没有想到,辽东竟然会发生如此大变,公孙恭,真不愧是一个狠人啊,为了夺得大位,竟然和高句丽人合作,真是。该死!!”
公孙恭联合高句丽,不管其原因是什么,后续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后手,这都让曹操给公孙恭打下了一个死刑!
后世之人最恨的是什么人。不是日本人的入侵,也不是什么八国联军,毕竟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是很正常的,不管是日本又或者是八国联军,对于华夏人们来说。当然是恶人,是要仇恨的对象,但是对于本国人来说,他们却是英雄,此所谓的彼之敌寇,吾之英雄。
真正令人仇恨的,却是那些明明是汉人,却充当日本人走狗的汉奸,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恨,可恶的,而此时公孙恭的做法无疑就是公元三世纪的汉奸了!
“陛下,微臣等人没有料到这一点,致使辽东剧变,此乃微臣等人之过,请陛下降罪!”
辽东的剧变,可谓是在荀彧三人的脸上狠狠的扇了几巴掌,三人的脸上都有着羞愧之色,不过曹操到没有真的怪罪他们!
毕竟所谓的算无遗策,只不过是一个美誉,谁要是真的算无遗策,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那是小说,第二种,那个人不是人,而是妖了!
更何况,夺位之争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最起码此时刚刚建立不到十年的魏国是还没有体验到的!
此时的魏国朝堂之上,高官几乎都是寒门子弟和昔日的一些世家子弟,根本没有前朝的高官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谁有可能会想到连自己都没有经历过的夺位之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曹操好好安抚了荀彧等人之后,就开始下达命令了,至于什么命令,当然是命令北方都护府一直备战的军队出征了!
高句丽和公孙恭虽然打脸打着大魏朝堂的三个宰相脸色通红,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反而更加激起大魏朝堂的战争心态的。
奶奶的,给脸不要脸是不,打脸好玩是不,给老子等着,老子让你们明白花为什么是这样红!
虽然不一定是这样的话,但是惨遭打脸的荀彧三人的想法绝对是这样没错,这从之后三省突然变得比以往更加高效和快速的效率之中就可见一斑。
这让曹操不得不感慨,老实人欺负不得啊,就连荀彧,陈宫,戏志才这样三个在平常看起来很和相处的人,发怒的话,都是很可怕的。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无意间激怒了大魏朝堂三个巨头的高句丽和公孙恭,一个是打着越来越顺利,也越来越趾高气昂了,一个则是被越来越多的大臣们注意,信心越来越十足了,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北方都护府的大军,正式从草原南下,直插辽东!
魏国北方都护府的骑兵大军从草原南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辽东的中央处,得到这个消息的公孙恭,按照后世的话来讲,那就是整个人都不好了!(未完待续。)
------------
第六百零四章 入辽东!
魏国大军的突然进入辽东,让公孙恭可谓是惊怒而又惊慌失措,相比之下,同样得到此消息的公孙康,可比公孙恭好多了。
清楚的明白,根本没有足够理由,阻挡以拯救辽东汉人,同时抵挡外敌为名而进入辽东的魏**队,同时更加明白此时已经彻底分散的辽东,更加没有实力阻挡魏国,因此,相比公孙恭的惊怒、失措,公孙康在一开始的愤怒之外,随后很快就想出了对策,那就是以辽东太守的名义,迎接魏军入辽东,同时更是大肆渲染将喝朝廷一起,将高句丽赶到辽东之外!
不得不说,公孙康这一手玩的十分漂亮,对内,公孙康可谓是将此前的无能、大败说导致而来的坏名声给洗掉了一些,对外也就是对于魏国,公孙康这样的识时务,已然其本人的安全得到了最大的保证,毕竟公孙康这样一个“明大理”的人,魏国朝廷竟然说杀就杀,那就也太那个啥了,只要不是一个白痴朝廷,都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由此可见,公孙康和公孙恭两兄弟的差距,公孙恭虽然心狠手辣,但是他挺多有一些小聪明,在大局之上就比不上公孙康了,也许这也是历史之上,公孙度最后传位给公孙康的原因。
至于公孙康为什么这么识时务,也是完全没有办法,要是有一丝丝的可能,公孙康也不可能放任魏军入辽东,毕竟魏军入主辽东之后,谁主谁次只要不是傻瓜都明白!
只可惜,曾经盛极一时的辽东,在公孙度病重之后,已然分崩离析,公孙康和公孙恭两兄弟,更没有因为大敌当前而重新和好的想法,这也导致整个辽东原本十分的实力,经过这一连串的变故之后。只剩下了三四分,而这三四分不但要抵挡高句丽,还要抵挡大举入辽东的魏国,这样事情的成功率是多少。公孙康还是明白的。
一边是根本没有办法抵挡,强行抵挡的下场就只有死路一条,一边是还有一丝丝渺小的可能,可以保住公孙一家在辽东的地位,何去何从。公孙康心中不管如何的苦涩和不甘愿,最终都要屈服于现实。
迎接魏军入辽东,公孙康提出之后,可谓是遭到了在场大部分辽东大臣们的反对,不但如此,他们更是高呼着要求面见公孙度,让公孙度来决断,其中叫的最欢的就是公孙恭!
压根就没有大局观的公孙恭,想到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要是放任魏军入辽东。那么辽东这一亩三分地还有他公孙恭的地位吗,因此,反对魏军入辽东其中的主力就是公孙恭!
但是不管是公孙康还是公孙恭,更甚至是那些辽东大臣们,他们似乎都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辽东这块地,不是他们反对,魏军就不会进入的!
就在辽东中央还在争吵不休的时候,魏军的一万玄甲骑兵,已经突入辽东。魏军大旗正式在辽东大地之上飘扬!
这一下子,辽东方面可谓是没有声音了,他们也似乎想起来了,似乎在已然下定决心要武力干涉的魏国面前。他们的反对与否,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
生活就像**,不能反抗那就只能享受了,这句话很充分了说明了出去公孙恭一系的其他辽东大臣们的心态!
当然,这其中除去魏军已然造成了既成事实之外,更主要的。还是高句丽不断的突入辽东的原因!
中央的混乱,导致前方战线之上的行动也变得十分的迟缓,也正是因为此,高句丽的战斗力虽然比不上辽东军,但是凭借更加快速的速度,也是打着辽东军彼于奔命,直到体力被彻底耗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5685
65686
65687
65688
65689
65690
65691
65692
65693
65694
65695
65696
65697
65698
65699
65700
65701
65702
65703
65704
65705
65706
65707
65708
65709
65710
65711
65712
65713
65714
65715
65716
65717
65718
65719
65720
65721
65722
65723
65724
65725
65726
65727
65728
65729
65730
65731
65732
65733
65734
65735
65736
65737
65738
65739
65740
65741
65742
65743
65744
65745
65746
65747
65748
65749
65750
65751
65752
65753
65754
65755
65756
65757
65758
65759
65760
65761
65762
65763
65764
65765
65766
65767
65768
65769
65770
65771
65772
65773
65774
65775
65776
65777
65778
65779
65780
65781
65782
65783
6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