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糯米听说只有南方才有种植的,北方很少能见到。不过我倒是喜欢这小果,京城刚兴起的小点心。你不知道,医官府的孙芸姐姐可厉害了,不仅长得漂亮是有名的才女有一手好医术,竟然发现猪油的妙用。可惜不在京城,不然能去孙府参加聚会,孙芸姐姐的祖父前不久还救了太后娘娘的命呢。”

    魏心怡虽说受到家族自小的精心教养,但是到底是个孩子。对着李雪这个更小的孩子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没觉得有任何的不妥。能够明白这位魏小姐想在李雪儿面前显摆一翻,不知李雪已经从话里提取了很多的信息,虽然暂时没大用处。

    魏大小姐的小心思总要配合一下,李雪儿满脸羡慕的问道:“我从来没有去过京城,总呆在村里,最远就是到镇上了。”

    “其实孙芸姐姐前不久还来过这小镇找草药呢,还救了人,可厉害呢。”

    魏心怡还沉浸在回忆里,但是李雪儿确是想起来了自己在大山里杀的那几个人就是自称孙医官府里的。

    李雪儿表面不露痕迹的继续聊天,“那位孙小姐真的很了不起,您和她是京城认识的一直是朋友吗?”

    “在京城只是听说只是在聚会上见过几次面但是没有太多交情,不过上次孙姐姐来镇上还在我们家住过两天呢。”

    魏心怡已经对那位孙芸小姐崇拜的五体投地了,李雪却对整个孙家都没有好印象。若是孙家的主人都是良善之人,你们下人也不会肆无忌惮的伤人害命。

    叫司棋的丫鬟不多时拿了丝线进屋,各种鲜艳的颜色很是漂亮。取几根丝线按步骤开始编织,做一个步骤停顿一下讲解,魏心怡能够听懂。因为打络子记住线的编织方法不难,难的是每一下都要编织到位,松了紧了都会影响络子的整体美观。因为李雪儿特意教的慢而且细心,一遍下来魏心怡也就记住了。魏心怡自己又单独编了一只络子,步骤是没有问题了只是要注意细节。

    瞧魏心怡学的差不多了,李雪儿借口要回家告辞,丫鬟送她到门口又有魏府的家丁送她回粮店。

    李二郎以及姥爷舅舅已经去学堂见过李泽洋了,李雪儿到粮店的时候三人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她到了就回家。

    因为要存两家人一年的口粮,小小的驴车上满满的全是粮食。小毛驴拉这么重的粮食还太勉强,一路上都需要人协助推或者拉车。

    到了李家粮食卸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姥爷和舅舅拉走了。

    一家三口把粮食收拾好,已经到了傍晚。孙慧娘担心儿子,晚饭的时候一直拉着李二郎问这问那。

    “儿子这两天有没有瘦,这些日子好不容易身上长点肉,一个人在镇上没人照顾肯定吃不饱。”

    孙慧娘想起儿子以前摸上去一身的骨头二两肉瘦小的样子就担心。

    “你也不要太担心了,学堂有位姓吴的夫子一家也住那,这两天儿子就是在他家吃的。我和那位夫子说好了,每月儿子交五十文饭钱在他家里吃。”

    今日李二郎去学堂的时候正好赶上课间休息时间,李泽洋见到父亲很是高兴。李二郎担心的询问他这两天的生活,李泽洋就说起在夫子家吃饭。

    因为都住在学堂,吴夫子瞧着李泽洋一个孩子挺不容易就叫到家里吃饭。起初李泽洋推辞说自己去外面小摊吃点就好,结果吴夫子不肯,一定要让这个刻苦的学生去自己吃。

    吴夫子有些刻板但是对学生很好很热心,因为拗不过就跟着去了。也是学堂里的房子不大但是收拾的干净,吴夫子夫妻带着十岁的女儿吴宝珠一起住。

    李泽洋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很明显的感觉都吴夫子对他的喜欢,但是在吴家吃饭明显感觉到吴夫子的妻子吴王氏一脸的不满。

    李泽洋把这事告诉李二郎了,吴王氏不高兴的原因很简单,李泽洋白吃就多了开支。其实李泽洋想着给饭钱,但是李二郎出面更合适。

    于是李二郎和吴夫子见面谈了李泽洋伙食费的问题,吴夫子想要推辞但是李二郎态度坚决。吴夫子一家生活也是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钱对每个家庭都是重要的。李家也不能占别人的便宜,即便给了钱也是很感谢吴夫子的。

    听闻儿子能有地方吃口热饭,孙慧娘心里终于踏实了一点。

    晚上洗漱准备睡觉了,李雪儿才想起来自己手腕上带着个小金镯子。这东西在李家这样的小户人家是见不着的金贵物件,还是送娘亲那里保管合适。

    孙慧娘见到那金镯子下了一跳,“这是哪来的?”

    “今天去教魏府的大小姐打络子了,魏府的太太给的见面礼。”

    在李雪看来这镯子收的理直气壮,这是魏家大小姐的学费呢。

    “魏府的太太真是大方,上次送来不少的礼物,这次竟然给了个金镯子。这是好东西,娘给你留着。”

    孙慧娘瞧着那金镯子越看越漂亮,拿帕子包好放在匣子里锁上。她不知道那小女儿雪儿根本没把一个镯子看在眼里,也没觉着魏府的太太大方。

    真要计较起来一个镯子换了魏心怡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名声,还是魏府赚了。只是李雪儿心里的这些想法是不会对善良没心机的爹娘提的,李家不需要太多,平平安安吃饱穿暖就好。
------------

第四十二章 浇地

    因为连着能有两个月没有下雨了,李二郎着实担心地里的麦子都干死了。一大走天刚亮就背着竹篓准备去地里看看,顺便再低头的小河流里捉几条鱼回来。

    李雪儿今天起得比较早,瞧着父亲这是要去抓鱼的架势,赶紧跟上。“爹,等等,我也去。”

    父女俩一路有说有笑的往前走,可是等到了有田地出现的地方,这就笑不出来了。

    往年这个时候麦子应该长高了,可是现在可怜兮兮的小麦苗还一副活不了的样子。别人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好,李二郎心里就急,自家地里的肯定也一样。

    果真到了自家的地头,田里的麦子已经干的要死掉了。靠近小溪流的地头麦子还好点,隔得远的已经有叶子发黄的。要是就这样不管了,那么今年地里就没有收成了。

    “老天爷不下雨,这是想饿死庄稼人不成。”李二郎一脸的愁容。

    李雪儿盯着地头的小溪,这溪流一点也没有因为没有降雨天气干旱而变小,这就说明至少上游的水量充足。老天爷不管庄稼人的死活,但是庄稼人却要自己救自己。

    “爹,既然天不下雨那我们就自己浇地吧。”

    顺着李雪儿指的方向,那条流淌不息的小溪流映入眼前。“这取水也还方便,可是这几亩地要浇完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里不想现代有机器设备最差农村也有抽水机,在这里只能人一桶一桶的挑水浇地,肯定是极累的。但是想要有收获,不付出怎么可能呢。

    “救活一颗麦子就是几个麦穗,就会一分地就有一分地的收成。我们浇地了总会有些收成,但是不浇地估计要颗粒无收了。”

    李雪儿对李二郎说的这话其实就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付出就不要期待回报。

    李二郎是个质朴务实的人,李雪说的有道理他自己也觉得要试试才甘心。

    因为来时没想着要浇地就没带水桶知道了竹篓,李二郎让闺女雪儿在地头等等,他要回家一趟取水桶。

    溪流清澈见底,鱼儿的身影能瞧得清清楚楚。李雪儿脱了鞋挽着裤腿把家放在溪水里,很是凉爽舒服。

    溪流很小,溪水很浅,只是在地头一个低洼的小坑但是也存不住多少水。估计几桶舀完就要见底,很有必要把这个坑挖的深一点大一点,以便加大存水量。

    李雪儿这会要等爹爹回来也没有事情要做的,正好把溪流里的小石头往外捡些堆在边上。就这样只用手也让小水坑变得大了点,水变成混浊的了,但一会就又变得很清澈。

    把竹篓固定在溪流的下游,希望回家的时候里面能有几条小鱼也就满足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164 15165 15166 15167 15168 15169 15170 15171 15172 15173 15174 15175 15176 15177 15178 15179 15180 15181 15182 15183 15184 15185 15186 15187 15188 15189 15190 15191 15192 15193 15194 15195 15196 15197 15198 15199 15200 15201 15202 15203 15204 15205 15206 15207 15208 15209 15210 15211 15212 15213 15214 15215 15216 15217 15218 15219 15220 15221 15222 15223 15224 15225 15226 15227 15228 15229 15230 15231 15232 15233 15234 15235 15236 15237 15238 15239 15240 15241 15242 15243 15244 15245 15246 15247 15248 15249 15250 15251 15252 15253 15254 15255 15256 15257 15258 15259 15260 15261 15262 1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