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星辰之上的一众修士同样是在如此施法。

    经过水生的仔细探察,围绕在他身周的八颗“子星”,面积远远没有这颗“主星”大,这些星辰之上蕴含的先天真气似乎是完全消耗一空,敖顺、敖广、麟栋等人此时正在吸纳着天穹之中的天地灵力来催动大阵运转。

    除了十六颗最大的“主星”。紫阳真人、倾城等其它四十八名长生境修士所在的“主星”之上的先天真气同样已经耗尽,这四十八颗星辰的面积以及蕴含的先天真气数量,都无法和十六颗最大的星辰相比。

    好在大周天混元大阵是布设在大罗天之巅,虚空之中的天地灵力之浓郁远其它界面。水生此刻还没有损耗到自身的真元法力,不过,照此推演下去,过上一段时间,众人势必要相互争夺天地灵力。而到了最后,造物、造化境的大罗金仙争夺不到天地灵力催动法阵运转,势必要以自身法力和真元之力来维持大阵运转,到了那时,能不能保得住性命,只能靠运气了,如果法力深厚,能够一直支撑到六界重塑混元大阵停止运转,?  8???.?U8XS`COM

    在这三年中,水生也是收获良多。他曾经和紫阳真人一道对星宿海的界面进行过改造,此时非但把大周天混元大阵的构造和运转规律摸了个一清二楚,甚至还能借用混元大阵的威能,推演出六界重塑的一些端倪。

    此时此刻,他虽无法用肉眼看清六界的变化,却也能借助强大的神念之力察觉得到新的界面已经初具雏形。

    处于六界最底层的幽都地府和人界,受到的毁灭打击最少,而最早重塑完成的界面也正是幽都地府,幽都地府之中已有大量的阴属性生灵存活。

    不过,幽都地府虽没有彻底崩裂。因为大部分人界的崩溃,日月星辰直接照在了幽都地府之中,再混元大阵最初的作用乃是毁灭,使得习惯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幽都生灵大量灭绝。就连不少地仙境界的高阶生灵也难逃厄运。

    而在幽都地府之上,万千侥幸没有被砸碎的人界界面和散落在人界之中的天界、仙界残破界面纷纷融合,汇聚成了新的人界。

    这新的人界界面被倒灌入人界的滚滚天河之水所包裹隔离,成为了四大块6地界面,而在这四大块6地界面之中,纵横交错的河流再次把一块块6地分隔成一处处稍小的界面。

    那些幸存下来的人界生灵。以及从天界、仙界跌落在人界的仙、妖、魔、佛四道修士,已经开始在人界的四大块界面之内选定合适的落脚之处,小心翼翼地生存了下来。

    此时六界崩溃,虚空处于半混沌状态,界面尚未完全成型,界面威压自然也没有形成,无论是化神境以下的中低阶修士,还是地仙境界以上的高阶修士,都可以在人界和幽都地府之中任意行走。

    即使如此,这些高阶修士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生怕厄运从天而降,压制法力境界小心翼翼地活动。

    人界上方的虚空,一个仿若混沌的界面正在缓缓成型,这新的天界并非像之前的天界,散落成无数个界面,而是连为一体,虽有空间乱流不断地把这个尚未成型的界面撕碎出一处处裂缝,却还影响不到大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新的天界必然会成型。

    也许是天界尚未成型,还轮不到仙界的出现,也许这新的天界已经取代了仙界昔日的功能,仙界还没有任何雏形出现。

    天界之上,直接就是星宿海和大罗天三清圣界,此时,三清圣界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天界、星宿海和三清圣境之间都有一些接壤之处,照这个势头展下去,也许天界、星宿海和大罗天会连在一处。

    仙界若是不存,无忧界自然更不会有存在的必要。

    对于这一点,水生虽说有些诧异,却也并没有过多去考虑,毕竟,以他的神通还影响不到这新的六界的走向,决定六界最终格局的乃是三清圣祖等六圣。

    接下来,水生一边仔细观察着整个大周天混元大阵的变化,一边体悟着这创世的玄妙和乐趣……

    仙界、天界的残破界面大量跌入人界和幽都地府,使得这暂新的界面处处充满生机,仙脉、宝物、珍稀灵材、仙宫废墟随处可见。

    察觉到毁灭之力似乎远去,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高阶修士不由蠢蠢欲动了起来,纷纷收起各种防御手段,在人界和幽都地府之中四处活动,寻找最为合适的落脚之处并扩大地盘。

    此刻,来自各个界面,各大势力,以及法力境界全然不同的修士混杂在一处,而前途未明,机缘又随处可见,使得众人少了许多顾忌,平添了不少狂妄和躁动,界面尚未完全成型,一场场争斗和杀戮却再次在仙、妖、魔、佛之间展开……

    九州人界早已面目全非,不过,在真龙一族的帮助之下,昆仑山依旧傲然耸立,几大修仙门派的宗门却各有不同程度的毁损,而原本和九州隔海相望和南华州以及一处处原本听说未听闻所未闻的人界界面,在天翻地覆的过程中,竟然莫名地和九州连为了一体。

    这个新的界面面积之大,对于之前的九州修士来说,大得难以想象,九州所处的位置在这个新的界面的正东方,东南有大海阻隔,西北乃是大片大片的6地。

    这一片片6地之间虽被山川河流隔阻,却挡不住仙人和高阶妖物、魔物的脚步,再加上有无数倒塌的仙宫玉阙埋藏在这新的界面之中,自然引得妖、魔、仙、佛为之眼红。

    海洋的面积比这片6地的面积要大上无数倍,海洋之中也跌落了更多的仙宫玉阙遗址,无数条灵气浓郁的仙灵脉在海洋之中纵横交错,自然也引来了无数觊觎的目光。

    本章节完,祝您阅读快乐!(未完待续。)


------------

第九卷 第七十四章 创世(中)

    因为九州大半的疆域毗邻着海洋,九州自然也成为了一众仙魔踏入海洋寻宝的跳板,不少势力甚至是渴望着占据九州之地,进而控制海洋。

    而此刻,整个人界广袤的大片海洋皆被龙族为主的真灵家族占据,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却依然是游刃有余,一众水族妖物更是被龙族收伏。

    而九州所在的疆域,此刻同样积聚了上万名的仙人,虽不断有仙、妖、魔、佛各路势力进入九州,想要抢占此处宝地,却往往是有来无去。

    这批仙人,自然是水生、许真人从寒冥界所带来的那批人族精锐。

    昆仑山傲然屹立,甚至比之前还要早上千丈,不过,冰封谷却在天翻地覆之中毁损无存。

    此刻,昆仑山上雨后春笋般耸立起了一座座巍峨的仙宫玉阙,山巅之上倒塌的琼华宫被新的玉虚宫所代替,坐镇玉虚宫的,自然是许真人这名“玉虚祖师”!

    以昆仑山为中心,九州以及附近方圆几十万里之内的一座座灵山秀水,皆被一众金仙、天仙修士率领弟子所占据。

    在这些仙人的庇护之下,侥幸活得性命的百姓围绕一座座灵山秀水开始了新的生活。

    玉鼎山所在的太岳山脉同样在六界崩溃的翻天覆地之中荡然无存,而武当山所在的神农山脉却侥幸留存了下来,和昆仑山一样,武当山主峰凭空被抬高了千丈。

    而在武当山附近,一条奔腾的大江把大片肥沃的土地给撕裂成了碎片,滔滔江水一路逶迤向东,注入大海,原本生于大海之中成精成怪的一众鱼、鳖、虾、蟹顺势沿江而上,泛滥成灾,吞食着大江两岸的生灵。

    眼看着江畔沃土遍野,人族却是无法安身。

    看到此情情景,坐镇武当的“真武祖师”,自然是不会坐视不管。

    数年后。滔滔江水终于是被束缚在了一条顺畅的河道之中,而在这万里之长的河道南北两侧,地势平洼之地,相距千里左右。各有一处大湖可以供河水涨落之时泄洪以及维持河道水位,为百姓在江中行舟便利。

    而在离着武当山群峰数百里外的山脚之下,江水原本最是汹涌,此刻却是风平浪静地乖乖在河道之中穿行,并没有任何水怪敢在这里作祟。不少百姓已开始在河道两侧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之上筑城生活。

    原因正是因为在这片江畔,隔江相望,一左一右地突然多了来了两座高大的山峰,北侧山峰状若一条昴首疾行的万丈大蛇,南侧山峰则状如巨龟,这状若龟、蛇的两座山峰之上灵气浓郁,苍松翠柏遍植。

    据沿江百姓口口相传,这两座山峰乃是真武祖师坐下龟蛇二仙特意从天上搬来的两座镇江宝山,乃是两位大仙的道场,也有人说。这龟蛇二山其实是两位大仙的本体变幻了形态在此休眠,若有妖物在此作祟,两位大仙就会醒转过来吞了这些妖物。

    不管这传说是真是假,这龟蛇二山之上还真有乡民为两位大仙所建的宫殿庙宇,而这一段江面也是出奇的平静,别说成精的鱼、鳖、虾、蟹不敢来此造次,就连神通广大的龙族从江中经过,也要绕道而走。

    山崩地裂后的太岳山脉,绵延数千里的群峰纷纷坍塌不存,仅仅剩下了几座千余丈高的山峰和一大片低矮的山丘。

    太岳山脉四周的城池自然也在天崩地裂之中荡然无存。包括那座有着数千年历史充满了无数传说的龙城。

    在这几座千丈山峰之中,一座不起眼的高峰,山巅之上却有着一座香火颇盛的庙宇。

    这座不起眼的山峰,名字土里土气。因为山峰形似一个簸箕,此山就被四周的乡民形像地称为“簸箕山”,山上的宫殿自然也就成了“簸箕庙”!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8058 128059 128060 128061 128062 128063 128064 128065 128066 128067 128068 128069 128070 128071 128072 128073 128074 128075 128076 128077 128078 128079 128080 128081 128082 128083 128084 128085 128086 128087 128088 128089 128090 128091 128092 128093 128094 128095 128096 128097 128098 128099 128100 128101 128102 128103 128104 128105 128106 128107 128108 128109 128110 128111 128112 128113 128114 128115 128116 128117 128118 128119 128120 128121 128122 128123 128124 128125 128126 128127 128128 128129 128130 128131 128132 128133 128134 128135 128136 128137 128138 128139 128140 128141 128142 128143 128144 128145 128146 128147 128148 128149 128150 128151 128152 128153 128154 128155 128156 12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