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琴生是真颤抖了,被生生气的!
你说要是金梁跳出来明刀明枪地跟他干一架,或者是找几家媒体措辞强烈地回应一声、甚至劈头盖脸骂他一顿,他也不至于太恼火。偏偏人家屁都不吭,却把好处都给落下来了。书卖疯了不说,一夜之间媒体评论家也集体调转风向,为其歌功颂德、摇旗呐喊。
虽然评论针对的都是《萍踪侠影录》这本书,跟他二人之间这次的悍然对战关系不大,如果金梁最后依旧拒不应战的话,还是会声威大减,被他狠狠踩在头上。
但这本书是谁写的啊,是金梁,如此一来,借着这本书的一系列销售记录,本来弱势不被看好、几乎快要被逼到角落里的金梁,摇身一变,居然又跟自己形成了均势。
最要命的是,距离自己新书开始连载也就剩下三五天时间了,但眼下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报道《萍踪》和金梁,你说他郁闷不郁闷,前期花了那么多钱雇佣水军,上蹿下跳的,结果却搞成现在这个尴尬局面,简直跟一口吞了一把绿头大苍蝇一样难受!
而这时,随着《萍踪》的这一系列销售纪录出来、媒体评论家交口称赞,网络上风向也陡然大变:
围脖、围信上那些个之前嚣张至极的“挺合派”大都偃旗息鼓,偶尔不开眼出来继续瞎蹦跶的,也全部变成了被群殴者。因为之前这些人太过嚣张,导致很多无辜者被牵连,这次一落入下风,全都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很多之前并不是“萍踪迷”或者“金梁粉”的路人也因为早恨得牙痒痒,纷纷出来仗义执言,踩上两脚。
最热闹的还要数千度贴*吧里。
由“金梁吧”里的“九千金甲”牵头,联合“萍踪侠影录吧”、“张丹枫吧”、“云蕾吧”、“武侠吧”风卷残云般杀到“合琴生吧”,持续五个多小时的爆吧,将合琴生吧爆成了渣滓,爆得体无完肤、摇摇欲坠:
“嚣张个毛啊嚣张!单日6万册见过没?尼玛劳资查一下,贵主子连单日3万都没有过,还他妈有脸蹦哒?!”
“别说60天破百万了!贵主子号称写了十七年书,可有一本累计破百万的吗?!”
“有志不在年高,写十七年了不起啊,劳资小弟弟还十七吋呢!”
“原谅我早已看穿!贵主子也就邯郸学步的水平,报纸连载、一周三期、书名五个字、最后一个字是‘录’、真实历史中融入虚构情节人物……就这还敢自称武侠王者,这么大岁数了,咱偶尔药店碧莲好不?”
“天王盖地虎,此吧只会撸!”
“两行黄鹂鸣翠柳,合琴生吧全是狗!”
……
迫于形势的严峻,《首都青年报》经与合琴生本人商议后,《草莽天鹰录》比原计划提前三天开始连载。
邓铮是个很谨慎的人,很懂“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个中真味,所以还是特意去报亭买了一份《首都青年报》,结果发现合琴生这厮是真够无耻的,这第一期居然也是放了一篇一万多字的“楔子”!
要知道,这丫的以往写了十七年书从来都没写过“楔子”!
翻阅一遍后,感觉虽然这本书背景年代是放在元末明初,跟《萍踪侠影录》的明朝中叶不同,文字风格、段落布局、出场人物都跟《萍踪侠影录》有很大区别,文中也没有《萍踪侠影录》中那些很有特色的诗词,但不知为何,总是感觉味道很像。
就像是一锅炖牛肉吃了一半没吃完,第二顿加水放面条,看起来吃的是面条,但实际上还他妈满嘴是炖牛肉的味道!
------------
章 049 联合出品
邓铮明白,这是被人画骨了。
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合琴生这老小子功夫不浅,他完全吃透了《萍踪侠影录》这本小说让人不忍释卷的精髓所在,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架构、包裹、润色、填塑,用自己的文字特色、新的故事主线、迥异的历史背景衍化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当然不是抄袭,连借鉴都算不上。
等于说是用跟《萍踪侠影录》非常近似的“灵魂”、“主旨”、“武侠世界观”,写出了另一本一般人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书。
果不其然,这篇楔子一出,“挺合派”再次精神抖擞了起来,就连一些媒体评论员也纷纷叫好,拿出跟《萍踪》的楔子比较起来:
“《萍踪》开篇凄凉悲壮、激荡人心,但大部分历史背景均以对话方式来阐述,略显拖沓冗长。相比较而言,《草莽》开篇则节奏更加紧凑,冷酷肃杀、热血激昂,让人捶胸顿足、不忍释卷!合琴生果然不愧是合琴生!”
“《草莽》开篇名家风范尽显!单只这一篇楔子,比之《萍踪》,明显更胜半筹!”
“《草莽》獠牙尽显,金梁,你准备接招了吗?”
然而文学圈里的人也不都是傻子,尤其是那些以评论别人作品为生的,阅读经验何其丰富,接下来两期正文出来后,有一些人的态度就逐渐暧*昧了起来,用词用语也相对谨慎了不少,尽管还是夸赞居多,但也是很有分寸的,基本都只集中在“文笔**”、“细节精巧”、“架构恢弘”、“人物塑造丰满别致”等等这些模棱两可、无关痛痒的方面。
因为不少水平高点的人渐渐看出来了,《草莽》尽管各方面都比《萍踪》成熟圆润了不少,节奏掌控也更紧凑了些,读起来很过瘾很精彩,但其内在的精神内核,用的还是人家《萍踪》所开创的那一整套东西。
只不过碍于普通读者似乎很买账,最近《草莽》正红着,他们也不好逆着风潮说些什么大煞风景的话,便只好暂时憋着了。
……
“你说什么,‘小鸟文化’要撤资?”
顾伟元被蒋志鹏带来的这个消息给弄得一愣。
蒋志鹏苦笑解释:“倒也不是要撤资,而是大幅度减少了投资规模。本来拟定的是3500万的投资金额,现在削减到了只剩下1500万。老总的原话是,出于营收前景考量,现在就只能给这么多,能拍就拍,不能拍就趁早砍掉。”
顾伟元皱眉看了邓铮一眼,嚷嚷道:“怎么好好的,说削减就削减?1500万够干嘛!”
邓铮不以为意,笑道:“顾哥,对一般电视剧来说,1500万也不算少啦。二三十集的都市偶像剧,请一对一线小鲜肉、小花旦来演,估计还用不完。不过这点钱用来拍《萍踪侠影录》可就太少了。怎么,蒋哥,是因为《草莽天鹰录》最近有点占据上风、各方面压制《萍踪侠影录》的意思,所以‘小鸟文化’那边开始担心了?”
蒋志鹏摇头道:“那倒也不是。《草莽》虽然来势汹汹,这几天围脖话题搜索排行、千度指数都超过了《萍踪》,但《萍踪》有过百万实实在在的实体销量,而且据专业机构评估,《萍踪》五册最后的累计销量会在300万册以上,所以对于《萍踪》自身的电视剧改编价值和前景,‘小鸟文化’并不是特别担心。问题是出在电视台那方面。”
邓铮不解:“电视台?这前期筹备都还没筹备好呢,跟电视台又有什么关系?”
“老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想要做好一部电视剧,想要做出一部稳赚不赔的电视剧,往往在剧本只有大纲的时候就要开始卖力吆喝了。”蒋志鹏笑着解释道。
原来在电视剧剧本大纲出来后,制片公司和出品方就已经可以跟相熟电视台联系过片意向,也就是让电视台先付一部分款,把片子预先购买下来。这样一来,可以让电视台方面分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不然只靠投资方、赞助方给剧组投钱,但片子一旦拍出来,钱又都花出去了。万一卖不出去拿不到版权费的话,那这片子就砸手里了。
而电视台也对这种方式很认可,因为他们掏了预购款,就可以参与前期创作,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决定主创人员名单,跟出品方一起谈导演、谈演员、谈摄影、谈剧务、谈灯光、谈服装等等,这样一来,他们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等于说是将电视台购片的风险前置,大大降低了买到不如意烂片的几率。
像蒋志鹏之前拍的那部《英烈传》,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因为剧本创作期间就被看好,东海卫视、南国卫视在开拍前各付了600万的预购款,所以“小鸟文化”虽然号称投资4000万,但公司在拍摄时实际拿出来的钱只有2800万。
而且因为两家电视台实在觉得这部片子太好,所以索性连当地的发行和媒体宣传都全部揽了去,又替“小鸟文化”节省了一大笔。
“小鸟文化”这次出品《萍踪侠影》还是走的这样的方式。
本来仗着《英烈传》的过硬口碑,新剧又是蒋志鹏这个“金牌导演”执导,之前已经顺利跟三家电视台谈妥,让他们各拿出700万的预购款,然后“小鸟文化”只出1400万,就可以搞定这部计划投资3500万的大制作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046
6047
6048
6049
6050
6051
6052
6053
6054
6055
6056
6057
6058
6059
6060
6061
6062
6063
6064
6065
6066
6067
6068
6069
6070
6071
6072
6073
6074
6075
6076
6077
6078
6079
6080
6081
6082
6083
6084
6085
6086
6087
6088
6089
6090
6091
6092
6093
6094
6095
6096
6097
6098
6099
6100
6101
6102
6103
6104
6105
6106
6107
6108
6109
6110
6111
6112
6113
6114
6115
6116
6117
6118
6119
6120
6121
6122
6123
6124
6125
6126
6127
6128
6129
6130
6131
6132
6133
6134
6135
6136
6137
6138
6139
6140
6141
6142
6143
6144
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