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受制于“超级联赛公司”纲要里展露出的硬货,无奈之下也改成了“股份制”,具体划分额度也是完全照搬“超级联赛公司”,足协占30%,其他由各家俱乐部平分。
然而,之前“赢在中国”惨痛失败的过往还历历在目,这次“必赢”可就没那么好糊弄人了。
首先,各支俱乐部就充分不信任,赢你妹啊赢,还必赢,偶尔要点碧莲好不?
之前让人家国际第三方运营公司承包赛事推广权时,每年再不济,各俱乐部还能有小八位数的分红,结果你足协的亲儿子“赢在中国”自己大包大揽搞推广后,每况愈下,年终只能分两三百万,完全杯水车薪,分红似乎也不再是俱乐部一项主要收益,而变成了一种鼓励和荣誉!
极其丢人、简直可以载入史册的一件事是,“赢在中国”被取缔前的最后一年,因为经营严重不善,年终各俱乐部每家分红仅为50万元。
为了平息众怒,最后每家俱乐部还得到了750箱啤酒和一台打印机!
其次,总局的部分领导也不信任,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产生的效益是惊人的,所以尽管中国足球一直很一般,荣誉上不谈,但这块历来可是总局经济层面上的第一抓手,那几年乌烟瘴气每况愈下的样子,不少领导可还是记忆犹新的。
所以,这下就非常尴尬了!(未完待续。)
------------
章497 有个索魔在蹦跶
下一页
足协系的一瞧,好家伙,这不行,竟不好糊弄了。
立马拿出娴熟的官僚手腕,眼皮都不眨,再出新招。
称:“管办分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成立“必赢”,下放市场推广权;第二步,拟分三到五年逐步下放竞赛管理权。
也就是首先给“必赢”这个公司做了定性,俺们这就只是总局、足协下属的一条……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对各大股东负责。
简单点讲,俺们只负责给总局各位爷以及各大入股俱乐部赚钱,在扣除每年的运行费用后,剩下的钱全部交给各位爷按照股份进行再分配。
你们不是不放心俺们的盈利能力吗?
好,俺们可以大方点,真诚点,少点套路,把“必赢”所的市场推广权“外包”给“超级联赛公司”,他们这群人不是号称职业吗,不是嗷嗷乱叫参与感很强吗,就让他们去挣钱,具体怎么操作俺们不管,一年交给俺们个三亿两亿的就行了。
不得不说,这招极其狠,简直正中要害!
首先总局里占有很重话语权的那些个保守派,就特别同意。
因为其实这种层面的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基本红线就是“政治正确”,不管怎么改,都得符合“党委负责、行政监管、资本投放、专项运营”的大体制。
而具体到足球这样关注度极高的专项体育领域,这个“政治正确”。就不仅仅是要行政监管,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要盈利。要把联赛办得红红火火,要让全国球迷高兴……还要把握国家队赛事跟俱乐部赛事间的协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竞赛管理权全部下放,这个“超级联赛公司”全市场化运营,必然利益为先,首先要保证其股东和赞助商的利益。
但是如果碰到有大赛的年份,恰好高层某位领导临时指示。国家队需要把国脚们召集起来集训三两个月,这中间的各种矛盾怎么调和?!
要知道,这事儿很大可能发生。因为咱国家队可是世界上最喜欢圈养集训的国家队了!
协商,就涉及到很多利益,肯定得扯皮,就算协商好了。但如果其中稍有差池耽搁。导致这届大赛成绩不好,这个政治责任谁来担?!
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不方便不习惯……怎么能有把这管理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玩一言堂来的稳妥?!
所以,这个新的关于“必赢”的提议就很好嘛,既保证了政治正确,又体现了合作精神,还很大度的让“超级联赛公司”也能参与进来,各方面都有了交待……
然而。尧林、张土耀,以及身后的改革派却是断然拒绝。
就像先前尧林跟邓铮说的那样。此次改革,“竞赛管理权”才是一切的最终意义所在。
如此厚积薄发,怎么可能忍受在没有“赛事管理权”的情况下,毫无意义的做一个卖广告位的“二包”公司?!
双方再次陷入僵局。
实际上,事情发展到这份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已经不再是“超级联赛公司”和“必赢”,或者“必赢”亲爹足协之间的事情了。而是总局内部,改革派和保守派,在关于足球发展方向不同路线上的一种博弈。
有资深足球从业人士开始深挖,发现源自年初更高层的一份文件精神,要求总局加快体育职业化改革、加快促进体育消费等等。
其中,重点提到了足球,还给出了“步子大一点,胆子壮一点,方法多一点”的口头化指示。
也正是因此,此次“超级联赛公司”出现,包括先前的g6事件,足协并没有像之前遇到有人不服那样罚单乱飞、暴躁镇压,而是表现的“斯文儒雅,有商有量”,杀人也得用软刀子。
说白了,有上面政策支持。
眼前僵局,不仅总局内部激烈博弈,社会上也有不同意见。
经历过黑暗时刻的资深年长球迷,足球媒体,行业内资深从业者们,对这里边的水理解的比较深。
平时大家动辄骂足协,他们却明白足协很多时候只是用来背黑锅的,你说足协故意捣蛋不想办好联赛?躺地上打滚不想让全国球迷满意?当然想。
但是,一没那个能力,统共就那三五十条枪,还是生锈的,却啥都得管,差得太远;二是没那个权利,真正说话管事儿能拍板定生死策略的还是上面的总局。
以往圈子里也有不服足协的,稍微闹大了,自有总局出面镇压,但这次大不同,这次是总局内部层面上的博弈,谁胜谁负真的很难预料。
所以,毫无疑问,他们都坚决支持尧林和张土耀继续争下去,认为此次机会难得,难得有高层支持,自己事先准备的也充分,没道理不疼不痒的弄一下,要弄就要弄个大响出来!
最重要的是,像尧林、张土耀他们俩,一个熟悉国内特殊的体育体制,有很强的大局观和丰富的高层掌舵经验;一个一生浸淫足球,国内外影响力很大,对联赛职业化理解颇深。
而且又都不在体制内,不受足协、总局的掣肘,是“管办分离”过渡试验阶段最理想最合适的人选。
这种既能保证政治正确,不至于偏离轨道,又可以最大程度摆脱政治掣肘,还能兼顾高专业性的组合,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国内没有第三人想!
但对于数量众多的普通人来说,生活里中庸妥协惯了,就觉得差不多适可而止得了。
这“竞赛管理权”毕竟是国家的,能给个“三到五年,逐步下放”就相当有诚意了,足协也“让步”了。
至于“二包”赛事推广权,毕竟中国国情嘛,饭要一口一口吃,改革要一步一步来,就算只是“新瓶装旧酒”,你也得先想办法拿到瓶子再说,先能够进来圈子里玩再说,徐徐图之,慢慢换成“新酒”就行了。
这样强势抗争下去,万一鸡飞蛋打一场空,那岂不是更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879
10880
10881
10882
10883
10884
10885
10886
10887
10888
10889
10890
10891
10892
10893
10894
10895
10896
10897
10898
10899
10900
10901
10902
10903
10904
10905
10906
10907
10908
10909
10910
10911
10912
10913
10914
10915
10916
10917
10918
10919
10920
10921
10922
10923
10924
10925
10926
10927
10928
10929
10930
10931
10932
10933
10934
10935
10936
10937
10938
10939
10940
10941
10942
10943
10944
10945
10946
10947
10948
10949
10950
10951
10952
10953
10954
10955
10956
10957
10958
10959
10960
10961
10962
10963
10964
10965
10966
10967
10968
10969
10970
10971
10972
10973
10974
10975
10976
10977
1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