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已有些颤抖,林沉舟举手敲窗,唤道:“小唐!你来!”车马外头小唐闻声而来,弃马上车,正欲问何事,林沉舟把那展开的卷轴给他:“你看看应兰风写得诗!”
小唐见他神情十分异样,仿佛是激动又像是狂喜,便忙低头看去,只见上面行云流水写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1:看作者有话说)
小唐看了,心头震撼,满口满心地竟然无言,林沉舟看着他惊艳不信的表情,叹道:“先前说他金玉其中,没想到倒是我心地偏狭,小觑了他了!能写出这样诗来的,岂是那种市侩世俗之辈?惭愧,惭愧!”
小唐的目光无法从纸上字迹离开,也喃喃说道:“这诗真真难得,果然是万里无一的精品!豪爽洒脱且又大气,可见的确是胸有丘壑……然而他说是送给恩师的,莫非他也瞧出恩师来头不凡,才意有所指?”
林沉舟苦笑,叹道:“他是否大智若愚意有所指我并不知,然而……对应兰风此人,的确是我看走眼了。”林沉舟微微闭上双眸,唇边却是满怀赞赏的欣慰笑意。
与此同时的泰州街头,应兰风被自己做梦能得佳句的本领很觉兴奋,同应怀真碎碎念了一路,并且揣测了好几次林沉舟看此诗时会是什么反应、是否喜欢。
应怀真起初还应付两句,渐渐地便假装睡着,不闻不问不理会了。
听着应兰风自言自语,应怀真心想:“爹啊,你何必担心……这首诗必然是会深得林大人喜欢的,不,何止是林大人,还有唐毅,应该说是唐毅,是唐毅深为喜欢……因为……”
因为曾经,第一个得到这首诗的人,是唐毅。
有个人曾以此诗为拜帖,从而深得礼部尚书唐毅赞赏。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确,天下谁人不识君,当年这首诗曾轰动京城,并飞快地传遍天下,伴随这首诗同样传遍天下名噪一时无人不知的,还有那个名字:凌绝。
前世,那个真正做出此诗的人,就是凌绝。
当然,前世曾被这首诗深深折服的不仅是唐毅一个,还有一个叫做应怀真的蠢材。
趴在应兰风暖暖地怀中,应怀真呵呵笑了声。
------------
第 14 章
应怀真想到“借用”凌绝的那首成名作,起因是应兰风对林沉舟所赠印章的解读。
印章上那“谓我何求”四字,应兰风自然而然便想到这多半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句,这两句出自《诗经》,意思是说:懂我之人,知道我心里有所忧虑,不懂我的还以为我另有所图。
要知道林沉舟虽为重臣,百官闻名丧胆,然而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毕竟曲高和寡,那些敬畏他的人,憎恨他的人,暗地之中万般诋毁,相比之下,真正为知己懂他的却极少。
林沉舟自然不是那种伤春悲秋之人,也早已经习惯身居高处冷冷俯视众生,但于他自己来说,偶尔……毕竟也是有那么一丝寂寥遗憾的。
所以应怀真蓦地就想到了凌绝这一首诗。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赞扬,也暗含褒勉之意,洒脱快意,却丝毫无任何谄媚,故而当林沉舟看到这两句的时候,心中必然会对写这首诗的应兰风生一份知己之感。
谁叫林沉舟一直用那种略带阴沉的目光看应兰风呢?应怀真在旁边可始终暗暗留心这位“心斋伯伯”的,林沉舟并不十分地欣赏应兰风,这个她是明白的。
虽然应兰风并不十分在意,但他却不愧是个通透机变之人。应怀真所做,只是假借应兰风的手,造了一块儿极好的“砖头”,而应兰风自然而然地就拿起来当作敲门砖……打消了林沉舟心底对他的那本来挥之不去的一丝偏见不说,很快,便又引发了其他的一些反应,这个暂且按下不提。
今日一早,应兰风自去公堂,李贤淑指挥丫鬟们跟一个婆子浆浆洗洗,外面报说张家少奶奶来了,李贤淑忙洗了手迎了出去。
应怀真正在屋里打瞌睡,听到外头张珍的叫声,心就没来由地抽了一下。
自打她生日过后,张珍就没来过县衙,虽然有些无聊,但总比见了戳心的好。
没想到今日又来了。
张珍如一匹没了笼头的小野马,踢踢踏踏地跳进屋里,笑道:“真真妹妹,我来啦!这两天没见,你想没想我?”
应怀真本有些许抑郁,然而看到他胖乎乎的脸笑得十分之傻,顿时便忍不住笑,便说:“你在家干什么呢?”
张珍跑到桌边上,先把手里提着的小篮子放在桌上,原来里头放着好些的糕点果子,张珍道:“爹不知怎么了,这一次看我看得比先前都严,连我不肯吃饭吓唬他他也不肯放我来,今儿好歹被娘说动了……我给你带了些点心果子,你尝尝看。”
应怀真回头叫了声:“吉祥姐姐,倒茶呢。”并没有人答应,想必丫头们还在忙,她便自己爬下椅子,找了茶壶来,摸了摸里头,茶水尚且温热。
张珍见状,忙抢着接了过去:“你别弄这些,打破了割了手不是好耍的,又或者烫着了呢?”
应怀真便随他去,张珍提着茶壶到了桌边,一人倒了一杯茶,就分吃那果子,果然香甜可口,两人吃得津津有味,应怀真便问道:“你娘呢?”
张珍道:“在外头说话呢。”
应怀真点点头,垂眸看着那油炸果子,说道:“这个又甜又香,很好吃。”
张珍听了,便又笑道:“下次来我还给你带。”
两人在屋内喝茶吃糕点,外头张家少奶奶跟李贤淑坐了,少奶奶便道:“你又在忙?那些活计,就交给下人做便是了,若是人手不够,就叫人去我家里喊几个来帮手,多容易的。”
李贤淑道:“你的好意我自然明白,然而这些小事,能自己做就举手做了,何必再特意劳动,自我们来了泰州,受了府里多少照顾的,前日怀真生日,又送那样的厚礼,怎么过意得去呢?”
张少奶奶笑道:“你既说咱们两家里好,就别提那些零七八碎的小事了,何况怀真这些年来生日,为了怕落人把柄,我们何尝送什么名贵的物件了?这一次不是因为她救了元宝一命才特意如此的么?送一件儿金器算得了什么,若是元宝有个好歹,就算我们府里倾家荡产,又怎么样呢?”
李贤淑也笑道:“好了,这也不过是凑了巧的事,你倒是总不忘了,说起来也是阿真跟元宝命大福大的,所以就算遇到那样凶狠毒辣的人,竟然好端端地又回来,我心里想起来也是后怕的,然而又觉得冥冥中是有天神菩萨庇佑着这两个孩子的。”
两人皆含笑点头。喝了口茶,张少奶奶看着李贤淑,欲言又止。李贤淑是极能察言观色的人,便问:“你是怎么了,还有话跟我说?”
“这……”张少奶奶垂了眉,却不言语。
李贤淑心知有异,便握住她的手道:“方才还说咱们好,那还有什么不能跟我说的?你既然来了,难道还要把话再带着回去?”
张少奶奶抬眸看她,忽地笑了一笑,抽手在李贤淑的手背上一搭,说:“哎,看你急的,你这人也委实地心细,我一点儿神色不对,你便瞧出来了……怪道我们爷常年家在家里说你厉害,说应大人有福呢。”
李贤淑闻言摆手,笑说:“快别说这些,谁不知道谁呢,只别说我厉害辖制着我们家那位就是了。”
张少奶奶抿嘴一笑,忽地叹说:“我倒的确有件堵着心的事儿,也只好跟你吐一吐苦水了。我们家爷什么都好,但是有一件是万万比不上应大人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7454
27455
27456
27457
27458
27459
27460
27461
27462
27463
27464
27465
27466
27467
27468
27469
27470
27471
27472
27473
27474
27475
27476
27477
27478
27479
27480
27481
27482
27483
27484
27485
27486
27487
27488
27489
27490
27491
27492
27493
27494
27495
27496
27497
27498
27499
27500
27501
27502
27503
27504
27505
27506
27507
27508
27509
27510
27511
27512
27513
27514
27515
27516
27517
27518
27519
27520
27521
27522
27523
27524
27525
27526
27527
27528
27529
27530
27531
27532
27533
27534
27535
27536
27537
27538
27539
27540
27541
27542
27543
27544
27545
27546
27547
27548
27549
27550
27551
27552
27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