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后的一句话声音微小不可听见,不过前面的几段话还是让在场的大臣们都不禁会心一笑。
“陛下,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了礼数!”鲁肃道。
曹操点了点头,当即下令道:“就令子泰派一队骑兵将那位金国的使者护送到长安来!子敬,这相关的准备工作就由你来做!”
“微臣领命!”鲁肃应诺。
曹操回到龙椅上坐下,盼咐道:“看来当今天下并不像朕想象的那样简单,传令各军加紧训练,各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军械,另外,加快文官体系的改组,朕不希望我军将士在前线奋战的时候,还有畜生在后面大把大把的捞钱!凡贪墨者,斩立决,家产充公!”
众人不禁心头一凛,不过对于曹操的这条法令却没有任何异议,在他们看来,这条法令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且与当年汉武帝时期动辄灭族的法令相比,可要温和的多了。
耀眼的阳光从门口洒进来,曹操抬眼望去,不禁道:“真正强大的对手还在前面等待着我们!”
众人不禁有些茫然,不过并没有人问。
时间就在这样平淡地气氛中过去了,不知不觉天气渐渐地转凉了。
在这个夏季,整个中原大地显得非常安宁,百姓们安居乐业,盗匪们迅地销声匿迹,而在万里之外的西方,情况却完全不同。
原本已经因为大金而联手的罗马元老院和罗马皇帝再一次反目成仇,元老院竟然与大金结盟,双方联军对罗马皇帝控制下的利西阿展开强攻,利西阿大概是现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只见的一块区域,面积不是很大。
战事对于罗马皇帝非常不利,罗马皇帝被迫向一向自己不喜欢的二子卡拉卡拉求援,然而,卡拉卡拉却迟迟没有给罗马皇帝一个明确的答复,卡拉卡拉似乎在犹豫,又像是在等一个机会。(未完待续。)
------------
第七百五十六章 储君制度 上
感谢血天使之剑公子投的两张月票!
曹操睁开眼睛,秋日里温暖的阳光正拖着窗棱的影子洒在曹操的脸颊上,想起还要上朝,便准备起来。
低头看见一个精致娇美的脸蛋不趴在自己的胸膛上睡得香甜,登时想起了昨夜的疯狂,同时如兰似房的幽香钻入曹操的鼻端,刺激着曹操的神经,心头一动,不禁赞叹一声。
怀中的人儿近呼一声醒了过来,抬起臻首,朝曹操展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
“陛下,你醒啦!”
随即好像是猛然感觉到了什么,整个人一愣,脸蛋儿咧的一下通红起来,美丽的眼眉含情脉脉地看着曹操,娇媚的如同一朵等待采摘的鲜花一般。
曹操搂着怀中诱人的娇躯在那性感的红唇上狠狠地亲了一口,轻轻地搂着貂蝉那柔弱无骨的纤腰,感受着那如同丝缎般幼滑的肌肤,曹操再次轻轻地吻了一下那诱人的红唇,感慨道:“蝉儿,你真是越来越诱人了!”
貂蝉露出一个开心的微笑。
逗了一会儿貂蝉,道:“时候已经不早了!朕再不去上朝,只怕就要落一个昏君的名声了!”
曹操走下床榻准备穿戴衣裤,貂蝉见状,连忙从床榻上下来了,准备服侍曹操穿戴,此刻的貂蝉浑身赤·裸,诱人的曲线配上那带着诵懒气质的精致面容,真是让人难以自持!
曹操担心貂蝉受凉,用极大的意志将浑身赤·裸的貂蝉抱回床榻,盖好被褥温柔地道:“再睡一会儿吧!不要受凉了!”
貂蝉乖顺地点了点头。
曹操在貂蝉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转身穿好衣裤,便出门而去。
曹操从貂蝉的寝宫中出来,盼咐守候在门口的女官崔莺莺将早餐放到乾清宫去。径直来到了奉天殿,这时,离正式上朝的时间还有半刻钟。不过文武群臣都已经到了。
上朝的时间就是现在的九点钟,本来这个时间更早。不过来自后世的曹操不习惯早起,于是就将这个时间调后了一些。
曹操从侧门一走进奉天殿,守候在侧门巨大铜锣旁的一名御林军便使劲敲了一下铜锣,扬声喊道:“陛下驾到!!”
正在闲聊的文武众臣当即停止闲聊,面向皇位方向垂首恭立。
曹操来到皇位上坐下,一番繁文缅节过后,开始议事。
刚开始时,朝议之事都是一些平常的军政事务。然而随后话题便转到了曹操最不愿意涉及的问题上,身为礼部尚书的鲁肃出列奏道:“微臣以为国之根本莫过于安定,而安定的根本莫过于立储!请陛下早立皇储以安天下之心!”
曹操微微一皱眉头,手指轻轻地在扶手上敲了敲,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鲁肃道:“立储之事事关重大,微臣不便置噪!究竟如何,只有陛下能圣断!”
曹操不禁一笑,喃喃道:“子敬这家伙!真是滑头啊!”
曹操扫视了一圈众臣,见有几人似乎很急切的样子,不禁流露出一个深意的笑容。
“正如礼部尚书所说。立储之事事关重大!朕本来打算暂不议此事!不过,既然已经提出来了,那么就议议也好。你们有什么想法,尽可直言!”
曹操的话音刚落,原袁绍的谋士、现在的礼部侍郎郭图便出来道:“陛下,微臣以为应该立二皇子殿下!”
郭图的话音刚落,夏侯惇便出来冷声道:“你胡说八道什么!”
郭图吓了一跳,唯唯诺诺不敢吱声。
夏侯惇冷笑一声,转身朝曹操抱拳道:“陛下,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当然应该立皇长子殿下!”
夏侯惇支持丁夫人。这一点都不奇怪,他不支持丁夫人才奇怪呢。毕竟丁夫人最早跟随曹操,更夏侯惇这些亲戚将领的关系显然也是最好。更何况,曹昂的性格和能力同样不差。
曹操不置可否,示意其他人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很显然,绝大部分的大臣和几乎所有的武将都支持丁夫人养大的曹昂,主要原因就是立长不立幼的传统。
曹操让众人安静下来,道:“此事以后再议!”
其实曹操此时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不过这件事毕竟事关重大,曹操不想就这么草率地决定。
见曹操如此说,文武群臣一起拱手领命。
散朝后,曹操将三省宰相和六部尚书留了下来,来到奉天殿后的乾清宫,也就是曹操的私人书房。
曹操揉了揉额头,意有所指地道:“看来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个立储之事啊!”
在场的几位大臣犹豫了一下,荀彧出来道:“陛下,微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600
39601
39602
39603
39604
39605
39606
39607
39608
39609
39610
39611
39612
39613
39614
39615
39616
39617
39618
39619
39620
39621
39622
39623
39624
39625
39626
39627
39628
39629
39630
39631
39632
39633
39634
39635
39636
39637
39638
39639
39640
39641
39642
39643
39644
39645
39646
39647
39648
39649
39650
39651
39652
39653
39654
39655
39656
39657
39658
39659
39660
39661
39662
39663
39664
39665
39666
39667
39668
39669
39670
39671
39672
39673
39674
39675
39676
39677
39678
39679
39680
39681
39682
39683
39684
39685
39686
39687
39688
39689
39690
39691
39692
39693
39694
39695
39696
39697
39698
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