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看到一样东西的形象不同,通常都是因为你心里装着的东西不同。

    这一年从九月到十一月为止,dr系列的药剂一直在测验和实验之中,直到十一月中旬,顾臻才喊了一个停,准备正式进入人体临床实验阶段。

    招募测试人员的招聘书主要还是在几个医学相关的学校或者学院里发布,通知上明确写明了要测试的是会造成幻觉类的药品,为抑郁症等方面的疾病而研发,同时招募正常健康的人和有这方面烦恼的人各数名,进行对比测试。

    因为是有偿兼职,而且薪资相当不少,所以虽然告示本身和药物效果感觉上带有一定危险性,但是还是断断续续有人来应聘。

    来应聘的人各式各样,并不仅仅只有高校的学生。这其中既有自身处境相当痛苦的抑郁症或者狂躁症患者,也有一般对这方面比较关注的医学院学生和家中有此类病患的病人亲属。

    顾臻聘用的第一位测试者,就是一位中医院的女学生,专业成绩非常优秀,而且对这方面的药物十分关注且感兴趣。

    顾臻与她面试过之后才知道,女学生的母亲是一名深度的抑郁症患者。黄女士本来是一位非常朴实且性情温柔坚韧的农村妇女,可惜嫁得不好,遇人不淑,却又运气不好,早年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一直被婆家仇视和折腾。后来老公闯祸逃去了外地,几年不见一点消息,黄女士就一边务农,一边折腾了一家小店,愣是把两个女儿拉扯大了。

    在黄依玲看来,她母亲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然而这样伟大的母亲,却始终面对着世界的恶意和不公。一家人的生活刚有了点起色,结果她父亲却从外面又跑了回来。那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流氓,百无一用,只会指天怨地,好吃懒做。

    她的母亲是最为温柔传统的那种女人,所以哪怕再多的苦难也始终能够忍受。她也是最伟大的母亲,父亲发酒疯的时候,会打人骂人,而且六亲不认。这种时候,哪怕是一向温柔忍耐的母亲,也会倔着头皮护着两个女儿,和丈夫对顶。

    那段日子,其实黄母也有熬不住的时候。黄依玲那时读的是省城的高中,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趟,这是负责抚慰黄女士的,也只有她才读小三的妹妹。

    或许因为是幼年一直生活在贫苦和偏见当中,黄女士的两个女儿都很懂事,早熟,乖巧,成绩优异,是黄女士最大的骄傲。

    那时黄依玲已经走出了村子,见识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对母亲颇有些“怒其不幸恨其不争”的感情,也曾三番两次让她硬气点,跟丈夫离婚。

    这种行为在亲戚朋友看来当然是相当大逆不道的,所以她的想法是没有任何人支持的。黄依玲其实几次都发现她母亲心底里其实已经认可了她的观点,但是却每次都又很快地被别人所说服,想要继续忍耐下去。

    那些人会用她和她妹妹来说服她母亲,各种危言耸听,用名声,用人情,用“离婚女人的孩子不好嫁”这样的理由来束缚她母亲。

    那样一个传统的女人,所有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都只是由周围这个小小的村落所赋予,她的想法很多时候都不够决绝,不够果断,不够干净利落。

    黄依玲那时年少,在她眼里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黑就是白,所以心疼母亲的同时,也难免对她发出了许多的责难。她最气愤的时候,甚至对黄女士喊过一句:“你知不知道,你到目前的处境,根本就全是你自找的!”

    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在母亲的心头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只有很久以后,母亲靠在她的肩上,一遍一遍地对她喃喃着“对不起,玲玲,菲菲,对不起”的时候,她才感觉到了悔恨和痛苦。

    黄依玲读大学的那一年,她的母亲为她攒下的大学学费差一点被父亲偷走。气愤之下黄女士突然爆发,坚持要跟丈夫离婚,结果被暴躁的丈夫抓住了头发,压在床板上殴打。

    还在读小学的黄依菲背着书包进门,听到争吵声就本能地跑了进来。看见母亲的惨状那一瞬间,她忘记了母亲的交代和叮嘱,扔下书包就尖叫着扑上去抱住了父亲的手臂。

    然后被父亲用尽全力地一把甩开,一头撞到了门柱上,半晌没有动弹,头上缓缓地淌下一束鲜血。
------------

第54章

    对于一位传统,隐忍,慈爱的母亲来说,这世上最残酷的事情是什么?

    是伤害她的孩子。

    那一个瞬间,黄女士整个人都狂暴了,她一口咬住了丈夫揪住她头发的手腕,她丈夫吃疼,反射地想要甩开她,却生生地被她从手上咬下了一块肉。

    黄女士吐出口中的肉块时,却是一眼也没有望向惊恐的丈夫,而是一把扑向了自己的小女儿:“菲菲!?菲菲!?”

    黄依菲却什么也没有回答她的母亲,就那样静静地躺在了地面上,一动不动。

    黄女士的丈夫这才意识到不对。然后他再也管不了许多,捂着鲜血淋漓的手就匆匆地从屋里逃了出去。

    黄女士却已经顾不上他,一个人抱着小女儿,一路跑出了好远,抱着黄依菲一路跑到村子里的诊所。

    可惜黄依菲的伤太严重,诊所一看就觉得这伤难治,就让她把女儿送去镇上的医院。

    然而等到送到镇上,连急救室都没有进,医生就对她摇了摇头。

    黄依玲接到通知回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憔悴的母亲,和妹妹的丧礼。

    她是后来从别人的口中知道整件事的经过的,而在她见到母亲的时候,黄女士始终非常沉默。她自始至终只会重复一句话:“……是我的错。是我的错。”

    黄依玲最后把父亲以蓄意杀人的罪名告上了法庭。

    父亲最后被判了刑,但这也令黄依玲在家乡的名声毁得干干净净。就算明明她的所作所为都是正正当当,都是恩怨分明的,但却仍旧被许多人认为“不孝”,“冷血”,“白眼狼”。奶奶家的叔伯更是三番两次地找她麻烦,都被黄依玲机巧地躲了过去。少年意气的黄依玲并不在乎他人的议论,但这件事情却让黄女士觉得更加痛苦。

    法庭上,柔顺忍耐了一辈子的黄女士第一次无比坚决地把这十几年来丈夫的所作所为一一道来,既没有畏惧他人的议论,也没有害怕丈夫的威胁……因为担忧他人的议论,担忧那些别人灌输给她的“道理”和“人情”,她失去了乖巧的小女儿。如果连性命都没有了,那么她还为何要去畏惧“坏了名声”“女儿会找不到好人家”这样遥远的事情。

    她只知道,她要保护玲玲,她要为躺在水泥地上,一动不动再不会醒来的小女儿菲菲报仇。

    这事情最后上了报纸,传遍十里八乡。在公众的关注和谴责之下,黄女士的丈夫最后终究是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但是黄依玲和她的母亲却越发难以在家乡待下去。为了躲开麻烦,也为了不去想起妹妹的惨死,黄依玲就带着母亲一起到了c市。

    可是,这样的不幸对黄依玲来说并不是结束,而仅仅只是开始。

    来到c市之后,黄女士的精神就渐渐地出了问题。她常常陷入严重的自责情绪而无法自控,因为罪恶感而产生自我厌恶的心理。小女儿的死对她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即使令丈夫入狱也无法减轻这样的罪恶感。

    她常常觉得,如果当初她没有那样懦弱,早点和丈夫离婚,亦或者在那时候有好好保护小女儿,就不会让她死去。

    她还那么小,她还什么都没有经历过,怎么能就那样突然死去了?

    由于这样的罪恶感和痛苦,黄女士陷入了深度抑郁。黄依玲虽然也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对于母亲的心理疾病却毫无办法。她也带母亲去看过医生,也尽自己的可能做出了努力,黄女士也很想为了仅剩下的女儿作出努力。

    ……她就是做不到。

    她常常做着做着事就开始发呆,风吹动门的声音总让她产生幻觉,仿佛听见小女儿开门进来。她会在半夜里突然被噩梦惊醒,且一旦被惊醒就会出现莫名的恐惧,非要从床上爬起来,走到房间的另一边摸一摸大女儿,感受到对方的呼吸和心跳,才稍微能安心下来。食欲越来越小,有时候明明饿得胃都开始反抗了,但是喉咙里就是带着一股恶心感,无论如何都不想吃饭。

    黄依玲哭着跟她说:“妈,你吃两口饭吧,别吓我好吗?”

    黄女士便努力地往嘴里挖饭,强迫着自己去嚼,去咽,但是有时却会突然恶心地想要吐出来。

    黄依玲不明白,这个世界怎么了。

    恶毒的人毫无罪恶感,活得那么肆无忌惮,而善良勤劳如她的母亲,却要为根本不应该怪责于自己的错误而遭受苦难。

    在学校看到告示的时候,她其实也不对告示抱有多少信心。她只是实在走投无路,所以才抱着那一点侥幸的心理,向碧缘研究所递交了简历。

    顾臻听完了她的整件事之后,又问了她不少问题。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554 17555 17556 17557 17558 17559 17560 17561 17562 17563 17564 17565 17566 17567 17568 17569 17570 17571 17572 17573 17574 17575 17576 17577 17578 17579 17580 17581 17582 17583 17584 17585 17586 17587 17588 17589 17590 17591 17592 17593 17594 17595 17596 17597 17598 17599 17600 17601 17602 17603 17604 17605 17606 17607 17608 17609 17610 17611 17612 17613 17614 17615 17616 17617 17618 17619 17620 17621 17622 17623 17624 17625 17626 17627 17628 17629 17630 17631 17632 17633 17634 17635 17636 17637 17638 17639 17640 17641 17642 17643 17644 17645 17646 17647 17648 17649 17650 17651 17652 17653